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社会实务中级
整合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是,社会工作是由一套助人知识、价值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实践活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描述了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含义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这个命题来自社会工作前辈们的实践经验。早在20世纪初,玛丽·埃伦·里士满(MaryEllenRichmond)就在《社会诊断》一书中把社会工作的助人活动看作是一个过程,并讨论了社会现象的实质和社会诊断对助人过程的影响、动态发展及其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而“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则是对整合性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概括。要理解通用的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意义,需要对三个关键词有所理解一是“模式”,二是“过程”,三是“通用”。(一)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概念和内涵所谓“模式”,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所进行的总结和归纳,以及对这种总结和归纳所作的概括。在此意义上说,“模式”是对现象所作的概括和总结,是以一种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方式描述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是将现象所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后的一种抽象,它能够为行动提供指引。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问题与其解决方案的组合形态,也描述了该问题解决方案的核心要素。1.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是对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共性的概括尽管社会工作面对的对象非常多样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从这些共同性中归纳总结出实务活动的原则及形态,以使实务工作具有一致性,这就是通用社会工作过程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指的是从实践经验中提升出来的、描述和总结了实务运作过程中的重要变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是具有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相对固定并且在一定程度普遍适用性的工作程序,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可用于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工作方法。由此可知,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在不同场域工作时可资使用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2.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涵盖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和系统社会工作的实务活动是一个过程,经典作者和前线实务者经过不断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各系统相互作用”的观点对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工作的系统观点认为,系统是在各要素之间有规则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对各种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区分出帮助他们的有效的介入目标和策略,找出帮助每个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时都包含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步骤。一旦这些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步骤被从每个个别的工作过程中剥离出来,就可以形成一种可以用于解决所有问题和帮助所有服务对象的“共通的”助人方法和一般过程。这样,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超越了每个单个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强调一种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具有共通性的工作过程和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说,“通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即是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和方法”的提炼和概括,也意味着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社会工作的步骤、过程和方法是“通用的”。故此,我们也将“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所包含的所有社会工作实务的方法和过程称为“通用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和方法,简称通用过程模式。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对社会工作实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这个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能够设计出恰当的介入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助人效果,以完成各种助人任务。(二)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强调整合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无论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个人,还是协助家庭、群体、组织或者社区解决问题,其工作的方法和工作的过程都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程序,并且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有结构、有步骤、彼此连贯、有逻辑联系的整体,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一个阶段必须完成的一系列任务。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通用的”,是因为它吸收了各种助人模式所识别出的各种助人过程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共通性的元素,包括助人的条件、资源、方法、技巧和过程等,将这些助人的方法和步骤及过程等元素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一套通用的助人程序。与社会工作的先行者们一样,这个模式认为社会工作实务下的助人行动是一个过程,由一系列既定的助人目标和系统化的助人行动所组成。“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代表了对助人过程一般规律的认识,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基本指引。1.强调全人服务观在近百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过程中,先后产生了许多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和模式,包括与涉及个人和家庭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与群体工作相关的小组工作方法和以社区为对象的社区工作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努力过程中,传统上,社会工作者依据实践的专长和采用的专业方法被划分为个案工作者、小组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这使得服务对象在接受以一种服务方法提供服务的同时人为地被分割成了个人、群体和社区成员。但从社会工作实际的工作要求来看,服务对象既是独立的主体,同时也是群体的一员,更属于社区,他们既需要个人的服务,也需要在解决群体和社区问题的基础上解决个人的问题。换句话说,个人问题与群体和社区问题是相连的,个人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群体和社区问题的解决,个人被看作一个存在于系统中的人,而不能以工作方法分割开来。2.强调社会工作实务是结构化的规范性实务活动通用过程模式是吸收了前人各种助人模式的经验,识别出助人过程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共通性的元素,将之加以组织和结构化所形成的一般性助人程序。通用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超越了传统社会工作方法的分割,避免了对同类服务对象问题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干预所造成的、将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需要及问题割裂来看的弊端。通用过程模式所涵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用于帮助个人,也同样用于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工作中,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故此,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就是一种用来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一起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通用过程模式显示和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因此,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运用社会工作价值观、知识和技巧提供了一个框架,指示着助人活动的方向,是一个结构化的适用于所有社会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一般性的实务方法。3.强调社会工作者的通才能力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建立在对通才社会工作者的要求基础上。通用过程模式假定,所有社会工作者都具有运用问题解决程序和方法来评估和介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所面临问题的能力。为了面对和回应社会的需要和服务对象的问题,社会工作者要具有与不同系统工作的能力,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众多领域接受训练和学有专长,以便能够有效地处理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所面临的问题。为此,社会工作强调整合与综融的实践方法。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采用不同的干预技巧在不同的机构实施中,协助不同的服务对象群体处理个人与社会问题。这套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要求社会工作者既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服务,又能够在服务管理、社会政策开发和促成社会变迁等层面担负起专业的责任。与这套整合方法的要求相适应,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不再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而是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划分为针对个人的、针对小组的、针对家庭的、针对组织的和针对社区的社会工作方法。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通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是对助人活动的一般性概括,可以运用于各种服务对象。由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目标涵盖范围非常广泛,服务对象又多种多样,而这些个人、群体、社区和组织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因此社会工作专业需要各种有关人与社会的知识,这些知识构成了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工作专业使命的知识依托。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知识大部分来自社会和行为科学领域,也借用了大量与生物、社会、心理和文化系统有关的学科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被整合,重新组织成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套融合了多种理论模式的知识体系也被称为综融的社会工作法。所谓综融社会工作方法意为博采众家之长为社会工作实务所提供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支撑。此外,有关经济影响力的理论也为理解各种系统是如何推动或阻碍人们获得最佳健康和福祉的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对政治进程和政策形成过程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已经被纳入社会工作的实务知识基础中。上述这些知识构成了通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理论和知识基础。(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提升他们的能力;不仅需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个人化的辅导,还要懂得如何协助有共同需要和问题的团体和社区。为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的家庭、社区、朋友、邻里等社会网络一起工作。这些工作不仅需要理论指导,还需要一整套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既需要微观的工作技巧,也需要宏观的政策倡导,需要多种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这些不同群体相互作用,同时也与他们的社会环境相互影响。这种“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构成了通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例如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知识(CSWE,1994139-140)”,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二)系统理论1.系统理论在社会实务中的运用及其含义系统理论着眼于分析构成整个系统的各要素间存在的复杂联系和相互关系,以及存在于社会场境和外部环境中的其他相互影响的要素,即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系统理论认为,一个系统的改变会影响此系统的其他部分,反之亦然。社会工作实务借用了系统理论并以之为视角,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问题、障碍以及其资源和优势与其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间的关系。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系统理论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服务对象与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的形态和性质。巴克(Barker)将系统定义为∶一个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各元素间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可以识别的边界,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或单一的整体。系统可以是物质性和机械性的,有生命的和社会性的,也可以是这些性质的结合体。社会系统的例子有单个家庭、群体、某个社会福利机构,或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链条。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强调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来评估他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系统的新知识,使整合社会和心理现象的概念成为可能,也使社会工作对环境由原先采取的静态观点转向一种动态的观点。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在这个场域里所有的元素彼此相互交错和影响,因而它们都是社会工作者需要分析和介入的场域。2.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重点(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通用社会工作模式强调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和组织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努力了解个人与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互动的形态和互动的规则,包括各自文化习俗在内的各种结构因素对人们互动的影响。(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3.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1)对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即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相反,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实务的出发点。(2)对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和线织的需要与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系统内部,例如对个人内在生理或心理行为特征等层面的评估,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层次积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3)动态实务。服务对象问题的相不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并在不断地消长和变化,故其需要不断地和连续地进们评估。(4)纵横相交的实务取向。对服务付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即在横切面上同时考虑问题的所有机关层面,在纵贯面上注意问题的处理流程和阶段性步骤。(三)生态系统理论视角1.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一作实务分析框架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借鉴了系统理论,融合了许多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是少数具有综融性特色的社会工作外务的理论视角,其以人与环境间互动关系的特点为概念框架,描述和分析人所在的影响网络力量如何正向地影响人们与其行动的场域,也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阻碍人们必成、健康与社会功能的负向社会环境,例如贫穷、失业等情境。生态系统视角认为,服务对象所经历的困境是“社会中的问题”,并非个人的病态或性格缺陷所致,社会公益的介入点是与人们发生相互关系的个人、家庭、次文化、社区等各个层次系统而小助人的实务模型则是综合各种社会工作取向的方法,主张运用多元面向(multi-dime)on)和多元系统(muli-system)的介入策略。生态系统视角强调关注服务对象的生活人环境两个层面,重视建构“人在情境中”的人与环境的联合交互系统(unitarysyster//
因而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整合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一视角强调人的成长是纱的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和正向生活经验(positivelifeexperience)的取得而发生的,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获取成长经验的意义也成为此视角的一个重要部分。生态系统视角认为,人是主动的、有目标和目的的发展主体,会为自己作最好的决定和选择。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形成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包括了生态理论视角中的“栖息地”和“生存空间/活动范围”两部分,是分析“人与环境”互动的实务工作框架。(1)栖息地。所谓“栖息地”即是指人生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当栖息地有丰富的资源,能够提供有机体成长和发展所需时,人就会逐渐地繁殖和成长当栖息地缺乏必要的资源时,人的生理、社会、情绪的发展和相关的行为功能则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也被视为相互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塑造。(2)生存空间。所谓“生存空间”,指的是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人们所处不同空间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不同。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成功扮演社会赋予的社会角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的生命任务之一。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作为人类发展过程所建构起来的生存空间是成长中的个人与其环境间长期交流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个人特质因素的产物,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否则无法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此观点揭示了通过社会支持给予主体资源的实务方向。2.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核心概念和内容(1)生命周期。是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及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意义。由此,社会工作者运用“时间线”分析方法可以重现服务对象经历的集体历史事件,从中找出不同社会力量对个人生命发展阶段的影响。(2)人际关联。每个人都需要,而他们也拥有与他人连接而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因此建构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所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对人际关联能力与状况的评估是认识人与其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3)胜任能力。指个人通过与环境的成功交流,进而发展与建立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具体而言,此种“能力”涵盖了从幼年与其所处环境系统成功互动的生活经验中发展出的自我效能感,能与他人建立有效而关怀的人际关系,有着决定的能力和自信,有动员环境资源及社会支持等的能力。(4)角色。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系统下个人在社会系统中的角色表现是一种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的角色,而不是个人的角色期待。社会层面的角色是个人内在历程和社会参与的桥梁,受到个人感受、情感、知觉和信念的影响。(5)地位与栖息地。栖息地指个人所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及社会环境,地位是指个人在其所在的环境或社区中所拥有的成员地位。生态地位反映个体所在的某种环境区域的特色,它对个人完成特定发展任务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因而也帮助社会工作者形成个人、家庭或者群体与社区目前处境的发展历程。(6)适应力。指在人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反应所达到的最佳调和度。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认为,主体对环境的适应良好与病态、偏差等问题无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成功交流,而适应不良指的则是个人的需求和环境提供的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调和的状态。(7)滋养性环境。指主体所在环境能在适当的时刻和方式下提供必要的资源、安全和支持给主体(包括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以增进社区成员的认知、社会及情绪的发展相反,不友善(非滋养性环境)环境缺乏或扭曲了资源支持的提供,因而阻碍了个人的发展和适应能力。此点揭示了社会工作实务需要为服务对象增能的必要性,即一方面要增强个人控制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为服务对象建构滋养性环境。3.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切入点在上述核心概念下,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实务对人有如下的认识,并从其人手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1)从人们所在系统与其他不同系统之间的关联层面进行切入,分析和理解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社会生活功能发挥状况,并进行相应的介入干预。人们所在的系统层次是一个层层相扣的巢状结构,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微观系统,是个体所在和所创造的周围环境,包括人在其中的人际关系活动形态与角色扮演二是中观系统,是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其间发生的互动影响个体的发展;三是外部系统,是非直接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条件,也指两个以上关联的情境,其在同一个间接的外在情境中发生关联,如父母的收入等四是宏观系统,指所有的其他环境,它们在一个更大的层次上发生关联。巢状系统结构揭示出,任何个体的行为都与且源于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模塑而成,因而需要系统性介入个体、家庭、组织与社群所在的各系统,特别要关注和介入与各服务对象系统有关的社会网络环境,以增进它们的滋养性。(2)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社会工作的重点在于提升人与环境的调和度,即增强人与环境间的适应性、互惠性、相互性,使之相互适应并发展。(3)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生活的意义是环境赋予的,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由此,改善“环境的品质”就是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解决问题以提升其福祉的重要工作。环境包括社会及物理两种。物理环境包括人们栖息的自然世界和人为世界(经由区位空间的组成与建构、自然律动节奏与周期改变影响人们的生活历程和发展)。社会环境包括复杂的科层组织(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服务组织)以及人际社会网络(亲属、邻居及朋友)所提供的工具性、情感性和信息性的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发展需要。(4)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生活中的问题”是对此认识的诠释。社会工作应聚焦于服务对象与环境交流互动时,服务对象的生命任务、成熟(长)需求能否应对环境的要求,将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视为其在与环境交流互动过程中环境资源与需求不匹配产生的问题,这种问题是人们“生活中的问题”,而非行为病态或品德瑕疵问题。社会工作的介入目标在于增进个体的胜任能力,同时聚焦于建立社会支持即干预环境,以增进人与环境的调和度。(5)依据生态系统的四个层次,分析个体、家庭、群体和社区与其所处环境的互惠关系是认识理解服务对象需求、问题和能力的重要面向,对主体和环境的双向增能是提升主体和环境能力的重要措施,而实务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将外部的社会支持网络作为人们重要的环境资源进行建构,因为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及其支持资源是影响个体、家庭、群体和社区的环境要素,也是其滋养性的环境。(6)鉴于个人、家庭、社群的问题与环境资源的不足、障碍有关,是多因素互动而成的,因此实务介入的方向也是多元的。家庭是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聊城大学《英语视听说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信阳退休教师工资计划
- 2024乡镇宣传工作计划
- 初三暑假具体学习计划
- 语文四年级教学计划
- 2024年单位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2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淘宝个人创业准备计划书淘宝店铺运营计划书
- 年末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 语文校本教研计划
- 《扁鹊治病》教学课件
-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词汇】高中英语新教材词汇总表(共七册)
-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
- 有机磷中毒课件(超好)完整版
- 辅导员工作概述课件
- 书作文之给检察院的法律意见书
-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格
- 西樵颐和实验幼儿园食堂设施设备清洁消毒记录表
- 学校领导者的课程领导力课件
- “十字绣”社团活动计划及活动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