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苏版第三专项版块一兰亭集序资料2王羲之走进精彩课堂蓝天下是崇山,崇山上是绿竹,绿竹间是清流,清流旁有一群文人才俊在洗濯嬉戏。阳春三月,惠风和畅,想来少不了欢愉,更少不了诗酒。酒袭诗醇,诗借酒兴……其中有一位,展开长卷,蘸墨挥毫,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才思泉涌,情怀放达,书成珍品,文成杰作。这就是《兰亭集序》。今天,我们就品读这篇潇洒的散文,去体察那字里行间渗溢着的旷达情怀。3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临”的意义。2.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3.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41.字音识记(一)正音52.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3.重点实、虚词67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895.古今异义106.文言句式(1)判断句修禊事也死生亦大矣(2)定语后置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11(3)状语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4)省略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127.文学文体常识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曾任右军参军,故人称“王右军”,出身于名门望族,酷爱书法,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妍美流便之体,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达到神妙境地,故有“书圣”之称。其行书《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为人胸怀旷达,潇洒放脱,“东床袒腹”即由他而来。1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语言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是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孙中山先生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把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14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诗序。158.写作背景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16353年(晋穆帝永和九年)上巳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境内的兰亭,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文人集会。他们临流赋诗,各抒怀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文,把聚会的盛况作了形象生动的艺术概括,并抒发了个人感想。文章里对老之将至和人的年寿虽有长短,但终归于尽,生发感慨,就这点来说,它的情调是比较低沉的。但是作者对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提出了批判,斥责这种论调为“虚诞”“妄作”。在玄谈之风日渐流行的东晋,作者这种批判是有意义的。此外,本篇技巧方面,处在雕辞琢句的骈体逐渐风行的时代,作者却能独创一格,以清新朴实的语言,反映现实,直抒胸臆,也是可取的。179.结构图示1810.课文译释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三月上旬(的某一天),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列坐在曲水之旁。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19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看地上万物的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20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安静与躁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21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吧。22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提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是心语。作者的情怀与周遭的景色相互映衬,当然作者的情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解答时应注意联系那个特殊的时代。23答案: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涧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遇”,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242.本文在亦“乐”亦“悲”之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提示:作者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解答此题要抓住本文的感情线索:乐—痛—悲,分析作者乐、痛、悲的原因。25答案: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会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263.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在第1自然段中起到什么作用?“信可乐也”能否改成“信可乐矣”?答案:在这一段中,作者描述了这次聚会的“五乐”。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五事齐臻,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27“信可乐也”不可改为“信可乐矣”。因为用“也”语气平缓,笔势沉稳;而用“矣”语气激越,笔端情感外露。仔细揣摩第1自然段中描述景物只写山、水、林、竹,而舍鲜花吐芳;就是写林写竹,只言“茂”“修”,而弃其绿、碧、翠,极力营造素淡、雅致的格调。兰亭集会本是赏心乐事,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并没有过分显露,这是他气节高爽、性格沉稳的表现。284.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如宋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对此你如何理解?提示:要结合两晋时流行的文风来解答此题,找出两者的异同之处,然后再结合文中的句子具体分析。29答案: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其中,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所以宋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30判断句、省略句的类型(一)判断句1.“……者,……也”式及其变体。例如:312.用副词“乃、则、即、皆”和助词“耳”等表示判断。例如:3233(二)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例如:①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承前省略)②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承后省略)2.谓语的省略。例如:343.宾语的省略。(1)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屠惧,投(之)以骨。(2)使令动词后兼词的省略。例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3)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35(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36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3714.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句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句④省略句38【解析】①有“岂……哉”作标志,是反问句;②是判断句;③是介宾结构后置句,正确语序应为“当其于所遇欣”;④是省略句,应为“则与(之)斗卮酒”。【答案】
B3915.下列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40【解析】可从“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一句得出答案。【答案】
C41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其内容突出了一般书序的特点。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B.这两段文字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42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作者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正是见解高远之处。【解析】这两段文字的内容并没有突出一般书序的特点,只是写出了作者的感受。【答案】
A4317.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答案】
(1)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2)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缘由,(跟我们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45(二)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解读人生朱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论是文采还是书艺,都是传世极品。尤其在立意方面,作者独出机杼,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其哲理的思考,显得不同凡响。46东晋时期,由于士族统治阶层门阀森严而且生活奢侈无度,使得相当一部分有文化教养的士族文人遁入纵情山水、游山翰墨的隐逸之途。他们注重精神自由,珍视人格完美,崇尚自然情趣,善于哲理思辨,真率任情,风流旷达。但是,由于政治的险恶和社会的动荡,他们在流连山水、饮酒赋诗的同时,又感到“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而不能不“临文嗟悼”,因而酣畅之余,内心无不苦闷,无不感伤。47文章开篇记叙了这次会稽兰亭的文人雅集,似乎突出了一个“乐”字,有良辰、美景,更有赏心、乐事。作者的叙述平稳舒展,保持了从容潇洒的仪态。在景色描绘方面,三月是花季,该是繁花似锦,而摄入笔底的只有山、水、林、竹,这表明了作者排斥浓妆艳抹,追求清新淡雅的美学情趣。写宴饮,在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之时,曲水流觞,“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沉浸于大自然之中,既有宽阔与开拓的襟怀,又有勃勃生机之体会,更是显示了文人之雅。生命的意识渗透在深邃的宇宙精神之中,此乃“信可乐也”。48文章后半部分,感叹人生之短促,命运之无常,紧扣一个“悲”字。由乐转悲,看似突兀,但作者娓娓道来,却也顺理成章。作者在享受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后,难免产生一种曲终人散的凄凉之感。作者进而深切感悟到: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坚强的生命终要死亡。面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作者只能感叹“死生亦大矣”!而生死问题,特别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忧虑,历来是中外文学和哲学所关注的重要话题。王羲之由眼前兰亭相聚的欢乐,推想普天下之友朋相处的情境:49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情随事迁,自然乐极而生悲,进而想到生命短促,会短离长,盛会难再,怎不令人痛心;由兰亭一族到普天下之民,由生离到死别,伤感的广度大大扩展了。不仅如此,作者更推进一层,由现在回顾过去,由现在推想未来,“死生亦大矣”,这种感伤,是对人生哲理的追索,伤感中蕴涵着对生的执著,对永恒的生命价值和人生事业的企慕和追求,因而这种感慨不是消极,不是沉寂,其间自有积极的一面。5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王羲之在文中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是对庄子思想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虚无主义划清了界限。世间毕竟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又是那么难遇易逝,短暂的生命就显得非常珍贵;死是生命的毁灭,长寿毕竟不同于夭折。王羲之对老庄思想的批判,反映了中国“隐士”的另一种思想取向。他作为作家和书法家,纵情于文学艺术,以形象思维为重,但他坦然承认生命的脆弱,而兰亭盛会却可以不因参加者的死去而湮没人间,那就是作序记盛,流传后世。王羲之处于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敢于批判庄子的虚妄之言,并且将深沉的伤感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充分表现了他的胆识和理念,自然有其积极的意义。51解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自然洒脱的思想与深情超俗的情感无不让人怦然心动,继而掩卷长思。是啊,读此文,也是在解读人生啊。5218.文章开头为什么说《兰亭集序》“显得不同凡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王羲之独出机杼,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思想自然洒脱,情感深沉超俗,对人生的思考富含哲理,所以显得不同凡响。5319.试简要分析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写作背景,说明作品《兰亭集序》及文中“乐”和“悲”产生的社会根源。②铺垫下文。为下文作者解读《兰亭集序》中“乐”和“悲”的思想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作者表现王羲之处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敢于批判庄子的虚妄之言,将深沉的伤感托到一个新层面的积极意义,为表现他的胆识和理念并予以高度评价作好铺垫。5420.怎样理解文中句子“这种感伤,是对人生哲理的追索”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生命短促,盛会难再,会短离长,令王羲之深感痛心,然而他能由现在回顾过去,并推想未来,伤感中蕴涵着对生的执著,对永恒的生命价值和人生事业的企慕和追求,有其积极的一面,所以包含着对人生哲理的追索。5521.作者朱威在解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也是“解读人生”,那么读过此文你有什么感想?试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不求统一,但必须观点正确,理由充分。例如面对短促的人生,批判堕落享乐思想,主张奉献的同时,阐述享受与贡献密不可分的观点也行;面对易逝的青春,主张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阐述创造人生的辉煌也可。56推荐理由: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谈了他对生和死的哲理思辨,正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流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5722.下列的话语选自《我的导师》,仔细阅读,为其补写一个结论。当杰出而博学的哈桑大师生命垂危的时候,有人问他:“哈桑大师,您如此博学,请问您是跟哪位导师学习的呢?”哈桑大师回答:“我的第一位导师是一个贼。他从来都不会绝望,总是快快乐乐的。58我的第二位导师是一条狗,它让我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使是一条狗,也能鼓足自己的勇气。我的第三位导师是一个小男孩,他使我改正了自作聪明、自以为博学的毛病。事实上,我没有导师。我没有导师是因为我有千千万万个导师,我从每一个可能的地方学习,并且一直都在培养和增强学习的能力。我希望你们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答案】每一个人都是一条独特的河流,每一条河流都有值得跋涉的地方,如果你够用心,总有一天,所有的海洋都会属于你。6023.根据所给例句仿写一句话。(1)盛唐的边塞诗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号角,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2)曹禺的一生就像一个戏剧舞台,他以他的人格演绎了变幻莫测的世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答案】示例:(1)北宋的婉约词意境优美,像清雅的荷花,一朵朵开得人生都芳香飘逸。(2)老舍的一生就像一部长篇小说,他以他的情感诠释了善恶更迭的人情。6224.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词汇尤其丰富多彩。同样一种现象,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人就会运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假如你“说话写文章善于用书上的文字或成句”,欣赏这种做法的人会说你精于“引经据典”;觉得你喜爱卖弄文采的读书人会说你“________”;认为你不忘表演,时时显示自己的“新新人类”就会说你“________”。同样,假如“两个人彼此一样,不分上下”,若强调“力量相当”可用“势均力敌”来形容;若用词追求典雅,则可说他们“________”;若用词通俗且带有贬义,则可说他们“________”。63【答案】掉书袋作秀(做秀)难分伯仲(伯仲之间或不分轩轾)半斤八两64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材料,按要求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过。上山的兴致勃勃,主动和下山的打招呼:“山上好玩吗?”下山的连连摇头:“一座破庙,几尊菩萨。没意思。”上山的不以为然:“上去看看再说。”过了一段时间,这批上山的下来了,又碰上兴致勃勃向上爬的人。“山上好玩吗?”下山的连连摇头:“一座破庙,几尊菩萨。没意思。”上山的不以为然:“上去看看再说。”……65意义在于过程,快乐就在前行的路上。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6这则寓言看似浅显易懂,但是在确定主题时要注意,要从整体分析,避免片面或断章取义。不过抓住寓言中的关键词,透视其中隐含的道理也就不难了。“山”是目标,爬山就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人生也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最终看到得到的是否有意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目标攀登的过程是快乐的;从人上山时和下山时不同心态的原因分析来看,拥有目标和梦想可以使人幸福,充满生气,由此确立“梦想使人快乐幸福”的立意。67希望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无数的希望开始在人间诞生。每一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无数的希望也开始破灭。茫茫人海,大千世界,其实有一种东西牵系着大家,那就是希望。68希望是什么?让我们先来读一下这则小故事: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过。上山的兴致勃勃,主动和下山的打招呼:“山上好玩吗?”下山的连连摇头:“一座破庙,几尊菩萨。没意思。”上山的不以为然:“上去看看再说。”过了一段时间,这批上山的下来了,又碰上兴致勃勃向上爬的人。“山上好玩吗?”下山的连连摇头:“一座破庙,几尊菩萨。没意思。”上山的不以为然:“上去看看再说。”……69为什么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人意气风发,兴致盎然,而下山的人却垂头丧气,意兴索然?不难看出,造成他们之间存在如此巨大差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上山的人满怀希望,而下山的人却已没有了希望。希望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意识,是谁都不能放弃的生命伴侣。其实希望一直隐藏在我们的思维中,控制着我们的一切。谁没有自己的希望呢?人生其实就是建立希望、努力去实现希望、希望成功或破灭、重新希望的一个过程。不过有人在希望中成功,有人在希望中迷惑,正确对待希望,时刻提醒自己,战胜自己,希望就会实现,希望就能实现。大部分的成功者是能战胜自己的高人。70人类理解和认知能力的不完善,常常使得自己被误导、欺骗乃至操纵。当自己的希望破灭时,便在不知不觉中滑入了失望、堕落的泥沼。无知,特别是对自己本身的无知,有更多的可能性造成不可避免的人类苦难。希望的破灭是正常的,这也算是借口吧。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并不是那么公正且富有理性的,而是要受到强烈的主观愿望和个人感情的影响。事实上,奇妙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人们的诱惑,往往减弱或取代了人们的批判性思考;人们对于任何东西的恐惧和失败都是一次残酷的自我考验。71希望是自己的心灵信仰,是自己的心灵支票。开过了头就会一无所获。希望虽然是那么美好,脱离实际往往也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痛苦和挫折感。希望往往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希望是这样,结果却那样,只要自己喜欢,达到目标,也算是希望实现了吧!希望带来美好,美好的希望更是让人激动,让人无限向往。社会能进步几乎是希望的功劳,是它让会思考的生命去奋斗、去拼搏,让社会天天在进步。我们要时刻守住自己的希望,尤其在逆境中更要让希望的大旗时刻飘荡在自己的心中。72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希望只是希望,只有用勤奋去浇灌,才能盛开希望之花,得到希望之果。我们要时刻启发别人,自己一定要保留一个最小最小的希望。希望是无数的,破灭了一个希望不要紧,只要那个最小的希望保留了,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留住自己心中最小的希望,就会像星星之火一样让希望之火燎原你的人生,染遍社会和别人。希望,我记住了。你记住了吗?73点评:同一条石板道上,上山的人意气风发,下山的人却垂头丧气,造成他们之间差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上山的人满怀希望,而下山的人却已没有了希望,小作者准确选取了材料的这一关键点,把希望对人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和论证,语言生动流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74(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大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都不想放弃,手又抽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75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中一个装的最满的大筐,费了半天劲也没搬动。他喘了口气,重选了一小筐,高高兴兴的走出了果园。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后就将追回的20万贷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得到了1万英镑的奖金。76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7舍得之间辽宁一考生主题词舍弃利益放弃对水的挽留,河流得以奔向大海,一路高歌;放弃对春的眷恋,万物得以在夏日欣欣向荣,在秋天收获累累硕果;放弃对财富的贪欲,故事中的托尼得以在晚年生活得平静和乐。其实,不只是于自然万物,于人、于国、于世界,最大的智慧都莫过于舍弃,只有舍弃之后才能得到生命中最纯净的欢欣。78回溯时间,庄子告诉我们:只有舍弃功名利禄的牵绊,才能真正体会生活的逍遥,生命的清亮。他曾如涸辙的鱼,求一斗一升水来维持生命,但他从未放弃在精神上富足的天地遨游;他曾被友人疏远,只怕他夺其相位,他却淡然一笑,把那万人景仰的相位比作泥塘,拂袖而去,在自然中与天地共生,与万物为一。他是如何做到领一家之言,解难解之道的,就是因为他放弃了安逸、名利,才得到了精神上的无欲与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工程委托维修合同模板
- 国际贸易区按揭二手房合同
- 滑板场工程承包合同
- 红色经典编剧合作协议
- 旅游行业从业者健康筛查承诺书
- 建筑施工工程应急处理审查合同
- 体育赛事投诉处理准则
- 医院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辅导
- 知识产权维权合规风险管理办法
- 企业短期人员租赁合同
-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优质课课件
- 作文讲评-“忘不了……”课件
- 深基坑安全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 pep四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课件
-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日宪法知识科普宣教PPT教学课件
- 血液透析营养管理课件
- 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标准
- 绿化监理实施细则
- 2022天翼云认证解决方案架构师重点知识点整理(备考用)
- 急诊护士分层次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课件
- 【课件】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