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省赛获奖_第1页
诗词鉴赏 省赛获奖_第2页
诗词鉴赏 省赛获奖_第3页
诗词鉴赏 省赛获奖_第4页
诗词鉴赏 省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第一人称)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第三人称)事物形象: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形象,折射抒情主人公自己《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焰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景物形象:1.自然景观。《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人文景观。《归园田居》陶渊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代诗歌的语言一诗句的理解:二修辞:1练字2修辞3风格三诗歌表达技巧:1表现方法:比兴、象征、对比、借古讽今、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卒章显志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古典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篇(艺术手法)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梳理让我们无所适从的、眼花缭乱的术语虚实相生贬词褒用融情入景情景相生有序化条理化清晰化象征借物喻人寓情于景照应烘托衬托铺垫白描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过渡线索照应铺垫层递白描,渲染虚实、动静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结构形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一、鉴赏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修辞手法比喻对偶设问互文借代夸张比拟对比反问用典双关排比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设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反问: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用典: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互文: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请你说说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4、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请你说说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10、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1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群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感情色彩,也更新颖。(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高考链接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用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用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高考链接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007年湖北卷(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清溪行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第三联“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比喻、对偶。把清溪比作明镜,把山峦比作屏风。人、鸟、山都倒映其中,且鸟在其中穿行,动静结合,形象生动,体现清溪清澈幽静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清溪之水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表达方式二、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手法情节不同表达方式的考查间接抒情角度议论叙述描写虚实动静细节描写渲染白描点面对象直接意象组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间接抒情(借景、托物、借史、借事等)

含义:诗人们借助多种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类:间接抒情可以分为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主要用在写景诗中)、借物抒情(咏物诗,也可叫托物言志)、借史抒情(咏史或怀古诗,也可叫借古讽今)、借事抒情(多用于叙事诗)。这是古代诗词中情景结合的四种方法。A、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含义: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情景交融。形式:景中寓情;以景结情;缘情写景。

诗人写景抒情,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相间,具体写法,不一而足,善于变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人久久伫立,一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情景。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人情之美——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即有以下几种情景交融形式)(1)、以乐景写乐情;(2)、以哀景写哀情;(3)、以乐景写哀情;(4)、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以哀景写乐情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析:“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景是“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是何等的喜悦。B、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抒情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⑴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⑵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例二

《菊》

(郑谷)《画菊》(郑思肖)王孙莫把比蓬蒿,花开不并百花丛,九日枝枝近鬓毛。独立疏篱趣未穷。露湿秋香满池岸,宁可枝头抱香死,由来不羡瓦松高。何曾吹落北风中。析: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法。《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高考链接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情景交融,写对韦参军深切思念,试作简要分析。答前说明:据题干要求,要把诗人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的“情”怎样通过“景”来表达说明说透,体现“情景交融”答案:“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的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显出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7海南卷、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问:试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歌表达技巧(重点分析一个方面即可)。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既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同时是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练习描写技巧

(即狭义的表现手法)第三课时三表现手法衬托烘托白描手法渲染联想想像细节抑扬……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正侧面1、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练习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请赏析诗中虚实结合手法。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凉州词(其一)

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高远景低近景阴沉抑郁昂扬有朝气暗明动静实景虚中有实高考链接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200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表达方式—描写—虚与实2、动与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高考链接

[2005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方式—描写—动与静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问题: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呜叫、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问题: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呜叫、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答题说明:此题属“分析技巧型”。答题步骤为: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从什么方面体现用了这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诗人何时何景下的什么情感)。答案:颔联用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遥远,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著与勇敢。实际上,这孤零零的雁儿正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其焦虑、迷茫的心情。/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可理解为诗人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和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提示:作答时要扣住或体现评论语“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呜叫、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来赏析)

3、渲染与烘托、衬托: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烘托,也是衬托,只不过烘托不是一般的衬托,它还要用气氛的渲染来加重衬托的力度。也就是说,烘托侧重于指气氛的衬托。

注意(20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艺术手法—衬托高考链接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的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

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想她怎么美,她就有多么美.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5、细节描写《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6、白描含义: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例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灸人口的名句。它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白描手法。7、抑扬:是诗文写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时,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或把要批评的先从菜一优点加以表扬。抑扬手法往往能使行文反差强烈、出人意料,于反差中产生盎然的情趣,于曲折中增添隽永的意味。欲扬先抑法。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前面遗憾,后面高兴,情绪在先抑后扬的落差中跌宕,春色由忧转喜的变换中更加美丽。欲抑先扬法。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刻画了少妇由乐观而后悔的心理变化,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四、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先总后分过渡线索开门见山层层深入以小见大卒章显志铺垫伏笔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结构手法—线索【答案】“微风”是全诗的线索,或明或暗地贯穿全篇。除了首联明写之外,下面三联都是暗写微风的,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高考链接[2006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结构手法—铺垫高考链接

[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结构手法—过渡高考链接解题技巧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07湖北卷)“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07江苏卷)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07安徽卷)

技巧类命题命题与读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07海南卷)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07四川卷)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07山东卷)《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07北京卷)苏轼《海棠》诗的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07重庆卷)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7全国2卷)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07浙江卷)

表现手法答题步骤:1、用了什么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对诗人情感或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2005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