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与指引考核标准_第1页
痰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与指引考核标准_第2页
痰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与指引考核标准_第3页
痰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与指引考核标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痰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与指引(2021.12月修订)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及配合情况、对痰标本认识及心理情况告知:留取痰标本的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环境,用物护理问题现存或潜在护理问题操作者: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痰标本试管(贴好条形码)、无菌手套、3%过氧化氢溶液或朵贝尔氏液、必要时务吸痰装置1套和无菌集痰器核对:医嘱、试管患者:情绪稳定,清晨醒来未进食环境:清洁、舒适查对:床号、姓名、手腕带实施操作患者能自行留取痰液:嘱患者用双氧水或朵贝尔氏液漱口,数次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置于痰杯中留标本无法咳痰的患者:协助患者取侧卧或坐位,叩击背部排痰,戴好无菌手套,将无菌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和无菌吸痰管,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送检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按无菌吸痰法将痰液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容器贴上标签或条形码观察记录:观察病人痰的颜色、性质、量,必要时做好记录送检:立即将标本送检验科,不能超过2小时整理:患者取舒适体位;用物妥善清理、归原;洗手宣教针对护理问题做好健康知识宣教患者:患者/家属对所做的解释及提供的护理满意,掌握宣教的内容效果评价操作:痰标本留取方法正确;送检及时指引:一、适应症:有咳嗽咳痰症状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且有医嘱。二、目的:检查痰液中的致病菌,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疗效和预后。三、操作要点:1、所留的痰标本必须是从肺部咳出,不要混入唾液、鼻咽分泌物、食物、漱口液等。2、痰培养必须采用无菌容器,立即送检,久置可引起细胞自溶,影响检验结果,不超过2小时。四、相关知识点:1、上呼吸道正常菌群有:表皮葡萄球菌、奈瑟菌属、嗜血杆菌属、拟杆菌属、草绿色链球菌、消化球菌、棒状杆菌、微球菌等。2、细菌培养应根据所患疾病进行有目的地进行,由于痰液很容易受到口咽部细菌污染,必须结合临床症状或多次培养后决定。痰标本采集护理操作考核标准(2021.12修订)考生姓名_______所在科室_______主考老师_____考核日期_____操作流程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实施情况备注核对双人核对医嘱(护嘱)评估患者1.1病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咳嗽、咳痰情况、正在进行的治疗1.2心理反应、合作能力、对痰标本采集的认知1.3告知:痰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环境(采集环境)清洁、安静、明亮用物齐全、性能完好计划准备操作者准备着装端庄、得体、符合操作要求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痰标本试管(贴好条形码)、漱口水、清水、清洁手套、纸巾。必要时备无菌手套、吸痰装置1套和无菌吸痰器(可使用无菌婴儿吸痰瓶)治疗车下层:感染性垃圾、生活垃圾、污水桶用物齐备、洗手、戴口罩床边操作实施1、核对解释★双人核对床头卡、手腕带(开放性提问)简短解释取得配合2、体位取合适、舒适的体位3、采集标本★能自行留痰者:戴清洁手套→协助患者先用漱口水漱口→再用清水漱口→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置于无菌痰盒→瓶盖盖紧→再次核对→标本立即送检(不能超过2小时)★无法咳痰的患者: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叩击背部排痰→戴好无菌手套→将无菌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和无菌吸痰管(或直接连接婴儿吸痰瓶)→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盖紧→再次核对→标本立即送检(不能超过2小时)★吸痰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不能污染痰标本。★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按无菌吸痰法将痰液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盖紧→再次核对→标本立即送检(不能超过2小时)4、观察记录观察病人痰的颜色、性质、量,洗手记录5、整理用物患者取舒适体位;用物妥善清理、归原6、宣教针对护理问题进行宣教,交待相关注意事项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