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故都的秋》教学 省赛获奖_第1页
人教《故都的秋》教学 省赛获奖_第2页
人教《故都的秋》教学 省赛获奖_第3页
人教《故都的秋》教学 省赛获奖_第4页
人教《故都的秋》教学 省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我们回味秋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说说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你眼中的秋色是怎样的呢?你对秋天有什么样的感情?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曾参与组织“创造社”。抗战爆发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情绪。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触,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写作背景

都:京城,千年古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京城浓烈而醇厚的文化气息让作者心醉神迷。故:过去的,消逝在时间深处的,有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沉重感。

整体感知2.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故都的秋总起(1-2)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抒发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分写(3-12)总结(13-14)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如北国之秋,直接抒发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1.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呈现出什么特点?故都秋景清、静、悲凉阅读3-12节,思考作者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给这些画面命名.秋院晨景(第3段)秋槐落蕊(第4段)秋蝉残声(第5段)秋雨话凉(第6-10段)秋日胜果(第11段)选择你喜欢的一段景物描写,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故都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的。秋院晨景

作者在这幅画面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天色屋子鸽声日光壁腰牵牛花秋草很高很高的碧绿一椽破屋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破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清悲凉静悲凉悲凉清悲凉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

会铺得满地秋槐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多角度表现事物秋蝉衰鸣衰弱残声啼唱清、静、悲凉秋雨淋人人知秋:灰沉沉的天底下息列索列的雨声一阵冷风都市闲人着装举止、神情声调(清、静、悲凉)果树奇景枣子树淡绿微黄的颜色成熟至八九分清秋佳日

请你用《天净沙·秋思》的形式点化上面两幅图的内容。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

请你用七言诗的形式点化“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日胜果”这三幅图的内容。秋到故都蝉自鸣,残声凄凄处处啼。云散雨霁谁点缀,桥头斜影叹秋凉。秋果更添秋味浓,绿微黄淡是奇景。

统观全文,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故都的秋景的?秋色秋声秋味清悲凉静思考:第12节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将议论的落脚点放在哪里?中心句: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落脚点: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思考: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呢?南国的秋味比不上北国的秋味再次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向往之情。直抒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度入手的呢?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味。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人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

你认为故都的秋取材有何特点?作者为什么不写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心生。本文取材主要体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这与作者当时思想苦闷、追求隐逸恬适的生活情趣有关。而香山红叶的暖色调、颐和园的喧闹,与文章“清、静、悲凉”的感情基调不相称。故都的秋郁达夫景情清静悲凉以景显情

以情驭景

秋院晨景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日胜果情景交融拓展探究

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的,但也有人认为本为是悲秋的。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作者为什么不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

在作者的心中,“悲凉”的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