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考古学《考古学导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厦门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考古学《考古学导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厦门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考古学《考古学导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厦门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考古学《考古学导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厦门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考古学《考古学导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考古学导论》考试试卷(A卷)

考试范围:《考古学导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院/系: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总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马家窑文化

2.大汶口文化

3.广州汉墓

4.藏品库房

评卷人

得分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博物馆的实物性特征。

2.举例说明北朝、唐代陵墓的形制特征。

3.我国早期铁器和冶铁技术的主要特征。

4.简述陈列艺术形式设计的表现手法。

5.博物馆教育。

评卷人

得分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遗址博物馆?说说其建设意义及你的建议。

2.结合实例分析博物馆藏品征集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思路。

1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

址而得名了,主要分布在甘肃,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2050年。其石器多磨

制,常见穿孔;彩陶特别发达,图案复杂多变,画彩技术十分成熟;主要农作物为粟和

黍,家畜、家禽有猪、狗、羊、鸡;房屋多为方形地面式;盛行土坑葬;彩陶上墨笔书写

符号达130多种;发现陶祖和陶塑男性裸体像,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2.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1959年发现于山东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

名,主要分布在泰山周围地区,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4300~前2500年。生产工具以石

器为主,另有骨、蚌器。陶器特征明显,以泥质红陶、夹砂红陶为主,也有灰、黑陶、

鬶、觚形杯等为典型器,黑陶器十分精致。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发达,发现大量粟和家畜遗

存,渔猎经济占一定比例。氏族有公共墓地,中晚期出现男女合葬墓及随葬品悬殊的现

象。大汶口文化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3.广州汉墓是西汉中期的诸侯王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山,

1983年发掘。南越王墓为一座"凿山为藏"的石室墓,采用竖八凿洞的方法构筑而成。平面

呈"士"字形,墓室按照"前朝后寝"规格布局,共分7间。墓内随葬品丰富,品类繁多,出

土金银、铜、铁、陶、玉、琉璃、漆木、竹等遗物1000余件,其中以"文帝行玺"金印和

"丝缕玉衣"最具价值。"文帝行玺"金印以及"赵眜"玉印,证明了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王

墓的形制结构和葬俗在西汉石室墓中最为突出和独特,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

一。

4.藏品库房是博物馆收藏国家珍贵文物、标本的建筑专用房,是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之一。

它是博物馆中重要的部门,与陈列厅共同构成了博物馆建筑的主体。收藏、保管、利用藏

品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责,库房建筑因此在选址、布局、结构设计上要达到藏品保护所需要

的一系列特殊要求。藏品库房建筑的优劣、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藏品的保护与安全。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博物馆的实物性博物馆的主要特征,是指博物馆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物藏品,

并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负载着关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的各种信息,且是对某种事物

的实物见证。实物性是博物馆与其它文化教育机构的根本区别点。博物馆的基本运作围绕

着"物"进行:

(1)"物"的收集和保存

收集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

(2)"物"的研究

2

博物馆为了正确处理收藏和利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正确认识藏品的价值。通过一

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揭示藏品的内涵,展现其蕴藏的各种有用信息,从而判定它的历史价

值、学术价值或艺术价值。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对藏品的认识程度,影响着各项

业务工作的效果,标志着一个博物馆的科学水平。

(3)"物"的利用

即利用博物馆的藏品,以各种工作方式和方法,为社会教育和有关学科研究服务。这是

"物"的收藏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也是博物馆"物"的运动最有意义的阶段。

博物馆的"物"的收藏、研究和利用,是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它们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2.(1)北朝陵墓的形制特征

北朝陵墓经历了前期与后期两个发展阶段,因此其形制特征有着前、后两期之分。

①北朝前期墓葬的形制特征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墓葬,其特点是从保留较多的鲜卑习俗,逐渐向接受中原旧制

转化。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发现的北魏初期墓葬,虽系砖室、木棺和有较多的随葬陶器,但

木棺保留着前宽后窄的形制;到这阶段的晚期,中原影响明显增强,如首都平城(今山西

大同市)太和八年(484)司马金龙墓,从墓室结构到随葬器物组合,特别是绘有列女故事的

漆屏风等,都显示出中原的影响。又如方山永固陵墓室前设墓道、甬道,后砌前后两方形

墓室,四壁微向外凸呈弧形。墓中出土与佛教有关的石雕以及墓地与佛寺建筑结合,又显

示了富有佛教色彩的特征。

②北朝后期墓葬形制特征

自北魏迁洛到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墓葬形制在恢复中原旧制基础上又受到南朝影响。

这时的墓葬多为方形单室砖墓,前有甬道和墓道,有前、后两室的只是少数特殊的例子,如

东魏李希宗墓,墓内常有壁画,其内容有墓主人像,出行仪仗及天象、"四神"等图像。墓室内

置棺椁,有的木椁作仿木构的殿堂形状,如北齐库狄洛墓等。

(2)唐代陵墓的形制特征:

迄至今日,已公布的隋唐墓葬多达数千座,以唐代为主,有南方与北方形制特点的区分。

①北方地区唐代墓葬的形制特征

按其规模大小及构筑形式,墓葬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双室砖墓;巨型单室砖墓及双室

土洞墓;大型单室砖墓和土洞墓;中型单室砖墓和土洞墓;小型单室砖墓和土洞墓;小型

土坑墓。辽宁朝阳地区发现的唐墓大都为圆形或半圆形,出土的陶俑则比较接近两京地区

的唐墓。西北吐鲁番地区唐初的墓葬主要是土洞墓,长斜坡墓道,墓室上有圆顶、盏顶和

平顶。尸体穿纸鞋、纸帽,陈放在生土台上。随葬品主要是黑釉陶器。唐武则天以后,西

北地区的唐墓和两京地区趋向相似,随葬较多的陶俑,但地区特色仍有一定的保留。

②南方地区唐代墓葬的形制特征

其主要可以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类,前者一般是就地挖成的竖穴土坑,后者为砖砌长方

形单室或并列双室。土坑墓和砖室墓均无墓道。墓砖表面多模印几何纹、植物纹及文字。

墓室内多有排水设施,墓壁普遍设置小龛。其中长江中游地区与中原直接接壤,受中原文

3

化影响较大,又以此为中心间接影响其他区域,故而该地区的唐代墓葬较为典型。其主要

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类。土坑墓多为长方形、梯形。砖室墓主要是"凸"字形和"中"字

形。墓的左右后部都砌出小壁龛,龛内置十二生肖俑。墓室正中有砖砌长方形棺床,棺床

与墓壁之间设排水沟。

3.中国在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

(1)早期铁器的主要特征

早期铁器主要特征是形体薄小,器形简单,主要有铁条、铁削、铁臿、铁锛等。虽然大半

是农业生产工具,但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还没有占主要地位,到了战国时期以后,铁器才

真正成了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而被广泛使用。还有不少用金、玉、青铜作柄,有的铁器还

错金嵌玉,表明它们是被当作珍贵物品埋葬的。一些铁器的形制与同时期的青铜制品形制

相同,如甘肃、宁夏属于北方草原文化的陇山地区,发现9件铜柄铁剑。

(2)冶铁技术的主要特征

①春秋时期

根据金相鉴定,目前所发现的春秋时期铁器的冶炼方法主要是块炼法,即在高温下进行碳

化,在凝为固态时经锻打提纯后,再打制成所需的器形。

②春秋、战国之际

在属于春秋、战国之际的铁器中,已有生铁制品(即铸铁)。生铁的出现在历史上具有重

要的意义,因为生铁作为原料,可以直接铸造铁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生产领域,能有效提

高劳动生产率。

③西汉

至迟到西汉中叶,灰口铁、铸铁脱碳钢兴起,随后又出现了生铁炒钢(包括熟铁)新工

艺。

④东汉

东汉时期,炒钢、百炼钢继续发展。

⑤南北朝

到南北朝时灌钢工艺问世。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冶炼技术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4.(1)特点

陈列艺术形式设计同博物馆性质、类型和任务相适应,是将博物馆特点的展品,组成有科

学体系、内容比较固定和常年对外开放的展示形式。陈列艺术区别于内容专一、经常更换

的临时展览。

(2)表现手法

①思维运动

陈列艺术形式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运动,它离不开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而美特别同形象思维密切相关。

②目标

美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美观是陈列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

4

③艺术结构

采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追求严谨的艺术结构,创作完美的陈列艺术形象,营造特定的环

境氛围,才是陈列艺术形式设计的表现手法。

5.(1)含义

教育与服务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主要是为广大观

众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服务,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为成人终生教育服务,为

科学研究服务和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闲服务

(2)特征

①实物性和直观性;

②社会性;

③自主性;

④多样性。

(3)方式

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这些服务方式方法主要

有:陈列讲解,辅导教学,举办讲座,开展幻灯、录像、电影等电化教育,举办流动展

览,编印辅导参观的陈列说明书和导游手册,编印馆藏品各种专题目录,出版藏品研究和

有关学科的专著,出版本馆学报或期刊等。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历史博物馆

人类以前生活过的地方或者建造的为人类服务的建筑物、宫城等物体,被现代人发现发掘

并保护起来陈列给人类观看的博物馆,称为遗址博物馆。

(2)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①从保护遗址角度来讲,遗址博物馆有利于历史遗址的保护,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和破

坏,可以及时检查和维护;

②从研究的角度来看,遗址博物馆将文物和遗址保护起来,有益于研究人员的便利研究,

给予这些静物以活的生命,丰富我国的历史文化,提高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③从参观者角度看,使参观博物馆的人了解我国历史上人类生活的状态,制造手艺的精

湛,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

(3)建议

尽管我国遗址博物馆的数字化已经在进行,但是进度及深度还远远不够,毕竟历史遗址博

物馆处于发掘的地点,不能够接待更多的人参观,对于时空距离较远的人也不方便,所以

将遗址博物馆的展列内容用现代科技制作成视频,最好是3D形态呈现,这样可以使更多

的人接近这些遗址博物馆了解、欣赏、学习、研究。

5

2.博物馆藏品征集的主要途径有考古发掘、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社会征集调查、收

购、拣选、交换调拨、接受捐赠、接受移交等。

(1)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是人文科学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田野考古发掘为此类博物馆

的陈列、研究和社会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田野采集

对于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自然部,征集自然标本的主要途径是田野采集。

(3)民族学调查

①途径

民族学调查主要是收集民族文物。民族文物是指我国近现代除汉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文

物。

②思路

民族地区博物馆征集文物的思路,即从客观实际出发,注重征集反映本地区民族民俗的文

物;今兼顾,为未来而征集;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在博物馆得到保护和传承。

(4)社会征集调查

①必要性:私人收藏文物传统,民间流散文物;尤其革命文物、近现代文物。

②专题征集:首先应当确定征集专题,要求重点突出,然后选定征集对象的地点和路线,

如纪念馆征集历史人物生平事迹文物,就要到人物长期生活和工作过的地区征集。

(5)收购

收购是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换取私人收藏的私人或文物商店的文物、标本。

(6)拣选

拣选是指从一些废弃物品中挑选入藏得文物。例如,在一些从废品回收站、钢铁冶炼厂等

处拣选抢救的文物中,青铜器将近800余件,钱币166件、铜造像28件。在这些从废铜烂

铁中拣选入藏的文物中,不乏现属一、二级品的珍贵文物,如青铜鄂叔簋、凤纹簋、龙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