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二生物下学期暑假巩固练习8生物与环境_第1页
2023高二生物下学期暑假巩固练习8生物与环境_第2页
2023高二生物下学期暑假巩固练习8生物与环境_第3页
2023高二生物下学期暑假巩固练习8生物与环境_第4页
2023高二生物下学期暑假巩固练习8生物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生物与环境

例1.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

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葬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逐个计数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

C.若某地区一年内每万人中出生100个孩子,则其出生率为0.99%

D.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择单子叶植物更有利于实验统计

2.种群的增长在理想条件表现为“J”型,而在现实条件下为“S”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值是指在某种群在现实条件下,环境条件不变时能达到的最大值

B.理想条件是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C.在“S”型曲线初期,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的增长率在开始时比较低

D.在“S”型曲线的K/2期,环境阻力在逐渐减少

3.研究发现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某植保站的工作人员对影响蝗虫种群

数量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下图1和图2的两幅曲线。图1是在35℃下蝗虫的产卵

量受相对湿度影响的曲线;图2为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

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1

°'C45°C

3050709060708090100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

图1图2

A.需采用相同的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绘制出图1、图2,避免产生实验误差

B.由图1可知,相对湿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蝗虫的产卵量

C.由图2可知,温度为40℃时,蝗虫对相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广

D.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蝗虫数量少可能与寄生生物大量繁殖有关

4.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一般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阶段一多年生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阶

段f乔木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B.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

C.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D.若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推迟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就是只能利用光能的绿色植物

B.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捕食者都可作为消费者

C.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分解者能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D.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6.小麦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为了解决秸秆降解难题,某省科研团队将某地当年

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6月下旬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

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2

(

%

&

/

A.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B.翻耕土埋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同时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精耕麦田与弃耕麦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麦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7.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CO2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的意

思是工厂、企业等团体和个人,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来抵消自身产生的CO2,实现CO?零排

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减少CO2排放与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城市中CO?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一过程不属于生态系统碳循环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参与生态系统进行基本的碳循环

D.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CO?可以被其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利用,体现了碳循环具有全球

8.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其根部的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净化水体。浮萍的根分泌

的有关物质可使藻类的叶绿素分解,从而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避免水华现象的发生。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浮萍能避免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浮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所以浮萍既是生产者又属于分解者

C.浮萍和水中所有动、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不受污水排放量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9.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重大害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

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幼虫可大量啃食禾本科,如水

稻、甘蔗和玉米之类细粒禾敕及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种农作物。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

入侵我国云南,此后迅速席卷国内多个省市,对我国的粮食生产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

回答下列问题:

(1)草地贪夜蛾能在入侵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有(写出两点).

(2)农林专家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入侵地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种群密度。调查时,要做到

,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我国草地贪夜蛾种

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有。

(3)玉米田中存在“玉米一草地贪夜蛾一龟纹瓢虫”这条食物链。下图表示能量流经草地

贪夜蛾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草地贪夜蛾的摄入量,则草地贪夜蛾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

繁殖的能量可用图中字母表示,D出现的同时伴随的碳元素存在形式的变化是

(4)农林专家不建议农户连年使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草地贪夜蛾,因为可能导致其再度

大爆发。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农林专家的依据。

①;②。

10.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研究人员对以“作物一害虫一天敌”相互作用为中心的

棉田(全年均不施农药)进行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如下表,单位是10:'

2

kJ/(m,a)o

棉田害虫2捕食性天敌。

棉株和“

杂草2

棉螃。其他害虫(共22种)。瓢虫等。

固定的"

摄入量同化量*呼吸蚩,摄入量•同化量“呼吸蚩,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太阳能*

36.62"1.38P0.T100.3g1.64^0.90P0.62-0.180.12。0.08-

分析结果,并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kJ/(m?•a)。

(2)棉蛎靠吸取棉株的汁液生长,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从表中数据可

以看出棉场是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依据是=

(3)调查期间,研究人员每5天一次,采用法调查棉田中鲂虫的种群数量,下

图为研究人员对蛎虫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在图中画出以棉蜘为食的瓢虫的种群数

4

量变化曲线。

------------------------时间

(4)调查表明,棉田中的捕食性天敌对害虫抑制作用大。利用捕食性天敌(瓢虫等)防治

害虫,与施用农药防治害虫相比,这种生物防治的意义是»(答2点即可)

5

答案与解析

例1.【答案】c

【解析】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

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B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

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一苔解阶段一草本阶段一灌木阶段一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

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一灌木阶段一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D.一般

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

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故选C。

1.【答案】B

【解析】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在近期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死

亡率还受气候、传染病的影响,种群密度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A错误;B.调查种

群密度的方法包括逐个计数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广的动物,B正确;C.该地区的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X1OO%=1O()/1()()OOX

100%=魏,C错误;D.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择双子叶植物更有利于实验统计,I)错

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A.K值为环境容纳量,是指在某种群在现实条件下,所能容纳的该种群数量的最

大值,种群数量最大值可能高于K值,A错误;B."J”型曲线是指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

变化,该理想条件是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条件,B正确;C.在

“S”型曲线初期,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此时种群处于适应期,种群数量少,C错

误;D.K/2期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在“S”型曲线的加速期,环境阻力在逐渐增大,D

错误。故选B。

3.【答案】A

【解析】A.图1统计的是蝗虫卵的数量,一般采用样方法,图2统计的是蝗虫成虫的数

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由图1可知,相对湿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蝗虫的产

卵量,在相对湿度为65%时其产卵数量最大,B正确:C.由图2可知,温度为40℃时,

6

蝗虫对相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广,从6(»〜100豺匀能生存,C正确;D.雨量充沛、气候潮

湿时,真菌、丝虫等寄生生物大量繁殖,因此蝗虫数量减少可能与寄生生物大量繁殖有

关,D正确。故选A。

4.【答案】D

【解析】A.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形

成提供了适宜条件,A正确;B.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而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

和栖息场所,故动物也发生更替,B正确;C.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

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C正确;D.若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则会加快演替的

进行,使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提前,D错误。故选D。

5.【答案】B

【解析】A.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化能合成细菌也属于生产者,A错误;B.消费者

都需要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的需要,是异养生物,捕食者都可作为消费者,B正

确;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

物,C错误;D.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D错误。故

选B。

6.【答案】B

【解析】A.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

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也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A正确;B.能量多级利

用是原本直接流向分解者的,可以再度被利用,如肥料原本直接回田,通过沼气池微生物

发酵将一部分能量转换为沼气让人们再次利用,而土埋方式的过程未实现能量的多级利

用,B错误;C.人为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精耕稻田为人为影响的群落,和弃

耕稻田的自然演替不同,C正确;D.农田人工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

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D

正确。故选B。

7.【答案】B

【解析】A.温室效应是大气中CO,增多造成的,减少CO2排放与大力植树造林可降低大气

中CO2浓度,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B.CO2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一

过程属于碳循环中返回大气中CO2的环节,B错误;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都参与碳循环过程,如消费者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正确;D.生态系统的

碳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CO,

7

可以被其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利用,D正确。故选B。

8.【答案】A

【解析】A.浮萍能避免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

接价值,A正确;B.浮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是因为其根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浮萍是生产

者,其根部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错误;C.浮萍和水中所有动、植物不是这个环境的所有

生物,所以不能构成生物群落,C错误;D.污水中的有机物含有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的

能量来源受污水排放量的影响,D错误。故选A。

9.【答案】(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2)随机取样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3)E由含碳有机物转变成CO?

(4)害虫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

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营养结构

【解析】(1)草地贪夜蛾作为外来入侵物种,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等因素,是草地贪夜蛾能在入侵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

(2)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以确保调查结果的

客观性;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

成,其中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因此我国草地贪

夜蛾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有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3)从图中分析,A代表草地贪夜蛾的摄入量,B代表粪便量,C代表草地贪夜蛾的同化

量,D表示草地贪夜蛾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E表示草地贪夜蛾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

繁殖的能量;其中,D出现的同时伴随的碳元素存在形式的变化是含碳有机物转变成CO.

(4)连年使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草地贪夜蛾,将让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增强,会导致其

再度大爆发;此外,用化学杀虫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可能杀死害虫天敌,会破坏生态

系统原有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从而导致害虫数量再次增多,故农

林专家不建议农户连年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