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国家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_第1页
项目名称国家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_第2页
项目名称国家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_第3页
项目名称国家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_第4页
项目名称国家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国家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一)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二)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依托“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及我部多项科技项目支撑,按我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关于“保障安全和大力开发应用交通安全技术”的要求,经10余年持续攻关,创立了基于车辆行驶规律与人因工程的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攻克了国家公路网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保障关键技术,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公路安全设施及装备。系统解决了公路线形指标均衡性、安全设施有效性、高风险路段辨识以及恶劣天气下公路运行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国家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装备与系列标准体系,建成了交通运输部“全国公路网安全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显著提高了国家公路网安全应急处置决策的科学性,大大提升了我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成果获发明专利18项,形成公路设计标准14部、其他国家和行业标准15部,编写专著18部,发表SCI/EI论文67篇;获国际路联“欧洲道路安全奖”1项、国际道路评估组织“亚太区杰出贡献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在全国435万公里的公路建设与运营中推广应用,支撑了国家“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等专项行动的实施,实现了我国公路安全保障技术跨越式发展,全面赶超发达国家水平。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项目简介我国的公路建设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半个世纪的历程,较短时间之内建成的公路网,面对不断变化的应用条件和不断提升的安全要求,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提升,尤其是安全保障水平方面,这也是保障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开创性的工作。本项目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项目,组织产学研用6家单位280余人经10余年联合攻关,调研里程近10万公里,采集路线几何特征、交通特性、心生理指标、路侧环境和事故等样本近98万个,系统解决了路网安全信息全要素快速采集、事故多发点自动辨识、公路线形指标均衡性、安全设施有效性以及恶劣天气下运营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适合我国公路网特征的安全评价、安全设施设计与运营管理决策的综合保障技术、装备与标准规范体系,支撑了我国435万公里的路网安全运营保障,实现了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公路安全保障技术之间20年差距的跨越。取得主要科技创新如下:(1)创立了基于汽车行驶规律与人因工程的安全评价理论与安全设施设计方法。构建了我国公路运行速度系列计算模型和驾驶工作负荷度模型,提出了基于运行速度和驾驶工作负荷度双指标控制的路线安全评价方法,与国外相比预测偏差由20%降到10%;创立了基于车辆碰撞能量谱的护栏可靠性设计方法,攻克了我国车辆-护栏碰撞精细化仿真模拟技术,计算精度达到90%;创立了基于人机效率的交通标志信息分层与路网寻址最优的指路标志立体设置方法。成果替代了原有的设计方法体系,形成了8部设计与评价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实现了我国公路安全设施设计与安全评价水平向国际前沿的赶超。(2)攻克了公路网运营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保障关键技术。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高风险路段多指标甄别方法与评定标准,使甄别准确率达到了90%,建立了基于多源实时数据的短时交通安全态势推演模型,突破了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路段到路网的技术瓶颈;攻克了路面浓雾与结冰短临预警及风险管控技术,解决了不良天气条件下的主动防控难题;创新性地研发了基于人眼视觉感知的光、色双元隧道照明控制技术,推动了我国公路网风险评估及安全保障技术对发达国家的整体超越。(3)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公路安全设施及关键试验检测设备。研发了新型安全防护设施,解决了公路护栏体系无缝化防护的难题;研制了世界第一台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设备,空置和埋入立柱无损检测误差分别在±2cm和±8cm以内,领先于日本4年后误差±3cm和±10cm的技术水平;创新性地研制了低能见度条件下智能诱导设备,提高了风险主动防控和应急保通能力;开发了抗滑反光彩色路面铺装材料、高亮广角雨夜反光立面标记涂料,突破了上述材料雨夜高亮反光的技术瓶颈。获发明专利18项,形成公路设计标准14部、产品和方法标准15部,出版专著18部,发表SCI/EI论文67篇;获国际路联“欧洲道路安全奖”1项、国际道路评估组织“亚太区杰出贡献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8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在全国400多万公里公路建设与运营中应用,支撑了国家“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据事故统计年报计算,高速公路和国道的亿车公里死亡率由立项初的2.61和5.74下降到2015年的1.30和1.81,接近发达国家安全水平。项目实现了我国公路安全保障技术跨越式发展,全面赶超发达国家水平。(四)客观评价1.创新性成果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攻克了公路交通安全设计、风险评估、运行保障等方面的系列重大技术难题,构建了我国公路网交通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发表SCI/EI论文67篇,获得发明专利18项。发明了低能见度条件下公路行车安全诱导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不依赖于车载设备的事故主动预防目标,具有轮廓提示、主动诱导、防撞预警等功能,有效减少了低能见度下的交通事故;发明了基于高速公路安全的移动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方法,实现了现场数据自动检测、风险实时评定和对策动态生成,填补了公路运行安全风险现场精细化实时预警的空白;发明了长大纵坡路段货车智能安全预警技术与装备,具有全程跟踪货车运行状态、不停车实时非接触采集货车刹车毂温度、刹车能力实时评定等功能,实现了长大纵坡路段货车刹车鼓温度由模糊预测向精准采集的突破,有效减少货车刹车失灵引发的事故;发明了利用冲击反射波识别护栏立柱埋深的无损、高效检测方法,打破了美国ASTM-D5882规范“冲击弹性波方法不适用于空心钢管等桩柱”的论断,研发了世界第一台立柱埋深无损检测设备。成果研究过程中,先后于2010年5月4日、6月3日和2013年5月30日等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召开了有关成果鉴定会。专家鉴定委员会结论为:以公路安全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公路网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预警系统和公路网安全保障设施与装备为核心的国家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运行速度和驾驶负荷度双指标控制的路线安全设计方法、基于人机效率的交通标志信息分层与路网寻址最优的指路标志设置方法、基于车辆碰撞能量谱的护栏可靠性设计方法、公路网高风险路段多指标辨识方法与评定标准、安全设施隐蔽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等具有显著的创新性。2.先进性为了构筑国家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成果提出了服务于公路安全设计和公路网安全提升的技术体系和方法,研制了公路网安全保障设施与装备,整体成果先进性显著(表5-1)。公路安全保障技术核心成果在全球146个道路安全项目中脱颖而出,被国际道路联合会(IRF)授予“2006年度欧洲道路安全奖”,获奖词为“创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对道路交通安全贡献突出、发展中国家可借鉴的典范”;基于公路网安全风险预警技术开发了中国路网风险评估系统(ChinaRAP),获国际道路风险评估组织(iRAP)2013年度“亚太区杰出贡献奖”,获奖词为“项目提出的高风险路段鉴别、安全诊断和事故预测模型等研究成果支撑了中国风险评估工作,推荐在其他国家应用”。表5-1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创新内容比较项欧美发达国家本项目公路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路线安全设计单因素的运行速度模型,单指标控制的设计方法;相邻线元速度差20km/h内多因素的运行速度模型,双指标控制的设计方法;相邻线元速度差10km/h内指路标志设计标志字体为常规拉丁字体。路网结构与规模相对稳定,指路标志信息指引无量化指标建立交通标志汉字专用字库。复杂、异构路网,提出路网信息指引需求量化模型防护设施设计考虑路侧危险度考虑路侧危险度和碰撞能量谱,量化防护裕度公路网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技术评估预警技术评估模型缺少线形组合、机非干扰、气象等因素,为通用模型,无高速公路专业模型;仅能实现若干特殊点段风险动态预警评估模型因素更全面,建立包含高速公路在内的各等级公路模型;实现所有区段不同时间粒度风险动态预警移动预警装备仅有移动数据采集装备,缺少:实时风险评估与现场处置措施动态生成移动预警装备,处置措施生成与发布的时间和达到秒级,预警精度90%公路网安全保障设施与装备无损检测设备仅日本有护栏无损检测设备,标准规定空置和埋入测量误差为±3cm和±10cm世界第一台,比日本早4年,标准规定空置和埋入测量误差为±2cm和±8cm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单一亮度作为隧道照明系统的触发指标和控制变量以洞外亮度、天气等作为系统的触发指标,亮度、光谱作为控制变量,提高驾驶员视认有效性和舒适性低能见度条件行车安全智能诱导装备仅有主动发光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单一示廓功能设施世界首创,能够通过提示安全跟车间距实现防撞预警,具备道路轮廓提示、行车安全诱导、防止追尾警示等多种模式长大纵坡路段货车智能安全预警装备仅有长大纵坡小半径曲线段运行速度预警装备,缺少对货车刹车性能的预警世界首创,动态在线不停车监测货车制动鼓温度并实时预警3.应用效果成果在全国公路网安全设计和运行保障中得到广泛应用,获行业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国家公路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评价:该成果创立了基于车辆行驶规律与人因工程的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攻克了公路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保障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国家公路网建设和养护管理,有效支持了“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公路网的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国家安全监管交通领域综合监管部门—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二司评价:该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国务院自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促进了我国公路基础设施交通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为遏制重特大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和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4.对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成果制定了10项国家标准和19项行业标准,获发明专利18项,出版专著18部;在国内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表5-2),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在全国400多万公里公路建设与运行中得到应用,推动了我国公路交通安全领域研究的跨越发展,实现了对发达国家的全面赶超,得到央视等国内主流媒体广泛关注,获得业界良好评价(网址/2015/03/22/VIDE1427003527250829.shtml)。表5-2科研成果国内获奖情况序号成果名称授奖类别时间级别1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工程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2013一等奖2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工程建设成套技术广东省政府科学技术奖2005一等奖6山区双车道公路路线设计参数的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2008一等奖7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2006一等奖3国家高速公路网指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2011一等奖4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交通指路标志系统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2010一等奖5西部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防控对策研究及安保示范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2012一等奖8公路交通安全应用技术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2010一等奖(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主要完成单位创新推广贡献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自2003年起来与同济大学、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博达伟业公共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产学研用分工协作,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交通运输部专项研究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的支持下,构建了“人-车-路-环境”协同的公路安全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创建了公路网高风险路段多指标辨识方法与评定标准,研发了公路网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预警系统,发明了新型交通安全智能服务设施和公路安全风险评估采集装备,依托本成果,建成了交通运输部“全国公路网安全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支撑了全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实现了面向全国的推广应用。作为本成果第1完成单位,先后获得欧洲道路安全奖二等奖1项,2013年亚太区杰出贡献奖1项,广东省政府、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了3名博士后、12名博士、18名硕士,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4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软件著作登记权5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行业标准30项,编写专著14本。同济大学同济大学自2003年起与牵头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的项目人员密切合作,构建了运行速度特征模型,提出了基于公路车速变化特征的线形协调性评价和一致性多指标评价体系,发明了公路移动监测与预警装备,发明了长大纵坡路段货车智能安全预警装备与软件,有效提高公路安全风险的管理水平,推进安全风险的精细化预警。作为本成果第2完成单位,先后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2,编写专著3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了6名博士后、19名博士、37名硕士。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与牵头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密切合作,开展了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与驾驶负荷度模型、路线安全设计方法、路线线形协调性多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等研究工作。自2005年开展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工作以来,本项目成果在近20个省推广应用。作为本成果第3完成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了行业标准2项。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与牵头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密切合作。重点开展了公路路侧安全评估及防护方法、路侧危险度评估模型、公路防护设施设计方法、路网指路标志设置方法、路网信息指引需求算法及指路信息模型等研究工作。利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在公路安全性评价、复杂公路网交通标志设计与改善、公路路线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智慧高速公路研究与设计等方面实现了推广应用。作为本成果第4完成单位,作为参加单位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得软件著作登记权2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持或参与制定了行业标准4项。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自2008年起与项目牵头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共同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了路面结冰与浓雾短临预警核心技术,攻克了防撞预警策略、车道占用检测、链式自愈组网等关键技术,研发了雾天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备。作为本成果第5完成单位,作为参加单位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登记权1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持或参与制定了行业标准10项。杭州博达伟业公共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博达伟业公共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期研究开发恶劣天气下智能交通安全产品,自2008年起与项目牵头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共同开展产业合作,创新性地提出了雾霾等低能见度条件下行车安全智能诱导技术解决方案,参与研发了低能见度下行车安全智能诱导系统与装备,实现了装备产业化。本成果已在12个省推广应用。作为本成果第6完成单位,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六)推广应用情况成果系统地构建了我国公路安全设计的系列标准规范,有效支撑了我国十余年以来7.5万公里高速公路和435多万公里普通公路大规模建设期间的安全设计需求。支撑了全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全国公路生命防护工程的开展,以及全国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更换工作,实现了面向全国的推广应用(表6-1)。公路网安全风险评估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应用,得到国际同行认可,提升了我国在公路交通安全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据本项目研发的“公路网安全风险预测预警系统”,建成了交通运输部“全国公路网安全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对全国公路网实施基础设施静态风险评定、交通运行动态风险预测、交通气象灾害预警,实现了战略层级的跨区域公路网安全风险动态推演和交互式应急处置决策支持。发明的系列新型主被动安全设施和装备等交通安全产品,已经进行量产和应用,如护栏无损检测设备,已在国内30多条高速公路项目护栏验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纳入交通运输部公路检测机构必备设备清单;低能见度条件下智能诱导装备在全国13个省份32条高速上成功应用,央视等媒体对此项技术进行了多次报道,事故降低效果显著,社会舆论反响良好;中分带开口护栏等新型设施等均成功推广应用,在全国26个省份的高速公路成功推广应用。表6-1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序号应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应用的起止时间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应用情况1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公路网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模型2012年-2016年江运治全国公路网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和节假日公路运行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2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系列成果2004年-2013年郑煜全国公路网重大交通事故持续减少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3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高风险路段综合处置技术等2007年8月-2009年12月陈宏飞江省公路交通安全状况有了显著改善4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国家高速公路网指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2004年-2013年马召幅度提升了交通指引的科学性、有效性5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公路网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路侧安全设计、系列防护设施等2015年至今李爱军功避免了两起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了近百万元的财产损失6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应用公路网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对全省所有26000多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进行了风险评估2015年至今贾强后行车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7贵州省公路局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示范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秦明范路段交通安全大幅提升,冯正霖副部长给予高度肯定8甘肃省公路管理局公路网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路侧安全设计、系列防护设施等2015年11月至今张生泽效提高了示范路段设计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9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路安全设计2007年至今廖朝华高了设计的科学性10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网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路侧安全设计、系列防护设施等2007年至今毕玉峰效提高了示范路段设计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七)曾获科技奖励情况获奖项目名称获奖时间奖项名称奖励等级主要获奖人授奖单位公路安全保障工程(HighwaySafetyEnhancementProject)2006.05欧洲道路安全奖(EuropeanRoadSafetyAward)二等奖何勇、高海龙、唐琤琤、张高强、侯德藻、李长城国际道路联合会(IRF)ChinaRAP2013亚太区杰出贡献奖(AsiaPacificStarPerformer,2013)杰出贡献奖唐琤琤、周荣贵国际道路评估组织(IRAP)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工程2013.12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李爱民、唐琤琤、侯德藻、李长城中国公路学会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工程建设成套技术2005.12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李爱民广东省人民政府山区双车道公路路线设计参数的研究2008.12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周荣贵中国公路学会国家高速公路网指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2011.12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刘会学、何勇、李爱民中国公路学会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交通指路标志系统研究2010.12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张高强、何勇中国公路学会(八)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效状态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移动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方法中国ZL201310047005.52015.51673362郭忠印、邹静荣、柳本民、方勇、熊鑫郭忠印、邹静荣、柳本民、方勇、熊鑫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货车智能预警系统中国ZL201310256969.02013.62033945同济大学郭忠印、柳本民、肖志军、张杰、苏东兰有效发明专利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以及引导方法中国ZL201310474405.42016.82194603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李长城、陈伟、辛欣、汤筠筠、文涛等有效软件著作权雾条件下高速公路安全监控与管理支持系统中国2014SR0039242014.1573168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李长城、韩晖等有效软件著作权公路网交通标志辅助设计软件中国2012SR0149972012.2383033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唐琤琤、侯德藻、姜明等有效发明专利视觉环境光照条件可调的视认反应时间测试仪中国ZL201020157356.32010.11160190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杨勇、朱传征、杨丰艳、李伟有效发明专利采用冲击弹性波测量护栏钢管立柱埋深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中国ZL200610003437.62008.12451022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吴佳晔、张高强、吴曾炜、包左军有效发明专利一种护栏单元和护栏中国ZL201310342280.x2016.11928500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王成虎、周志伟、李勇、侯德藻等有效发明专利彩色反光防滑骨料及制备方法中国ZL201310243736.72015.11560538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刘恒权、张智勇等有效发明专利道路交通冲突预警装置中国ZL200710156647.32009.6515064陈伟陈伟有效(九)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排名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李爱民1正高级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成果第1完成人,构建了符合我国公路交通特点的防护体系,开发了公路网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参与研发了新型交通安全智能服务设施。创新成果1中第2、3项,创新成果2中第1、2、3项,创新成果3中第3项的主要贡献者。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制定《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4项,出版《山区高速公路安全设计指南》专著1本,占本人总工作量的70%。201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运行监管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3。唐琤琤2正高级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本成果的第2完成人,创立了基于人机效率的交通标志信息分层与路网寻址最优的指路标志设置方法,创建了公路网高风险路段多指标辨识方法与评定标准,研发了公路安全风险评估采集装备,参与开发了公路网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创新成果1中第2项,创新成果2中第1、3项,创新成果3中第2项的主要贡献者。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等国家行业标准12项,出版《道路交通安全手册》等专著6本,占本人总工作量的70%。无郭忠印3正高级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本成果的第3完成人,构建了运行速度特征模型,提出了基于公路车速变化特征的线形协调性评价和一致性多指标评价体系,发明了公路移动监测与预警装备、长大纵坡路段货车智能安全预警技术与装备。创新成果1中第1项,创新成果2中第3项,创新成果3中第4项的主要贡献者。获得《一种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货车智能预警系统》等发明专利2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出版专著4本,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无何勇4正高级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本成果的第4完成人,建立了路侧安全等级与护栏防护等级的对应关系和护栏设置方法,攻克了车辆-护栏碰撞精细化仿真技术,参与构建了符合我国公路交通特点的防护体系。创新成果1中第3项,创新成果3中第1项的主要贡献者。制定《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6项,出版《道路交通安全技术》等专著5本,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无周海涛5正高级交通运输部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本成果的第5完成人,构建了多因素的系列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与驾驶负荷度模型,提出了基于公路运行速度变化特征的路线线形协调性多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创新成果1中第1项的主要贡献者。制定《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行业标准1项,占本人总工作量的50%。无张高强6正高级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本成果的第6完成人,开发研制了适合我国公路路侧危险状况的新型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发明了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设备。创新成果1中第3项,创新成果3中第4项的主要贡献者。获得《采用冲击弹性波测量护栏钢管立柱埋深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等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出版《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等专著2本,占本人总工作量的50%。李长城7正高级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本成果的第7完成人,突破了路面结冰与浓雾短临预警核心技术,攻克了防撞预警策略、车道占用检测、链式自愈组网等关键技术,发明了雾天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备。创新成果2中第2、3项,创新成果3中第3项的主要贡献者。获得《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以及引导方法》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4项,制定《雾天公路行车安全诱导装置》等国家行业标准5项,出版专著2本,占本人总工作量的70%。无侯德藻8正高级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本成果的第8完成人,构建了路侧危险度评估模型,攻克了设施防护等级与交通运行适应性无法量化评价的难题,提出了车辆碰撞能量谱计算分析方法,参与全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创新成果1中第3项,创新成果3中第1项的主要贡献者。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出版《公路路侧安全与防护技术》等专著3本,占本人总工作量的50%。无刘会学9正高级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成果的第9完成人,参与创立了基于人机效率的交通标志信息分层与路网寻址最优的指路标志设置方法,建立了复杂路网信息指引需求算法及指路信息模型,实现了以路径指引为核心的指路标志设计方法。创新成果1中第2项,创新成果3中第2项的主要贡献者。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制定等《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5项,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无周荣贵10正高级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本成果的第10完成人,揭示了公路运行速度、驾驶负荷度与路域环境量化关系,构建了多因素的系列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与驾驶负荷度模型,建立了风险路段辨识方法和评定标准,参与开发了公路路网安全风险预测预警系统。创新成果1中第1项,创新成果2中第3项,创新成果3中第4项的主要贡献者。制定《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4项,出版《公路安全设计》等专著2本,占本人总工作量的50%。2002年,《公路通行能力研究的装备与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高海龙11正高级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本成果的第11完成人,提出了公路路侧安全评估及防护方法,建立了路线线形、交通量、运行速度和路侧条件等多因素路侧危险度评估模型和路侧安全度分级标准。创新成果1中第3项,创新成果3中第1项的主要贡献者。软件著作权2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出版专著《平原地区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设计手册》1本,占本人总工作量的40%。无陈伟12副高级杭州博达伟业公共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博达伟业公共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成果的第12完成人,创新性地提出了雾霾等低能见度条件下行车安全智能诱导技术解决方案,参与研发了低能见度下行车安全智能诱导系统与装备,解决了链式通信、无线组态等技术难点,实现了装备产业化。创新成果3中第3项的主要贡献者。获得《道路交通冲突预警装置》等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占本人总工作量的50%。无杨勇13副高级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本成果的第13完成人,突破了公路照明评价唯亮度论的局限,分析了光环境对驾驶人视亮度、视敏度和视疲劳度等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攻克了照明等效视亮度模型和光生物效应评价方法,发明了光色双元照明系统。创新成果3中第2项的主要贡献者。获得《视觉环境光照条件可调的视认反应时间测试仪及测试方法》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制定《公路照明技术条件》等国家行业标准6项,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无陈永胜14正高级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本成果的第14完成人,突破了在线动态与离线静态道路交通及气象环境数据的融合、缺失数据增补、异常数据清洗等技术难点,建立了基于多源实时交通运行数据的风险短时预测与预警模型,参与研发了公路网安全风险预测预警系统。创新成果2中第1、3项的主要贡献者。占本人总工作量的40%。无刘恒权15正高级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本成果的第15完成人,发明了逆反射光学器件、抗滑反光彩色路面、高亮广角反光立面标记等设施,提高了恶劣视场环境下主动引导设施的视认性能。创新成果3中第2项的主要贡献者。获得《彩色反光防滑骨料及制备方法》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制定《路面防滑涂料》国家行业标准1项,占本人总工作量的50%。无(十)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序号合作方式合作者/项目排名合作时间合作成果证明材料备注共同立项李爱民(1)、唐琤琤(2)、侯德藻(4)、李长城(7)、郭忠印(15)2009.01-2013.12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示范鉴定证书共同立项侯德藻(2)、何勇(3)、刘会学(6)、唐琤琤(13)2009.01-2013.12公路交通标志视认性及设置有效性研究鉴定证书共同立项何勇(1)、唐琤琤(3)、陈永胜(9)、高海龙(14)、张高强(15)2009.01-2013.12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安全评价鉴定证书共同立项刘会学(1)、何勇(2)、李爱民(4)2009.01-2013.12国家高速公路网指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鉴定证书共同获奖何勇(1)、高海龙(2)、唐琤琤(3)、张高强(4)、侯德藻(5)、李长城(6)2004.01-2006.05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获奖证书共同获奖唐琤琤(2)、周荣贵(3)2007.01-2013.12中国路网风险评估系统ChinaRAP获奖证书共同获奖李爱民(1)、唐琤琤(2)、侯德藻(4)、李长城(7)、郭忠印(15)2009.01-2013.12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工程获奖证书共同获奖刘会学(1)、何勇(2)、李爱民(4)2008.01-2011.12国家高速公路网指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获奖证书共同获奖张高强(2)、何勇(4)2007.01-2010.12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交通指路标志系统研究获奖证书共同知识产权李长城(1)、陈伟(2)2010.12-2013.12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以及引导方法专利证书共同知识产权李长城(1)、陈伟(4)2009.10-2013.10太阳能地磁感应路标以及车辆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