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不起的盖茨比20名句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1896-1940)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重要作家。对他的严肃研究从亚瑟・密兹纳撰写的第一部传记《远在天堂边》开始,一直源源不断,当代西方评论者在菲茨杰拉德批评视野和角度上已体现出一定的广度和深度。2007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研究英美经典作家的系列专著,其中的《剑桥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导论》(TheCambridgeIntroductiontoF.ScottFitzgerald,以下简称《导论》)是最近的一部非常全面介绍西方菲茨杰拉德研究成果的专著。这部著作的作者是美国菲茨杰拉德研究权威柯克・科纳特(kirkCurnutt),他是国际菲茨杰拉德协会的副主席,期刊《菲茨杰拉德评论》的执行主编。他的这部《导论》全面地讨论了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梳理出菲茨杰拉德最具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母题、情节和风格,并动态地审视了菲茨杰拉德作品的流传接受情形。这部专著囊括了丰富多样的菲茨杰拉德研究信息,且论述深入浅出,既适合刚刚入门的研究者,也适合资深的研究者。2008年8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了这套“剑桥文学名家研习系列”,其中美国卷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教授撰写总序,何宁教授为该系列的《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撰写了导读。该著作将有助于国内研究学者紧跟国际菲茨杰拉德研究的动态和潮流。柯克・科纳特将《导论》分为“作家生平”、“语境研究”、“作品研究”和“流传接受”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和各个时期的创作经历,凸显出影响作家创作主题的人生经历,揭示出导致他人生悲剧的性格弱点。第二部分从“青年文化”、“形象矫饰”、“消费主义”和“休闲放纵”等层面详细考察了菲茨杰拉德作品的具体阐释语境。菲茨杰拉德是为青年而写作的,他敏锐地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种种潮流,观察到现代性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变迁对个人尤其是对青年的影响。“爵士乐”时代的青年们热衷打扮,甚至追求一言一行矫揉造作的优雅,仿佛外在的形象比内在的性格更能说明一个人的身份。而当时社会上兴起的消费主义思潮更是促使大众购买昂贵的时装和汽车来塑造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个人风格。美国传统的清教徒的工作伦理也受到崇尚娱乐的休闲文化的冲击,人们纵酒狂欢、通宵达旦。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不仅生动地记录了那个时代,也流露出对社会转型期人们道德过渡的思考。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是《导论》讨论的重点。在这部著作中,柯克・科纳特摒弃了按作品问世先后顺序的传统分类方法,分别讨论了菲氏作品的重大主题、人物、情节以及风格等话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一些有关菲氏创作轨迹的偏见,并且凸显出作家创作兴趣的连贯性。柯克纠正了一些成见,指出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并非都是自传式的,比如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后的大亨》就是以好莱坞的一位大亨为原型的。尽管菲茨杰拉德的灵感大多来自个人经历,但是将菲氏作品的主人公都视作作家本人无疑会低估作家富有想象力的改造。柯克・科纳特认为菲茨杰拉德和大多数作家一样,其作品主题的深度大于宽度。菲茨杰拉德曾被批评写作兴趣狭窄,但他本人并不认同,并在《一百个错误开头》(OneHundredFalseStarts)一文中指出优秀作家必须重复自己,否则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毫无个性。柯克・科纳特由此归纳出菲茨杰拉德作品的两大主题,即失败和个人奋斗。菲氏作品的主人公都靠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都相信努力总会有回报,能让他们发达。这些主人公的魅力就在于他们天真地坚信自己会成功。然而在菲氏的作品世界里,愿望终究会导致失望,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沟壑很难架起桥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TheGreatGatsby)里,盖茨比从小就列出计划,一步步提升自己以摆脱卑微出身,他凭借非法手段积聚了大量的财富,最终却死于非命;《人间天堂》(ThisSideofParadise)中的青年阿莫瑞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面临学业、经济、恋爱的挫折后沉溺于酒精和自怜。很少有作家像菲茨杰拉德这样热衷于失败这个主题,他坚持认为自己在和“失败的权威”交谈,他的忧郁气质和海明威吹嘘的“成功权威”大相径庭。不少作家和评论家批评菲茨杰拉德喋喋不休地纠缠“失败”主题,他们没能认识到对于菲氏而言,失败不是放任而是英雄主义的标志,因为一个人能否接受不可避免的失败而不至于绝望是很大的伦理挑战。失败的主题和个人奋斗的主题紧密相连,菲氏作品中的主人公根据各种不同的楷模来塑造自己。《人间天堂》里的主人公阿莫瑞在成长过程中参阅了许多书籍,小说中列出了六十多本书的书名以显示阿莫瑞的个人追求和自我完善。其他的小说则展示出菲茨杰拉德的“总统母题”,他将作品主人公的领导才能同美国著名政治家相提并论。《最后一位大亨》(TheLastTycoon)中的主人公施塔尔被比作林肯,《夜色温柔》(TenderstheNight)中的主人公迪克则被比作在加利纳等待林肯总统召唤的格兰特将军。个人奋斗的主题也说明了为什么浪漫是菲氏作品常有的情节点。对菲氏来说,爱情几乎不是对伴侣关系的追求,而是身份完善的确定。他作品中的情郎追求的女子是什么样的女人不如这些女子代表了什么重要。因为这些女子是主人公成功的象征和回报。除了爱情,金钱是第二大重要的购买身份的货币。像失败这一主题一样,很少有作家像菲氏这样热衷于此,以致海明威在《乞里马扎罗的雪》中讽刺菲茨杰拉德贪求富贵,巴结有钱人。然而这样批评菲茨杰拉德是有失偏颇的。菲氏的确在《阔少爷》(TheRichBoy)这一短篇小说中提到有钱人和普通的你我不一样,但区别主人公安森与普通人的正是他的冷漠无情。菲氏通过这篇小说分析了财富对人的个性发展的麻痹和扭曲,谴责了美国上流社会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灵魂深处空虚、变态的本质。菲茨杰拉德在其第二部长篇小说《漂亮冤家》(TheBeautifulandDamned)中也尖锐地批评了主人公对工作的厌恶。主人公安东尼希冀家族可能遗传给他的财富,终日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一事无成。他甚至发问为什么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每天工作10小时,为什么美国人不可以优雅地无所事事。菲茨杰拉德给出了令人吃惊的回答,他支持传统的清教徒工作伦理,质疑那些不是通过辛苦工作而是通过遗传而得到的财富。柯克・科纳特认为相对于社会,菲茨杰拉德对个人更感兴趣,他是个侧重于描写人物的作家。有批评家批评菲氏作品里充斥着类型人物,而不是真正的活生生的人。菲茨杰拉德反驳道:“从塑造个人开始,不知不觉你会发现你已经创造了一类人物。”这一看法和他的所谓作家不得不重复自己的观点相关。作家塑造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这些人物拥有不少共同特征——就形成了一类人物。菲氏塑造了“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和花花公子,他的女主人公对性、婚姻和个人自主的看法各异,而追求她们的男主人公的抱负和阶层焦虑感又各不相同。他的人物在道德上模棱两可,这一特征让人很难分析他们的行为。菲茨杰拉德的男主人公可以分为两类:有志者和浪荡子。然而菲茨杰拉德倾向于描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的这种“双重性”让他的主人公在道德上模棱两可。如盖茨比看上去是个成功的企业家,而事实上他是个做非法生意的罪犯;迪克是个很有前途的心理医生,他在面对罗斯玛丽的引诱时最初显得有礼有节,然而得知她的一段风流韵事后便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她。他在性方面显得道貌岸然,性也是他堕落的一大母题。菲茨杰拉德笔下的新潮女郎在“爵士乐时代”性解放的背景下追求性的愉悦而不是恋爱或者婚姻关系,然而她们的爱情经历很少逾越爱抚的阶段,她们吹嘘的性行为是肆无忌惮的接吻。这些爵士宝贝还有另一性格特征即任性的孩子气,她们拒绝长大。菲茨杰拉德对这样的现代女性既恭维又告诫,这在他塑造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和《夜色温柔》中的尼柯尔身上都能看得出来。黛西美得矫揉造作,她在面对丈夫汤姆和情人盖茨比时缺少决断,她总是依赖外力来重塑自己的生活。菲氏相信他那个时代所谓的妇女自由是虚幻的,这在尼柯尔的命运上也看得出来:尼柯尔生活在家长式的统治中,她也乐于生活在男人的世界中。柯克・科纳特认为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可以归类到不同的文学流派中,这也说明了他丰富多样的天分。批评家特里林称菲氏可能是最后一位肯定浪漫幻想的著名作家,他描写个人雄心和英雄主义。他被贴上浪漫主义标签,也因为他喜欢诗人济慈。但菲茨杰拉德无疑也是现代主义作家中的一员,他用意识流等手法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精神荒原。菲氏作品中流露的现实主义风格很少被人们留意到,他描写阶级差别和矛盾,描写世俗风情,描写爵士乐时代的物质过剩……菲氏的个别作品,比如《五一节》还流露出自然主义的痕迹,但是他在这一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多。菲茨杰拉德和福克纳、海明威并称为美国三大散文体家,他的抒情风格最为显著。在他的作品中,他常采用不同寻常的比喻和动词让场景熠熠生辉,而且他对人物心理和场景的描写都充满了感情。然而有评论家认为这种抒情召唤言过其实,强烈的感情流露往往淹没了菲氏作品的主题。但是柯克・科纳特认为,至少在《夜色温柔》中菲氏精细复杂的描写让他的观点更加朦胧,这是适合作品主题表达的。因为菲茨杰拉德要描写支离破碎、不确定的现代人,所以小说的内心洞察是弯曲的、自欺的、甚至是矛盾的,如果直接描写人物的思想反倒有损作品的设计。菲茨杰拉德的抒情风格太显著,往往让人忽略他作为“剧作家”的能力。他修剪了维多利亚式的规规矩矩的对话,让自己的主人公用少年的俚语说话,这样,他笔下的对话就充满了爽快的字眼,时髦的气息。四在《导论》的最后一个部分,柯克・科纳特介绍了各个不同时期的批评家对菲茨杰拉德的评论意见,指出随着美学观念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菲氏作品的意义被不断挖掘。菲氏在世的年代,他在批评视域中的形象不容乐观。批评家承认他是个有天分的青年作家,但是批评他肤浅。他的好朋友威尔逊和H・L•门肯都低估了他。菲氏去世后,他的文学声誉得到恢复。不少批评家认为他的优秀作品独立于时代,他在读者中间受到的欢迎不会只是转瞬即逝的潮流。时逢形式主义批评盛行,菲氏的作品成为其热衷的对象。在当代,研究菲茨杰拉德的学者将他的作品结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背景来解读,讨论他作品反映出的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盆景行业发展趋势规划分析报告
-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城乡规划原理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体育学院《有机化学I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交换原理与NGN》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海南省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领导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含遗传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英语高级视听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世纪西方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施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微课版) 教案全套 黄恒秋
- 中建10t龙门吊安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展望文档
- 《销售人员的培训》课件
- 国防动员课件教学课件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监护人专项培训课件
- 卫生技术人员准入制度
- 自行车被盗案汇报课件
- 律师事务所案件管理手册
- 《节水评价技术导则》
- 简单酒店装修合同书范本(3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