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范文(9篇)_第1页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范文(9篇)_第2页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范文(9篇)_第3页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范文(9篇)_第4页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范文(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范文(9篇)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使学生熟悉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

3、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初步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沟通力量;为学生供应展现特长和才能的时机。

重点:增加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预备:

1、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发动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学问读本、关于空气的学问、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画:大气污染的严峻后果。

剪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像:空气、酸雨、爱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学问做预备。

3、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看]烟气观测活动。

(2)[小试验]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布置教学环境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观看录像《空气》。

3、课堂展现。

学生按自选专题,依据课前的预备发言、争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争论(选择以下局部题目争论)

●你情愿在树林里还是情愿在室内活动?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燃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有哪些削减空气污染的方法?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你能为爱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专题争论“造成空气污染的缘由”

6、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发言及争论作必要的补充,鼓舞、表扬学生仔细自学,积极探究,独立思索、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试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加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布置作业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竞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篇2

【教材分析】

从学问构造来说: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而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猎取有关空气的学问,因此本课题教学是很简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头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进展科学教育”的原则。

从力量培育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讨论空气成分开头,到做仿照试验来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再到学生自主设计试验,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供应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育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布满兴趣。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把握的根底学问,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推断来获得新学问,进展抽象思维力量。固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熟悉作为依托,可以借助试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把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试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供应动脑的问题情景,供应动手的练习时机,让每个学生参加到学习中来。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熟悉纯洁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洁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试验的操作、观看、分析,培育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洁化学试验的力量。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拟,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状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洁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喜爱,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觉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进展相互沟通,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2)养成关注环境、喜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从学生和社会的进展需要动身,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受来体验猎取学问的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问题为中心绽开学习,把本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目的: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培育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阅历和第一单元的学问动身,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

2、目的:通过抢答,稳固旧学问,为新学问的学习奠定根底。同时活泼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试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叙述空气的发觉史,然后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讨论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叙述拉瓦锡发觉空气组成的故事。从而提出问题:拉瓦锡试验的原理?

仿照拉瓦锡试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现试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以下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试验,适时指导学生观看试验现象、记录试验结果。

3、目的:让学生在观看与争论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育科学观看、标准表达和分析问题的力量。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同组争论:试验过程中观看到什么现象?分析缘由?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试验胜利,描述现象;

(2)试验失败,查找缘由。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目的:对试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内容:争论与思索: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

然后进展分组试验:两组同学分别用木炭和硫粉重复上述试验,比拟两次试验的不同,分析缘由。并自由发言。

5、目的: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展归纳,得出结论。培育学生的标准表达力量。

内容:在上述探究活动的根底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由与红磷反响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响的气体(氮气)组成。

6、目的: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内容:引导学生对以上试验进展回忆与反思,并思考对本试验是否有改良方法。对较好的改良方案赐予充分的确定和鼓舞。准时供应其试验设备,让学生利用自己所设计的方案完成试验。

7、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比拟的方法,通过比拟,可清楚地把握概念。

内容:比拟: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从而得出混合物和纯洁物的概念。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完本钱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养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进展为本,立足课堂,实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启发、诱导、探究、沟通等教学方法,使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气氛,为培育学生渐渐形成擅长协作、勤于思索、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奠定了根底。在课堂上,我采纳多媒体帮助教学,分组试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案

课题

其次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

课题1空气

授课人

王丽辉

学校

大庆市

第五十五中学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育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洁化学试验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擅长合作、勤于思索、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胜利的乐趣。

重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

探究空气成分的试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方法

以学生独立操作、观看、归纳为探究主体,教师进展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大胆的探究、争论、猜测、尝试、沟通使学生猎取新学问,解决新问题。

仪器、药品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木板。

药品:红磷、木炭、蜡烛、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出示空杯子,问:杯内有没有物质,假如有,里面的是什么?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最亲密,它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日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成分。

【板书课题】

思索、回答下列问题,酝酿化学思维,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提问】

1.空气就在你四周,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吗?

2.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呢?

用语言进展精炼的描述,对学生进展概括思维的力量训练。

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争论。

【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试验。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挨次,提示学生观看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状况(强调烟和雾的区分)

【注】

1.试验前,将集气瓶容积5等分

2.引导学生依据观看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看、描述燃烧现象,观看水面上升的状况。

1.观看、思索、填写观看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渐渐,等燃烧停顿,白烟消逝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体积,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积的。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集气瓶内,火焰。

2.了解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演示,指导学生观看,明确本次试验的目的及试验原理。

【分析争论】

①你观看到哪些试验现象?

②红磷燃烧是哪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响?

③另一种物质详细来自于哪里?

④为什么红磷要过量,剩余的红磷为什么不燃烧?

⑤钟罩或集气瓶内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水面上升只1/5而不是全部?

⑥猜测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⑦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分析、思索、争论、归纳、得出结论。

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力量。

在试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索或提出假设,体验化学学习是以试验为根底,由现象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学生分组试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挨次,留意事项

学生可自选做如下试验:

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和探究思维的意识。

【思索】试验中,假如进水量特别少时试验失败,缘由你能找出来吗?介绍给大家

【拓展探究】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试验中应遵照什么原则选择药品?能否选择硫、铁丝、蜡烛?假如选用蜡烛做此试验应做如何改良?有哪些优缺点?

2.为什么进水量接近1/5却总小于1/5?缘由有哪些?

3.瓶内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瓶内水面上升到肯定高度后还能连续上升吗?这说明白氮气的什么性质?

学生仔细的分析,从现象到本质的剖析问题,拓展思维,得出结论。

培育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解决、探究问题的力量及细致仔细的科学态度。

【叙述】学生课前已做过预习,想一想今日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试验,是受谁的启发而做的呢?

(详细讨论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试验)

【投影】拉瓦锡及其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简介。

【动画展现】氧化汞受热分解及汞在氧气中加热合成氧化汞的过程。

了解空气发觉史:

18世纪70年月,瑞典化学家舍勒、德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先后通过试验制得了氧气,但他们受传统错误理论的束缚,没有连续试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试验过程中重视化学反响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摆脱了传统错误理论的束缚,敬重事实,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通过介绍人类对空气熟悉的史话,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出示]:文字评价题,对本节课进展评估。

[小结]:听取学生的小结汇报;了解本节课的宏观效应。

[拓展]:设A、B层作业,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及网站。

竞争性抢答文字评价题。

1.口头小结:本节课熟悉了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有哪些性质?

2.了解试验室探究空气成分试验的原理及选择药品的依据。

3.通过本节探究课,得到了哪些收获?

4.完成课堂作业,记录预备阅读的课外书籍,查找有关网站。

培育自我评价的力量

培育归纳小结及语言表达力量;拓展视野,迁移思维。

【板书】其次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二、空气的发觉史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设计、动手操作试验,培育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严厉仔细的科学态度,同学间合作的互助精神,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学问,综合力量也得到了提高,利用试验、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效果好。学生动手操作力量有待提高。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喜爱自然的情感。

4.培育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培育学生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兴趣

三、课时安排一节课

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五、教具预备投影器

六、教学过程

1.课前预备:鼓舞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针对空气,找你最想知道的或是与同学有争辩的问题,一一列出,也可以找出有关空气的科普学问小故事。由班长组织进展依据学生兴趣进展投票,选出几个得票高作为同学们学习的课题。课题提出者作为组长,自行组成小组。

2.课堂状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想想为什么风会动?植物为什么在空气流通的”状况下会长得更快?

看图思索

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空气无时不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那它们毕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以下我们就来开头我们今日的学习,看看它毕竟是何物。请同学们看课本。板书

板书,看书,思索

切入主题

上一堂课已经要求大家去预备了,那现在由各个小组推选一个人起来谈谈你们争论的结果

依据自己找出的资料,各自谈谈了他们最想知道的和最有兴趣的,并且组与组之间进展争论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空间去选择自己的喜爱的东西

确定学生的结果,重点讲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和有疑问的。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化学家是如何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的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讨论了空气的成分,先看看他所用的装置图,课本图2-2

找图,看图

进一步引进内容

由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占1/5;后来间续发觉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

观看空气成分示意图

那你们想不想来亲眼看一下上面的结论是否正确?

齐声叫好,期盼试验

初次接触试验,增加兴趣

教师介绍试验仪器,操作试验并提示学生观看试验现象的变化

细心观看,跟着教师的操作思索

让学生初识仪器,有利于以后做试验,增加学生的有意识认知

提问:试验现象有什么变化?

学生举手发言

活泼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听课

解释现象:瓶内增加水约瓶的1/5,说明消耗了氧气。板书: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加热)重点

提出疑问,为什么只消耗氧气而不消耗氮气?

确定学生的观看认真,擅长思索。现在证明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取一瓶氧气一瓶氮气,让学生观看其颜色,闻起味道,然后示范操作的规章,请两位同学上来自己操作。取两根带火星的火柴,分别伸进瓶中,发觉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能

观看试验现象

让学生亲眼去观看,以利于学生从试验中去解答的自己所产生的疑问

空气是一种珍贵资源,所包含的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能不能想出日常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

给学生一片天地,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

先由图片引出,用以来证明前面的学生的答复的正确与还可以补充他们想不到的或没有见过的。让学生自己去想各种空气成分的作用

看图思索,记笔记

通过生动的图片讲解,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留意

1、氧气用途:潜水、医疗;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

2、氮气用途:化工原料(硝酸、化肥);爱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医疗、麻醉;超导材料性质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

3、稀有气体:爱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各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医疗麻醉(氙)

学生仔细做笔记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用途,知道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培育学生关注环境,喜爱自然的情感。

爱护空气:分小组争论,让学生自由争论5分钟,环境的变化,例如谈谈郊区的空气与市区空气的不同

通过争论,由小组推选一个人答复

关注环境爱护环境养成环保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意识

投影图片,形成比照

解释图片。

回忆自己身边的环境与图片中哪个比拟相近

形成比照,简单引起留意

放映《后天》电影片段

通过片段,让学生懂得假如环境遭到破坏,受害的始终是我们人类。

缓解压力

3.课后作业:

学生自行分组,设计讨论方案,实行调查、采访、试验、统计等方法,共同讨论本社区的空气状况,并完成调查报告。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篇5

目标要求

1、学问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爱护的有关学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阅历,熟悉纯洁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展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试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育合作和勤于思索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胜利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试验预备: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

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

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争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

空气的组成

阅读:课本

思索: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讨论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讨论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试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响停顿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

1、在试验中发觉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缘由是什么?

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剩余的氧气?

3、试验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探究参考:

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缺乏,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看,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肯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连续燃烧。

2、假如红磷的量缺乏反响完毕后瓶内有剩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3、装置不能漏气。

结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的组成: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杂质0.03%

混合物和纯洁物: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响,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纯洁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用特地的符号来表示。

小结:略

其次课时:

空气的作用;

争论:空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阅读:课本第24页

1、氧气:

争论:为什么叫做“养气”?氧气通常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课本第24页

2、氮气

争论:氮气有哪些用途?

1).制硝酸、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爱护气。

3).液氮冷冻麻醉。

4).超导性

5).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争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肯定高度后,还连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不会;能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肯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能

小结:

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响就能表现出来。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响表现出来的性质

练习:请列出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稀有气体

定义:由于有空气中含量比拟少

成员: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性质:无色、无味。由于其化学性质在通常状况下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响。所以叫惰性气体。

用途:爱护气、不同颜色的电光源。(放映影像资料)

四、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出示蓝天白云与空气污染比照图片。

争论:

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状况?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爱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粉尘

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2

空气污染的途径: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废气、矿石燃料的燃烧等。

如何防治:阅读课文第26页放映影像资料

总结:略

作业: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课后反思: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的

学问:通过试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熟悉。

力量:初步培育学生观看试验,分析问题的思维力量。

思想教育:培育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试验探讨法、课堂争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自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亲密,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日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学问。

【板书】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四周,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试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思索、回答下列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索回答下列问题。

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争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挨次,提示学生观看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状况。

【学生分组的试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挨次,留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争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争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白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叙述】人类对空气熟悉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

填写观看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渐渐,等燃烧停顿,白烟消逝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试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翻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火焰。

分析、思索、争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精确记忆

做练习一

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及观看试验的力量。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2、通过争论和分析,能主动与他人沟通,对试验观看的结果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进展表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保持和增加对化学现象的奇怪心和探究欲,进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想请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有”谜底是什么?

【学生答复】空气。

【教师引导】对,谜底就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熟悉比拟晚。17世纪以前人们始终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18世纪才熟悉到空气的简单性。空气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空气的组成的相关资料,并答复以下问题: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成分分别是多少?

【学生答复】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主要成分氩气,约0、934%)、二氧化碳约0、034%和其他气体0、002%。

【教师补充】二氧化碳含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教师引导】在小学科学的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那怎样通过试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过渡性问题,不需答复。)

【教师提问】氧气是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气体,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响;氮气是化学性质比拟稳定的气体,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响。依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实行怎样的方法来测定氧气的含量?

【学生答复】燃烧肯定量的空气,测量消耗掉的气体的体积即可。

【教师活动】据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装置图。

【教师提问】有硫、木炭、磷、石蜡、铜等试验材料,我们在消耗氧气时,该选用哪种?为什么?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留意哪些问题?

【学生答复】可以选用磷、铜。由于硫、木炭和石蜡均可以与氧气反响生成气体,会影响要测量的氧气的体积;而磷和铜在与氧气反响时没有气体生成,直接测量即可。要选择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并且产物为固体的物质。

【教师提问】如何测量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学生答复】在密闭装置中,注射器前进的体积即为消耗掉氧气的量。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看试验探究4-1的演示试验,并描述试验现象。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答复】红色物质渐渐变为黑色,注射器内的活塞往前移动了。活塞前移的体积为所用空气总体积的1/5,即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此时需要教师提示,所用空气的体积包括硬质玻璃管的容器、气球内气体的体积及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教师提问】在这个试验中发生的反响就是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响生成了氧化铜。那这一试验中,反响的文字表达式该如何写?

【教师介绍】这一反响可用文字表示如下:

【教师提问】其实拉瓦锡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气体削减的体积小于1/5,缘由是什么?如何避开?请以化学小组为单位进展争论。

【学生答复】缘由:

①铜丝量较少,氧气未耗尽;

②装置漏气;

③加热时间太短,反响不充分;

④反响完毕后,没有冷却至室温便观看读数。

避开方法:

①可以参加过量的铜丝;

②试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赐予充分的反响时间至固体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④反响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教师提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试验,能否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组分?

【学生答复】可以,由于反响消耗了氧气之后还有气体剩余,所以空气不是单一组分,是混合物。

【教师提问】请结合上述试验过程及课本资料总结,我们是如何到达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的?

【学生答复】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反响,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氧化铜,从而到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环节三:稳固提高

【教师提问】哪些事实能够说明空气中含有以下成分:

①氧气;

②水蒸气;

③二氧化碳。

【解析】

①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会变成黑色。

②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干硬的饼干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软。

③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外表消失一层薄膜。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通过阅读科学家探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并写一篇小论文。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篇8

一、课标要求

1、学问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爱护的有关学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阅历,熟悉纯洁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展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试验讨论,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育合作和勤于思索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胜利的乐趣。

二、试验预备

1、带双孔胶塞的集气瓶、导管、胶管、弹簧夹、烧杯、燃烧匙、酒精灯、火柴。2、红磷

三、课堂程序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思索并答复⑴你能用一个简洁的试验或列举实例说明空气的确存在吗?

⑵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2、试验探究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生猜测:

教师演示: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23页,沟通对空气组成及成分的了解。

争论(第23页及25页):

识记:空气的成分(计算)

(二)依据空气的组成特点谈谈你对纯洁物和混合物的熟悉。你能够联系生活阅历举例说明吗?

纯洁物:定义举例

混合物:定义举例

(三)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阅读教材第24页-26页,列表说明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用途

(四)还记得化学学习的特点吗?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