第八章-特稿的理念与采写策略课件_第1页
第八章-特稿的理念与采写策略课件_第2页
第八章-特稿的理念与采写策略课件_第3页
第八章-特稿的理念与采写策略课件_第4页
第八章-特稿的理念与采写策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论篇第八章特稿的理念与采写策略专题篇目录第一节特稿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节特稿的采写要求与攻略第三节业界人士谈特稿操作要略第四节经典特稿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特稿的定义与分类

一、特稿是最接近文学的深度报道特稿一词来自英语“feature”,国内也有人将之翻译为“特写”或“专稿”。篇幅长是特稿的外显特征,以细致入微的个案反映社会深层次现实问题是特稿的内在价值。与一般新闻稿的文风不同,特稿通常富有文学表现张力,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特稿是篇幅较长、最接近文学的新闻文体,其线索(或关键人物)明晰而所涉复杂,主观认识在其中,且包含了文字的历险和涉趣。”

第一节特稿的定义与分类

二、特稿的三种类型1.人物类特稿;报道的重点是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的人生经历、情感反应、生存状态,报道对象常常具有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故事情节。2.话题类特稿:针对社会上具有争议性的、可能影响读者生活的一些话题进行探讨,这类话题通常是长时间存在而非突发性的问题。3.事件类特稿:基于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

第二节特稿的采写要求与攻略

一、特稿的采访要求

1.实施细密采访:如“列采访树”的方法,即从多个坐标轴去定位采访对象。

2.揭示深层关联:特稿采访的关键是拨开缠绕在事实外部的芜杂枝节,一步步逼进事件核心,寻找孤立事实背后的深层关联,以再现一个完整的事件二、特稿的写作要求1.选题要撬动社会关键问题

2.故事开头擅用影视语言3.巧用“对峙”推动故事发展

4.层次过渡要自然且富有逻辑

5.语言表达要富于文采和感染力

第二节特稿的采写要求与攻略

三、特稿的采写攻略

《人物》杂志原主编林天宏的实战心得:1.标杆:入行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一个标杆,然后从模仿文体做起。2.意象:是我们写作的把手,也是一条线,不断地在写作中出现。3.记录:记关键的故事,记录细节。4.地点:必须要到采访对象生活的地方。5.人物与环境:把人物放在环境里头,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和经历的源头。

6.追问:不断地追问细节,要求对方演示,直到在你的脑子里形成画面感。7.框架:先整理出所有素材,然后思考出一条逻辑线,在此基础上搭出一个框架,把素材分类往里填。8.开头:一定要进入得快,要尝试制造悬念,寻找反差,以及矛盾冲突强烈的场景与情节。

第二节特稿的采写要求与攻略

9.细胞:斟酌语句字词。10.骨架:逻辑,是一篇特稿的骨架。11.节奏:一篇好稿子是有节奏的,它是通过叙述、描写、直接引语、背景资料这四者有机的结合,不断地来回转换,把故事写得跌宕起伏。12.背景:把个案和背景很完美地融合,不露痕迹。13.过渡:过渡段是考验记者能力的重要标志,怎么递进、怎么过渡。14.递进:矛盾、冲突、戏剧性,是一个故事必要的元素,以此推动故事发展。

15.比喻:可以使用比喻句,在分寸上适当地把握。16.细节与选择细节:特稿需要有画面感,而细节是为画面感服务的。17.笔调:必须是冷静的、客观的,文笔是克制的,感情是隐藏在里面的。

第三节业界人士谈特稿操作要略

一、特稿的价值:不只是信息告知

特稿选择的人物或事件,通常集中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矛盾、困惑、痛苦和缺陷,是一个当代中国的社会实景。特稿具有刻画、表现的功能,特稿的主要特征并不是分析,而是生动、传神的表现。

特稿一定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二、特稿的选题:“戏剧性高度集中”

戏剧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冲突性,冲突并不仅仅是暴力冲撞,内心挣扎也是冲突。

进一步表述为:“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性格化”。

凝聚戏剧性、寻求“集中”的手法:时间、空间、人物的集中

第三节业界人士谈特稿操作要略

三、特稿的叙述角度:语境是理解人与事的关键

特稿可以把人物放置到语境之中,让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去理解人物的行动逻辑,在复杂语境中去理解人物的复杂性格。四、特稿的写作技巧:坚守真实基础上的文采

尽管选用文学式的表达技巧,但所有细节都必须是真实的,绝对不能超过新闻的范畴,这就是特稿和文学的最大区别。

第四节经典特稿的案例分析

案例8-1:《举重冠军之死》记者通过讲述和放大举重冠军才力因为贫困而导致无钱就医死亡的事件,引发读者对当下中国体育界进行制度性反思。开头写亲人的担忧旨在与才力的死亡创造一种必然勾连,营造一些神秘感,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特稿的采访一定要细致入微,通过一些罗列的数字展现在读者面前,才力的家庭状况已经跃然纸上。

第四节经典特稿的案例分析

案例8-1:《举重冠军之死》这部分才力回到父母身边的描述旨在让读者通过细节来把握才力的整个性格。体现出作者的独特视角。希望向读者传达人们看到濒死的才力时的感觉。现实与背景巧妙勾连。背景铺垫加重了报道的悲剧色彩,把个人一个时间点的描写放到他整个人生的过程中,做到了点面结合。

第四节经典特稿的案例分析

案例8-1:《举重冠军之死》

《举重冠军之死》采用的是叙述性而非报道性的笔法,传统新闻中受到忽视的细节、场景在这里得到重视。许多新闻业内人士认为这篇特稿是一篇以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为基础写就的纪实风格强烈的小说,并通过一个故事的孔洞窥见重大的现实问题。正如李海鹏自己所言:“我想新闻就应该是新闻的样子,应该是直白的、关心新鲜事儿,不过有价值的新闻必然不止于此。我对《举重冠军之死》感到满意的,并不是特稿的文字性和纵深感,而是关注了才力作为一个被体制压榨之后又被遗弃的人的命运。”

第四节经典特稿的案例分析

案例8-2:《回家》“新闻发现”;两个信号“这么一户家庭的故事能代表在地震中,有同样遭遇的千千万万个家庭,它就是一个缩影。”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主题。这种农民的思想觉悟让人们感动,同时也提升了这篇特稿的高度。细节的刻画能使得文章富有弹性,它可以烘托出人物性格,推动情感升华,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四节经典特稿的案例分析

案例8-2:《回家》新闻报道的主题需要细节来不断推进,力求与读者产生一种心灵共鸣。描写深入人心,细致入微,每一处细节刻画无不让人潸然泪下。以半旗为背景拍摄的“全家福”既给读者以视觉冲击,也将读者的情感推至高潮。

第四节经典特稿的案例分析

案例8-2:《回家》这篇特稿跳出了写作规范的框框,带有明显的记者手记风格。本文并没有拟出小标题,来引导读者阅读理解几千字的特稿,而是划分了10个部分。这些部分有一个个内在的逻辑关系。巨灾之中,作者对小人物的持续关注与记录,彰显了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通过文字和图片,灾区的残酷场面淡化成背景,真实而细腻的人性得到高扬。他们选择了一个最为脆弱而柔软的角度,引领读者凝视生命的纹路,体察灾难的残酷,折射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人类留下了何其深重的伤疤。这篇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作者用心去发现、去判断、去观察、去再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章小结特稿往往是作家型记者的兴趣和追求所在,是深度报道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