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第16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第16讲
│学习目标导航
1.古代商业的发展:商周至明清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时代特征;隋唐及宋代市场的变迁;以隋唐为界封建城市发展的不同特征;古代外贸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
2.古代的经济政策:商周及春秋战国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战国以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变迁及其影响;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学习目标导航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考点1古代商业的发展
1.古代商业
(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________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
(2)春秋战国:________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3)秦汉: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主干考点梳理经商官府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____________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元①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商税收入成为重要财源。②元代:______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①商业繁荣,大量____________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②区域间______________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③出现了________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集市贸易交子大都农副产品长途贩运贸易地域性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
【特别提醒】明清徽商、晋商经营方式比较表名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徽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插手生产领域进行典当等金融活动,走出国门晋商经营盐业致富贩卖丝绸、铁器、茶叶、棉花等兴办票号,走出国门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以汉口、佛山、________及朱仙镇最著名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1)城中市和坊的界限打破,市分散在城中(2)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______昼夜相接宋朝时期西汉都城长安设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________二市政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1)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四周有围墙,与______严格分开
(2)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宋朝以前设市表现政府监管位置、时间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
2.市场的变迁民居东西夜市景德镇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
【特别提醒】
(1)唐都长安城内“市”“坊”分离,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的空间限制,即商业区和住宅区都被限定在固定的位置。北宋东京“坊”“市”界限被打破,允许沿街开设店铺;城内很多地方都有沿街的集市、夜市。
(2)唐都长安城有“宵禁”制度,北宋时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大街小巷白天黑夜都可以进行商业活动。
3.城市发展
(1)原因:____________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丝绸之路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
(2)表现①北方:长安、________、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________”说法。
【归纳总结】
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洛阳扬一益二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
4.官方外贸
(1)表现①西汉:由于开通陆海____________,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②唐朝:广州成为外贸重要港口,政府设________专门管理外贸。③两宋:____________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④元朝:________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⑤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广州“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以____________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为目的。丝绸之路市舶使朝贡贸易
海外贸易泉州十三行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考点2古代的经济政策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商周井田制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____________,国王层层分封土地。②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______________,并向国王交纳贡赋。③庶民和奴隶在土地上集体耕种,遭受残酷剥削与奴役。土地国有制转让与买卖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
(3)春秋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①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出现大量________,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②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____________,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③法律确认: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
(4)土地兼并问题①出现原因:在__________________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按亩收税私田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②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________。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③后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特别提醒】中国封建社会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有三种土地所有制
(1)国有土地:如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
(2)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均田制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
(3)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①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的问题。②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
(2)表现①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____________”,限制工商业发展。②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_____________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③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继续实行____________。
(3)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__________的发展。专卖制度资本主义萌芽盐铁酒专卖重农抑商厉行________,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片板下海为对付东南沿海的________;认为天朝大国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清朝闭关锁国
(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_______,危及统治明朝“海禁”影响表现原因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
3.闭关锁国政策抗清斗争倭寇海禁第16讲
│主干考点梳理
【特别提示】清朝统治者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海禁”其侧重点是严格禁止民间对外往来,而政府则有限地进行对外贸易。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如丝市、猪市等),以至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有的更是专业性的集散市镇)。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重点要点探究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在整个流通界地位提高。这种情况在宋代已经显现。
3.交易媒介的变化: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下来即出现了货币。秦始皇一统中原,统一货币更是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
4.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订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1•海南卷]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淮水北有大市百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其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特征,解答本题应在理解备选项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判断。从周秦迄唐代,市有严格的限制,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还出现了夜市、晓市和草市等。A项说明唐代坊中出现了市;B项说明对市有严格的限制、D项中“坊”的状况都说明是在宋代之前。C项中出现夜市、晓市,符合题意。
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
[命题分析]各地高考涉及古代商业的命题很多考查北宋前后商业市场在管理及市场面貌方面的发展演变。命题方式大多是提供新的材料情景,考查学生提取和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及灵活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复习时要注意对隋唐、宋元及明清等几个重要时期的商业市场和城市经济发展时代特征进行归纳梳理,并分析其内在的社会原因及影响。
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2011•清远模拟]“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
A.隋朝长安城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
[答案]C
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
[解析]从材料“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是都城,D项排除。材料“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据此本题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及影响
[拓展探究]问题一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影响?提示(1)积极作用:“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
(2)消极作用: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封建统治者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问题二如何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示“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因为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统治者愚昧无知,妄自尊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
例2
[2011•福建卷]《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国家抑制商人,商人却日益富贵,国家重视农民,农民却日益贫困。这实际上是说国家所希望的与商人和农民的现实地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故选择D项。重农抑商是一种政府行为,不涉及百姓问题,排除其他选项。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
[命题分析]古代经济政策始终是高考的重点,高考多是从政策的含义及影响角度或者链接角度命题考查。复习备考时,多运用相关史料,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古代经济政策的内涵、特点及影响,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2012•潍坊模拟]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答案]B
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
[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解。解答注意据题干现象分析,明清时期虽然出现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等现象,但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发生彻底变化,但已显露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故选B项。第16讲
│重点要点探究
[史料链接]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我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樽节用度,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太祖实录》第16讲
│教师备用习题材料二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清世宗实录》材料三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明太祖实录》第16讲
│教师备用习题
[解读史料]材料一说明朱元璋主张节俭,国家富裕不可损害人民的利益。同时他认为农业是国家之本,主张重农抑商。材料二清雍正帝同样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本业,而工商业是末业。具体原因他认为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而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面对工商业比农业获利多、百姓争相从事工商业的情况,主张采取措施,使百姓回归农业。
材料三明太祖严令禁止军民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完全由政府控制。一系列海禁政策,说明明代政府在明初便实行了闭关政策。海禁推行之初,虽然对维护明代封建统治、安定边防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其负面影响非常明显。第16讲
│教师备用习题
1.[2011•天津卷]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答案]A
第16讲
│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商业发展状况。“西家卖丝籴新谷”说明“丝”和“新谷”都成了商品,这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选择A项。其他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第16讲
│教师备用习题三星学科,教师助手,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2讲课文档
-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护理马讲课文档
- 2024年证券从业资格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内幕交易认定练习
- 2025年税务师税法一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练习
- 子宫肌瘤手术后如何护理
- 产房产后出血个案护理
- 常见传染病诊断及上报标准
- 促脉证的护理常规
- 脑血栓的护理课件
- 商品混凝土买卖合同10篇
- 《插入式封装技术》课件
- 地基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 自来水公司安全生产培训
-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
- 中暑预防与急救知识
- 以应用场景创新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 有创血压监测护理
- 学术会议未来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暑预防与急救措施
- 关于美国及中国农业部兽药比较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