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6章-细菌的感染课件_第1页
微生物学:第6章-细菌的感染课件_第2页
微生物学:第6章-细菌的感染课件_第3页
微生物学:第6章-细菌的感染课件_第4页
微生物学:第6章-细菌的感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学习目标1.概念:感染、传染、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菌群失调、医院感染2.细菌致病性的组成(毒力、数量、途径)3.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特性4.感染的类型,5种血症的特点5.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细菌的感染: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并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病原菌:能引起宿主感染的细菌。

非致病菌: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细菌。传染:病原菌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体内并引起感染的过程。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一、正常菌群概念: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中,存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通常情况下对人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群的总称。正常人体无菌部位?血液/淋巴、骨骼/肌肉、内脏(心/肝/脾/肺/肾/子宫/膀胱/胃)、神经系统1.拮抗作用:(1)屏障和占位性保护;(2)产生对病原菌的有害产物;(3)营养竞争2.营养作用:参与物质代谢;合成维生素;转化激素等。3.免疫作用:促进免疫系统成熟;Ag→Ab。

4.抗衰老作用(一)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微生态平衡:机体内正常微生物群在种类及数量方面与其存在的环境(宿主)间形成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常态。(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2.微生态失调:当宿主、正常微生物群与外界环境等因素变化,打破了微生态平衡。微生物群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大幅度的改变二、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

由于人体内微生态失调,一些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成为机会致病菌,又称为条件致病菌。主要致病条件:1.寄居部位发生改变;2.宿主免疫功能低下3.菌群失调手术或插管导致寄居部位改变而致病。烧伤病人皮肤屏障受损,抵抗力低过度使用消毒剂或抗生素,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改变,菌群失调1.医护人员在为病人诊治的时候为什么要带口罩和手套?2.某病人行阑尾切除手术,术后2日发现伤口感染,请分析原因?思考题少数细菌有致病性许多细菌具有潜在致病性大多细菌不具有致病性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能引起宿主感染致病的性能。毒素侵袭力病原菌细菌的毒力细菌的侵入数量细菌的侵入门户(部位)一、细菌的侵袭力病原菌有突破宿主免疫防御机能,侵入机体,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1.粘附素(菌毛、磷壁酸、黏液等)2.荚膜(微荚膜、表面抗原)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4.侵袭素(inv基因编码产生,侵入相邻细胞)5.细菌生物披膜14透明质酸酶:溶解组织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A群链球菌血浆凝固酶:可使人血浆凝固,保护细菌免受免疫物质作用,利于细菌侵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利于附着阻挡抗生素的渗入介导基因转移异位引起感染耐药性、抵抗免疫作用细菌生物披膜二、细菌的毒素是细菌合成的对机体组织细胞有损害作用的物质。外毒素:细菌合成并分泌(或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在细菌裂解后才释放出。(1)成分:多数是蛋白质(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一)外毒素(exotoxin)1.外毒素的主要特性宿主细胞膜活性单位结合单位受体外毒素分子结构完整是致病的首要条件(2)毒性作用:P69表6-3①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②主要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破伤风毒素引起的肌肉痉挛白喉毒素引起的白喉霍乱肠毒素引起的腹泻(3)稳定性:不耐热,多数60℃~80℃30min破坏(4)抗原性强:①B亚单位是保护性抗原,适合于研制疫苗②用0.4%甲醛去除A亚单位的毒性,保留其免疫原性,制备类毒素③外毒素(类毒素)注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2.外毒素的分类及作用P69表6-3(二)内毒素(endotoxin)(1)成分: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2)稳定性:耐热,160℃2~4h或强酸强碱强氧化剂100℃30min才破坏。(3)毒性作用:较弱;无组织选择性;各种G-菌产生的内毒素作用相似(4)抗原性:较弱;不能脱毒成类毒素;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1.内毒素的主要特性(A)热源性(C)内毒素血症和休克(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B)白细胞数目改变2.内毒素引起的主要病理生理反应3.内毒素的致病机制LPS通过与机体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结合,激活并异常释放一系列炎性介质,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或间接作用於免疫系统,引起组织细胞及全身多种免疫病理反应。外毒素内毒素来源多数G+菌,少数G-菌

G-菌编码基因质粒,前噬菌体,染色体染色体存在部位活菌分泌并释放至菌体外菌体崩解后释出化学组成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30min破坏160℃2h~4h破坏毒性作用强,有选择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表现稍弱,各菌的内毒素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发热、WBC增多、DIC、休克等)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弱,不形成抗毒素,不能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三、体内诱生抗原四、超抗原五、免疫病理损伤

自学第三节宿主的抗感染免疫(自学)固有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素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补体溶菌酶防御素适应性免疫抗胞外菌感染:体液免疫抗胞内菌感染:细胞免疫

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源与传播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患者病原携带者病畜及带菌动物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潜伏的病原菌(一)感染源(二)传播途径

途径方式疾病举例呼吸道感染气溶胶,飞沫吸入肺结核,白喉,百日咳消化道感染粪-口方式,食入伤寒,痢疾,食物中毒泌尿生殖道感染性接触,血液,粘膜损伤淋病、梅毒等创伤性感染皮肤粘膜破损皮肤化脓,破伤风经血感染输血,注射,针刺细菌败血症虫媒感染密切接触,叮咬鼠疫,沙门菌病多途径感染经消化,呼吸,创伤等结核,炭疸二、感染的发生1.机体的免疫状态2.细菌因素:毒力、数量、侵入途径3.社会和环境因素(1)战争、灾荒、动乱等(2)经济水平、健康宣教、防控策略等(3)季节、气候、环境卫生等隐性感染

inapparentinfection显性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带菌状态全身感染按病情: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按部位无症;机体常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apparentinfection局部感染三、感染类型急性感染突然发作,症状明显而急,病程较短(数日~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体内消失慢性感染病情缓慢,病程长(数月~数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局部感染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局限在一定部位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全身感染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性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全身感染类型

①毒血症: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②内毒素血症:G-菌在血流或在局部大量崩解死亡,内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相应症状。如急性中毒性菌痢等③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一时性地经血流到达适宜部位后繁殖致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布氏杆菌菌血症。④败血症: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大量繁殖,释放毒素,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起败血症。⑤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

的同时,又在其他组织或器官中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根据感染类型,采集典型标本(局部病灶标本?血液?),选择检查项目(血培养?检测毒素?),以临床表现诊断第五节医院感染医院感染(HospitalinfectionHI)是指在医院中各人群所获得的感染。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务工作者①无明确潜伏期:入院后48h后获得的感染;②有明确潜伏期: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或出院后在平均潜伏期内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和机会致病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和环境感染一、医院感染的分类二、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机会致病菌:G-菌为主耐药菌:多重耐药常发生种类的变迁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一)易感对象集中年龄因素:老人、婴幼儿基础性疾病:免疫缺陷性、代谢性、内分泌失调、器官移植等(二)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检查和治疗诊疗技术:器官移植、血透、腹透等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支气管镜、胃镜等;留置导尿、气管插管、人工瓣膜等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一)易感对象集中年龄因素:老人、婴幼儿基础性疾病:免疫缺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