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二期(体育运动公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_第1页
森林公园二期(体育运动公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_第2页
森林公园二期(体育运动公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_第3页
森林公园二期(体育运动公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_第4页
森林公园二期(体育运动公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泥巴沱森林公园二期(体育运动公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II类场地条件下,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第A.0.23条,本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3.5.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引用前期场地初勘土层剪切波速测试资料,依据计算结果,按照规范标准划分场地类别及场地土类型见下表3.5.2-1:钻孔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及场地类别、场地土类型划分表表3.5孔号土层等效剪切波速υse(m/s)计算卓越周期T(s)覆盖层厚度do(m)建筑场地类别ZK1251.90.15910.0=2\*ROMANII类ZK8212.00.34318.2=2\*ROMANII类ZK14317.80.09116.2=2\*ROMANII类平均值260.60.198—=2\*ROMANII类注:钻孔孔号为初勘时钻孔编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3、4.1.6条表4.1.6的规定,杂填土、素填土属软弱地基土;粉土、细砂、中砂、松散卵石属中软土;稍密、中密卵石、密实卵石属中硬土;中风化砂质泥岩属软质岩。依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判定本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3.5.3场地地震液化评价(1)液化初判按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3.3初判标准,依据土工试验资料,饱和粉土中黏粒含量(为17.9~20.9%)大于10%,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P.0.1初步判别之规定,卵石层中的中砂夹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场地内卵石层之上细砂若厚度<1.0m,可判定为不考虑液化影响。仅对位于卵石层之上厚度≥1.0m的细砂,根据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进行液化性判定。(2)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饱和细砂液化性将位于最高地下水位之下、卵石层以上厚度≥1.0m的细砂标贯锤击数代入规范中所列公式(Ncr=N0β[1n(0.6ds+1.5)-0.1dw]),求出的临界值均大于实测值,细砂属可液化土。(3)细砂的液化指数计算如下表。计算液化指数时采用历史最高水位高程约为485.0m。计算公式:可液化(细砂)土层液化指数计算及等级划分表表3.5.3-1孔号标贯点深度

(m)标贯实测值

(N)标贯临界值

(Ncr)标贯点所代表的土层中点深度

z(m)权函数

Wi

(m-1)总液化指数LIE液化

等级上界面

(m)下界面

(m)厚度

di(m)2563.58.815.56.81.306.159.337.31中等注:a、液化指数计算时,地下水位标高采用485.0m细砂的最大液化指数为7.31,判定属中等液化性场地土。3.5.4软弱土的震陷评价本工程场地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本场地分布的=1\*GB3杂填土和素填土属软弱土。其剪切波速大于90m/s,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5.7.11条文说明,可不考虑震陷影响。3.5.5抗震地段划分拟建场地地形地貌简单,地势大多平缓,局部有起伏,场地内存在厚度较大的软弱填土层和局部分布的液化细砂层,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3.5.6抗震设防分类及设防标准拟建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均为丙类,按标准设防。3.6特殊性岩土经勘察在拟建场地范围内所见的特殊性岩土有填土。现将场地所见的特殊性岩土评价如下:(1)填土:场地内的填土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杂填土和素填土场地内广泛分布,为近期堆填、结构松散,具较大的湿(震)陷性和不均匀性,属欠固结土,不能作为拟建建筑地基持力层,对工程影响主要为场平时需碾压夯实和基坑支护设计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4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4.1天然地基基础方案4.1.1地基稳定性拟建工程基底设计标高以下存在成分不均匀、厚度不等的、欠固结的杂填土、素填土和具中等液化的细砂土。软弱的杂填土和素填土层具不均匀性、高压缩性,会造成建筑基础沉降不均。局部细砂层厚度大于1.0m,具中等液化性,地震时可能出现液化现象,丧失地基承载力,会造成地基失稳,可考虑加强上部结构或将基础下液化性细砂进行挖除换填或进行振冲加密处理。4.1.2地基均匀性评价根据拟建场地所处的地质情况和拟建建筑工程特性,拟建建筑设计基底标高以下土层多样、成分不均、力学性质相差较大,为不均匀地基。4.1.3天然地基方案可行性分析公厕、服务建筑1和售卖单体1基底下存在巨厚的欠固结的杂填土层和素填土层,采用天然地基开挖难度较大,不宜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服务建筑2、售卖单体2、售卖单体3、雕塑、运动场廊架基底为厚约0.5-2.5m的杂填土、素填土、细砂。上述土层均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可将基底下部0.5-2.5m厚的杂填土、素填土和细砂清除,以下部的卵石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采用独立柱基基础。滑梯组合设备、滑索基底为约0.5m厚的杂填土,不能作为地基持力层,可将基底约下部0.5m厚的杂填土清除,以下部的粉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采用独立柱基基础。雕塑塔基底为2.0-2.5m厚的素填土和粉土层,不能作为地基持力层,可将基底下部2.0-2.5m厚的杂填土、素填土和细砂清除,以下部的卵石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采用独立柱基基础。拟建体育馆绝大部分地段基底下为卵石层,仅局部分布有厚2.0-2.5m的杂填土,可采用以卵石层为地基持力层的独立柱基加抗水板基础。拟建模块调蓄水池、净水池和设备井基底为4-7m的杂填土,采用天然地基开挖难度较大,不宜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4.2地基处理拟建模块调蓄水池、净水池和设备井基底为较厚的杂填土,且这类建筑的荷载较小,可采用换土垫层法,对基底下部较厚的杂填土进行夯实,然后换填一定厚度的砂卵石,并碾压夯实后作为地基持力层,采用筏板基础。4.3桩基础拟建公厕、服务建筑1和售卖单体1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开挖难度较大。根据地区经验,可选择以中密-密实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的预制桩基础方案。施工图设计时,场地各土层桩基参数见下表4.3-1。各土层桩基参数表表4.3-1桩基类型岩土名称预制桩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负摩阻力系数杂填土25—0.30素填土26—0.28粉土40——细砂20—0.35中砂38——松散卵石90——稍密卵石1306400—中密卵石1508000—密实卵石17010000—中风化砂质泥岩—8000—注:1、桩基设计时还需考虑欠固结填土和液化细砂的负摩阻力影响;2、单桩承载力需经静载试验确定。5相关岩土工程问题5.1浅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服务建筑2、售卖单体2、售卖单体3、雕塑、运动场廊架、体育馆采用以卵石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时,基底标高下存在软弱的杂填土层、素填土、细砂和粉土层,应对其进行清除换填处理。对地基持力层中的软弱下卧中砂层,可对其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当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取调整基底面积、清除换填或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应对基底的卵石层进行钎探复核再进行验槽。滑梯组合设备、滑索采用以粉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时,基底标高下存在软弱的杂填土层,应对其进行清除换填处理。开挖至粉土层时应采用快速作业法,验槽后及时采用素砼垫层封闭,避免扰动和地表水的浸泡。基坑施工到设计标高时,应会同设计、质监、监理、勘察、施工等单位进行地基验槽。5.2换土垫层法设计与施工当采用在夯实的杂填土上换填一定厚度的砂卵石作为地基持力层的换土垫层法时,需对换填的砂卵石进行分层(厚度20-30cm)碾压夯实,分层检测其密实度。竣工验收应经过静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5.3桩基设计与施工5.3.1桩基设计、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作用对桩基的危害拟建场地内存在欠固结的杂填土、素填土和液化的细砂土,对基桩会产生负摩阻力影响,降低单桩承载力,基桩设计时应考虑。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4.3条对桩基进行抗震验算。同时场地内的卵石层顶面埋深和密实度变化较大,会出现桩长差异较大,局部桩长较短的不利情况。桩长较短时,桩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发生变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该情况,合理选取设计参数,验算其不均匀沉降。局部地段可能采用中风化砂质泥岩层作为预制桩桩端持力层。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基岩不存在临空面,是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中风化砂质泥岩属软化岩石,锤击沉桩可能会破坏桩端持力层的岩土结构完整性,地下水渗入后会造成桩端持力层软化。针对该问题可采用闭口型桩尖,并用用微膨胀混凝土填芯等办法处理,同时设计时合理选择桩基设计参数。场地内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5.3.2沉桩可行性和地下水对桩基的影响预制桩沉桩可采用锤击沉桩,采用桶式柴油锤击打沉桩。沉桩需穿过杂填土、素填土、粉土、细砂、中砂、上部卵石层(以松散、稍密卵石为主,局部有中密、密实卵石透镜体夹层)到达下部桩端持力层(中密、密实卵石层或中风化砂质泥岩层),桩进入上部土层、细砂、中砂层和松散卵石层沉桩阻力较小,桩穿越较厚的稍密卵石及中密、密实卵石夹层有一定的阻力。卵石层上部密实度变化较大,建议多点试桩,在基桩施工中,据地质条件变化,应随时调整桩长。遇到需穿硬夹层(较厚稍密卵石层和中密、密实卵石夹层)可采用重锤轻击。锤击沉桩施工应采用双控标准(贯入度和桩端持力层标高),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持力层标高控制为辅。若出现贯入度已达设计要求,但桩端标高未达设计要求持力层标高时,应追加三阵,该三阵每阵贯入度逐阵递减可停止击打沉桩,否则应继续锤击沉桩。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卵石和砂层中的孔隙潜水。地下水对对桩基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卵石颗粒间的摩阻力增大,对未到达持力层时,也会出现沉桩困难的现象。当场地内存在降水施工时,宜先进行桩基施工,再进行降水施工。场地内存在影响桩基施工的地下管线(燃气管线和污水管线),桩基施工前应探明其位置,对其进行迁改和保护。5.3.3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场地位置交通便利,基桩施工器械进出场无障碍。场地周边较为空旷,但场地南侧约三百米外有住宅区,北侧约五百米为医院,桩基施工对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噪音、振动影响,应采取必要的防振隔音措施,合理安排打桩时间,减少沉桩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3.4基桩施工、验收基桩施工前中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试桩,论证施工工艺、设计参数和确定基桩施工参数,对出现问题应提出意见,即时处理。基桩施工完成后,应会同设计、质监、监理、勘察、施工等单位进行基桩验收。5.4地下室抗浮由于场地抗浮水位高于拟建模块调蓄水池、进水池、设备井的基底及体育馆地下室基底,建议对上述池内构筑物和体育馆地下室进行抗浮设计。防水设计高度按室外地坪以上0.50m考虑。根据成建委《2018》573号文规定的要求,结合勘察期间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和场地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及拟建场地周边环境特征,建议体育馆以485.5m为抗浮设防水位,模块调蓄水池、净水池、设备井以485.3m作为抗浮设防水位。在地下室和池类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将受到地下水浮托作用,故在施工图设计时应进行抗浮设计验算,若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相应的抗浮措施。5.4.1抗浮方案与措施根据地区经验抗浮措施建议采用增加配重和设置抗浮锚杆。抗浮锚杆设计计算参数详见5.4节。5.4.2抗浮锚杆评价抗浮锚杆的类型建议采用全长粘结型锚杆,锚固体直径不宜小于150mm,锚固深度不应小于6m。基底以下土层主要为卵石层,地层的可钻性和可注浆性良好。在降水条件下应避免抽水对锚杆注浆的不利影响,在注浆前宜将地下水位降至设计锚杆底部以下。5.4.3临时抗浮措施抗浮措施应考虑施工期间各种工况下不利荷载组合时地下室的临时抗浮稳定性,必要时设置临时抗浮措施。5.5基坑工程拟建场地大多处于挖方地段,基坑开挖前应将地坪标高降至设计地面标高,减小基坑开挖深度。采用天然地基的服务建筑2、售卖单体2、售卖单体3、雕塑、运动场廊架开挖深度约在2.5-3.5m(自设计室外地面标高计算),可采用放坡法支护。拟建体育馆基坑开挖深度约3.5-7.5m(考虑清除软弱杂填土层),属深基坑“危大工程”。基坑支护设计需综合考虑场地周边环境和岩土地层情况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拟建体育馆各侧较为空旷。基坑支护建议可采用排桩、放坡+喷锚的支护方式。拟建模块调蓄水池,南侧11m紧邻已建绿道,其余各侧均较空旷,可采用排桩、放坡+喷锚的支护方式。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表4.7.4,该工程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按表5.5-1进行取值,排桩设计参数按表5.5-2进行取值。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及坡率建议值表表5.5-1地层名称frbk(kPa)坡高<5m坡高5-10m杂填土20素填土25粉土42细砂60中砂80松散卵石110稍密卵石140中密卵石180密实卵石240中风化砂质泥岩240桩基设计岩土参数建议值表表5.5-2桩基类型岩土名称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MN/m4)相应单桩在地面处的水平位移(mm)杂填土2.56素填土2.56粉土106细砂108中砂146松散卵石1002稍密卵石1502中密卵石2002密实卵石2402注:1、当水平荷载为长期或经常出现的荷载时,应将表列数值乘以0.4降低使用。2、当桩顶水平位移大于表列数值或灌注桩配筋率较高(≥0.65%)时,m值应适当降低。3、中风化砂质泥岩排桩支护设计时使用K法,其值为200kpa。5.6工程降水场地中主要含水层为砂、卵石层,地下水量较丰富。基础施工须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措施,宜采用管井降水措施(应专项设计),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1.0m以下(若有抗浮锚杆施工,需降至抗浮锚杆设计杆底标高之下)。降水井位距基础边距不宜小于4.0m,并须严控其抽水含砂量。含水层渗透系数K值取30m/d。同时应作好地表水的排流、疏通工作。5.7总平工程拟建场地大部分地段表层为巨厚的欠固结填土层。建议对场地进行强夯或碾压夯实处理,避免后期地坪沉降。局部场地地表层的杂填土含较多的建筑和少许生活垃圾,土料质量不能满足总平需求,需对其进行挖除换填处理。对总平后期形成的边坡应采用放坡支护或修筑挡土墙支护。5.7地质条件可能引起的工程风险场地周边有地下管线分布,基槽开挖可能引起周边土体横向移动,对地下管线可能造成破坏。同时也可能使边坡与坑周地面及邻近建筑产生一定的变形和沉降。在采取安全可靠的的基坑支护措施的同时,应在边坡线附近地面布设变形观测点,定时观测,若出现异常,便于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同时基坑周边严禁堆载,防止荷载过大导致坑壁失稳或倾覆。降低地下水位可能引起地面变形。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地下水位形成的水力坡度大于临界水力坡度时,在渗流压力作用下将细粒土带走、淘空产生潜蚀和管涌,使粗粒土颗粒重新排列、压密而引起地面变形;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有效应力增加而对下部土体产生的附加压缩变形。故施工降水时应作好降水方案(局部地下砂层较多、较厚,重点考虑井位布置、井管结构、洗井工艺,严控抽水含砂量),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作好监测。6结论及建议6.1结论=1\*GB2⑴勘察工作采用调查收集资料、钻探、原位测试、取土水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和手段,查明了拟建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工作及岩土工程、地基基础的分析、评价均达到了相关规范、规程标准要求。该项工程勘察报告经施工图审查合格后可供作施工图设计依据。⑵场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地,远离龙门山和龙泉山两大构造断裂带,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勘察资料综合分析,场区内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构造,属无破坏性地震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⑶拟建场地地形地貌简单,地势平缓,场地内无其它严重不良地质作用;在拟建场地范围内除发现有燃气管线和污水管线外,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其他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区域稳定性好,地基稳定,适宜建筑。⑷拟建场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