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_第1页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_第2页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_第3页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_第4页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长,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前一些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非常看重学生推荐书上的成绩,现在却更多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对人才观念的这一变化,凸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与之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也更加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当前高教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和在此基础上改进培养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前各高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十分重要。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与要求进行,它既有鉴定、诊断的作用,又具有选优和激励发展的功能。通过评价,可以激励大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推动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1、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1)设计原则导向性原则坚持导向性原则,是指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要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指定设定、权重分配等方面对评价对象的行为有引导作用,即能充分利用指标体系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品格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尽可能体现与素质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多条主线反映学生的素质状况,以保证评价体系结果全面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素质与素质教育活动的成效。当然,全面性并不是把所有影响素质养成的因素包罗万象地一并加以考虑,而是对评价体系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科学筛选,并抓住影响和放映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因素作为指标列出。层次性原则评价体系的设置层次应分明,应能准确反映各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且要有明确的内涵,按照层次递进的关系,组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相互关联的整体,排除指标间的相容性,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行性原则即可通过各种定量和定性手段对评价对象进行评测以得出明确的结论。评价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从世界出发,设置的指标体系能在教育实践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进行量化描述,同时又要力求体系简化,对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简易,具有可操作性,做到“可比、可测、简易”。2)设计方法首先,我们依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特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类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进行认真分析,抽取出其中主要方面,分别建立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指标内容。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分类,并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同时确定各项评价因素的内涵与评价等级标准,最后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给出各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步骤层次分析法( 简记为)见文献 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 教授于年代初首先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社会,经济系统决策的有效工具,目前在工程计划、资源分配、方案排序、政策制定、冲突问题、性能评价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关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步骤,详见有关的参考文献。3、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数学模型及评价体系的构建1)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①建立层次结构由参考文献[3]-构[建6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共十四项指标。分别为:社会责任(),集体观念(),诚实守信()(该指标着重于道德修养方面),团队协作(4严谨勤奋(5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表达能力(),身体健康,体育运动(),心理健康()1该项指标着重于世界观、人生观和心理素质方面),人文修养()2文艺修养(),文明举止()。根据以上划分,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如图4.1所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②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计算相应的相对权重TOC\o"1-5"\h\zA-B 表4.1CW⑵TOC\o"1-5"\h\z九 C8⑵ RI(2)CR(2)max •• •• •・3⑶1九.18C5I(3)=0.06R1I8(3)=0.9CR(3)max••1••1••1B2-C 表4.C3⑶2TOC\o"1-5"\h\z九 CC⑶ RI(3) CR(3)max ••2 ••2 ••23(3)3TOC\o"1-5"\h\z九 C6⑶ R(3) CR(3)max ••3 3 ••33(3)4TOC\o"1-5"\h\z九 CI⑶ CR⑶max ••4 ••4

③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的合成权重表3(3)k九kCIk于是由下列各式 3⑶=W⑶3⑵CI(3)=(CI(3)CI(3)CI(3)CI(3))W⑵•• •1. ——2 ——3 ——4RI(3)=(RI(3)RI(3)RI(3)RI(3))W(2)得到.1. ——2 ——3 ——4得到CI(3)ln.0618 0.03930.0268o]o.2523o.4761o.117oCI(3)ln.0618 0.03930.0268o]o.2523o.4761o.117oo.1547RI(3)b.90.90.58o]o.2523o.4761o.117oo.15470.23980.20870.29940.2530--0.2523一-0.2338一0.43240.19030.21280.16450.4761—0.25000.31080.19580.493400.11700.22940.42860.14290.428600.15470.22633(3)RI(3)0.03740.72340.03740.7234,2故<通0过.一1致性检验。CI(3)由于CR⑶= •.RI(3)根据以上计算可知,学生综合素质的四个方面的排序依次为:智育,德育,体育,美育。④总排序判断矩阵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总排序(社会责任)(集体观念)(诚实守信)(团结协作)(严谨勤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表达能力)(身体健康)(体育运动)(心理健康)(人文修养)(文艺修养)(文明举止)⑤结果分析从以上分析得知,高校在培养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应该重点突出,分清主次。本文所得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四个方面排序为:智育、德育、体育、美育,与当前高等教育方针基本一致。由表4.对7十四项指标的排序可知:“严谨勤奋”的权重排序名列第一,“创新精神”的权重名列第二,接下来是“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等。2)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数学模型模型的建立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让每一个因素都对综合评价有所贡献,本评价方法采用加权平均型的综合评判(见文献[3]。)综合素质评价数学模型:(综合素质得分)(德育得分)(智育得分)(体育得分) (美育得分)综合素质评价数学模型:第一级指标评价数学模型:U=ZNAii上式中,表示第一级指标项评价得分,表示各指标项权重系数,下标表示第一级各指标项的内容。第二级指标评价数学模型:N=ZBAi ijij上式中,表示第二级指标项得分,下标表示第二级各指标项的内容。计算实例以200级7信科专业的40名学生作为评价对象进行测评,以说明本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的适用性。在以上计算的基础上再引入几个要用到的方法步骤:Step建立1评.语集因为评语集是以评价的各种可能的结果为因素所组成的集合,不论因素分为多少类,评语集只有一个。这里设评语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差{90,80,70,60,50}t。Step隶属2函.数及评判矩阵的确定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模式,这里采用请同学打分的方式得到各因素的隶属关系,进而得到评价矩阵R或称模糊矩阵R。ii模糊变换设模糊评价矩阵Rirr r11 12 1nrr r21 22・・.2n,其中r表示对第 个评价指标作出的第ij…rr r•mi ,级评语的隶属度。由 级信科的0位同学作为评估组互相评估,用已经确定的评语集对各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指标进行评定。计算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值BA,则待评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En,N=BF。ii i iii=1下面以一个学生为例,并仅对该学生的德育模块进行详细计算:表层层层评价等级和评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名称权重评价指标权重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差德育社会责任集体观念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智育严谨勤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表达能力体育身体健康体育运动心理健康美育人文修养文艺修养文明举止

此模块的模糊矩阵评价结果:B评价结果:B=A•R=[0.23890.20870.29941 11一0.50.3750.125000.450.250.250.0500.2530]0.50.20.3000.450.250.250.050-20/4015/405/4000-一0.50.3750.12500R1=18/4020/4010/408/4010/4012/402/400000.450.50.250.20.250.30.0500018/4010/4010/402/4000.450.250.250.050b.47690.26490.23510.0231dB的计算结果表明,对该大学生的德育模块的各因素综合评价是:有的同学赞1成评为优秀,有26.的5同%学赞成评为良好,有23.的5同%学赞成评为中等,有2.的3同%学赞成评为及格,无人赞成评为差。所以此同学在智育模块得分为:N=90*47.7%+80*26.5%+70*23.5%+60*2.1同理,对该学生智育、体育、美育的评价结果可得模糊矩阵R,R,R,也能234得出:B[0.5031 0.21030.20860.11040.0053]2B=[0.4052 0.3578 0.19760.03940]3B=[0.2857 0.3572 0.27150.0857 0]4由此算出N9N1N5所以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为234U=J+P+S+T=71.96*0.2523+79.9*0.4761+81.3*0.1170+75.7*0.1547=68.4按照这个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对200级0信1科班40名学生得出的测评结果为:最高分9分、最低分50分。测评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非常相符。4、结论经过测评结果得出:此评价体系从各个层面、多条主线反映了学生的素质状况。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因素,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适用于这种复杂的情况,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客观性。本文给出的评价体系反映出不同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与素质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使我们能够很清晰的看出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情况。该评价体系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还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各项素质内容都可以实测计算,虽然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各项指标均具有可测性。总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难点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更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个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至关重要。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与要求进行,它既有鉴定,症断的作用,又具有优选和激励发展的功能。通过评价,激励大学生素质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