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技术基础-课件_第1页
色谱技术基础-课件_第2页
色谱技术基础-课件_第3页
色谱技术基础-课件_第4页
色谱技术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色谱技术浅谈1ppt课件(一)色谱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二)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三)色谱技术简介

平板色谱TLC

气相色谱GC

液相色谱HPLC色谱技术浅谈2ppt课件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1.发展历史: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3年使用的装置:

色谱Chromatography1931年库恩(Kohn)等人才用它分离了胡萝卜素;1941年马丁(Martin)和塞格(Synge)用硅胶柱色谱分离了氨基酸;1944年马丁(Martin)又用纸作载体分离了蛋白质水解液中的氨基酸,由此出现了纸色谱。3ppt课件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时间色谱法特点20世纪50年代气相色谱现代分离-分析基础60年代色谱-质谱联用增强色谱定性能力7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扩大色谱应用范围80年代超临界流体色谱兼有GC,HPLC优点毛细管电泳生命科学重要分析方法之一90年代电色谱兼有毛细管电泳和微填充柱HPLC优点4ppt课件慢中等快Temporalcourse色谱分离示意图淋洗液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5ppt课件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组分在称之为色谱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固体或液体);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6ppt课件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色谱法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两相及两相的相对运动构成了色谱法的基础7ppt课件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2.色谱法分类类: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渗透色谱亲和色谱1)按色谱分离作用原理:2)按流动相、固定相极性大小:正相色谱反相色谱8ppt课件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平板(面)色谱柱色谱3)按色谱固定相的形式:薄层色谱纸色谱薄层电泳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反相、正相色谱凝胶色谱超临界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速逆流色谱电色谱吸附色谱(气-固色谱)分配色谱(气-液色谱)9ppt课件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3.色谱法的特点:(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2)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级甚至ng.g-1级的物质量。(3)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分析。(4)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分离分析。不足之处: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10ppt课件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4.现状:

药品质量标准在药物分析中,HPLC已成为对各类药物及其制剂进行鉴别、检查、杂质分离及含量测定的重要手段,以下以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为代表说明HPLC在药品质量标准中的作用。11ppt课件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中国药典含量测定方法统计/%版本滴定分析法质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HPLCGC1953年版68.811.90001963年版68.211.36.93001977年版61.83.8922.3001985年版57.82.6428.01.170.291990年版52.12.2926.36.090.441995年版51.81.4228.98.010.572000年版47.61.228.017.80.612ppt课件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美国药典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品种数)版本HPLCGCTLCUVIRFLAASNMRTI20版62682546921107221版363142698131727222版87115715542171776578423版1188100449015578280324版138611113741414962775

AtomicAbsorptionSpectroscopy原子吸收光谱Infraredray红外光谱

NuclearMagneticResonance核磁共振TI滴定分析法

Fluorescencespectrum荧光光谱13ppt课件色谱技术发展与现状Developmentandstatus-que药物分析研究方法

以我国分析试验室杂志中的药物分析综述统计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后,每两年有一篇药物分析综述,每篇综述了两年内国内杂志发表的有关药物分析的论文,见表1992~2000年分析试验室杂志药物分析论文统计%方法19921994199619982000UV27.727.128.517.616.2HPLC27.029.239.244.540.0GC12.810.37.69.78.0TLC13.416.612.216.121.4HPCE3.25.6电化学8.54.72.5其它10.611.410.09.08.8论文总数55392376087087914ppt课件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1.色谱流出曲线与术语1)基线

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2)保留值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

'):tR'=tR–tM

15ppt课件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

VR=tR×F0F0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单位:mL/min。死体积(VM):

VM=tM×F0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VR′-VM

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16ppt课件3)相对保留值α(r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α=t´R2

/t´R1=V´R2/V´R1=k2/k1=K2/K1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17ppt课件4)区域宽度

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有三种表示方法:(1)标准偏差():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2)半峰宽(Y1/2):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Y1/2=2.354(3)峰底宽(Wb):Wb=4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18ppt课件5)色谱流出曲线的数学描述

色谱峰为正态分布时,色谱流出曲线上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当色谱峰为非正态分布时,可按正态分布函数加指数衰减函数构建关系式。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19ppt课件2.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1)分配系数K: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g/mL)比,称为分配系数,用K表示,即: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20ppt课件分配系数K的讨论: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K=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21ppt课件2)容量因子k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1)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热力学性质有关的常数,随分离柱温度、柱压的改变而变化。(2)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3)容量因子可以由实验测得。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22ppt课件3)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式中β(=Vm/Vs)为相比。填充柱相比:6~35;毛细管柱的相比:50~1500。

VM为流动相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

VS为固定相体积,对不同类型色谱柱,VS的含义不同;

气-液色谱柱:VS为固定液体积;

气-固色谱柱:VS为吸附剂表面容量;容量因子越大,保留时间越长。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23ppt课件4)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滞留因子(retardationfactor):us:组分在分离柱内的线速度;u:流动相在分离柱内的线速度;滞留因子RS也可以用质量分数ω表示:

若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L的分离柱,需要的时间分别为tR和tM,则:由以上各式,可得:tR=tM(1+k)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24ppt课件3.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塔板理论的假设:

(1)在每一个平衡过程间隔内,平衡可以迅速达到;

(2)将载气看作成脉动(间歇)过程;

(3)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可忽略;

(4)每次分配的分配系数相同。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25ppt课件色谱柱长:L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26ppt课件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组分在tM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27ppt课件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n

越大(塔板高度H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

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4)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28ppt课件4.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

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

H=A+B/u+C·u

H:理论塔板高度,u: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B、C三项可提高柱效;存在着最佳流速;

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29ppt课件1)涡流扩散项(多径项)-A

A=2λdp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固定相填充的越均匀,颗粒越小dp↓,则A↓,H↓,柱效n↑。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30ppt课件小的颗粒有利于降低A,但小颗粒填料不易填充均匀,同时降低了柱渗透性。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筛目dp(cm)λA(cm)20~400.04~0.0810.1250~1000.015~0.0330.14200~4000.004~0.00780.09填料粒径对A项的影响31ppt课件2)分子扩散项—B

B=2γDgγ

:弯曲因子,填充柱γ=0.5~0.7,毛细管柱γ=1。Dg: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s-1)。由于柱中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H↑(n↓),分离变差b.Dg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扩散↑c.与温度成正比,Dg∝(M载气)-1/2;M载气↑,B值↓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32ppt课件

谱带扩展与溶质在体系中停留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与溶质在柱床中移动距离的平方根成反比。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33ppt课件3)传质阻力项—C由于溶质分子与固定相、流动相分子间相互作用,阻碍溶质分子快速传递实现分布平衡,导致有限传质速率的分子间作用力------传质阻力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

,液相传质阻力大于气相传质阻力。即:

C=(Cg+CL)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d为固定液液膜厚度,DL为溶质在固定液中的扩散系数。34ppt课件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35ppt课件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传质阻力引起非平衡过程示意图36ppt课件4)载气流速与柱效-最佳流速

载气流速高时: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流速↑,柱效↓。H-u曲线与最佳流速:

以塔板高度H对应载气流速u作图,曲线最低点的流速即为最佳流速。

载气流速低时:

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流速↑,柱效↑

。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37ppt课件5)速率理论的要点:

(1)组分分子在柱内运行的多路径与涡流扩散、浓度梯度所造成的分子扩散及传质阻力使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平衡不能瞬间达到等因素是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下降的主要原因。(2)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粒度、载气种类、液膜厚度及载气流速可提高柱效。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38ppt课件

(3)速率理论为色谱分离和操作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阐明了流速和柱温对柱效及分离的影响。(4)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如载气流速增大,分子扩散项的影响减小,使柱效提高,但同时传质阻力项的影响增大,又使柱效下降;柱温升高,有利于传质,但又加剧了分子扩散的影响,选择最佳条件,才能使柱效达到最高。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39ppt课件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5.柱外效应色谱区带的总方差等于柱内、柱外各种独立因素方差之和:

2总=2柱内+2进样+2连接+

2检测+

2其它研究柱外效应,常用柱外效应引起峰体积的相对增大值作为度量柱外效应的指标。40ppt课件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峰体积VP与柱管体积VC

、柱孔空隙εT成正比,而与柱效,即理论塔板数平方根成反比,并随溶质k增加而增加。一般要求:柱外效应引起峰扩张≤总色谱峰扩张的10%

41ppt课件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1)进样------柱外效应引起的色谱峰扩张的主要原因Huber经验规则:

最大进样体积为色谱峰体积的四分之一。2)连接管------溶质分子在管中纵相或轴相分子扩散引起的

高效液相色谱中,若控制连接管色谱峰扩张的分量θ2为1%,0.25mm内径连接管应保持在100mm以内。3)检测器------色谱检测器流通池的结构、体积、流体流动状态、检测器响应时间都会影响色谱峰的扩张。只要检测池的体积小于色谱峰体积的十分之一,检测池产生的柱外色谱峰扩张就不显著。42ppt课件6.分离度

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43ppt课件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①柱效较高,△K(分配系数)较大,完全分离;

②△K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

③柱效较低,△K较大,但分离的不好;

④△K小,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44ppt课件分离度的表达式:R=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89%;R=1.0:分离程度98%;R=1.5:达99.7%(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除另有规定外,药物组分分析要求分离度应大于1.5。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45ppt课件令Wb(2)=Wb(1)=Wb(相邻两峰的峰底宽近似相等),引入相对保留值和塔板数,可导出下式: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46ppt课件N:理论塔板数α:相对保留值(α=k2/k1=K2/K1)k:容量因子分离度也可以表示为: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47ppt课件影响分离度的因素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48ppt课件

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100秒,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0.1cm,柱长是多少?

r21=100/85=1.18

n有效=16R2[r21/(r21

—1)]2

=16×1.52×(1.18/0.18)2

=1547(块)

L有效=n有效·H有效

=1547×0.1=155cm即柱长为1.55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49ppt课件

在一定条件下(n=3600),两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2s和12.8s,计算分离度?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所需要的柱长?分离度: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增加21/2倍!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50ppt课件7.拖尾因子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W0.05h为0.05峰高处的峰宽;d1为峰前沿至峰顶之间的距离。药物分析一般T应在0.95~1.05之间。51ppt课件8.色谱定性、定量方法

1)色谱定性鉴定方法(1)利用纯物质定性的方法

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中的位置。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色谱峰的相对变化。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52ppt课件

(2)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

相对保留值r21定性:

相对保留值r21仅与柱温和固定液性质有关。在色谱手册中都列有各种物质在不同固定液上的保留数据,可以用来进行定性鉴定。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53ppt课件(3)保留指数

又称Kovats指数(Ⅰ),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测定方法:将正构烷烃作为标准,规定其保留指数为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乘以100(如正己烷的保留指数为600)。其它物质的保留指数(IX)是通过选定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其分别具有Z和Z+1个碳原子。被测物质X的调整保留时间应在相邻两个正构烷烃的调整保留值之间,如图所示: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54ppt课件保留指数计算方法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55ppt课件(4)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的定性方法

色质谱联用仪(GC-MS;LC-MS)色谱-红外光谱仪联用仪;色谱-核磁共振联用仪组分的结构鉴定SampleSample

58901.0DEG/MINHEWLETTPACKARDHEWLETTPACKARD5972AMassSelectiveDetectorDCBA

ABCDGasChromatograph(GC)MassSpectrometer(MS)SeparationIdentificationBACD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56ppt课件2)色谱定量分析方法(1)基线的判断

①水平线较正法------适于基线平稳的情况

②胶带法------适于基线波动不大的情况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57ppt课件③峰谷法------适于基线波动很大的情况,定量误差也大。④空白基线法------主要用于程序升温分析,在积分仪或计算机内进行减扣,在仪器重复性高的情况下,不会给定量带来太大的误差。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58ppt课件(2)峰面积的测量

①对称峰峰高(h)乘半峰宽(Y1/2)法:近似将色谱峰当作等腰三角形:

A=h·Y1/2

此法算出的面积是实际峰面积的0.94倍。

②不对称峰峰高乘平均峰宽法:当峰形不对称时,可在峰高0.15和0.85处分别测定峰宽,由下式计算峰面积:

A=h·(Y

0.15+Y

0.85)/2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59ppt课件③大峰拖尾时自小峰峰顶向主峰峰底作垂线自小峰峰顶向小峰峰底作垂线,交点在小峰内自小峰峰顶向小峰峰底作垂线,交点在小峰外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60ppt课件④基线漂移时自小峰峰顶向基线作垂线自小峰峰顶向基线作垂线自小峰峰顶向漂移的基线作垂线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61ppt课件⑤重合峰注意:后者两峰峰高比值增加,测量误差越大,此时需用重合峰峰面积较正因子法进行较正,或使用曲线拟合法。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62ppt课件(3)定量校正因子

试样中各组分质量与其色谱峰面积成正比,即:

mi=

i·Ai

绝对校正因子:比例系数f

i

,单位面积对应的物质量:

i=mi/Ai

定量校正因子与检测器响应值成倒数关系:

i=1/Si

相对校正因子

′i

:即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当mi、mS以摩尔为单位时,所得相对校正因子称为相对摩尔校正因子(

′M),用表示;当mi、mS用质量单位时,以(

′W),表示。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63ppt课件(4)常用的几种定量方法

①归一化定量法:

特点及要求: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与进样量的准确性无关操作条件稍有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仅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又已知所有较正因子的情况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64ppt课件特例:1=2=3=······=i色谱基本概念与理论Conceptandtheory65ppt课件②外标法外标法也称为标准曲线法特点及要求:

外标法不使用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