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思维-课件_第1页
中医临证思维-课件_第2页
中医临证思维-课件_第3页
中医临证思维-课件_第4页
中医临证思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临证思维1ppt课件中医临证思维

辨证论治:“辨”是分辨、鉴别;“证”是证据、现象;“论”是讨论、考虑;“治”是治则、治法,也即治疗的方针。

相对来讲,“证”和“治”是现实的、固定的,“辨”和“论”是灵活的,要通过我们用心去分析和思考。

2ppt课件辨证论治1、一般性辨证论治最大的特点就是讲“常”,讲疾病发病及诊疗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我们所讲的知常达变之知常。2、复杂性辨证论治最大特点是辨证思维的灵活性和变动性,不拘泥于机械的、简单的常规思维模式,力求避免思维上的先入为主,力求突破“知常”的思维范畴,是比“达变”更为复杂的多元的辨证思维模式。3ppt课件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严谨而灵活的辨证思维→遣方用药能够取效的“源头活水”。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包括变法思维、恒动性思维、联系性思维、整体性思维、相对性思维、逆向性思维等等,主要运用于分析处理临床疑难性疾病和复杂性问题。4ppt课件变法思维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常变观是中医辨证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称为“知常达变”。所谓“常”,指辨证的常规性思维方法(一般性和原则性),亦即常规常法,属逻辑思维的范畴。所谓“变”,指辨证的变法性思维(特殊性与灵活性),其实质是指辨证思路、方法、内容诸方面的无序性、非规律性,属辩证思维的范畴。5ppt课件知常达变,就是要求中医的临床思维分析,要全面,忌偏执;要动态,忌僵死;要联系,忌孤立。若不顾章法,则为乱治;若拘于章法,则为死治。大凡常法,都具有纲领性、常识性、稳定性、规律性的特点。变法则与之恰恰相反,具有无序性、非规律性的思维特点。中医辨证之活,在于变法;中医辨证之难,也在于变法。以伤寒论为例子说明6ppt课件在通晓正常人的生理之常、一般疾病传变发展规律之常和诊断治疗疾病一般法则之常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达到因地、因时、因人、因病之变,确定具体的诊断、治疗方案,使诊疗更加切合病情,更易达到治疗目的。知常达变既包含有以正常人为常,度病人之变;又含有以一般疾病诊断规律之常,达四时、不同地域、不同病人的特异性之变。常中有变,变中有常,不拘于常,不惑于变。7ppt课件

虚性胀满胀满为病,每因气滞、食积、痰阻、瘀结等,故胀满多属实证→大承气汤→中满者泻之于内“发汗后,腹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虚性胀满(汗伤脾气,脾虚失运,气滞于中,胀满由生),其病机以脾虚为本,以气滞为标,故其治不但要“泻”,还需要“补”。方中人参、炙甘草就是补虚以消胀除满,体现了“塞因塞用”的变法治则。8ppt课件虚性疼痛不通则痛,乃痛证病理之实,亦属病理之常。不荣则痛,乃痛证病理之虚,亦属痛证病理之变。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汗前不痛,汗后身痛,痛必属虚,乃汗伤营血,肌肉失养所致。故方中加芍药、人参补虚以止痛。另外,第386条理中丸证加减治“腹中痛者,加人参”,亦属虚性疼痛之例证。芍药甘草汤治疗小腿腓肠肌痉挛疼痛,也是属于不荣则痛的思维。9ppt课件阳虚烦躁烦躁多属热证,其病机多为阳热亢盛,热扰心神→大青龙汤证寒闭阳郁之“烦”,栀子豉汤证热邪扰胸之“烦”,阳明病胃热上扰之“烦”等。阳虚亦可见烦躁→“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8条),此乃汗伤心阳,心阳虚而心失所主、神失所养所致,故虽“烦”而当温之。更有少阴寒化,阴盛格阳,虚阳浮越,神气外亡之“躁烦四逆者死”(296条)10ppt课件水气消渴凡渴均为津液亏乏使然,即仲师“弱者必渴”之谓。如太阳温病之“发热而渴”,阳明热证之“大渴,舌上干燥”,少阳热证之“咽干”“若渴”等。此乃热灼津液口燥致渴之常。体内津液本不亏,非但不亏,反有大量水液停蓄,水气不化,津难上承,故亦可致口渴。但虽渴仅是口中乏津而已,所以口渴为标,水气为本。此类口渴,其治无需生津止渴,断非麦冬、天花粉、沙参所能治,当重在治水,“辛以润之”→五苓散11ppt课件相对性辨证思维

一方为参照物,相对性的衬托需要表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如《伤寒论》病证鉴别的相对性、脉象论述的相对性、条文互映的相对性等,均是相对性思维的具体应用。相对性思维方法体现了六经辨证的整体性。12ppt课件整体辨证思维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脏腑经络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联系,在病理上也必然会相互影响、相互传变。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是相统一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人相应”观。整体辨证思维法是一种哲学层次上的思维方法。依照辨证论治的对象即人的特点,在辨证论治的思考过程中必须遵循整体观原则,从全局着眼来观察分析病情和作出判断。13ppt课件在认识疾病时,首先着眼于整体,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它各部分的影响,从而判断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把握病机所在,预测病情的演变。一部《伤寒论》从体系、体例到病脉证治、理法方药、煎服禁忌,一线相贯,不能割裂,从整体观上揭示辨证的方法、原则和规律。14ppt课件大、小柴胡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出现均不止一次,所治病证也非少阳一经,是整体性辨证论治的体现。大、小柴胡汤所治病证颇多,不局限于外感和少阳疾病,同时可治疗肝胆系统、脾胃系统、心肺系统、泌尿系统、女科、男科、精神类疾病以及部分杂病。15ppt课件联系性辨证思维

它建立在整体观基础上,将《伤寒论》中相同、相关、相似甚至可以是相反的内容前后互参,串联到一起,使六经病的内容互相渗透、一线相贯。清代医家陈修园提出“会通全书读伤寒”的观点,其实质就是提示联系性辨证思维对于学习《伤寒论》的重要性,掌握联系性思维有助于更完整、全面的理解《伤寒论》的辨证精神。16ppt课件恒动辨证思维

就是一切事物均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并以此为出发点去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过程的规律,运用动态的观点诊察和处理临床问题,揭示疾病的内在本质的过程。17ppt课件逆向性辨证思维

逆向性思维也叫反向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己成为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主张“反其道而思之”。逆向性思维朝着与一般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首先,它不受旧观念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其次,逆向性思维不“人云亦云”,不迷信传统看法。18ppt课件逆向性思维,可以提醒我们避开单向思维的陷阱,避免钻牛角尖。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一些用正常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倒过来思考,或许会使头脑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南方气温通常比北方高,但南方人比北方人阳虚的多,并且可以发现南方及一些热带地域鼻炎患者多,其中又以阳虚者占较大比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南方没有冬季,缺少寒冷的刺激,因而体内的阳气在封藏和固摄方面较北方人弱,常处于一种相对不足的状态。因此北方人总体比南方人耐寒,并且体形也比较高大、壮实。19ppt课件体健之人因受寒而发热,感寒越重,发热越重,体温也越高,不会出现体温越低、怕冷越重。这就是一种逆向性思维的典例。说明感邪越重,邪郁越深,正气奋起抗争,交战激烈,处于一种欲祛邪外出的亢奋状态,因而发热也越重,甚则会出现热厥、神昏之症。20ppt课件比较法辨证思维

将相关的两段或多段条文加以对比、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彰显出各自的特色所在。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它与相对性辨证思维方法相似但不完全等同。对比比较法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21ppt课件体质发病观辨证思维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22ppt课件

体质学辨证思维即要求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患病的“人”的因素,即体质的因素以及与体质相关的发病、发展、变化和预后等一系列因素。23ppt课件发散性辨证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它是运用己有的知识、条件,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理解和解决疑难、争议性问题,有很大的帮助。24ppt课件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以《伤寒论》为例,半夏泻心汤(149),后世多认为此证属寒热互结,故用药寒热并用,但本方干姜和黄连的配伍不在寒与热,而是取干姜之“辛”与黄连之“苦”,辛开苦降以消痞。属“舍性取用(味)”的思路,实质上就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渗透。25ppt课件半夏泻心汤主症:心下痞硬、呕吐、下利、嗳气、苔腻病机:胃气呆滞、湿浊中阻、升降失常传统观点:黄连、黄芩→清热;

干姜→祛寒。推理→寒热互结、寒热错杂(线性思维)存在问题:寒热如同水火,何以互结?→逻辑问题

临床证候表现,何以证明?→缺乏实证26ppt课件根据临床验证,半夏泻心汤证有四种情况。其一,偏于湿热。以苔黄、口苦、嘈杂、吞酸为主要临床特征,此型最为常见,治用半夏泻心汤原方原量即可。其二,偏于寒湿。以苔白、怕凉、腹痛、下利为主要临床特征,此型较为少见。治用半夏泻心汤需酌减黄芩、黄连用量,或黄芩、黄连只用一味或加重干姜用量即可。其三,胃热脾寒。临床既有苔黄、口苦、吞酸的胃热证,又有腹痛、下利、畏寒的脾寒证。此型可根据胃热与脾寒的偏轻偏重,灵活加减运用半夏泻心汤中的寒热之药。27ppt课件此型虽然少见,但确属寒热错杂。这种复杂病机,现代医学检查,往往非属单纯性胃病,而常见于胃炎伴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炎伴肠炎的复杂情况。其四,临床还有一种情况比较常见,既无热象,又无寒象,更无寒热错杂之象,属非寒非热,但以胃脘痞硬为主,仍当治以半夏泻心汤原方。若执凿寒热之治,偏热者,干姜何用?

偏寒者,黄芩、黄连何用?

而此种非寒非热证型之治,干姜与黄芩、黄连就更谈不上什么寒而治热、热而治寒了28ppt课件半夏泻心汤之用,不可限于治痞,更不可限于寒热错杂,“痞”虽为辨证论治之要点,但临床不必局限于“痞”,胃脘的胀、满、闷、痛、嘈杂等,都可用半夏泻心汤。关键在于辨准病机,而病机之辨,也不必仅着眼于“寒热错杂”,而应重在“气滞湿阻”,重在“苔腻”之辨。只要抓住脾胃呆滞、湿浊中阻的基本病机,就可用半夏泻心汤。29ppt课件中医学的组方配伍方法有一特殊用法→舍性取用法(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气)舍性取用:黄连、黄芩→苦以降之(兼以燥湿)苦燥湿——苦能降敛阳气;

干姜→辛以开之(兼以祛痰)辛润燥——辛能开发阳气。

→辛开苦降,泻心消痞→提示理气消痞常规治法外的另一种消痞的变法治疗用药思路。30ppt课件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证。

刘力红《思考中医》:“先师在日曾治过一例咳嗽病人,患者女性,起病3年,每逢秋季即作咳嗽,咳则一二月方罢,西药中药皆不济事。至第四年上,患者到先师处求治,先师诊罢即云:此燥咳也,当守辛润之法,径处小青龙汤。服一剂咳止,连服三剂。随访数年皆未作秋咳。小青龙汤怎么润燥?我们只知道它是辛温之剂,我们只知道它能够治疗水气病,说它润燥,着实费解。”

31ppt课件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

口鼻、咽干燥,咳嗽痰少,

舌苔薄白而干,脉浮紧。

凉燥证:凉燥之邪侵袭,犯表伤肺。

同义词:寒燥证

治法:清宣润燥

同义词:散寒润燥(辛温润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32ppt课件古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成方便读》)33ppt课件春夏,阳气散发蒸腾,天气随之变温变热;而随着这个阳气的散发蒸腾,带着阴水往上走,这就形成了湿。所以,湿在《中基》里虽然定为阴邪,但,究其本性而言它是与温热相关的。

秋冬,阳气聚敛收藏,则天气逐渐变冷;阳气聚敛收藏,则水不蒸腾,湿不氤氲,燥便随之而生。因此,燥的本性为凉,或者说燥气为凉。34ppt课件吴鞠通有一首治燥名方,叫杏苏散。该方由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橘皮,杏仁等十一味药组成。

从杏苏散的这个组成,除了杏仁质润以外,其他的药物看不出什么润燥的成分,而且偏于辛温,可吴鞠通说它是润燥的。35ppt课件

杏苏散与小青龙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