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象灾害学高温灾害第1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高温灾害是发生于夏季、属于干旱类的一种气象灾害。它主要因空气温度高而伤害动植物,引发交通、水电及其他事故,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损失。第2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高温灾害概述一、高温灾害的涵义
高温灾害主要是指气温达到35℃以上,动植物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而引发各种事故的灾害现象。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由于近年来高温热浪天气的频繁出现,高温带来的灾害日益严重。为此,我国气象部门针对高温天气的防御,特别制定了高温预警信号。第3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高温热浪的类型
干热型——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闷热型——由于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气温并不太高时,人们的感觉是闷热,就像在蒸笼中第4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高温的危害
高温酷暑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农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第5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高温热浪与人体舒适度2.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温酷暑会使人的身体不适应。闷热难耐,工作效率降低,病人增加,死亡率增高。第6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如1942年夏季,上海高温天气达44天,中暑病人剧增,同时还流行霍乱和伤寒病,普善山庄一周内曾收尸600多具;又如,1988年夏季,南京、上海、南昌等地因高温酷暑,中暑住院的病人有2000余人,其中300人死亡,劳动生产率大大下降;再如1998年夏季,上海35℃以上的高温达27天,最高气温达到39.4℃,在高温期间,病人急剧增加,医院急诊病人比平时增加30%,新华医院在8月份有7天门急诊量突破4000号大关,其中最高一天的急诊人数达到1374人,为历年来所罕见。第7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国外因高温死亡的例子也很多,如1955年洛杉矶连续7天热浪,使当地65岁以上老人死亡率增加5.3倍;又如1988年5月至6月上旬,印度出现罕见持续高温,最高温度达49℃,因热浪袭击,全印度有2775人死亡。这股热浪持续时间之长、面积之广、死亡人数之多,为50年来罕见。第8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气温高时,汽车的散热慢,水箱的温度常常因为居高不降而影响发动机的功率,甚至可能引起混合“自燃”、“自爆”,使得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3.高温热浪降低工作效率,导致事故率上升第9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0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如1987年7月,北京受热浪袭击,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日供水量增加15~20万吨;再如1998年7月7日以后,南京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每天早晨的最低温度都在28℃以上,最高气温超过38℃,因此,南京城市供电供水系统经受考验和挑战,13日,南京日用电达到了创记录的197万千瓦,不少地区出现低电和断电,700多名维修人员日夜出动进行抢修。4.高温热浪造成城市用水、用电紧张第11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5.高温热浪增加城市和森林火险第12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6.高温热浪对农业的影响持续高温少雨,极易造成干旱高温对农作物本身的影响很大,如高温下作物的呼吸消耗急剧增加,使光合积累迅速下降,持续高温下作物会很快衰弱高温对林业的伤害表现在强烈的太阳辐射引起的枝干灼伤。第13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如1988年,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热浪滚滚,7月份高温天气持续20多天,闽、浙、赣、湘、鄂、豫、苏、沪、皖、川东、黔东、陕南、桂等地的日最高气温普遍达35~39℃,淮河及长江中下游不少地区的气温高39~40℃,有的地区甚至超过41℃,高温酷暑使处于乳熟期的早稻逼熟,降低千粒重而减产;棉花因蒸腾作用加大,水分供需失调,产生萎蔫和落蕾落铃现象;蔬菜和其他作物因缺水而萎蔫。第14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日灼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强烈太阳辐射引起的树木枝干和果实伤害。亦称灼伤。有夏季日灼和冬季日灼两种类型。
夏季日灼常常在干旱的天气条件下产生,其实质是干旱失水和高温的综合危害,主要危及果实和枝条的皮层。由于水分供应不足,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在灼热的阳光下,果实和枝条因向阳面剧烈增温而遭受伤害。受害果实上出现淡紫色或淡褐色的干焰斑,严重时表现为果实开裂、枝条表面出现裂斑,在苹果、桃、梨和葡萄等果树上均有发生。第15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日灼第16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7.高温热浪对交通安全的影响8.高温热浪影响体育运动的成绩9.高温热浪与生态环境10高温热浪对军事的影响11.高温热浪与商业第17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高温灾害的致灾原因一、高温的危害高温的环境中,人体散热比较困难,只能以出汗的方式散热,而汗液中有大量的纳、钾、氨基酸、氮等营养素,出汗后营养素减少,就会体力下降,引起生理变化。第18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植物在高温环境中,由于蒸腾作用,植物水分失散较多,如果水分得不到补充,就会出现萎蔫现象,影响植物生长,严重会造成不可逆而枯死。第19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热岛效应
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中心的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热岛。
第20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形成原因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内因。一是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二是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三是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溶胶微粒多,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第21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2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高温灾害的特点一、高温灾害的地域性二、高温灾害的季节性三、高温灾害的波动性四、高温灾害的持续性第23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高温灾害的地域性世界上高温热浪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南亚次大陆的中北部,其次是非洲北部、西亚、美国中部及南欧等地。我国高温日数最多的地方是在新疆海拔很低的吐鲁番盆地之中,吐鲁番气象站35℃以上的高温天气平均每年有98.4天之多,塔里木盆地也在30~40天以上;全国夏季最闷热的地方是北纬26~30度之间以及万县到重庆的长江河谷,高温天气大部分在30天以上,其中许多站超过40天。著名的长江流域“三大火炉”是南京、武汉和重庆,高温天气分别有15.8、21.0和34.8天。第24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高温灾害的季节性高温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半年,但我国南北方的高温出现有先后,先在南方出现,然后向北方推移,高温区域逐渐扩大。第25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高温灾害的波动性高温天气断断续续出现,波动十分明显。即使在出现高温日的一天中,气温也因太阳辐射的作用,有显著波动,白天高于夜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在下午2时前后出现,极端最低期气温一般在早晨5时前后出现。第26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高温灾害的持续性夏季出现高温,当天气形势比较稳定,北方冷空气活动较少,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一地时,往往会出现持续性高温,接连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太阳把大地烤的滚烫。在这种高温天气里,发生的灾害就更为严重。第27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节高温灾害的防御一、科学设计房屋建筑二、重视天气预报做好防暑降温各项准备三、消弱“热岛效应”四、避暑注意衣食住行五、中暑急救措施六、盛夏预防中风七、农作物预防高温第28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科学设计房屋建筑经常遭受高温热浪袭击的地区,房屋住宅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防暑设施,注意房屋通风。第29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重视天气预报做好防暑降温各项准备有关部门做好供电、供水和防暑医药供应准备,做好清凉饮料供应准备和改善工作环境及休息条件第30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消弱“热岛效应”一是扩大城市绿地覆盖率,发展立体绿化。绿化有遮阳蔽荫作用,还可以损耗潜热,降低气温;二是增加城区水域面积和喷水、洒水设施,如修建人工湖、在高楼顶上安装喷水装置等,空气中水汽增加,会使城市下垫面的蒸发量增多,能耗去热量;三是减少人为热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控制煤炭用量,以发展太阳能、风能、水力能和潮汐能来替代煤烟型能源结构;四是尽可能增大城市下垫面的反射率。建筑物外表用浅颜色材料装饰可以增加太阳反射率,有利减少储热。第31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避暑注意衣食住行穿衣。夏天穿衣最好穿具有吸水、透湿、快干特点并稍宽大的衣服,这样的衣服有利于散发体表热量。颜色以白、浅色为宜,因为白色可将太阳光反射掉,减少吸热。饮食。夏天因为天热,人们必然会出很多汗,所需的水分、盐分等物质。宜吃咸食,多喝凉茶、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吃饭时可喝些番茄咸菜汤等汤类,以补充失去的水分和盐分。第32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3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住宿。一般房间内温度控制在24~26℃为最佳,人的感觉是最舒适的。行动。在夏天高温季节,要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尤其是体力工作者工作时间要作适当调整,早、晚延长工作时间,中午增加休息,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段,防止流汗过多而发生中暑。汽车驾驶员一定要趁夜间气温低时休息好,保证睡眠时间,不要疲劳开车,以防发生交通事故。第34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5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中暑急救措施中暑分为热射病、热衰竭、热痉挛三种类型。热射病是由于在烈日下劳动,人的头部受太阳直接照射、大脑温度升高而引起;热衰竭是在高温环境中,由于大量出汗,在供水不足或供盐不足的情况下,发生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热痉挛是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而损失大量盐分,又不及时补充而引起。第36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六、盛夏预防中风一是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定时服药,定期复诊;二是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少吃多餐,少食动物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甜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三是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四是不吸烟少喝酒,少喝咖啡、浓茶;五是适当体育锻炼,如保健操、气功、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剧烈活动。第37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七、农作物预防高温①以水调温法。早稻开花期和灌浆期遇高温天气要勤灌勤排,日灌夜排,适时落干,防止断水过早。小麦后期浇水,特别是喷灌可降低气温3~5℃;②选用耐高温品种。热害严重的地区夏季应多种植耐热蔬菜和水生蔬菜;③调整农作物播种期。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播栽期,尽量使作物敏感期避开高温;④加强精准农业,发展农业园区建设。大城市郊区要发展可以调温的暖房蔬菜瓜果种植,以缓解夏季高温造成的蔬菜淡季。第38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9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高温胁迫生理第40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热害与抗热性
1、概念:由高温引起植物伤害的现象称为热害。而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则称为抗热性。2、根据不同植物对温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三类:喜冷植物中生植物喜温植物第41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喜冷植物:例如某些藻类、细菌和真菌,在零上低温(0~20℃)环境中生长发育,当温度在15~20℃以上即受高温伤害。(2)中生植物:例如水生和阴生的高等植物,地衣和苔藓等,在中等温度10~30℃环境下生长和发育,温度超过35℃就会受伤。(3)喜温植物:可能在30~100℃中生长。其中有一些是在45℃以上就受伤害,称为适度喜温植物,在65~100℃才受害,称为极度喜温植物。第42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热害热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过高的温度对作物生产造成的损害。植物热害的症状:叶片死斑明显,叶绿素破坏严重,器官脱落,亚细胞结构破坏变形。
中国南方的水稻、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棉花和华北北部地区的马铃薯等作物都有受害;日本、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国的水稻产区也常发生。第43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热害危害过高的温度可使植物的叶绿素失去活性,光合作用暗反应受阻,光合效率降低,而呼吸作用却大大增强;同时,还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聚变性,细胞膜半透性丧失,植物的组织受到损伤。长江流域的早、中稻,华南的早稻在抽穗开花期(高温敏感期),若遇连续3天最高气温达35℃,花粉管就停止伸长,花粉粒破裂,空壳率大大增加;灌浆期若出现35℃高温,则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米粒变质。第44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热害危害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花铃期间遇34~35℃高温时,花铃大量脱落。马铃薯在薯块形成期的平均温度达到22℃以上时即引起严重退化。第45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防御热害的措施主要有:选用抗热性强的品种;发布作物高温敏感期和发育期的农用天气预报,据以调整播栽期,使作物在高温敏感期避开高温天气;加强栽培管理,采取以水调温等措施改善农田小气候等。第46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高温热害是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损害。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要从改革耕作制度,调整播栽期等大的方面着手,但也要注意采取灌溉、遮阴等改善田间小气候的办法。一、水稻预防:要掌握好开花灌浆期的水层管理,开花时浅水勤灌,日灌夜排,适时落干,防止断水过旱,改善田间小气候,以利于灌浆进行,籽粒饱满。此外,选择抗高温的品种,在高温出现时喷洒3%的过磷酸钙,均有减轻高温害的效果。第47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二、蔬菜预防:春播高温果菜(如西红柿、椒类)避免播种过迟,并要加强前期管理,促使枝叶繁茂,以减轻日晒,苗壮也可以提高对高温的抵抗力。种植较耐热的蔬果,如冬瓜、丝瓜等。套种高秆作物利用遮阴降温,如茄子与甜椒间种,均有遮阴降温的效果。适时浇水,因为突然降温会给蔬菜生长造成生理障碍。在入夏后,采用遮阳网(凉爽纱)覆盖栽培,可防止太阳直接辐射灼伤蔬菜,表土温度可比露地栽培降温3-5℃。
第48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三、果树预防:主要是预防果树日灼。第49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日灼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强烈太阳辐射引起的树木枝干和果实伤害。亦称灼伤。有夏季日灼和冬季日灼两种类型。
夏季日灼常常在干旱的天气条件下产生,其实质是干旱失水和高温的综合危害,主要危及果实和枝条的皮层。由于水分供应不足,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在灼热的阳光下,果实和枝条因向阳面剧烈增温而遭受伤害。受害果实上出现淡紫色或淡褐色的干焰斑,严重时表现为果实开裂、枝条表面出现裂斑,在苹果、桃、梨和葡萄等果树上均有发生。第50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日灼第51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冬季日灼出现于隆冬或早春,其实质是在白天有强烈辐射的条件下,因剧烈变温而引起伤害。果树的主干和大枝的向阳面由于阳光的直接照射,温度上升很快。据测定,日间平均气温在0℃以下时,树干皮层温度可升高至20℃左右,此时原来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解冻;但到夜间树皮温度急剧降到0℃以下,细胞内又发生结冰现象。冻融交替的结果使树干皮层细胞死亡,在树皮表面呈现浅紫红色块状或长条状日灼斑,严重时可危及木质部,并可使树皮脱落、病害寄生和树干朽心。第52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防止日灼为防止日灼,夏季可通过灌溉和果园保墒等措施增加叶量和水分供应,还可在果面喷洒波尔多液或石灰水等;冬季可在树干涂白以缓和树皮温度骤变。修剪时在树体的向西南方向多留枝条也可减轻为害。第53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高温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伴随干热风的高温、低湿和一定的风速可使植物蒸腾作用加强,在根系吸水力不能适应时导致植株水分收支失调。高温低湿环境还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甚至光合作用中断;破坏植物细胞的透性,影响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输送,使子粒灌浆速率减慢。高温还可引起体内蛋白质分解及有毒的中间代谢物质积累过多,使植株死亡。第54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要的为害对象是小麦,对稻、豌豆也时有影响;在抽穗到乳热末期较易受害。小麦受害表现为叶片和茎黄白或青枯,颖壳变白,芒尖干枯或炸芒,子粒干瘪,腹沟深,千粒重下降。水稻受害后穗灰白色,秕粒增加,甚至全穗枯死,不结实。豌豆受害后花、荚干枯、脱落。第55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中国为害区域以淮河、秦岭、祁连山、阿尔金山为南沿,长城、阴山、贺兰山、龙首山、阿尔泰山为北沿,包括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大部及部分华东地区。为害季节集中于5~7月间,平均10年内有1~2年的重害年。受害面积可达2亿亩以上。受害的小麦千粒重轻则下降1~3克,重则下降5~6克,减产幅度达3~20%。第56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类型
按发生特点可分3类:①高温低湿型。表现为大气高温干旱,地面一般刮西南风或偏南风,造成小麦枯熟、瘪粒,是中国北方麦区主要的干热风类型。②雨后青枯型。表现为小雨后猛晴,高温低湿,使灌浆中后期的小麦青枯,主要发生于甘肃、宁夏等地。③旱风型。表现为空气湿度低,日最高温度不太高,一般在30℃以下,风速较大,风向西北或西南,造成小麦瘪粒,多见于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第57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指标
各地干热风指标大体相近,略有不同,不同作物的指标也有差异。高温低湿型的指标一般为: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2℃,14时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14时风速大于或等于2米/秒为轻干热风日;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14时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25%,14时风速大于或等于3米/秒为重干热风日。雨后青枯型为:小麦成熟前10天内有1次小雨过程,雨量小于或等于10毫米,雨后猛晴,3天内有1天以上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相对湿度较低,有1天风速大于或等于3级。
第58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成因及影响因素
由于各地自然特点不同,干热风成因也不同。每年初夏,我国内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势力很强的大陆热低压。在这个热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增加而加大,于是干热的气流就围着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风,这就是干热风。强烈的干热风,对当地小麦、棉花、瓜果可造成危害。
第59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气候干燥的蒙古和我国河套以西与新疆、甘肃一带,是经常产生大陆热低压的地区。热低压离开源地后,沿途经过干热的戈壁沙漠,会变得更加干热,干热风也变得更强盛。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的塔里木盆地,气候极端干旱,强烈冷锋越过天山、帕米尔高原后产生的“焚风”,往往引起本地区大范围的干热风发生。第60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黄淮平原,干热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该区域的大气干旱为基础。春末夏初,正是北半球太阳直射角最大的季节,同时又是我国北方雨季来临前天气晴朗、少雨的时期。在干燥气团控制下,这里天晴、干燥、风多,地面增温快(平均最高气温可达25-30°C),凝云致雨的机会少,容易形成干热风。这种干热风,对这一带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不利。在胶东半岛北部,由于受中部山地的影响,再加上那里夏季刮东南风,那里便成为了背风坡,夏季同样有干热风出现。虽然沿海,但是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沿海地区高很多,降水也较少。第61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江淮流域,干热风是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的西南气流影响下产生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自地面到高空都是由暖空气组成的。春夏之际,这个高气压停留在江淮流域上空,以后逐渐向北移动。由于在高压区内,风向是顺时针方向吹的,所以在副热带高压的西部,就吹西南风。位于副热带高压偏北部和西部地区,受这股西南风的影响,产生干热风天气。初夏时,北方仍有冷高压不断南下,势力减弱,发生变性;当它与副热带高压合并时,势力又得到加强,使晴好天气继续维持,干热风就更加明显。第62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结束后天气晴朗干燥,偏南干热风往往伴随“伏旱”同时出现,对双季早稻(或中稻)抽穗扬花不利。第63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成因及影响因素
影响干热风的因素除天气、气候条件所决定的干热风强度和持续时间外,地形、土质、作物生育期和生育状况也有很大影响。地形可以加强或削弱干热风的强度。保水能力差的砂质土和土层浅薄的丘陵地,在土壤干旱情况下容易受害。小麦乳熟期以前植株生活力强,受害轻;乳熟中后期受害重;生育前期降水过多,根系分布层浅,或春季干旱植株发育不良时,抗干热风能力差。锈病等植物病害破坏植物组织,加剧植株蒸腾失水,可以加重干热为害第64页,课件共70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防御措施
对于小麦①选用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在重害区,要把抗干热风作为小麦育种目标之一。北方麦区早熟品种可减少或避开干热风的为害。②利用综合农业措施,如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扩大灌溉面积,营造农田防护林、实行林农间作等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可提高农田抗灾能力。调整农业结构、作物比例、种植制度也有助于减少为害。③在干热风常发生地区可采用氯化钙浸种;小麦灌浆期,宜在热风出现前浇麦黄水和喷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