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历史时期江河湖泊演变
一、黄河及其主要湖泊的演变
二、长江及其主要湖泊的演变
三、历史时期江河演变的规律总结
•、黄河及其主要湖泊的演变
(一)黄河基本概况
(二)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
(三)黄河中下游的湖泊及其变迁
(四)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分析
(一)黄河基本概况
1J黄河流经的地域范围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山
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区,在山东垦利县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
2、黄河各河段水文简况
(1)黄河上游:河源…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河段,
分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段。
河源段黄
河源头至青海
省贵德县境。
流经3000—
4000米的局原
上,河流曲折
迂回,河水较
清,水流稳定。
■峡谷段——贵德县龙羊峡至宁夏自治区境青铜峡。黄流
流经20多个峡谷,有洪河、涅水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加。
■冲积平原段——青铜峡口至河口镇。流经银川平原、河套平
原等荒漠和荒漠草原区,无支流流入,河床平缓,水流缓慢。
(2)黄河中游:河口镇一河南孟津河段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后进入汾渭平原,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
河等支流,水量增加,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河道在汾渭平原上因泥沙淤
积有左右摆动。黄河中游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地,年输沙量占全河89%。
支点的平均除u量:亿叫年)[,1,中府年业水量400—600霆淋
王宗河/白京川J1.75本中在7R部月先字而
至河!生*lU2.H2
'F河[华且)4.35
~二域葩同卜「一一一
—等降笊■线「1
(3)黄河下游:河南孟津以下河段
黄河流
经华北平原
上,水流缓
慢,泥沙淤
积,河床平
均高出两岸4
一5米,成为
“地上河”。
孟津至郑州
桃花峪有伊
洛河、沁河、
大汶河等支
流汇入。
(二)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
从先秦时期到20世纪中叶约3000年里,黄河下游决口
1500多次,重要改道二三十次,比较大的六次。
历史时期黄河的变迁可分为八个时期:
1、战国初期以前的河道
2、战国中期至西汉末河道
I3、东汉至北宋前期河道
4、宋庆历以后河道
5、金代黄河河道
6、元代至明初河道
7、明至清咸丰年间河道
8、清咸丰以后河道
战国初期以前,黄
河至今浚县西南古宿
胥口北流,经大体
(Pl)山西麓,北经
曲周东,至今巨鹿县
走漳水水道,然后北
过大陆泽,在今天津
市东南入海为“禹贡
大河”;禹贡大河流
至今河北深县后分道
北流,先后合渡沱河、
海水后,东流至今天
津市东北入海,历史
上称为“山经大河”。
战国初期以前黄河下游河道(《中国/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8)
2、战国中期至西汉末河道(公元前4
世纪一公元初年)(北流)
战国时期修筑堤
防,黄河下游水道固
定下来,这是黄河历
史上的第一次改道。
这段时期黄河宿
胥口以上的河道无变
化,此后黄河自宿胥
口东北流至长寿津
(今河北滑县东北)后从
汉章武县(今黄骅市)
东入海,史称“大河
故渎”。
(东流)
王莽始建国3年
(11)黄河发生第
二次改道。
东汉明帝时王
景治河,修渠筑堤,
形成一条荥阳东至
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
北)海口千多里的东
汉大河。
4、北宋庆历以后河道(1048—1127)
[东流)
北宋庆历8年(1048)
黄河发生第三次大改道,
黄河在檀州商胡堤
您州市(sao)(今濮阳市东昌湖集)
决口,合今南运河、今
小・军)海河至今天津入海,为
黄河的北流。
嘉祐5年(1060)
黄河在大名府魏县第六
土帚决口,分出一支流,
东北流经一段西汉大河
AM;*.故道,再沿今马颊河在
事代即可
1048年**冀、鲁之间入海,称二
***»I。机知北★股河,为黄河的东流。
1099年*成
鱼池M夏平川
7.0公里
北宋后期黄河北流,东流图(«中国目门培理•历史也西邮,声n
5、金代黄河河道(1128—13世纪中叶)
南流)
南宋建炎2年(1128)年冬,人为决河李固渡(今滑县西南沙店集南三里许),
新道东流经李固渡,滑县南,濮阳、东明之间,再经邺(juan)城、巨野、嘉祥、
金乡一带汇入泗水,由泗入淮。从此黄河改为东南流入港泗。这是黄河历史上第
四次重大改道。此后黄河又有多次决口,大多仍是由泗入淮。
金元时期黄河南徙主要受道图
6、元代至明初河道(13世纪中叶一
1390)(南流)
元至元23年(1286)黄河在原武等地决口15处,分成3股,一股走金末以来大
河,由徐州入泗;一股由颖水入淮;一股由涡水入淮。这算是黄河历史上的第五次
改道。元末明初黄河又多次决口,河道大致在颖水和泗水之间的地域范围内摆动。
金元时期黄河南徒主要受道图
7、明至清咸丰年间河道(1391—
1854)(南流)
明洪武至嘉靖年间,河道仍有频繁的南北摆动,多股分流。
后由于人工治理,河道逐渐向单股入淮转变。明代白昂、刘大
夏、潘季驯先后治河。
万历年间潘季训采取“塞绝筑堤,束水攻沙”的策略,主
要整治了徐州至淮阴的河段,黄河河道基本上被固定下来。
沛县0迂5工
丰县栖山.一一飞涟水
O华中・_•,予闻,方।安■家u
心;i嘉岭)
。宿迁(崔镇坝)
徐州市/嘉江市
尸Cit
〜号、_,rt»a《三义坝)淮阴'
O"工獭1JI(三山)曲头°睢宇1~1桃源
硕山【壁翅4心萧直'
明万历年间潘季驯治河部分工程示意图
说明:1.括弧内的注S己系古代地名;2.虚浅表示古代河道及湖岸。
8、清咸丰五年年以后的河道
(近代东流)
清咸丰五年(1855)6月,黄河在兰阳铜瓦厢(今
兰考附近)决口,在山东寿张县张秋镇穿过运河,携
大清河入渤海,这是黄河历史上的第六次大改道。光
绪元年(1875)黄河全线筑堤,黄河均由大清河入海,
形成今天黄河下游河道。
历史时朝舞同下游
(三)黄河中下游的湖泊及其变迁
1、黄河中游的古湖泊
2、黄河下游的古湖泊
3、黄河下游湖泊的演变的特点
L黄河中游的古湖泊
主要分布于关中渭水流域、汾水流域的河谷地带。
(1)弦蒲薮,汾水上源,在今陕西陇县西。
(2)阳华薮,在今华阳县东。
(3)焦获薮,在今陕西泾阳县北。
(4)昭余祁,位于汾水流域今山西祁县西南、介休
东北,方圆数百里。汉代时因泥沙淤积被分割成若
干小湖泊,唐宋时还有鸵城泊,元初称昭余池,疏
浚渠水灌田后,古湖逐渐消失。
2、黄河下游的古湖泊
・大陆泽:又名巨鹿泽、广阿泽。位于河北平原西部太行山河流
冲积扇与黄河故道的交接洼地,今河北任县、平乡、隆尧、巨鹿之间。
禹贡大河流经泽东,水面辽阔,但黄河“北流”泥沙灌人,湖底抬高,
湖面向低洼处转移。清代治理水患,将湖水排走,大陆泽逐渐消失。
大野泽:又名巨野泽,位于今山东巨野县东北,古时为济、濮
二水所汇,称“兖州薮”。汉武帝时,黄河在瓠子决口从东南注入巨野,
泽面一度扩展。唐时湖面达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五代后晋开运元
年(944),黄河在滑州决口,湖面范围扩大,梁山泊就此形成,成为
烟波浩渺,绵延数百里的巨泽,号“八百里梁山泊”。金代曾经水源枯
竭,滩地复出。明后期黄河长期稳定由淮人海,梁山泊逐步淤为平地。
清康熙初,梁山泊周围全被垦为农田。现在只有梁山县境内的东平湖还
保留了一些古代梁山泊的遗迹。
荷泽:在今山东定陶县东。荷泽由古济水灌注,唐时更名为龙池。
后因济水断流,荷水又为黄河泛道,渐为泥沙所湮没。
孟诸泽:位于今河南商丘市东北,宋元后屡遭黄河冲
积,渐被泥沙湮没。
雷夏泽:在今山东荷泽市东北,自宋后被泥沙湮没。
I圃田泽:故泽在今河南郑县、中牟之间。北魏时因泥
沙淤积,被分为24个浅湖。金代随着汴河的淤废,并受到黄
河南泛的灌淤,明代已经变为沼泽洼地。清代以后渐被垦为
农田。
.荥泽:或称荥波,在今荥阳县内,原与黄河、济水相
通。受河流泥沙淤灌,西汉平帝后,基本塞为平地。
海隅泽:在古济水下游,范围东到山东蓬莱、掖县,
西到沾化、无棣(di),为莱州湾近岸泻湖,后逐渐为黄河
和海潮冲积的泥沙所湮。
3、黄河下游湖泊的演变的特点
(1)从演变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大变小,
甚至完全消失,如荥泽、圃田泽、孟诸泽、荷泽、雷夏泽
等;一种是湖区有移动,如大陆泽等;一种是从无到有,
由小变大,如南四湖、洪泽湖等。
(2)从湖泊演变的动力来看,湖泊的演变一方面受黄河河
道的改变、泥沙的淤积有关,一方面与人为的垦殖有很大
的关系。
(四)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分析
11、自然原因
(1)地势的高差悬殊,极易造成河流的溯源侵蚀
以壶口瀑布为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壶口瀑布在孟门山附
近;到唐代时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壶口瀑布已经上移1.475公里,
壶口已远离孟门山;到现在壶口瀑布已远离孟门山5公里了,历史时期
黄河的溯源侵蚀是确实存在的。
C2)土壤特性
■黄河上游部分河段、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的
黄土颗粒细、空隙多,土质疏松,耐冲性差,遇水极易形成水土流失。
黄河水在中游地区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平原地区的河道中淤积,造成下游
河床的抬升,形成“悬河”,构成河流决堤的隐患。
.3)气候因素
黄河流域全年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多暴雨,暴雨在造成黄土高原
黄土流失的同时,它所形成的洪峰极易冲坏河堤,造成下游河道的改徙。
图5.12黄河流谶的水土流失
支北的干均南沙员〔亿哼,年)
兀宏利f白家川J1.75
迳可[张生1£[2.82
薄河(华县)4.35
流域范围kI
贵土高,下色(
.・一,i-
年上6千克立
方米.明多送650千克立方米
■、人为因素的影响
(1)黄河中下游森林的砍伐,特别是中游森林
的砍伐,加快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加剧了下
游河床的淤升和河道的改徙。
黄河中下游地区较早的时候有茂密的森林,经过多年的
砍伐,森林资源的消耗先从平原开始,以后逐渐向山地发展
森林植被的消耗,使黄土表面失去植被的保护,更容易造成
水土流失,黄河的泥沙含量增加。
宋代时黄河“泥沙相半”(《宋史•河渠志》)。
明代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水居其二”(《河防一览》卷2
《河议辨惑》)
(2)因军事需要人为决堤导致下游河道变化
五代时后粱为阻止李存勖南下,在今山东阿县和河南
延津县两次掘开河堤。
1128年宋决黄河阻金兵南下。
1232年蒙古攻金归德,人为决河归德,造成黄河夺滩
入淮。
I1938年国民党为阻止日军决堤河南花园口大堤。
总的来说自然因素占起主导作用,人为
活动影响居次要地位。
:、长江及其主要湖泊的演变
(-)长江基本概况
(二)长江河道的演变
(三)长江中下游主要湖泊及其变迁
(-)长江基本概况
1、长江流经的地域范围
2、长江各河段水文简况
1、长江流经的地域范围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
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1个省、区、
直辖市,全长6300公里。
2、长江各河段水文简况
(1)长江上游:河源至湖北宜昌市段
长江正源为沱沱河,发源于各拉丹东雪山
沱沱河与当曲汇合后称通天河,流经海拔4500米的青藏
高原上,河谷宽坦,水流缓慢。
青海省玉树至四川省宜宾段为金沙江,
流经川藏之间的横断山峡谷地带,河
谷深切,比降大(12.5米/公里),
江面宽仅数十米,水流湍急。
宜宾至湖北省宜昌段称川江。流经四川盆地的丘陵间,河床
比降减少(0.2米/公里),江面增宽(300—800米),河曲
发育,接纳了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等河流。
长江过万县后进入山势险峻的三峡峡谷区,河段迂回曲折,江面变窄
(最窄处100米左右)(过去水流湍急),三峡水库建成后,昔日的三峡河
道成为三峡水库的组成部分,水面开阔。
(2)长江中游:宜昌至江西省湖口段
长江流经长江中游平原(江汉
平原、洞庭湖平原),江面展
宽,河床比降锐减,水流缓慢,
河道迂回曲折,湖北枝江至湖
南城陵矶间的荆江河段有九曲
回肠之称。
由于泥沙淤积旺盛,
河床日益太高,这一
河段是重点防洪区。
中游支流众多,湖泊密布,主要支流有汉江、洞庭湖水系
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和鄱阳湖水系的赣江、抚河、信江、
修水等。
(3)长江下游:湖口以下河段
长江流经下游
平原区,地势
低平,湖泊众
多,较大的支
流仅青弋江和
巢湖、太湖水
系的几条短小
10一,
河流。镇江以
下的长江三角
洲地区地势更
为低平,水网
密布,湖泊更
多,呈现水乡
的景象。
.nceto
(二)长江河道的演变
1、荆江河道的变迁
2、城陵矶以下河道的变迁
3、长江上游河道的变迁
1、荆江河道的变迁
(1)荆江——长江从枝江到城陵矶的河段
荆江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上荆江自枝江到藕池口,全
长约180公里,河床相对比较稳定。下荆江自藕池口至城陵矶,
全长约240公里,河道变化较大,有“九曲回肠”之称。
(2)上荆江
河道的变迁
江陵以西的河段:
秦汉时期为分汉河道,
南为江,北为沱。
魏晋时期内江
(沱)、外江(江)
分流量趋平。
明代以来内江径
流量增大,外江沙滩
发育,逐渐演变为旱
道。
江陵以西荆江河段演变图(《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96)
■江陵至藕池口河段:早期为云梦泽湖沼地区,大致
在魏晋至唐宋时期,随着江汉平原的云梦泽的演变成陆地,
江陵至藕池口的河床才逐渐形成。
I山大I先秦时期云梦与云梦泽图觐皆南北朝时期云梦泽图水
的大
漳洪&沔阳
别
沮水山宏
山江陵竟陵0-N七工/二二,t
N?4X-。--
一二、,水梦
水―--•—w--^―
郢竟陵水七;二
,看华台三总工•二
。松滋江安鹤穴
水放、•州蒲圻
油
去I!<-三-洪湖
橙县:
一^。公里囱&湖沼
澧
水图二W湖沼•古地名
涧展平旃岳阳
水古地名—◎公里例。今地名
资,相
沆«巴陵
/水众例o今地名
(3)下荆江河道的变迁
秦汉时期下荆江开始出现一些分流水道。魏晋南
北朝时期,下荆江河床开始形成,江中因沙洲发育形
成汉流,至唐宋时,荆江统一河床最后形成。
南宋时,北方汉族人大量南迁,沿江筑堤,扩大
垦殖,使两岸穴口汉流几乎完全堵塞。由于泥沙大量
沉积,河床抬高,元代曾为防洪,打开一些穴口,但
明代这些穴口又被堵塞。
河道在发展过程中,顺直型河道逐步向蜿蜒型方向发展。明末清初时,
下荆江自由河曲已高度发育。随着河床淤积和大规模的人工围堤,河曲带长
度激增,弯曲半径越来越小,终于形成了葫芦形的河环,即九曲回肠。20世
纪50年代人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人工裁湾。
上
心C军
到男9湾T
小
火
庾
古
车
子
步
再
提
大
塔
心
市
洲
界
火
赭
桥
池
洪
口口”,足
河
水
而
港
mnnrr-r14砧―1644年《明正海元年Trmr1叼6—1911H光蜻二年
-崇植干七年,一直统三
k,.w1833-1376年(清道光十五年--------现代河道
一同治十三年)
51。公里
I]钟家门
下荆江古河道历史变迁图(据林承坤)(《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ioi)
2、城陵矶以下河道的变迁
城陵矶至江阴河口段:全长约1160多公里,属于低度
分汉河道,其中湖口至江阴段变化相对更大。
长江河床沿着这些破裂带石矶(江边的峭壁)发育,
束缚了它自由摆动的可能性。在矶的附近,河床狭窄,水
流急。过了矶头,河床变宽,流速减缓,常常导致江心洲
的淤积。
秦汉以前有关江心洲的记载很少,随着历史时期长江流
域的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增多,长江江心
洲的记载就多了起来。
历史时期荆江以下河段的江心洲并岸,大都是并向左
岸,很少并向右岸的。
Q3?¥公里
湖口一吉阳河段(《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132)
B、长江上游河道的变迁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河道由于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区,河
■历史时期以来长江上游由于各种原因河床普遍淤升,
径流量缩4、,(径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横断面的总水量)季节
差增大,航道普遍缩短。20世纪中叶以来,长江上游河道
萎缩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前2000多年总萎缩的幅度。
在长江主流河道上,峡谷型河道由于水土流失等因素,
滑坡、泥石流十分突出,历史上三峡江段有10次大的山崩
雍江记录,其中春秋1次,东汉1次,东晋1次,宋1次,明3
次,清2次,当代1次。
在主流的一些平缓河道,由于泥沙增多,江心洲发育
也越来越大。
(三)长江中下游主要湖泊及其变迁
1、云梦泽的变迁
2、洞庭湖的变迁
3、鄱阳湖的变迁
4、太湖的变迁
1、云梦泽的变迁
(1)先秦时期的云梦泽
(2)秦汉时期的云梦泽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云梦泽
(4)唐宋时期的云梦地区
(1)先秦时期的云梦泽
江汉平原上的云
梦,从广义上是
楚王的狩猎区,
春秋、战国时期
包括山地、丘陵、
平原和湖泊等多
种地貌形态;
“云梦泽”则主
要指江汉平原以
湖沼地貌为主的
一部分。先秦时
期云梦泽的北限
曾远及汉水以北。
战国中期以后,
因为汉水及其支
流泥沙淤积作用,
应城、天门一带
的云梦泽已开始
缩小。
汉代以后,荆江三角洲I、汉江三角洲因泥沙冲
积而向东扩展,致使云梦泽的主体向东南移动,西
汉时云梦泽的主体已南移至华容附近。东汉时继续
向东南推移,已移至华容东南。
赛汉时期云梦喇
一.竟陵武汉
江陵二七:
1N林■沔阳?一三五二三;
竽容水二一一二匚二也
兰州陵•
乌林
古地名
今地名
(3到北魏时,云梦泽的范围仅为先秦的
魏半。南朝以后,云梦泽不断淤平。
晋
南
朝
时
期
的
云
(4)唐宋时期的云梦地区
唐、宋时,云梦泽主体已大多填淤成陆地。
北宋时曾设置玉沙县管理和开垦新生成的以安州云梦泽著
称于世的三角洲平原,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基本上消失,大面积
的湖泊水体被星罗棋布的小湖沼所代替。
2、洞庭湖的变迁
(1)洞庭湖的现状
(2)洞庭湖的历史变迁
(1)洞庭湖的现状
A、位置
B、河流状况
C、湖泊面积
(2)洞庭湖的变迁
A、秦汉及其以前的洞庭湖
B、魏晋南朝时期的洞庭湖
C、唐宋时期的洞庭湖
D、明至清道光年间的洞庭湖
E、清末以来的洞庭湖
A、秦汉及其以前的洞庭湖
据《山海经》、
《庄子》等记载,
湘、沅、澧水等河
。安乡二契:流在洞庭山(今君山)
索县洞庭月禧%
附近与长江交汇,
J/-)环绕君山的洞府之
庭形成了一个大的
双寿。呼
湖泊,逐渐有了洞
段。3古地名庭湖的名称。
今地名
50公里
先秦两汉洞庭平原水系图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103)
水夏州
永安•
B、魏晋南朝时期怆
廉县
的刑庭湖作唐石首
安圉
-'-"弋
南义阳郡,
东晋、南朝之际,形赤吩湖二1・\4巴陵郡
水
成一片烟波浩瀚的巨泽。=洞庭湖二三
《水经•湘水注》载洞庭武陵郡咚
与*核’
湖号称广圆500里。
龙阳•
原因:随着荆江内陆
脚阴汨罗
三角洲的扩展和云梦泽的水
?型苧公里
日趋萎缩;荆江江陵河段湘阴
涉
沼
—
一
金堤的兴筑,长江来水进图*
古
名
•地
例
今
名
入凹陷下沉中的洞庭沼泽地
0
沙
平原使湖面扩大。长那
南朝时期洞庭湖水系图
C《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l05)
C、唐宋时期的洞庭湖
到唐宋时期,洞庭湖水面进一步向西扩展,以后
又逐渐向南发展,周围达220公里,号称“八百里洞
庭”。湖区包括大量洲滩、泓道、坪(wei)垸农田。
D、明至清道光
年间的洞庭湖
明清时期洞庭湖
的湖面水域不断扩展,
逐渐有西洞庭湖和南
洞庭湖的形成。
洞庭湖向西南扩
展,一直延续到了清
道光年间,发展成
“横亘九百余里”的
洞庭湖,为历史时期
的全盛时期,但湖盆
却日益淤浅。
十九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1O6)
E、;清末以来的
洞庭湖
湖面持续萎缩。
清道光五年(1825),洞
庭湖的面积为6300平方公里。
1937年,减到4700平方公里,
洞庭湖被分割成东、西、南洞
庭湖、大通湖及许多小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以粮
为纲”旗帜下,盲目围湖造田,
湖面又有所缩小。
原因:
清咸丰、同治以后,荆江
决口使荆江泥沙大量输入洞庭
湖;人类的围湖垦殖,使得区
湖垸垸相连,湖面越来越小。
二十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l09)
3、鄱阳湖的变迁
(1)鄱阳湖的现状
(2)鄱阳湖的历史变迁
(1)鄱阳湖的现状
A、位置
B、河流状况
C、湖泊面积
A,位置
鄱阳湖位于江西糊口
九江
境内,北于湖口注
入长江。A庐山
都昌
B、河流状况
江西省境内的大
小河流大都注入鄱阳
湖,包括赣江、抚河、
信江.鄱江、修水等
五大江河以及其他一
些小的河流。
C、湖泊面积
■正常水位:3914平方公里。
■汛期:4月至9月,湖水上涨,最大面积4600平方公里。
■枯水期:10月至来年3月,水位大降,湖水面积减至
50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大面积的湖滩、草洲、沼泽湿地、
浅水湖泊。
(2)鄱阳湖的历史变迁
A、远古时期的鄱阳湖
B、汉晋时期的鄱阳湖
C、隋唐时期的鄱阳湖
D、宋元明至清初的鄱阳湖
E、清后期至建国以来的鄱阳湖
A、远古时期的鄱阳湖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泽、彭湖。古彭蠡泽原与长江水面相连。
先秦H才期九77分流・与彭蠡泽(《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127)
汉晋时期的鄱阳泡
•湖区的变化
古彭蠡泽逐渐脱离长江
水道;
湖’区体南移至长江以南。
•鄱阳湖变化的原因
西汉以后古彭蠡泽因泥
沙淤积而逐渐萎缩;
在九江以南地块的下陷,
古赣江下游汇注于此,形成
与长江相同的新彭蠡泽。
汉晋时期彭鑫湖与郭阳平原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126)
C、隋唐时期的鄱阳湖
•湖区的变化
鄱阳湖向南扩展
变化的原因
隋唐时期我国气候温
暖湿润,长江干支流的径
流量相应增大;
江水由湖口倒灌入湖,
赣江水的顶托,造成彭蠡
泽的扩展。
隋唐时期的彭蠹;朝(《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129)
D、宋元明至清初
的鄱阳湖
湖区的变化趋势
向南向西扩展。到清代初
年松门山以南的陆地都演
变为湖区。
•湖区变化的原因
湖区的地层的继续沉降;
长江水和赣江等北流河水
的顶托。
宋元时期的鄱阳湖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13O)
E、沌后期至建国以来
的番B阳湖
•湖L的变化
湖底日益抬高,湖面不断萎缩。
•湖区变化的原因
清代后期鄱阳湖区地质构造由
下沉转为上升;
以赣江为主河流挟带泥沙不断
淤积,在河流入口处形成洲地,
使湖底日益抬高,湖面不断萎缩;
在湖滩上围湖造田,也是使湖
区范围狭小的人为因逐渐缩小。
自1954年到1976年短短的22年间,湖
面就缩小了1200多平方公里。
鄱阳湖地区形势图
4、太湖的变迁
(1)太湖的现状
(2)太湖的历史变迁
(1)太湖的现状
A、位置
B、河流状况
C、湖泊面积
(2)太湖的历史变迁
A、2000年前的太湖
B、9—11世纪的太湖
C、19世纪以来的太湖
A、2000年前的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
太湖水由吴淞江、
娄江、东江分流入
海。三江分流处在
今苏州东南,吴淞
江、娄江大致和今
日水道流经路线相
符,东江则穿过今
澄湖、白蛆湖及淀
柳地区,由今平湖
县东南入海。
《越绝书》所
记载的震泽面积仅
相当于今日太湖面
积的70%。
・太湖i:积有所拓展。唐宋时期由于长江三角洲泥沙在河口地带堆
积,原来三江相继淤塞,堵塞了太湖入海口,太湖本身水体面积扩大,石
东北部先后形成了大小零星的湖泊。北宋以后,吴淞江等河流成了太湖”
古岸㈱
.....古运离
馍江
、O今地妹
B古木道
今山名
9丹阳B古南帕
福山.江,
-东二
U
无得
世
宜兴,
纪
上海
的
。松江
太平里
吴兴
湖
由义金山卫三工
岳兴oe
当潮
公元九―I.一世名己太湖水系略图《《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分册》,pl51)
湖面萎缩。由于人类不断围垦和泥沙淤积,湖面范围急速缩
小,19世纪洞庭东山形成东山半岛。今太湖面积仅2460平方公里。
GO博・,
世
VMM1,
K<<^j
4°kCWJu'0'\
・•
纪・二■J,A
R・A•
•T
以
^war-£.Q4J»B
tGM.■科>dZ。*,
来上例
<**/
的
wit*'-*■*、“D,W
।环制大堤上印一小
IMTP
太
湖
IVI
图仪
Hzmi・
m
I.MM
三、历史时期江河湖泊演变的规律总结
;、河流的总体水量在下降
表现:
■一是河流的径流量减少,这在黄河流域表现得较明显,
比如关中平原西安附近,在唐代还有八水绕长安,现在许
多的河流干涸,八水绕长安已成为历史名词了。长江上游
的支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径流量减少的趋势。
二是湖泊大量消亡或萎缩。黄河流域的古湖泊大量消
亡,如黄河流域的荥泽、圃田泽、孟诸泽、荷泽、雷夏泽、
长江流域的云梦泽等,现在都已成为淤浅成陆地。一些湖
泊也在泥沙的淤积和人为垦殖的影响下日渐萎缩,如黄河
流域的巨野泽、大陆泽、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太
湖等都存在这种情况。
2、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加
历史时期黄河的输沙量较大,这在前文已经提到了。
历史时期的长江的泥沙含量也承上升趋势,自明代中期
以来的南方山地垦殖运动,导致长江中的泥沙含量大幅
度地增加。
到20世纪时,长江上游金沙江的含沙量已与黄河相
差不多,所以有了长江可能成为第二条黄河的预言。
3、河道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江河的中下
游平原地区
黄河河道的变迁主要集中在黄河的下游平原地
区,中游的汾渭河平原黄河河道虽也有左右的摆动,
但变化幅度都不大。
长江河道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河
道变化比较大的属荆江河段,号称九曲回肠。
4、人为活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河流水文
]犬况的变化
I(1)人为筑堤、决堤、裁弯取直影响着河道的走向。
(2)人类对森林资源的无限制开发利用、山地垦殖加
剧了水土流失,增加了河流中的含沙量,加剧了中下
游河道泥沙的淤积和河床的抬升。
(3)水利的兴修、生活和工业用水影响了河流的水量。
比如黄河的断流就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4)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影响了水质。
SuccesswithMoneyandJoy
附熠人生心语
•成功是一种观念
•致富是一种义务
•快乐是一种权利
•每个人都有能力、有义
务、有权利办到成功
致富快乐
附赠人生心语
成成功不是打败别人
功成功不是超越别人
成功不是名、利、权的获得
致拥有健康的身体
丰足的物质生活
富平衡的心理状态
又才能拥有成功
快SuccesswithMoneyandJoy
战胜自己
乐贡献自己
扮演好自己的历史角色
才能超越自己
融入成功里
附赠人生心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
胜者强。
——老子
附赠人生心语
•成功必须靠百分之九十八的辛勤血
汗,加上百分之二的天才灵感。
•世界上注定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会成
功。
附赠人生心语
成犹太谚语中有一句名言,
功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颈椎病年轻化
- 幼儿园课件教学模板
- 手术室洗手铺巾无菌操作
- 汇海电商运营职业规划
- 小班交通安全主题教育
- 工业设计毕业设计作品案例分析
- 职业病专题培训
-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含解析
- 第十八周安全课
- 2025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板块1 题型突破特训4
-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原卷版)
- CJT511-2017 铸铁检查井盖
- 军事理论-综合版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国防大学
- YC/T 310-2024烟草漂浮育苗基质
- (高清版)JTG 5421-2018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思维拓展训练题(共100道)
- 投资学(汪昌云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第1-6章
- GA 38-2021银行安全防范要求
-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共56张课件
- 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道题_可直接打印)
- 悬灸技术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