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技术_第1页
推拿治疗技术_第2页
推拿治疗技术_第3页
推拿治疗技术_第4页
推拿治疗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运用特定的手法用于身体表面的特定部位,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一项临床技能。推拿疗法种类较多,基本手法可分为六大类。【适应症】1.骨伤科疾病:软组织损伤、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颈肩腰腿痛等。2.外科疾病:3.内科疾病:如感冒、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呃逆、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尿潴留、眩晕、昏厥以及阳萎等。3.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病、产后缺乳、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妇女绝经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等。4.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夜啼、遗尿、脱肛、肌性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臂丛神经损伤、斜视、桡骨头半脱位等。5.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6.神经科疾病:面瘫、失眠、神经性偏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等。【禁忌症】1.各种急性传染病。2.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3.各种溃疡性皮肤病、烧伤、烫伤。5.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6.严重心脏病、肝病。7.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8.经期、妊娠期妇女疾病(尤其是腹部严禁推拿)。9.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10.年老体弱的危重病患者。11.诊断不明,不知其治疗要领的疾病(如骨折、骨裂和颈椎脱位)等。12.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患者,手法可能加剧脊髓损伤。【物品准备】按摩床。按摩递质:滑石粉、爽身粉、润肤油、红花油、按摩乳等。按摩巾。【患者准备】1.避免饱餐或空腹。2.患者须采取适当的体位以配合治疗。(1)治疗头面部、胸腹部、下肢前侧部疾病时,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双下肢自然伸直;(2)治疗胁部、髋部疾病时,患者取侧卧位,双下肢自然屈曲,或下面腿伸直,上面腿屈曲,下面上肢屈肘约90°,上面上肢自然伸直置于体侧或撑于体前床面;治疗头面部、颈部、肩及上背部、腰部,患者也可以取端坐位。【操作方法及要领】(一)摆动类手法指以指或掌、鱼际部作力于体表,通过腕关节协调的连续摆动,使手法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操作部位的一类手法。主要包括推法、㨰法和揉法三种。1.推法(1)方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2)要领:操作过程中,前臂及腕关节的摆动较快,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60次,但着力面移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锋)的速度缓慢。2.㨰法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施术部位上作持续不断地滚动,称为㨰法。㨰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滚动时要尽力减小摩擦力,动作协调而有节律,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移动幅度小。3.揉法: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掌根、肘尖或手指罗纹面着力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和缓的回旋运动的手法称之为揉法。揉法着力点要带动治疗部位的皮下组织作回旋运动,而皮上组织与着力点保持相对不动,尽量不与皮肤发生摩擦,所谓“肉动而皮不动”。二、摩擦类手法---以掌、指或肘臂部附在体表作直线来回或环旋移动,使之产生摩擦的一类手法称为摩擦类手法。主要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手法。1.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并的罗纹面或掌面为着力点,以腕关节为中心使之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摩动的手法。摩法指掌部与皮肤产生相对运动,幅度大而不带动皮下组织,所谓“皮动而肉不动”,与揉法相对。2.擦法:用指掌的一定部位附着于体表,稍向下用力,作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于体表发生摩擦产生热感的手法称之为擦法。擦法动作应均匀连续,有如拉锯状,不可跳跃跨越,也不可中途停顿;着力部位紧贴体表,压力均匀,不可使皮肤产生皱折。应在一定的距离内摩擦,摩擦频率从快到慢,距离从长到短,摩擦至透热为度。3.推法:用指、掌、拳、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经络上,紧贴体表作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的手法称为推法,所谓“按而送之,推而行之”。推法的线路呈直线,推动的速度和力量要均匀,不要在体表产生跳跃、歪斜。推动的压力从轻到重,施术者呼吸自然,不可屏气。推动的方向一般顺经络、肌纤维及静脉的走行方向。拇指推法的推动距离较短,其余推法的推动距离宜长。4.搓法:用双手指、掌或指掌相对紧贴于受术部位或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作方向相反,自上而下地来回摩擦揉动的手法称为搓法。搓法挾持力以挾持住为宜,搓动频率快,整个操作过程要协调,一气呵成。搓动时掌面在施术部位体表有小幅度的位移,患者有较强的松动感。5.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或掌面紧贴皮肤,在体表作上下、左右往返抹动或弧形曲线的抹动的手法称之为抹法。抹法操作时用力要求“轻而不浮、重而不滞”,频率宜轻快,动作均匀协调,不可带动皮下组织。在抹法中掌抹法最重,性平降;多指抹法最轻,性升散,临床应用应有区别,且抹法多用作结束手法。三.震颤类手法---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使受术部位产生震动感觉的手法称为振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抖法、振法。常用于结束手法。1.抖法: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静止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使肌肉、关节有轻松感,达到放松肌肉、关节目的的手法。抖法产生的抖动波应从肢体的远端传到近端,直接达到关节。操作时不可使肢体产生左右、前后的晃动。抖动的幅度宜小,频率宜快。2.振法:将指端或手掌紧贴体表上,通过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作持续性快速振动,使治疗部位产生高速振动的手法称为振法。振法通过上臂屈伸肌群的等长收缩产生,其他部位要尽量放松,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于掌指部,掌指部自然贴附于体表,不可离开肌表,也不可施加额外的压力。要有较高频率的振动,一般认为,振动的频率要达到每分钟400~600次左右。振动幅度要小,不能使肢体产生抖动或摆动。四、挤压类手法---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按压或对称性地挤压体表的一类手法。该类手法有按压类和捏拿类两类。按压类手法是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位垂直用力按压体表的手法。其代表手法为按法,还包括压法、点法、拨法和踩跷法等;捏拿类手法是用指、掌对称性的挤捏体表或肢体的手法,此类手法包括捏法、拿法、捻法、拧法、挤法等。1.按法:用指、掌部着力于体表,用力由轻到重逐渐按压,按而留之的手法称为按法。按压过程用力有一定的节奏性,渐加渐减,使刺激逐步渗透到组织内部。2.压法:用拇指螺纹面、掌面或肘关节尺骨鹰嘴部着力于治疗部位持续按压的手法称为压法。压法相对静止,压住不动,用力从轻到重,持续一段时间,再逐渐减压。3.点法:用指端、指间关节着力于患者体表,持续的向下进行点压的手法称为点法。点法操作时,应由肩或前臂发力,并施以身体的重量,意念集中于着力处,用力要由轻到重,持续而稳定,使刺激逐步渗透到机体的组织深部,使之产生“得气”的感觉,并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用力方向多与受力面相垂直,点在穴位上时,压力方向常常与针刺穴位的方向相一致。4.拨法:以手指端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方向或往返的拨动的手法,称之为拨法。又称为指拨法、拨络法等。拨法按压力与拨动力方向应相互垂直,拨动时指端应按住皮下肌纤维、肌腱或韧带,带动其一起运动,指端尽量不与皮肤产生摩擦。5.踩跷法:用单足或双足有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称之为踩跷。踩踏时要有节律性,呈轻踏步样,足底离开体表不要太高,以身体重心能移至对侧足部即可,踩踏的速度快慢适中,常以每分钟踩踏60次左右为宜。踩踏的力量、次数和时间根据受术者的体质状况和病情灵活调节,在操作过程中,如患者难以忍受或不愿配合,应立即停止,不可勉强。6.捏法:以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对用力,在操作部位作有节律的、一紧一松的挤捏,并作匀速上下移动的手法称之为捏法。捏法操作时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面及虎口、掌面应自然紧贴在体表,拇指和其余手指要以指面着力,腕关节放松,用力对称,轻重交替,一张一合,连续缓慢移动。7.拿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的手法称之为拿法。有“捏而提起谓之拿”的说法。拿法是一复合手法,提捏中含有揉法的作用,实际上包含了捏、提、揉三种成分。操作过程中挤捏和提起时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的指面着力,避免使用指端着力。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患者的指、趾或肌腱等部位,作对称、快速的捻线状的搓揉,并上下往返移动的手法。捻动时着力面于皮肤之间尽量不产生摩擦移动,主要是移动皮下组织。拇指和食指在捻动时揉劲宜多,搓劲应少,两指捻动的方向相反,是一种相向运动。9.拧法:用手指捏住皮肤进行急速的一拉一放的手法称为拧法。操作时施术的手指要蘸清水或润滑剂,随蘸随拧,保持皮肤的湿润,两指挾持皮肤的力量要适度,既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过大则易损伤皮肤,过小则不能起作用,拧以皮肤出现红紫色斑痕为度,前人称此为“痧痕透露”。10.挤法:用单手指端或双手指端、手掌在受术部位进行相对挤压的一种手法称为挤法。挤压时两指或两掌要相对性用力,进行一紧一松的挤压。五、叩击类手法---用手掌、拳背、手指或特制的器械叩击体表的手法为叩击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拍法、击法、叩法、弹法等手法。1.拍法:五指并拢,用虚掌拍击体表的手法,称之为拍法。拍法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虚掌蓄气拍击治疗部位,使振动感渗透到组织深层,拍击动作要平稳,使掌周、指周边同时接触体表,从而击打声清脆,拍击部位无痛感,拍击时腕关节要充分放松,力量从前臂通过腕关节传到掌部,使击打的力量刚柔相济,拍击的动作灵活自如,要有弹性、有节奏感,以皮肤轻度潮红为度。2.击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为击法。击法操作时着力短暂而迅速,要有反弹感,一击到体表就迅速收回,不可有停顿和拖拉。击打的方向要与体表垂直,操作时肩、肘、腕放松,用力均匀,动作连续而有结奏感,击打的部位有一定的顺序。击打的速度快慢适中,击打的力量应因人、因病、因部位而异。3.叩法:以小指尺侧或空拳的尺侧缘叩击体表的手法,称之为叩法。叩法刺激程度较击法为轻,有“轻击为叩”的说法,叩击时用力宜适中,患者感觉有轻微的振动,伴随清脆的响声,故觉得轻松而舒适,叩击时腕关节及手指要放松,方可产生空响声。叩击时要有很强的节奏感,屈拳叩亦常两手同时操作,左右交替,如击鼓状。4.弹法:用指端背侧着力在施治部位施以弹动的手法,称之为弹法。弹法操作时应用力均匀,着力平稳,快而不急,缓而连贯,弹动富有节奏,频率120~160次/每分钟。六、运动关节类手法---使患者关节做生理活动范围内的屈伸、旋转、内收或外展等被动活动的手法,称之为运动关节类手法。本类手法主要包括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是临床常用的推拿手法之一。1.摇法:使关节做被动的和缓回旋运动的手法,称为摇法。操作时两手协调配合,动作柔和,用力稳、准,除被摇动的关节外,其余部位应固定,避免产生晃动,摇动时切勿使用暴力或蛮力,摇动的速度由慢渐快,尤其刚开始摇动时速度要慢,可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和患者的逐渐适应而渐加快速度,但摇动的速度总以慢为宜。摇动的方向和幅度要在生理许可范围内和患者能耐受度内进行,幅度由小渐大,循序渐进。2.背法:将患者背起以牵伸腰部的方法称之为背法。患者被背起时应充分放松身体,自然呼吸,头向后仰,身躯紧靠在术者背上,两腿自然下垂术者做伸膝挺臀动作时,动作协调连贯,要掌握好臀部用力的大小,控制好患者脊柱后伸的幅度。操作时术者的臀部以能着力于患者的腰骶部为宜,如术者较矮,可以站立在牢固的矮凳上进行操作。3.扳法:用双手同时做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协调扳动某关节,使关节产生伸展、屈曲或旋转等运动形式的手法,称之为扳法。扳法应用于关节,多以“巧力寸劲”使关节做短暂、快速的运动,被扳动的部位要先放松,再扳动,扳动后再次放松,操作时医者的姿势要注意既有利于发力,又能顺应关节的运动规律,动作自然协调,避免生硬、机械,扳动时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以免造成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神经的损伤,扳动时要充分理解手法操作的“稳”、“准”、“巧”,严防出现医疗事故,用力要有控制,不可刻意追求弹响声,若为追求声响,反复扳动,易使关节紧张度增大,常是造成不良后果的诱因。4.拔伸法: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沿其纵轴方向牵拉另一端,使关节或半关节伸展的手法,称之为拔伸法,其又称为“牵引法”、“牵拉法”、“拉法”和“拔法”,是正骨推拿流派常用手法,包括全身各部关节、半关节的拔伸牵引方法。牵引拔伸时力量应循序渐进,由小逐渐增大,拔伸到一定的程度后,则需维持一个稳定的牵拉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拔伸动作要稳而缓,用力均匀而持续,不可突然暴力牵拉,牵拉时要注意固定好近端,牵拉远端,牵拉的方向应顺应肢体的纵轴线,不可歪斜。【注意事项】在临床实际运用中,持久、有力、柔和、均匀、渗透这五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孤立的提出或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恰当的。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作用,以及在病理情况下,错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呈现的紧张状态等多方面原因,给手法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保证手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整复类手法的操作应符合稳、准、巧、快的基本技术要求。手法操作前要指导患者选择好正确的体位。要指导患者选择感觉舒适,自然放松,既能维持较长时间,又有利于医生手法操作的体位。当然,医者也要选择好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