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

题之古诗词赏析

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

1.(2019•云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

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

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2020秋•宜州区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3.(2020秋•黄埔区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以下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

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4.(2020秋•鼓楼区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①

[宋]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气

梦入少年丛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④眠不得,卷地西风。

(选自《稼轩长短句》,江苏广陵书社)

[注释]①此词是辛弃疾后期的作品,此时他一直赋闲在家,但依然惦念着北伐事业。②汉殿

秦宫:指刘邦和秦始皇的时代。这是两个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③少年丛:英雄年少时的种

种。④西窗:这里指抱负。

(1)这首词中统摄全词的句子是“",它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2020秋•凤翔县期末)诗歌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中“”一字描绘出一幅暗淡、迷蒙的图景;“犹”字突出诗人的“”之情

(2)有人评杜牧此诗:”于寻常处见深刻”。你如何理解?请简述。

6.(2020秋•栖霞区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古诗词】

鹏鸽天•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②,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中年时期的作品。这时候,诗人在仕途上已历经不少挫折。①彻:完。

②般:种。

(1)小琪为理解这首宋词正在查找资料,你告诉她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中“阳关”指送别歌曲《阳关三叠》,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B.词人把功名看成身外“余事”,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被迫退隐的激愤之辞。

C.“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比喻手法,写雨中阴云遮住一半青山,表示词人对友人的关切。

D.下阕首句意思是古今恨事有很多,岂只有离别才堪悲?词人用反问句更能表现他的激愤。

(2)小夏在读到这首词最后“行路难”三个字时,联想到李白的《行路难》,认为两位作者

表达世路艰难之意时用了同样的手法。请你帮她结合两首诗词的具体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7.(2020秋•深源县期末)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书愤(其一)》,完

成下列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书愤(其一)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汽

塞上长城③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高宗绍兴

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

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在今江苏

邦江南大运河入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

是军事重地。③[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

(1)上面这两首诗分别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

堪伯仲间”的诗句,所表达的辛弃疾与陆游的共同愿望是;①;

“②”和“③”两句又写出他们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的伤感

和愤懑。

(2)两首诗对战争场景的描写都堪称妙笔、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是如何描

写场景的。

8.(2020秋•青龙县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各项对这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痛苦。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闲来垂钓碧溪上”借用姜太公在碧溪垂钓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D.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其中透露着迷惘和悲愤,这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

照。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二

9.(2020秋•福田区期末)用典是古诗常见写作手法,请你阅读关于典故的知识链接,完成

《行路难(其一)》诗歌艺术效果的鉴赏。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知识链接】

典故,指的是诗文中引用古代的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典者,典范也;故者,故事,

成例也。”典故与作者思想情感巧妙融合,可以使诗歌作品言简意赅,生动典雅。

【诗歌鉴赏】

诗句典故艺术效果

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未遇周文王前曾在以姜尚和伊尹自喻,希望得到

渭水的福溪垂钓,后来遇到文像周文王和商汤那样的明君

王,得其重用,最终辅佐周武赏识,表达诗人对建功立业大

王灭商建周。展宏图仍心存希望。

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重用前,曾梦

见乘船从太阳边经过。

长风破浪会有时南朝将领宗懿从小有雄心壮

志,其叔父宗炳曾问他志向,

他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回

答,后来他带兵打仗,建功立

业,实现抱负。

10.(2020秋•如皋市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扬州,于秋日登吴公台作此诗。

吴公台:故址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西北,原为南朝沈庆之所筑弩台,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1)诗人秋登南朝旧垒吴公台时所见景象有什么特点?

(2)《唐诗癸签》中说“刘长卿得骚人之旨,专主情景二这首诗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内容分析。

11.(2020秋•陵城区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箸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幕,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编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雪花

(1)词句“箸笠但闻冰散响”中,“但”字有何妙处?请简要谈一谈。

(2)请谈一谈下片中“欢笑有儿童”的表达效果。

(3)读诗歌《江雪》,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中的渔翁形象有何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2.(2020秋•建邺区期末)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己而遂晴,故作此

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

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根据词的知识,结合内容为本词拟定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13.(2019秋•长垣县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

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修辞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2020•广州)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15.(2020•广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从“闻笛赋”、“烂柯人”中任选一个,说说其中包含的典故。25字以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

理?请简要描述和概括。40字以内。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

题之诗歌阅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

1.(2019•云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

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

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

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解答】(1)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手法,然后结合句子意思

和诗歌主旨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词的意思是: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

汉之破楚,这里引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所以是用典的写作手法,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可知,

这句话表现了当时国家四面受敌的困境,也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

(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

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

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表现了她渴望能投身革命,为国家做贡献的

思想感情。

答案:

(1)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

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者用汉军破楚的故事(用

典),“终破楚”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牢笼的喜悦心情。

(2)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

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

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

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

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

襟。

【点评】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

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

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

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

色。

2.(2020秋•宜州区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I)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略

【解答】(1)“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

苦闷之情。

(2)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与月亮有圆时,

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规律。

【点评】略

3.(2020秋•黄埔区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以下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

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考点】咏志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

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

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

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

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

正确理解其意思,把握写作背景,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

宗宝历二年(826)冬,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

则二十二年),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

相会时所作。

(2)本题考查学生诗句的赏析,注意可以从比喻修辞的角度分析含义,也可以从诗人的思

想感情和诗句富含的哲理去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

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

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诗中翻出这二

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昵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

豁达的襟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

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诗意为: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

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并与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

生机的景象形成反衬,蕴含深刻的哲理:新陈代谢,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诗人对

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概述为:①思想感情:表现了

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

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②哲理: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

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答案:

(1)无罪而长期遭贬。

(2)①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

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

②哲理: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译文:

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

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

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

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4.(2020秋•鼓楼区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①

[宋]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久

梦入少年丛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④眠不得,卷地西风。

(选自《稼轩长短句》,江苏广陵书社)

[注释]①此词是辛弃疾后期的作品,此时他一直赋闲在家,但依然惦念着北伐事业。②汉殿

秦宫:指刘邦和秦始皇的时代。这是两个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③少年丛:英雄年少时的种

种。④西窗:这里指抱负。

(1)这首词中统摄全词的句子是“万事皆空”,它奠定了全词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1)万事皆空沉郁悲凉

(2)表达了作者对今无英雄,秦汉盛世难再的怅然,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和为国立命的政

治抱负,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

【分析】《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当是作者后期的作品,词虽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实

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上片怀古,实叹喟今无英雄,秦汉盛世难再。下片歌舞

匆匆者,亦少年盛事惟梦境再现。《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描写的是人到中年,有些凄凄惶

惶心态,但又不趋炎附势的低姿态。

【解答】(1)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当是作者后期的作品,词虽以

“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实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

(2)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上阕写古今往来的英雄们,为时间的流逝而淹没,但是心

中的宏大梦想却不曾忘却,字里行间中作者为国家舍身立命而不达的情怀更加让人感慨。下

阕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却连钟声也听不得,只有西风呜咽。虽然表面上看是

想逃避现实,实际上作者丝毫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梦入少年丛,

歌舞匆匆”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

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卷地西风”更是突出当时严酷的现实。作者

在这首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

上宣泄内心的悲愤,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

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答案:

(1)万事皆空沉郁悲凉

(2)表达了作者对今无英雄,秦汉盛世难再的怅然,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和为国立命的政

治抱负,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

译文

整日在借酒浇愁的状态中渡过,一生的努力因没能改变国家的败局而全部成空。古今往来的

英雄们本就不多,却因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再也难找到像刘邦、秦始皇那样的英雄。

少年繁华如梦,如今一一破灭,让人直欲遁入空门,做隐逸之士,可真正要去寻觅夜半禅钟

的时候,却只有卷地的西风,严酷的现实,教人无梦可做,无处可托。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

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

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5.(2020秋•凤翔县期末)诗歌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中“笼”一字描绘出一幅暗淡、迷蒙的图景;“犹”字突出诗人的“忧愁、愤

怒之情,对统治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不满。(批判)”之情

(2)有人评杜牧此诗:“于寻常处见深刻”。你如何理解?请简述。

【考点】怀古咏史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

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

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

忧虑的情怀。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写法,也就是烟雾和月

光既笼罩着江水,也笼罩着沙滩。这一点在特别注意。概述为:“笼”字将四种景物融为一

体,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这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将烟、水、月、

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犹的意思是还,国事衰微,而统治者

还在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一个犹字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愤怒和对统治者的批评。

(2)本题考查诗歌内涵理解。杜诗前两句写景叙事,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

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

是那么浓。后两句议论抒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

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首诗所写景物烟、

水、月、沙均是常见之物,笔墨淡雅,看似寻常,但其中蕴含的主题却值得玩味,表现出作

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答案:

(1)杜诗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抒情。所写景物烟、水、月、沙均是常见之物,笔

墨淡雅,看似寻常,但其中蕴含的主题却值得玩味,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

切忧虑的情怀。

(2)犹字体现了作者的忧愁、愤怒之情,对统治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不满。(批判)。

《泊秦淮》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

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

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

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6.(2020秋•栖霞区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古诗词】

鹏鸽天•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①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②,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中年时期的作品。这时候,诗人在仕途上已历经不少挫折。①彻:完。

②般:种。

(1)小琪为理解这首宋词正在查找资料•,你告诉她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C

A.首句中“阳关”指送别歌曲《阳关三叠》,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B.词人把功名看成身外“余事”,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被迫退隐的激愤之辞。

C.”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比喻手法,写雨中阴云遮住一半青山,表示词人对友人的关切。

D.下阕首句意思是古今恨事有很多,岂只有离别才堪悲?词人用反问句更能表现他的激愤。

(2)小夏在读到这首词最后“行路难”三个字时,联想到李白的《行路难》,认为两位作者

表达世路艰难之意时用了同样的手法。请你帮她结合两首诗词的具体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1)C

(2)都用了比喻,《行路难》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世路艰难;《鹏鸽天•送人》用“风

波恶”比喻世路艰难。

【分析】这首词中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

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把功名看成

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

激之辞;下阕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

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ABD.正确;

C.有误。“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意思是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

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这是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

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

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所以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

故选:Co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意思是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

路才更是艰难。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

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体验在内。李白诗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

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

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

行。这两句诗所抒发的感情是类似的,都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感慨。

答案:

(DC

(2)都用了比喻,《行路难》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世路艰难:《鹏鸽天•送人》用“风

波恶”比喻世路艰难。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此劳神伤身应该多多吃饭。水

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遗憾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

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艰难。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重点语句中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7.(2020秋•沫源县期末)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书愤(其一)》,完

成下列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书愤(其一)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汽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高宗绍兴

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

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在今江苏

邢江南大运河入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

是军事重地。③[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

(1)上面这两首诗分别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

堪伯仲间”的诗句,所表达的辛弃疾与陆游的共同愿望是;①抗敌报国,统一河山:“②

可怜白发生"和“③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又写出他们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的伤感和

愤懑。

(2)两首诗对战争场景的描写都堪称妙笔、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是如何描

写场景的。

【考点】咏志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

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

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

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

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

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

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

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

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

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

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意思是我一心

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

的理想。“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

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

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

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

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

展抱负。''衰鬓已先斑”,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都表现诗人壮志

未酬的处境,反衬作者爱国之心的强烈。

(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

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此处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战马比喻成的

卢马,将弓箭比喻成惊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场上的惊险与激烈。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词人冲锋陷阵

杀敌立功的英雄形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

靡。《书愤》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

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

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答案:

(1)①抗敌报国,统一河山②可怜白发生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2)示例1:诗句运用“的卢”典故,以及“弓如霹雳”的比喻,写出了将军铁骑飞奔前

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战斗场景,让人仿佛看到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敌人纷纷落马、

狼狈溃退的战斗画面。

示例2:诗句运用典型意象组合的方式,将“楼船”与“夜雪”、“铁马”“秋风”分别

组合在一起,描绘出瓜洲渡水战与大散关陆战特点突出、意境开阔、场面壮盛的战场画卷。

译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

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

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书愤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赞赏刘镭等曾乘着高大的

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

关。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出师表》这篇文章

真是名传后世,千年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呢?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

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

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

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8.(2020秋•青龙县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各项对这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一工

A.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痛苦。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闲来垂钓碧溪上”借用姜太公在碧溪垂钓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D.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其中透露着迷惘和悲愤,这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

照。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考点】咏志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这首诗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可分成两部分。前六名为第一部分,写诗人参加宴饮,

美酒佳肴却无心食用,想到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施展,不由心中愤懑茫然。后六句为

第二部分,写诗人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实现人生的理想,为国效力。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技法、内容、意境、思想感情等多个方面能力。

ABD.正确;

C.有误,“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渴望重新得到重用而不是对乘舟垂钓

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故选:C

(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句意为: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

征帆远渡碧海青天。此句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内心愤懑不平和他昂扬的斗志,通过想象表

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一天一定能乘着长风破万里浪,

挂上云帆渡过沧海。即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

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答案:

(DC

(2)运用典故,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

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歌,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9.(2020秋•福田区期末)用典是古诗常见写作手法,请你阅读关于典故的知识链接,完成

《行路难(其一)》诗歌艺术效果的鉴赏。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知识链接】

典故,指的是诗文中引用古代的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典者,典范也;故者,故事,

成例也。”典故与作者思想情感巧妙融合,可以使诗歌作品言简意赅,生动典雅。

【诗歌鉴赏】

诗句典故艺术效果

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未遇周文王前曾在以姜尚和伊尹自喻,希望得到

渭水的脩溪垂钓,后来遇到文像周文王和商汤那样的明君

王,得其重用,最终辅佐周武赏识,表达诗人对建功立业大

王灭商建周。展宏图仍心存希望。

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重用前,曾梦

见乘船从太阳边经过。

长风破浪会有时南朝将领宗懿从小有雄心壮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

志,其叔父宗炳曾问他志向,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

他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回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答,后来他带兵打仗,建功立

业,实现抱负。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分析】《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该诗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是李白遭

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写。诗中抒写了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

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

浪漫主义的情调。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诗人运用宗懿“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回答,表

明自己的对待挫折的态度。自己虽然有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对前途的茫然,但他还

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答案:

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参考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点评】诗歌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4、从表达的情感角度赏析句子;

5、从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句子。

10.(2020秋•如皋市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扬州,于秋日登吴公台作此诗。

吴公台:故址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西北,原为南朝沈庆之所筑弩台,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1)诗人秋登南朝旧垒吴公台时所见景象有什么特点?

(2)《唐诗癸签》中说“刘长卿得骚人之旨,专主情景”。这首诗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内容分析。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答案】(1)萧瑟荒凉

(2)思乡之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如:尾联议论抒情,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

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只觉满腹的惆怅。

【分析】《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登吴公台所

见的萧瑟荒凉的景象,深刻反映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忧国

忧民的心声。全诗抚今追昔,感慨深沉,风格悲壮苍凉,意境深远悠长。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能力。此诗描写了诗人登吴公台所见的萧瑟荒

凉的景象,深刻反映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声。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的感情的把握能力。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这是一首登临怀

古诗。首联扣题,挈领全篇。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秋风飒飒,

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颔联宕开一笔,不写乡思;转而细写登台所望之景,别开生

面。上句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诗人处江

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下句写远景。隔岸

青山层峦叠嶂,云遮雾绕,清净幽深:这样一个超然于熙攘尘世之外的所在或许是荡涤诗人

心头重重烦虑的佳处。此联景中含情,宛然有一种横空出世的虚静散淡的韵致。颈联继续写

景,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用笔细致。这两句表面上是发思古之幽情,但

其底里深处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尾联议论抒情,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

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主旨。

明则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实则有人生坎坷多难而伤感。

答案:

(1)萧瑟荒凉

(2)思乡之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如:尾联议论抒情,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

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只觉满腹的惆怅。

【参考译文】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点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

11.(2020秋•陵城区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筹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幕,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编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雪花

(1)词句“箸笠但闻冰散响”中,“但”字有何妙处?请简要谈一谈。

(2)请谈一谈下片中“欢笑有儿童”的表达效果。

(3)读诗歌《江雪》,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中的渔翁形象有何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考点】山水田园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望江南》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箸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箸笠”“蓑衣”勾勒出钓翁

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函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

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

心无旁鹫。“图画若为工。”展现在眼前不是生活图景,简直就是一幅画,极言其美感。下片

写渔家乐。天色已晚,渔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烟中。小岛上的竹篱茅舍就是渔翁的家,他钓满

一篓蝙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

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

“缩编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

欢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

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

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

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

人或事物,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分析某个字使用上的妙处,应把这

个字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去理解。“磐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

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但”是“只”的意思。“箸笠”“蓑衣”勾勒出

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

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

翁的心无旁鹫。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下片写渔家乐。天色已晚,渔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烟中。小

岛上的竹篱茅舍就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蝙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

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鲸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3)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赏析。《望江南》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