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碧波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碧波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碧波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碧波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碧波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碧波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是计算程序框图,请写出对应的程序参考答案:解:(Ⅰ)样本中男生人数为40,由分层出样比例为10%估计全校男生人数为400。(Ⅱ)由统计图知,样本中身高在170~185cm之间的学生有14+13+4+3+1=35人,样本容量为70人,所以样本中学生身高在170~185cm之间的频率故有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170~180cm之间的概率(Ⅲ)样本中身高在180~185cm之间的男生有4人,设其编号为①,②,③,④,样本中身高在185~190cm之间的男生有2人,设其编号为⑤,⑥,从上述6人中任取2人的树状图为:故从样本中身高在180~190cm之间的男生中任选2人得所有可能结果数为15,求至少有1人身高在185~190cm之间的可能结果数为9,因此,所求概率为

略2.设有一个回归方程为,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则A.平均增加个单位

B.平均增加2个单位C.平均减少个单位

D..平均减少2个单位参考答案:C略3.已知函数与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0,4)

B.,

C.

D.(0,1),(4,+∞)参考答案:D4.若,则x的值为(

)A.4 B.4或5 C.6 D.4或6参考答案:D因为,所以或,所以或,选D.5.不等式|x﹣1|+|2x﹣1|≤5的解集为()A.[﹣1,) B.[﹣1,1] C.(,1] D.[﹣1,]参考答案:D【考点】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分析】对x分x<,≤x≤1与x>1范围的讨论,去掉原不等式左端的绝对值符号,从而易解不等式|x﹣1|+|2x﹣1|≤5的解集.【解答】解:当x<时,|x﹣1|+|2x﹣1|≤5?﹣x+1﹣2x+1≤5,解得:﹣1≤x<;当≤x≤1时,|x﹣1|+|2x﹣1|≤5?﹣x+1+2x﹣1≤5恒成立,∴≤x≤1;当x>1时,|x﹣1|+|2x﹣1|≤5?x﹣1+2x﹣1=3x﹣2≤5,解得:1<x≤.综上所述,不等式|x﹣1|+|2x﹣1|≤5的解集为[﹣1,].故选:D.6.用S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S的值是(

)A.

B.

C.+

D.-参考答案:D略7.在等差数列{an}中,a1=4,且a1,a5,a13成等比数列,则{an}的通项公式为()A.an=3n+1B.an=n+3C.an=3n+1或an=4D.an=n+3或an=4参考答案:D略8.全集,,,则

)A.

B.

C.

D.参考答案:B9.已知圆C:(a>O)及直线,当直线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时,a=(A)

(B)

(C)

(D)、参考答案:C10.已知点P是抛物线x=y2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到点A(0,2)的距离与点P到y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A.2 B. C.﹣1 D.+1参考答案:C【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分析】先求出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再由抛物线的定义转化求解即可.【解答】解:抛物线x=y2,可得:y2=4x,抛物线的焦点坐标(1,0).依题点P到点A(0,2)的距离与点P到y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就是P到(0,2)与P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的和减去1.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则点P到点A(0,2)的距离与P到该抛物线焦点坐标的距离之和减1,可得:﹣1=.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由图(1)有面积关系:则由(2)有体积关系:=

参考答案:略12.已知、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②若,则③若;④若;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参考答案:③④13.每次用相同体积的清水洗一件衣物,且每次能洗去污垢的,若洗n次后,存在的污垢在1%以下,则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参考答案:4略14.已知直线l与球O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从直线l出发的两个半平面α,β截球O的两个截面圆的半径分别为1、2,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则球O的表面积.参考答案:【考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分析】过P与O作直线l的垂面,画出截面图形,设出球的半径,通过解三角形,利用转化思想求出球的半径的平方,然后求出球的表面积.【解答】解:过P与O作直线l的垂面,画出截面图形,如图设球的半径为r,作OE⊥QP,OF⊥PM,则EP=1,PF=2,设∠OPE=α,∠OPF=﹣α,所以=,即sinα=3,sin2α+cos2α=1解得cos2α=所以r2=;所以球的表面积为:4πr2=4π×=.故答案为15.在△ABC中,如果S△ABC=,那么∠C=.参考答案:【考点】余弦定理.【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综合法;解三角形.【分析】由已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整理可得tanC=1,结合C的范围,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得解C的值.【解答】解:∵S△ABC=absinC==,∴sinC=cosC,即tanC=1,∵C∈(0,π),∴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了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16.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x﹣2y=2变成直线2x′﹣y′=4的伸缩变换是

.参考答案:【考点】O7:伸缩变换.【分析】将直线x﹣2y=2变成直线2x′﹣y′=4即直线x′﹣y′=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4倍,故有是.【解答】解:直线2x′﹣y′=4即直线x′﹣y′=2.将直线x﹣2y=2变成直线2x′﹣y′=4即直线x′﹣y′=2,故变换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4倍,即有伸缩变换是.故答案为:.17.将A,B,C,D,E五个字母排成一排,且A,B均在C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结果用数值作答)参考答案:80按的位置分类,当在第三个位置时,共有种排法;当在第四个位置时,共有种不同的排法;当在第五高为位置时,共有种不同的排法,所以当都在的左侧时,共有种不同的排法,所以都在的同侧时,共有种不同的排法.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圆C过点且圆心在直线上(1)求圆C的方程(2)设直线与圆C交于A、B两点,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过点P(2,0)的直线垂直平分AB?若存在,求出a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令圆C方程

∴∴………………6分(2)假设符合条件的存在,由于垂直平分AB,点C在上,

当时,直线

此时圆心到AB距离∴直线与圆相离

∴不存在

…………………12分

19.已知(1)求的定义域和值域;(2)求。参考答案:解析:由已知有的定义域为;(1)当时,的值域为

当时,

所以的值域为(2)

当即时,

当即时,20.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点D是AB的中点.(1)求证:AC⊥BC1;(2)求证:AC1∥平面CDB1.参考答案:【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C⊥BC.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CC1⊥AC,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2)利用直三棱柱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ED∥AC1,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解答】证明:(1)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所以C1C⊥平面ABC,所以C1C⊥AC.又因为AC=3,BC=4,AB=5,所以AC2+BC2=AB2,所以AC⊥BC.又C1C∩BC=C,所以AC⊥平面CC1B1B,所以AC⊥BC1.(2)连结C1B交CB1于E,再连结DE,由已知可得E为C1B的中点,又∵D为AB的中点,∴DE为△BAC1的中位线.∴AC1∥DE又∵DE?平面CDB1,AC1?平面CDB1∴AC1∥平面CDB1.【点评】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直三棱柱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1.设,两点在抛物线上,是的垂直平分线。(1)当且仅当取何值时,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证明你的结论;(2)当直线的斜率为2时,求在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两点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相等,

∵抛物线的准线是轴的平行线,,依题意不同时为0∴上述条件等价于∵

∴上述条件等价于即当且仅当时,经过抛物线的焦点。(2)设在轴上的截距为,依题意得的方程为;过点的直线方程可写为,所以满足方程

为抛物线上不同的两点等价于上述方程的判别式,即设的中点的坐标为,则,由,得,于是即得在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为22.某工厂有工人1000名,其中250名工人参加过短期培训(称为A类工人),另外750名工人参加过长期培训(称为B类工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从该工厂的工人中共抽查100名工人,调查他们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指一天加工的零件数).(1)A类工人中和B类工人各抽查多少工人?(2)从A类工人中抽查结果和从B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分别如下表1和表2表1:生产能力分组[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人数48x53表2:生产能力分组[110,120)[120,130)[130,140)[140,150)人数

6

y

36

18

(i)先确定x,y,再在答题纸上完成下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就生产能力而言,A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与B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哪个更小?(不用计算,可通过观察直方图直接回答结论)(ii)分别估计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