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中的天然应力_第1页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_第2页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_第3页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_第4页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第1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1概述一、定义1.天然应力(地应力、初始应力等)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2.重分布应力(二次分布应力、附加应力等)由于工程活动改变了的岩体中的应力。→←重分布应力↓↑∧++++++++++++++++++天然应力第2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1概述二、天然应力的组成及起源1.组成:岩体自重→自重应力构造运动→构造应力流体作用→渗流应力其它(地温、地球化学作用等)2.起源(主要指构造运动的起源):板块运动

地幔热对流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拉张区挤压区第3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1概述三、天然应力的研究历史与研究意义1.研究历史

①世界上:1878年海姆提出天然应力1932年,在美国胡佛水坝下的隧道中,首次成功地测定了岩体中的天然应力到目前天然应力测点遍布全球,有几十万个测点。大部分是浅部,最深5108米(美国密执安水压致法)。②中国:50年代末开始天然应力量测,有几万个测点,最深的有3958米(天津大港)。第4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研究意义

1)区域稳定2)地下洞室稳定3)边坡稳定4)地基岩体稳定

第5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以东经100~105o为界分东西两区。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方向上:西:NNE-SSW为主,东:近E-W。一、分区性(以中国为例)第6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中国板块处在四大板块环绕中,它们碰撞挤压,形成了中国大陆岩体中的天然应力。西南:印度板块向NNE挤压(5mm/a)东:太平洋板块向W俯冲(1cm/a)南:菲律宾板块向N俯冲北:西伯利亚板块的阻挡1迹线:N-NE-SSE§7.2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板块运动第7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以东经100~105o为界分东西两区。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方向上:西:NNE-SSW为主,东:近E-W。第8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铅直应力(V)上覆岩体自重V多为压应力V多为最小主应力,少数为中间主应力与最大主应力§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第9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岩体中天然应力常以水平应力为主,即h>v,特别是hmax>v,据统计资料:h/v≈0.8-3.0,说明岩体中水平天然应力主要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控制;水平应力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和各向异性,即h1≠h2,我国华北hmin/hmax≈0.2-0.8,华南hmin/hmax≈0.3-0.75。原因a.岩体各向异性;b.构造运动的方向性;水平天然应力以压应力为主,仅在一些裂谷区、地堑区出现拉应力,且是以一向压,一向拉多见。另外在地表卸荷带影响区,也可能出现水平应力为拉应力的现象。三、水平应力(h)§7.2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第10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2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岩体中天然应力常以水平应力为主,即h>v水平应力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和各向异性水平天然应力以压应力为主第11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天然应力比值系数与深度z

的关系定义:天然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为天然应力比值系数,它随深度增加而减小。§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第12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应力轴与水平面的关系(天然应力状态)据应力轴与水平面的关系,天然应力状态划分为:水平应力场—

两个应力轴近水平,或与水平面夹角很小,另一应力轴近铅直,他的三个应力轴与空间坐标一致。地壳表层分布广泛,我国大陆范围内属这种应力场;非水平应力场—水平应力与水平面夹45°左右,另一轴与水平面夹0~45°左右,分布于板块边缘。§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第13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六、高天然应力的标志:开挖洞室时,常产生岩爆、剥离;收敛变形大,使开挖断面变小;软弱夹层内的物质被挤出,节理闭合;饼状岩芯;水下开挖无水渗出;隧道、巷道、钻孔的缩径现象。§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第14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七、影响天然应力的因素1.地形起伏a.水平应力向负地形集中,向正地形释放b.在斜坡附近,应力方向发生偏转+++++++++++++++++§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第15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该式说明:剥蚀后,岩体中一点增大了,当△Z大到一定的情况下,必有>1的情况出现;2.地表剥蚀原地面现地面··剥蚀§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第16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结构面4.岩体性质

硬岩往往可积累较高的应力,而软岩则相反5.地下水

产生渗流应力6.地温

产生温度应力………§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第17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自重应力理论地震震源机制解地变形量测天然应力测量大地水准测量三角网测量GPS测量天然应力确定方法第18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z·AA·…一、根据自重应力理论确定岩体中的天然应力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平缓、当地侵蚀基准面2、水平层状岩体1、均质各向同性岩体§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第19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垂直层状岩体A…·如果除自重应力外,还有渗流应力、地温应力等时,分别叠加即为天然应力。§7.3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第20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二、天然应力的量测天然应力的量测方法水压致裂法应力恢复法(扁千斤顶法)套芯应力解除法光弹法声发射法X射线法第21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1、水压致裂法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tpc1pspc2p0第22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假设:天然应力为水平应力场,其铅直应力钻孔假设在均质、各向同性、连续的线弹性岩体中的一个小圆孔。作用应力为,根据弹性理论中的柯西解,未加水压力时,A’A两点的应力为:,在水压力作用下,钻壁产生拉破裂的条件为:

A§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tpc1pspc2p0取“–”第23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维持破裂展开,又不继续发展的条件为联立上两式有而:因此,可得测点的天然应力为tpc1pspc2p0第24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方向:据岩体破裂方向确定破裂平行于,垂直于,破裂方向由压痕,井下电视确定。优点:测深大,z可达数百米,目前最深达5108米;施工技术简单,不需要应力计等仪器。第25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2、应力恢复法(扁千斤顶法)千斤顶油泵时间千斤顶压力pc测点分离值d0d步骤:①在岩壁上选择测点,固定A、B两点。d≈15厘米;②刻槽应力释放、变形d0

d;③安装扁千斤顶;④加压应力恢复dd0,到d=d0时的千斤顶压力即为;第26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⑤重复测量一个方向的W

;⑥计算天然应力:假定天然应力为水平应力场,当测得侧壁应力R和底板应力W

时,则有:·第27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3、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①基本原理++++++++++++++++++仪器套芯解除钻孔同心套钻放应变计应力解除应力计算位移恢复第28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45°45°∴∵②计算公式:应变计互成45°,据上式有θ第29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用消元法解三元一次方程,得:应变计互为60°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60°60°θ第30页,课件共31页,创作于2023年2月§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ⅰ.选点;ⅱ.钻孔:130mm,深度一般小于30m;ⅲ.在孔底打一测量孔:36mm,深度一般50cm,并洗干净;ⅳ.安装应变计: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