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调节免疫失调1.三类免疫失调疾病的比较类型特点基本原理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高____________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将正常细胞视为_____而加以排斥,从而发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相同过敏原抗原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过低①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免疫缺陷②HIV病毒侵入__细胞,__细胞大量死亡,使抗原的识别、呈递发生障碍,病人几乎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TT2.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在疫苗的发明和应用、体内组织中抗原的检测及器官移植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计划免疫:免疫接种。(2)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比较①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②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者与受者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与免疫失调有关的2个易错点1.混淆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1)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2)区别:①发生时间不同: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②抗体分布不同: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而过敏反应中抗体则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③激发因素不同:过敏反应为过敏原,而体液免疫为抗原。2.混淆抗原与过敏原(1)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但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尘土等。(2)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过敏原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有害的,但对于无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如牛奶。角度1免疫失调与体液调节等的综合考查5.“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请根据图分析问题:(1)B为________激素。与健康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的B激素分泌量________。Graves氏病患者C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更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Graves氏病是一种________病。糖皮质激素(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治疗Graves氏病,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D物质的合成和F过程,D物质为________,F过程代表________。(3)健康人受到刺激后,使垂体的________________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4)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甲状腺的活动,这种调节称为________。[解析]
(1)根据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机制,可知A、B、C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2)Graves氏病患者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Graves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D物质为淋巴因子,F过程代表增殖、分化。(3)根据分级调节机制,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是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甲状腺的活动,这种调节称为分级调节。[答案]
(1)促甲状腺少一方面患者体内的抗体起着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另一方面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2)自身免疫淋巴因子增殖、分化(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分级调节角度2考查免疫学的应用6.(2014·浙南、浙北联考)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手术的成功关键在于配型相合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D.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细胞[解析]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减少免疫排斥反应,A项正确;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项正确;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T淋巴细胞,其使用后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
D绘制知识体系强化核心要点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等)、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组成。其中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3.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效应B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4.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5.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6.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7.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该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三看法”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看”参与的细胞。如果有B淋巴细胞参与,则为体液免疫。如果只有T淋巴细胞参与,则为细胞免疫。“二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2014甘肃张掖中学二模)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e为记忆T细胞、细胞f为浆细胞、细胞g为记忆B细胞。其中对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b、c、d、e、g,⑤代表的是细胞免疫、⑥代表的是体液免疫,A、B错误;HIV主要破坏T细胞,没有T细胞,细胞免疫将不能进行,但还可保留部分体液免疫,C正确;记忆细胞发挥作用,至少是相同抗原第二次入侵机体,D错误。[答案]
C1.(2015·日照市高三一模)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解析]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④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③识别抗原,然后分泌淋巴因子促进⑤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⑥浆细胞和⑦记忆B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②;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⑧是效应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答案]
D2.(2015·武汉5月模拟)下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a是吞噬细胞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C.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浆中起作用D.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解析]图中c是浆细胞,d是抗体,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记忆细胞)能大量增殖分化成细胞c(浆细胞);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故B、C、D三项均正确。[答案]
A[A基础训练]1.若下图为小鼠某种淋巴细胞,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能是浆细胞,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B.该细胞内质网腔中的物质一定是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
C.图中可见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图示物质运输、分泌过程与线粒体有关[解析]该细胞如果是浆细胞,可由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A正确;该细胞内质网腔内的物质应是未成熟的蛋白质,所以不具有免疫功能,B错误;该图可反映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细胞膜等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C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过程需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D正确。[答案]
B2.(2015·郑州市四中高三调研)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是子代H5N1,它是逆转录病毒B.c的作用是进入靶细胞内,释放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C.b是抗体,X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解析]据免疫反应过程可知,a为子代H5N1且a为逆转录病毒,b指的是抗体,c为效应T细胞,作用为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增强T细胞的作用,c不能进入靶细胞内。X细胞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答案]
B3.(2015·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期中)人食用被诺如病毒(NV)污染的食物会导致呕吐与腹泻,而NV极易变异,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能促使被NV入侵的靶细胞裂解B.NV极易变异,人类很难研究相应的疫苗C.人体有多种抗NV的抗体,可能是因为NV表面存在多种抗原蛋白D.胃酸能杀死部分NV属于特异性免疫[解析]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NV入侵的靶细胞,并使之裂解死亡,故A正确。NV极易变异,根据特异性免疫原理,人类很难研究相应的疫苗,故B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人体有多种抗NV的抗体,可能是因为NV表面存在多种抗原蛋白,故C正确;胃酸能杀死部分NV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答案]
D4.我国许多地区有计划地接种“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受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B.T细胞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C.吞噬细胞受“流感疫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流感病毒D.“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解析]接种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其作用是诱发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故A错误。“疫苗”作为抗原,T细胞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故B正确。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故C错误。“疫苗”已经过处理,低毒,且本身就是抗原;故D错误。[答案]
B[B真题体验]1.(多选)(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解析]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B正确;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产生的皮肤红肿、哮喘等异常生理现象,C正确;人体内的巨噬细胞既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答案]
BC2.(2014·重庆高考)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解析]第一次口服疫苗,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次口服疫苗,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应答效果更显著,A错误,C正确;抗原入侵机体后会被相应免疫细胞、免疫物质清除,不会积累,B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无特异性,D错误。[答案]
C3.(2013·重庆高考)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禁毒宣课件
- 2025年新高一英语人教新版学困生专题复习《任务型阅读》
- 医疗行业2025年人才流动趋势及培养策略研究报告
- 中职学院学籍管理办法
- 住宅装修管理办法细则
- 人员内部流动管理办法
- 企业电机维修管理办法
- 乡镇工会会员管理办法
- 企业融合销售管理办法
- 临时用地补偿管理办法
- 公司行政5s管理制度
- 家庭消毒知识课件
-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总承包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重庆出版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监控措施
- 新产品开发流程
- 介绍正畸课件教学课件
- 译林版(2024新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s 1~2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肠梗阻导管在临床中的使用及护理注意事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