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一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日产一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日产一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日产一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日产一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产一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概况项目单位名称:###有限公司注册地址:###项目建设地点:###发展历程:现有产品类型:主营业务: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人员结构:财务状况法人代表基本情况1.1.2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地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政策优惠,原材料和劳动力充足,是进行食用菌生产的理想之地。项目单位与###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项目关键技术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技术成熟可靠,为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项目实施单位具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经验,与省内外大型超市和部分出口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拥有一支团结、拼搏和勇于创新的团队,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无负债记录,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1.1.3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名称: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日产1吨无公害杏鲍菇生产基地。技术来源的可靠性与可得性:项目关键技术由###大学和###研究所提供,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并在河北、辽宁、福建等地成功应用,已成为成熟可靠技术。进度安排:201#年1月前完成项目可研;201#年3月前完成基地规划,4~8月完成基础设施和菇棚等建设,9~12月完成基地设备购置、安装和调试;同期进行员工技术培训和菌种培养;201#年12月全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组织管理方案:组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项目管理制,经营管理食用菌厂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劳动管理按国家《劳动法》和《企业法》规定,除承担单位现有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外,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技术人才,其余技术操作员工采取就地招聘。建立严格的聘用手续,所有管理人员及员工必须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经职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企业员工享受国家及企业规定的待遇,包括社会劳动保险、人身保险、医疗卫生保险等。员工必须按合同履行职责,服从企业管理,执行企业各规章制度。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占总投资###%,其他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运营流动资金(含铺地流动资金)###万元,占总投资的###%。建设期利息###万元。资金来源:企业自筹###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万元。其中无偿资金###万元(中央###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万元、省级以下配套资金###万元),有偿资金###万元(中央###万元、省级配套资金###万元、省级以下财政配套资金###万元),银行贷款###万元。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20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1.2.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2.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出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7月);1.2.4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1.2.5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基础资料。1.3综合评价本项目以###大学和###研究所为技术依托,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建立日产1吨的杏鲍菇工业化生产基地,符合国家及##省农业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市场前景良好,建设规模和内容切合实际,运行模式科学合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建设对于提高项目单位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民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被人们列为菜中佳品,已成为人类三大食物来源之一。食用菌细胞中最主要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特别是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稀有或特有氨基酸,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Quei隶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以其“香味浓郁似杏仁、味道鲜美如鲍鱼”而得名,原产地中海沿岸,子实体硕大粗壮、营养丰富、菌柄洁白、菌肉肥厚、质地脆嫩,既可保鲜加工,又可与鱼、肉等合一烹饪,是近年来中国重点开发的珍稀菇种之一。2.1.1食用菌产业整体发展迅猛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每吨售价达8000~3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有人预测21世纪的食品重点是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而食用菌正是保健食品的佼佼者,它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蘑菇量已达20公斤,而我国仅5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2.1.2食用菌在我国设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工生产食用菌所用原料广泛,可以将牛、马、猪及鸡、鸭等畜禽粪便及麦秆、玉米秆、稻草、稻壳、果树修剪废枝等农作物农作物下脚料生产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菌体。同时经过菌丝分解,使原来结构复杂、不能溶于水、无法被利用的物质变成结构较简单、可溶于水且含丰富菌体蛋白的菌渣,经处理后用于养鱼、喂猪可节约纯糠饲料,增强动物抗并能力,获得增产。菌渣也可用作农用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促进腐殖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是秸秆还田的最好办法。此外。菌渣还可用于生产沼气,产气量比一般沼气原料增长77%。综上所述,食用菌生产可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沼气生产等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在高效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1.3项目建设地点食用菌发展背景2.1.4项目建设地点政府对食用菌鼓励政策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食用菌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食用菌产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主要存在规模小、品质不一,产销失衡和市场混乱等问题。首先,由于我国食用菌主要是由菇农来种植,这样生产规模不仅小而且较为分散,生产技术很难规范,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其次,菌种混杂、退化、质量差,缺乏新菌种,致使我国食用菌产品质量出现良莠不齐,档次低的现象,很难形成规模生产效应。而且我国食用菌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严重超标,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2002年日本大肆宣扬中国农产品“农残超标”,2002年仅7月份美国就扣留了来自中国有害物超标的蘑菇产品85批,2003年春节香港卫生部门指责国内出口的香菇全部含有致癌甲醛,新加坡、北美等国家纷纷取消订单,一系列事件加上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渲染,使得这些地区消费量下降,价格难以复原,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因此,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无公害、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该项目的提出,符合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2.2.2是培育壮大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需要项目实施地点发展食用菌的优势:杏鲍菇不但营养丰富,而且产量较高。一般纯棉籽皮或棉籽皮与木屑混合料,生物效率可达60%左右。杏鲍菇属低温性品种,出菇温度为13~18℃。该品种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目前盐渍菇8000~10000元/吨。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周年供货,鲜菇价格在10000元/吨左右。因此,项目拟充分利用杨凌丰富的农副产品,建设“年产300吨杏鲍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进行规范化、规模化、工厂化周年生产杏鲍菇。项目的建设对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作为创汇农业、城市“菜篮子工程”、扶贫产业、农民发财致富的途径,对促进项目实施地乃至##省食用菌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在意义。2.2.3是带动农民增收、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杏鲍菇等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将带动项目种植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据预测,项目建成后将需要450吨以上棉籽壳等原料,可变废为宝,为农民增收10万元以上,带动制袋农户50户左右,为每户农民年增收1.2万元以上,就近解决20余农民劳动就业,每人平均增收1.8万元,合计为农民增收106万元以上。第三章建设条件3.1项目区概况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3.1.2自然资源状况3.1.3社会经济状况3.1.4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场要求交通较为便利,距离国道最好在半小时车程以内以便运输,地势平坦,要有无污染的水源,动力电,附近不能有养殖场及有污染的企业,通信便利。3.1.5本行业及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本项目涉及产业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的种植业、加工销售的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实施地种植业基本情况项目实施地农产品加工业基本情况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3.2.1项目实施地的政策、资源、市场、科技、生态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优势3.2.2分析出项目实施地的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第四章市场分析4.1国内消费状况食用菌以美味、健康而著称。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食用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食用菌消费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和平民百姓,在宾馆、酒店、超市等食用菌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佳肴和商品。我国食用菌栽培目前还是以季节型,作坊式生产为主体的生产模式,市场供应淡旺分明,青黄不接现象十分明显。根据市场调查,目前大多数蔬菜市场的食用菌商贩旺季销售火爆,价格低廉,反之,淡季四处寻找货源,价格攀升,特别是宾馆、饭店、超市的均衡需求难以保障。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我国出现了一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以缓解食用菌鲜品的反季节供应。但由于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对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认识不足,同时还受到技术、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消费市场的膨胀需求,市场缺口亦然很大,因此,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4.2产品市场价格据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食用菌市场价格在逐年攀升。目前,我国食用菌市场价格由于信息灵通,运输快捷,区域价格差别不大,然而,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食用菌都是由农民按季节生产出来的,所以食用菌市场供应淡旺分明,价格差别显著。一般情况下,旺季平价销售,淡季部分食用菌价格上涨一倍以上,因此进行工厂化反季节栽培食用菌,经济效益显著。4.3销售领域的市场特点食用菌产品市场销售主要有三种销售形式,一是一些散户的产品,直接进入农贸市场自行销售;二是小规模产业群体生产的产品一般由合作社或经销商运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行销售;三是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由于产品货源稳定,质量稳定,产品一般由蔬菜批发市场的经销商对外批发销售,形成固定的网络销售渠道。本项目的杏鲍菇将采取第三种销售渠道。4.4项目市场方向杏鲍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属于“精品农业”范畴,主要是反季节供应市场,消费对象是超市、酒店、宾馆等中高档消费群体。本项目的杏鲍菇主要销往###及周边市县。由于本产品周年供应,并有一定规模的产量,而且由于###省目前从事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企业有##家,项目实施地有##家,项目实施地的杏鲍菇消费量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因此,本项目的产品在市场供求方面还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4.5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4.5.1风险因素由于本项目是刚开始涉足食用菌生产行业,进行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其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技术因素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由于我们是刚涉足食用菌行业,没有从事过此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力量还是很不足,一但出现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损失将会很大。生产成本由于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每袋的利润不高,按目前市场行情,每袋的生产成本为2元,但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者生产中出现的浪费较大,则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的上涨,从而会降低年收入。销售渠道不畅通本方案的销售主要是针对蔬菜批发市场,但批发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我们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而且目前我们销售人员在蔬菜批发方面的经验不足,可能会对销售有一定的影响。生产的季节影响,出现销售淡旺季明显、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销售价格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但如果遇到生产高峰季节,市场供应量较大时,销售价格价格较低,从而影响到销售收入。如果销售价格下跌到7元/公斤,则无任何生产利润。4.5.2应对措施以上分析的是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因素,但这些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可以避免的。针对以上4种风险因素,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应对措施。技术合作在工厂开始投入运行的初期,可以在第一个生产周期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做技术指导,或者与食用菌研究单位技术合作,寻求技术指导,让生产人员能很快的掌握每个环节的生产技术。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采取合理的培养料配方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尽量提高每袋的产量。广泛寻找销售渠道针对合理的销售渠道,努力开拓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人员的业务水平,并采取一定的销售激励政策,提高销售收入。杏鲍菇的深加工当销售价格较合理的时候直接销售鲜菇,遇到销售的鲜菇价格较低时,可以对杏鲍菇进行深加工制成干品、盐渍品、罐头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公司依托项目实施地科技、人才、技术、信息、政策和区位等综合优势,建设杏鲍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重点开展以杏鲍菇种植、科技示范、产品销售为主的建设,辐射带动杨凌及周遍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高其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地方财力、带动农民增收,成为###省杏鲍菇产业化示范基地。该项目建设的任务和规模为:①建设日产1吨杏鲍菇(鲜菇)生产示范基地,其中新建原材料库房500平方米、拌料场180平方米、堆料场350平方米、灭菌室、菌种室、接种室面积170平方米、复配场150平方米、除湿室120平方米、冷藏室(分拣室)1140平方米、发菌棚10栋、出菇棚13栋,占地总面积15亩。②其它配套设施:建设水塔、配电室、锅炉房、道路等辅助工程880平方米。③在公司周边村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杏鲍菇种植基地,通过协会以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计划年培训菇农200人次,以提高农户的规范化种植、管理、采收、贮藏等技术,保证产品的品质和质量。5.2建设规划和布局5.2.1总体建设规划思想(1)杏鲍菇可以人工控温、湿、光照、氧气,实现周年栽培;(2)培养基配方主要以玉米秆(芯)为主,适量添加麸皮、玉米粉等营养成份;(3)通过不同材料的栽培料配方的含水量、PH值、持水性、透气性、灭菌时间、接种量的大小、菌丝萌发的快慢、接种成功率和产量的高低等,形成科学的生产技术;(4)对菇房内影响菇类生长的各种温、光、气、湿等条件进行控制,以实现高产稳产。5.2.2项目规划依据本项目生产特点,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满足工艺、节约用地”的原则,该厂划分为综合服务区和生产加工区,同时配套运输和水电等公用辅助工程。使功能接近、联系紧密的建筑单位相对集中,形成工艺流程顺畅、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项目之间联系便利又互不影响与干扰的总体布局。5.2.3建设布局项目总占地面积25亩,基础设施及场地布局如附图所示。综合服务区位于场区南侧,占地10亩,分为科研办公区、职工生活区、配套设施综合区和预留用地。生产加工区位于基地东侧,占地15亩,分为原料库、拌料场、堆料场、灭菌室、复配场、菌种室、接种室、发菌棚、出菇棚、除湿室、冷藏室(分拣室)和其它辅助设施。5.2.4运输本项目进入正常生产阶段年运入总量为450吨(收购的原料由当地农户自行运进),年运出总量为300吨(不含废渣)。为保证本项目正常的运输,整个加工厂区拟修筑6米宽水泥路面的主干道30米,3米宽次干道200米,道路的布置呈“井”字形。5.3建设标准项目建设将依据国家有关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和产加销一体化,延长产业链的政策,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水平、高效益的目标,依托项目实施地科教优势,以公司为主体,运用成熟、先进、可靠的生产加工工艺,建设工程设施配套的精深加工条件,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使公司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5.3.1主要建筑结构特征拌料场:面积180㎡,配备12m3配料池,拌料场低于其它地面,水泥压光。堆料场:面积350㎡,地面设6-8条通风道,地面水泥压光。复配场:面积150㎡,地面水泥压光。灭菌室、菌种室、接种室:面积170㎡。混合结构,毛石基础砖墙围护、承重,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地面、墙面、屋顶砌瓷。木门,设缓冲间。接种室设通风装置、药浴池。发菌棚:为可调温温室,设计参数T=19~22℃、湿度50%~70%,南北走向,总面积1000㎡,单栋尺寸20×5m,高2.5~2.8m,骨架采用国产玻璃纤维氯氧镁大棚骨架,地面设通风和排水道25×40cm,设2台环流风机和4个普通照明设备。出菇棚:为可调温温室,设计参数T=12~18℃、湿度75%~98%,13栋,单栋尺寸7.5×8m,高2.8m,骨架采用国产玻璃纤维氯氧镁大棚骨架,地面设通风和排水道30×50cm,两端设门1.0×1.9m,设1台环流风机和防水冷光源照明设备。配备保温材料和外遮阳网。除湿室:面积50㎡,混合结构,毛石基础砖墙围护、承重,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地面水泥压光,钢窗、木门,配备除湿机。冷藏室(分拣室):改造现有冷库,设计参数T=1~4℃。锅炉房:毛石基础,砖墙围护,轻型钢屋架,加筋石棉瓦屋面,木门、钢窗。0原材料库房:毛石基础、砖墙围护,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及屋面,木门,铝合金窗。5.3.2主要建筑物一览表表5-1:主要建筑物简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拌料场m21802堆料场m23503复配场m21504灭菌室、菌种室、接种室m21705发菌棚m210006出菇棚m27807除湿室m2508冷藏室m211409原材料库房m250010锅炉房等配套m2880合计5200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5.4.1生产流程原料选择→去杂→原料初选→堆积发酵→原料复配→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转运搔菌→催蕾→生长管理→采收→除湿→冷藏包装→销售5.4.2用电动、磁铁筛选机对原料进行两次筛选,除去原料中的杂质、铁器等。将主要原料与一定比例的辅助原料混合、加水、接入发酵菌液后,建堆发酵7~10天。对发酵后原料进行检验(测定水分、pH值,观察物理性质变化等),按生产配方要求进行营养、pH值与水分平衡,搅拌均匀。按照要求,装料应选用0.04毫米以上韧性强、薄厚均匀、不易脆裂、无破漏的优质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制种时应把料装得松紧适度,栽培时适当把料装紧实,装至袋口6~10厘米左右按平料面,用塑料扎绳扎紧袋口或按常规方法封口。采用蒸汽加热灭菌,每个灭菌锅的大小以2000kg风干料的容积为宜,灭菌时间(121℃)1~1.5小时。将灭菌后菌袋置于消毒的冷却室,采用自然冷却法。接种前24小时应对长时间未使用的接种室,环境污染严重的制种栽培场所,应用1.5%~2%的专用特效防污剂溶于水中混匀喷雾消毒一次,接种室也可采用常规方法或用优质气雾消毒剂按每立方米空间4克的用量点燃进行密闭消毒。为了有效防止接种室因消毒不彻底发生污染,接种前30分钟再对接种室密闭消毒后即可接种。接种应选用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出菇和转潮较快、生长周期较短、高产优质、无污染健壮菌种。接种时塑料袋,可采用一端接种,塑料筒可采用两头或打孔接种等方式,接种采用液体接种法,适当增加接种量,促进菌丝较快地生长,缩短发菌期,提高栽培产、质量。接种后移入培养室进行培养。使用前用防虫、消毒剂进行处理后,再将接种后的培养料袋移入竖直或横码于室内的培养架上,遮光培养,温度保持在19~22℃左右。培养中应做好保温、降温、翻袋换位、消毒和防虫等工作。当菌丝满袋后再培养一段时间,菌丝体稍收缩变紧实,即可进行出菇管理。采用电瓶车将菌袋由发菌棚转入催(出)菇棚,在周转上架之间搔菌,这是促使菌丝发生厚基的重要措施,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0进行盖膜保湿,室内温度控制在12~15℃,湿度85%~95%,光照强度控制在50~500lx,每天10~12小时,催蕾时间7~10天。1室内温度控制在15~18℃,湿度85%~90%,光照强度控制在50~500lx,生长时间小于15天。2采收前2天菇房湿度80%左右,前一天湿度控制在75%,采收时杏鲍菇采收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而定。出口菇要求菌盖4~6厘米,柄长10厘米左右;国内市场要求不严格,一般掌握菌盖平整,孢子尚未弹射为采收适期。3刚采收的杏鲍菇水分含量较高,直接进入冷库冷藏容易冻伤,影响产品商品价值,因此在除湿室内用除湿机进行除湿。35.4.3工艺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本项目技术依托###大学和###研究所,聘请国内食用菌行业权威专家###教授为公司首席专家,担任技术总监,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采用“###技术”,该技术是国内食用菌栽培的最先进食用菌生产方式,比传统的固体食用菌栽培省时间(##天以上)、省人力(##%以上)而且绿色环保(生产出的产品可以达到出口要求,甚至可以达到有机食品要求)。该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好、污染小、成本低等优势,技术成熟、可靠。5.4.4物料消耗定额及平衡项目主要原材料包括杂木屑、棉籽壳、麸皮,辅助材料包括蔗糖、碳酸钙、玉米粉、棉花,燃料包括无烟煤,动力为汽油、柴油、电,包装物包括优质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塑料泡沫包装物。根据日产1吨杏鲍菇计算全年各物料消耗总定额如表5-2所示。表5-2:主要物料消耗定额表分类物料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主要原材料杂木屑吨0.525棉籽壳吨0.6麸皮吨0.3辅助材料蔗糖公斤15碳酸钙公斤15玉米粉公斤45水吨2.0塑料环个2857燃料无烟煤吨0.1动力柴油升23电度200包装物塑料袋个2900塑料泡沫包装物个1005.5设备方案5.5.1设备选型项目本着安全、高效、配套、节能的原则选择所需设备和仪器。5.5.2设备来源项目所需设备全部为国产,主要有江苏镇江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新区三环生物工程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河北胖龙温室工程有限公司、陕西方圆设施生产农业有限公司等公司。5.5.3设备清单表5-3:生产设备简表序号设备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电动筛选机LQ68SX-1000台22磁铁筛选机非标产品台23称量磅称30cm*40cm(100kg)台24搅拌机非标产品套25传送机非标产品套16冰箱海尔台27人工气候箱QHX-300BS—Ⅲ个18灭菌锅RT-1000个39接种箱非标产品个510电瓶运送车广州朗晴电动车辆111环流风机LWFS-3个3312环境消毒器FCY-2B型套513温度控制系统SMART-Y-100WB型套214超声加湿器Cortina-4H台1315除湿器DH-8200C台216冷藏车东风小霸王辆117发酵罐SF-Y-Q-100套118锅炉5吨台119发电机50kw套120包装打码机济南迅捷机械公司套1合计815.6原料和燃料供应方案该项目建设所需原材料主要是秸秆类、杂木屑、棉籽壳、麸皮、玉米粉,项目所在地原料资源极为丰富,可满足原材料供应。蔗糖、碳酸钙等其它副产品和所需辅料在市场上供应较为普遍。燃料主要消耗水、电、煤,可就近购买。5.7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其它配套工程5.7.1公用工程本项目在公司已有厂区建设,无新增公用工程。5.7.2辅助性工程在充分利用工厂原有辅助生产设施的基础上,新建锅炉房,改造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5.8节能减排措施:本项目主要消耗水、电。根据项目情况和企业现状,拟采取以下节能减排措施。5.8.1在设备选型上全部采用节能设备,工艺上选用先进生产技术。设计选用高效节能变压器,在低压系统采取低压电容无功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节约电能。5.8.2供热采用高效燃煤整齐锅炉,热力管道采用节能环保保温措施,以减少热能损耗,提高热能利用率。5.8.3工程建设墙体采用节能空心砖,窗户采取铝合金窗加密封条,屋面保温按节能标准考虑保温厚度。第六章生态环境影响及评价6.1环境影响6.1.1建设期的环境的影响项目在建设期,污染物主要为尘土和噪音。施工过程中动用的机械,其噪音可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影响范围为该机械昼间100米,夜间500米。6.6.2生产期对环境的影响项目进入正常生产期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废水、废气、废渣、噪音污染。生产的废水主要来自于原料、设备清洗水及生活产生的污水。废气主要来源于提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溶剂挥发、生产过程中的蒸汽泄露和烟尘。废渣主要为培育食用菌的培养基、煤渣和生活垃圾。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6.2.1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进行设计。6.2.2建设期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建设期间,在施工工地周围修建围墙,以减少扬尘污染。大型施工机械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以减少噪音污染。6.2.3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废水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滤、沉淀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要求后,由厂区污水排放口排入示范区污水处理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废气因项目产生的废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故不存在污染。在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挥发性有机溶剂采取封闭式操作,并配合良好的通风设施,以保证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废渣项目主要污染物为培育食用菌的培养基、煤渣和生活垃圾。产生的废弃生活垃圾单独收集,送示范区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培养基送农村作为肥料或生产沼气。产生的废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坚决防治二次污染。6.3评价与批准项目实施地环境保护局出具的《环评报告》,该项目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及治理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环评要求,同意###有限公司杏鲍菇工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7.1.1组织机构设置项目建设期: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公司总经理、主管基地建设的副总经理、首席专家、项目实施地农综办、财政局有关领导、农民技术协会负责人共同组成,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项目建设。公司领导负责基地整体布局规划,项目整体运作协调、资金人力、物力调配等;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培训和咨询;农综办负责指导、监督、检查项目执行;财政局负责财政资金及时划拨和项目监督;农民技术协会负责组织协会会员杏鲍菇种植与管理生产等。项目生产期: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根据项目特点下设技术开发中心、生产部、财务部、资金营运部、销售部、企划部、办公室等部门。7.1.2劳动定员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中岗位要根据生产流程进行设计,劳动定员如下。管理人员6人总经理一名(负责主持日常工作,选聘及管理人员,负责重大开支,组织协调工作,直接对投资股东负责),办公室主任一名(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对外工作等日常性事务,直接对总经理负责),技术总监一名(为技术总负责人,协调所有生产环节的技术问题,并监督各流程的执行情况及产品质量,直接对投资股东负责),财务人员一到二名(负责日常财务管理,直接对投资股东负责),市场总监一名(负责产品市场销售和市场管理,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工作人员15~20人拌料组组长一人(负责拌料组技术工作,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拌料组组员若干(具体人数视生产规模而定,负责搅拌配比原料,直接对组长负责)。灭菌组组长一人(负责灭菌组工作,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灭菌组组员若干(具体人数视生产规模而定,负责灭菌,冷却工作,直接对组长负责)。接种组组长一人(负责接种的技术把关和人员安排,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接种组组员若干(负责菌袋接种,具体人数视生产规模而定,直接对组长负责)。发菌组组长一人(负责发菌组人员管理,工作安排,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发菌组组组员若干(负责菌袋挑选,感染菌袋处理,搬运等工作)。出菇组组长一人(负责出菇组人员管理,技术指导,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出菇组员若干(负责出菇管理,催蕾,疏蕾,采摘等工作,直接对组长负责)。包装加工组组长一人(负责包装加工组人员管理,技术指导和生产安排),包装加工组组员若干(负责采摘后鲜菇的包装,分拣及销售工作)。后勤组组员若干(由经理直接管理,负责值班,保安,伙食,卫生,工具保管,设备维护等日常工作)。项目生产工人主要由当地劳动力解决。为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对各有关工种的主要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计划由建设单位依据项目进展情况合理安排。7.2经营管理模式该项目作为经济实体,以规范的公司制为组织形式,具有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组织管理特色,努力实现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人才的科学化、先进化和现代化,着重在技术开发、市场创新、经营决策、提高效益上下功夫。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前提,以效益为核心,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同时项目内部应逐步加强制度建设,如会计制度、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和工作制度等,使其规范化和合理化。项目外部应面对市场,塑造形象,开拓创新,优质高效。项目在运行中应不断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7.3经营管理措施7.3.1工程管理项目工程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聘请相关专家担任决策咨询委员,设立项目基建办公室,下设财务、工程、监督、招标、采购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按期完成项目工程的各项管理任务和目标。7.3.2生产管理制订《生产技术手册》和各岗位规章制度和生产技术说明,从菌种生产开始直到成品菇的包装运输结合现有条件和设施详细规定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流程和应注意的问题,还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药品做到无论是否熟练的工作人员只要严格按照《手册》中的要求操作就完全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可以保证生产的可重复性。生产安排上,每年3到6月,10到12月利用自然温度出菇,6到9月使用制冷设备出菇,12到2月使用取暖设备补温出菇,进行周年生产。产品以杏鲍菇鲜品为主,同时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深加工,主要为生产真空包装罐头和加工盐渍品。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财务分析8.1投资估算依据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中规定的方法与参数。⑵项目承建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数据。⑶土建工程参照同类工程单位造价计算。⑷设备购置按生产厂家提供的价格及收集到的市场价格计算。⑸项目不可预见费按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之和的5%计提。8.2投资估算8.2.1总投资项目总投资6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其他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运营流动资金(含铺地流动资金)##万元,占总投资的##%。建设投资根据项目的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和建设内容,按照单项工程投资估算法,项目工程建设投资为###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万元,占##%,设备及安装费投资###万元,占###%,其它及不可预见投资###万元,占###%。流动资金投资依据该项目产品的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运用流动资金周转法估算的该项目正常生产年份流动资产###万元,流动负债###万元,需运营流动资金###万元,第1年末一次性投入。8.3资金来源本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由农综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三个方面构成。其中,农综财政资金###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银行贷款###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企业自筹###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占财政投入资金的###%。8.3.1中央财政资金本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资金###万元,其中,无偿资金##万元,有偿资金###万元,主要用于项目购置仪器设备等投资。8.3.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本项目申请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万元,其中省级###万元、省级以下###万元,无偿资金###万元(省级####万元、省级以下##万元),有偿资金##万元(省级##万元、省级以下##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基础设施投资。8.3.3自筹资金及来源本项目企业自筹###万元,其中##万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主要用于运营流动资金投资。8.3.4银行贷款及筹措本项目总投资650万元,除申请财政支持资金###万元之外,企业自筹###万元所余资金###万元申请取得银行贷款解决。8.4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8.4本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可年产杏鲍菇300吨,按市场平均销售价10.5元/公斤计算,每年可实现收入315万元。8.4.2该项目产品属于农业产品,按现行税收政策免征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项目所得税:正常经营年份为18万元。8.5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8.5经测算产品单位成本6.858元/公斤,其中生产成本5.887元、其它费用0.971元。8.5项目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为194万元,其中,原辅材料79万元,人工费40万元,折旧费30.4万元,大修费7万元,管理费6.3万元,营业费用15.8万元,其他用费15.5万元。8.5项目正常年总成本费用194万元,其中:固定成本75万元,变动成本119万元。从总成本中剔除折旧费摊销费之后,付现经营量成本163万元。8.6财务效益分析8.6①投资利税率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项目总投资×100%本项目投资利税率=920.4/9/650×100%=15.74%>ic=8%②投资利润率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或年平均利润总额/项目总投资×100%本项目投资利润率=782.4/9/650×100%=13.37%>ic=8%。8.6.2项目财务评价结论项目财务分析的结论是:①投资建设方案科学,建设规模合理,资金筹措方式可行,具有一定的操作性;②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商业财务效益好,借款偿还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③项目实施会给项目单位及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带动农业及相关基础产业的发展。由于该项目收益能力、偿还能力、抗风险能力都较高,因此,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第九章社会效益分析9.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本项目以###大学和###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建设年产300吨优质杏鲍菇生产基地项目,符合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项目的实施将改变陕西省食用菌生产夏季品种单一、依靠外地供货的局面,加快###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可将种植、加工和沼气生产等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符合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9.2农业产业化经营9.2.1项目实施后,将增加##地区食用菌人工栽培的品种,形成年产300吨优质杏鲍菇生产规模,新增就业岗位20个以上,年免费培训菇农达到200户以上,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为菇农免费提供菌种、生产技术服务,统一进行产品收购,可壮大当地农村主导产业,优化食用菌种植品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9.2.2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本项目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其培养基废料(菌渣)又是良好的农业有机肥料,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将大田、果树种植业和食用菌特种蔬菜业紧密结合,提高生物利用率,可彻底改变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实现“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捷径。促进种植业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9.2.3辐射带动能力分析项目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原则:公司出资集中建设年产300吨杏鲍菇周年生产基地,通过协会免费为周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免费提供菌种,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强协会建设,通过协会牵线,与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实行保价收购,最大限度减少农户风险,保护农民利益。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运行机制:1、由公司牵头建设年产300吨优质杏鲍菇生产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示范、引导农户发展稀有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按照“公司+协会+基地”模式,合理分配三方利益。探索建立农户共同参股协会,协会参股企业的新机制,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利益共同体。2、实现农业作业过程专业化,把生产杏鲍菇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其中装袋过程如催菇、采收等作业过程在条件成熟时委托协会进行,由协会按照公司要求组织农民进行生产,保证农民获得应得收益,由公司进行技术要求较高的菌种制备、消毒、接种等生产过程。3、按最低保护价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等,按照市场保护价格随行就市收购产品。当市场价较高时按照市场价进行原料收购,当市场价较低时,最低按保护价收购,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失。4、免费进行科技培训。公司举办定期不定期的免费技术培训,培育“土专家”、“二传手”,随时解决农民种植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如遇较大技术难题,及时邀请##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教授进行指导解决。利益保障和利益监督机制:1、法律保障。由公司与协会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以利益为联结纽带,以法律为保证。出现违约情况,双方共同协商解决,不能妥善解决则移交法院进行法律裁决。2、政府监督:省、市、县农业综合管理部门以及基地乡镇政府,通过检查等方式,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的一些伤农做法有权进行及时监督和纠正。3、协会监督:发挥农民协会作用,代表农户利益,与公司随时进行对话协商,确保农户利益。辐射带动基地项目建成后,通过企业建设的基地示范作用,促进##省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无害化方向发展,预计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和省内进行其它食用菌品种的工厂化生产。此外,通过公司基地的示范作用,促使周边地区菇农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利用##地区的品牌优势,打造杨凌食用菌种植的品牌,带动周边区域食用菌的种植,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辐射带动农户本项目实施后,可直接解决2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通过技术培训和基地示范,发展菇农200户,实行企业四统一,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同时,项目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菇农1200户,促进##省其它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9.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9.3.1农民增收据预测,项目建成后带动农民增收主要为有以下方面:一是,公司将年需要450吨以上棉籽壳等原料,可变废为宝,为农民增收10万元以上;二是,可直接就近解决20名农民的就业,按照公司工人平均工资1500元/月计算,年可为这些农民工增收36万元;三是通过技术培训和基地示范,发展菇农200户,按照每户建设一个简易菇棚,将为每户农民年增收1.4万元以上,合计为菇农新增收入280万元。9.3.2农业增效该项目属于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农业,是一次投资,多年收益的高效农业。而且兼具绿色农业、绿色加工业、旅游农业、节水农业、创汇农业等产业特征,通过项目实施,可以促进项目区发展珍稀食用菌品种种植、生产、加工为核心的高效农业,增加农业收益。同时,可大大提高我省食用菌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扩大市场,增加收益能力,为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9.3.3对比分析项目实施后,对公司而言,公司将新增业务渠道,形成新的利益增长点,可为公司新增产值315万元,新增收入315万元,新增利润121万元,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约18万元;对周边农户来说,将起到科技示范的作用,带动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320万元以上;对于行业来说,将丰富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品种,带动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对于环境来说,将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农业循环经济。

年产1000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方案总论杏鲍菇概述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的特点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二、项目背景1、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情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它始于上世纪中页。1947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日本从60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80年代,韩国、台湾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在200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创建了第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相继北京、广东也开始了工厂化栽培。截至2010年,我国共建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443家(湖北有6家),食用菌年产量达2200万吨。2、资源优势八分山矿有着大片的闲置土地,新建厂房无需征收土地。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无污染、无噪音、无废弃物的农业产业,在八分山新建厂房不会对“上水怡园”小区有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食用菌主要的生产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相对较低。食用菌产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产业优势。三、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技术简介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采用半机械化的杏鲍菇袋栽生产线完成栽培过程中的搅拌、装袋、灭菌、转运等工序;采用封闭式保温菇房,利用设备、设施创造出适合于杏鲍菇不同生长阶段的人工环境,即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自动化调节,让杏鲍菇在最适宜的优良环境下以最快的速度生长,从而实现周年四季栽培。杏鲍菇从接种到出菇的生长周期是55~60天,工厂化生产只采收头潮菇。每年的4月~11月通过制冷设施降低菇房的温度进行栽培,12月~次年的3月基本上只需靠自然温度栽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生产流程图如下:母种准备母种准备一、二级菌种制作原材料搅拌、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催菇管理采收进入市场销售育菇引进菌种深加工鲜包装四、项目概述本方案旨在利用八分山矿闲置土地建设一个工厂化周年生产杏鲍菇的工厂。项目总投资预算为556万元(其中固定投资426万元,流动资金130万元),实现日出菇3吨,年产杏鲍菇1000吨。厂房建设总面积为4000平方米。按目前市场行情预测,可实现年利润330万元。第二章投资预算分析一、固定投资预算1、基础实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平整、修建道路、修建围墙、铺设电线、水管、原材料堆料场等,投资预算为25万元。厂房建设厂房建设投资预算为179万元,具体分析如下:值班室及办公室值班室和办公室为简易平房,建设面积为90㎡,投资为5万元。普通厂房建设普通厂房主要作为搅拌、装袋、灭菌等场地用,建设面积为200㎡,投资预算为12万元。保温厂房建设保温厂房主要作为冷却室、发菌室、出菇室和鲜品包装室用,建设面积为3600㎡,投资预算为162万元。基础设备投资基础设备投资预算为222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值班室及办公用品的投资购买办公桌及办公用品等投资2万元。菌种实验室设备投资菌种实验室主要是菌种的选育、制作一级种、母种和栽培种。菌种实验室所需设备投资预算为10万元。生产用设备投资生产设备为整套生产线所需要的设备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生产设备的投资预算为210万元。生产线所需设备主要有:Ⅰ搅拌、装袋生产线共需10万元。Ⅱ灭菌设备(灭菌柜和锅炉)35万元。Ⅲ传输设备5万元。Ⅳ制冷设备45万元。Ⅴ温控设备65万元。Ⅵ加湿设备20万元。Ⅶ智能控制设备10万元。Ⅷ菇架10万元。Ⅸ其他辅助设备10万元。二、流动资金预算本方案每天制作10000袋杏鲍菇菌袋,每袋用干料为0.5公斤,从栽培袋接种到采收需要55~60天,即60天为一个生产循环周期。此周期内生产所需资金即为流动资金,此周期内所需流动资金为130万元,具体分析如下:1、生产的原材料杏鲍菇生产原材料主要为:棉籽壳、木屑、玉米芯、麸皮、玉米面、棉籽饼粉、石灰、石膏等,原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杏鲍菇的培养料。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原材料,按15天原材料储备量计算,备料所需资金为10万元。生产成本杏鲍菇的栽培模式为袋栽培养,只采收头潮菇。其综合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菌种、水电费以及生产过程中所有的人工工资。综合目前市场行情和其他厂家生产情况分析,每袋菇的综合生产成本为2元/袋,转化为鲜菇的综合生产成本为6.67元/公斤。一个生产周期内,所需的流动资金为120万元。综合以上固定投资预算和流动资金预算,在开始收益之前,需投入的资金为:25万元+179万元+222万元+130万元=556万元。效益分析根据杏鲍菇第一潮菇的生物学转化率(为60%)和考察情况分析,杏鲍菇每袋菇可以采收的鲜品为0.3公斤,目前杏鲍菇鲜菇的年平均销售价为10元/公斤。本方案每天采收杏鲍菇10000袋,可日产杏鲍菇鲜菇3000公斤,一年可生产杏鲍菇鲜菇为3000公斤×330天=990000公斤(按330天正常出菇计算)。根据以上分析,本方案的年利润为:(10-6.67)×990000=3296700元。杏鲍菇为农业产品,无需缴纳税收,因此此收入即为最终的年纯收入。人员配置本方案为了能很好的完成日常生产工作,人员设置为67人,人员岗位安排具体如下:1、管理人员:经理1名,技术管理人员2名,财务人员2名,原材料采购员2名,销售人员2名。2、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组:①、装袋灭菌组:此组的工作任务为:原材料的搅拌、装袋、灭菌。配组长1人,组员10人,共11人。②、菌种组:本组的工作任务为:菌种的选育、栽培种的制种、栽培袋接种。配组长1人,组员17人,共18人。③、发菌组:本组的工作任务为:发菌室的管理、菌袋挑选、感染菌袋处理,菌袋搬运等工作。配组长1人,组员4人,共5人。④、出菇组:本组的工作任务为:菌袋上架、出菇管理、疏蕾,采摘等工作。配组长1人,组员12人,共13人。⑤、包装加工组:本组的工作任务为:采摘后鲜菇的包装、分拣、深加工、装车等工作。配组长1人,组员6人,共7人。⑥、后勤组:本组的工作任务为:保安、卫生、工具保管、设备维护等日常工作。配组长1人,组员3人,共4人。市场分析1、国内消费状况食用菌以美味、健康而著称。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食用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食用菌消费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和平民百姓,在宾馆、酒店、超市等食用菌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佳肴和商品。我国食用菌栽培目前还是以季节型,作坊式生产为主体的生产模式,市场供应淡旺分明,青黄不接现象十分明显。根据市场调查,目前大多数蔬菜市场的食用菌商贩旺季销售火爆,价格低廉,反之,淡季四处寻找货源,价格攀升,特别是宾馆、饭店、超市的均衡需求难以保障。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我国出现了一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以缓解食用菌鲜品的反季节供应。但由于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对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认识不足,同时还受到技术、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消费市场的膨胀需求,市场缺口亦然很大,因此,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2、产品市场价格据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食用菌市场价格在逐年攀升。目前,我国食用菌市场价格由于信息灵通,运输快捷,区域价格差别不大,然而,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食用菌都是由农民按季节生产出来的,所以食用菌市场供应淡旺分明,价格差别显著。一般情况下,旺季平价销售,淡季部分食用菌价格上涨一倍以上,因此进行工厂化反季节栽培食用菌,经济效益显著。3、销售领域的市场特点食用菌产品市场销售主要有三种销售形式,一是一些散户的产品,直接进入农贸市场自行销售;二是小规模产业群体生产的产品一般由合作社或经销商运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行销售;三是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由于产品货源稳定,质量稳定,产品一般由蔬菜批发市场的经销商对外批发销售,形成固定的网络销售渠道。本项目的杏鲍菇将采取第三种销售渠道。4、项目市场方向杏鲍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属于“精品农业”范畴,主要是反季节供应市场,消费对象是超市、酒店、宾馆等中高档消费群体。本项目的杏鲍菇主要销往武汉及周边市县。由于本产品周年供应,并有一定规模的产量,而且由于湖北省目前从事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企业只有4家,武汉只有2家,武汉的杏鲍菇消费量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因此,本项目的产品在市场供求方面还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第六章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1、风险因素由于本项目是刚开始涉足食用菌生产行业,进行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其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技术因素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由于我们是刚涉足食用菌行业,没有从事过此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力量还是很不足,一但出现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损失将会很大。②、生产成本:由于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每袋的利润不高,按目前市场行情,每袋的生产成本为2元,但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者生产中出现的浪费较大,则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的上涨,从而会降低年收入。③、销售渠道不畅通本方案的销售主要是针对蔬菜批发市场,但批发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我们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而且目前我们销售人员在蔬菜批发方面的经验不足,可能会对销售有一定的影响。④、生产的季节影响,出现销售淡旺季明显、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销售价格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但如果遇到生产高峰季节,市场供应量较大时,销售价格价格较低,从而影响到销售收入。如果销售价格下跌到7元/公斤,则无任何生产利润。2、应对措施以上分析的是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因素,但这些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可以避免的。针对以上4种风险因素,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应对措施:①、技术合作在工厂开始投入运行的初期,可以在第一个生产周期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做技术指导,或者与食用菌研究单位技术合作,寻求技术指导,让生产人员能很快的掌握每个环节的生产技术。②、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采取合理的培养料配方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尽量提高每袋的产量。③、广泛寻找销售渠道针对合理的销售渠道,努力开拓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人员的业务水平,并采取一定的销售激励政策,提高销售收入。④、杏鲍菇的深加工当销售价格较合理的时候直接销售鲜菇,遇到销售的鲜菇价格较低时,可以对杏鲍菇进行深加工制成干品、盐渍品、罐头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可行性报告项目(课题)名称: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申请单位:绥中县食用菌研究所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1、项目提出背景及意义1、1背景和意义:1、1、1当前,珍稀食用菌生产中所用的菌种种类有限,现有菌种也存在着品种退化,产品产量、质量下降等问题。单孢杂交、紫外线诱变、野生菌种驯化、原生质体融合等是目前菌种培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品种更新方法仍然满足不了生产中的需要,制约了生产中的进一步的应用。加入WTO后,由于珍稀食用菌生产要求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及劳动力密集型等特点,其市场广阔,前景看好。随着人们饮食文化的发展,要求品位越来越高。从十年来国内、国外市场销售情况看,出口的香菇、滑菇、平菇等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大市场的需求,一些色、香、味俱佳的珍稀食用菌如杏鲍菇、白灵菇等,不仅国内市场紧俏,国际市场更是亏空量很大,使得这一类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生产效益非常好。1、1、2近年来,航天诱变育种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及抗生菌等高产优质新品种(系)。经过卫星搭载,生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变异,也可激活细胞中的转座子,使生物发生突变。1、1、3珍稀食用菌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菌肉洁白肥厚,质地脆嫩,有苦杏仁味,素有“平菇王”之称。食之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并有明显的美容效果。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其菌种搭载后在育种上有重要的意义,航天诱变育种已经成为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开创了我国食用菌育种的新途径。1、2本所实施该项目的优势:1、2、1我所位于绥中县绥中镇,是我市食用菌产业重点培育的科技示范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的珍稀食用菌出口创汇企业。2004年我所生产的“顺成”牌杏鲍菇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是葫芦岛市唯一一家食用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现有设施栽培场地20000㎡,产量200T.1、2、2所内有一支具有较高食用菌栽培管理水平的职工和技术队伍,能够解决食用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确保食用菌生产的优质、高效,为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的空间诱变育种研究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1、2、3本所有恒温库一座,可控温设施栽培场地1000㎡,可保证实验栽培的顺利进行。同时本所技术力量较强,聘有教授、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四人,技术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为中科院微生物所,东方红宇航技术公司。2、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2、1国内外技术现状:2、1、1航天育种起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俄罗斯3个国家成功进行了卫星搭载的航天育种,我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应用,航天育种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7年我国开始将农作物种子搭载上天,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遗传所、微生物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等科研单位将农作物种子和微生物材料送入太空,揭开了中国航天育种的序幕。在此后的10多次搭载中,先后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种子、蔬菜以及微生物菌株等等800多个品种搭载升空,经过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等的实验选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培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的粮食作物,蔬菜的新品系,也从中选育出了一些对产量有突破性的突变株,农作物抗旱、抗涝和抗病力也明显增强。2、1、2微生物方面,中国科学院于1987、1990年先后两次将赤霉素产生菌搭载卫星,搭载结果显示效果提高;随后,头孢霉素工程菌、果胶酶淀粉酶产生菌、抗生素菌种、糖化酶、灵芝进行空间诱变育种,效果良好,许多在生产中已经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2发展趋势:2、2、1伴随着载人航天的实现,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产生了划时代意义的变革。继地球、海洋、天空之后,航天技术正把地球文明推向高远浩瀚的宇宙。世界上颇有远见的专家们都认为,近地轨道将是下一次新工业革命的场所。据美国空间政策中心预测,到2010年,不含商业卫星,美空间商业化收益可达6000亿至1万亿美元。2、2、2我国在1986年制定的“863”计划中,将空间植物学研究列入空间生命研究计划,并确定我国实施航天育种工程的策略为:加强航天育种,追踪国际发展趋势,提高我国作物育种水平。国务院批准了“航天育种工程”的重大项目,计划发射返回式农业科研卫星。为促进我国航天农业技术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也将加速我国航天农业高科技项目的产业化进程。即将发射的“种子卫星”预计可搭载250~300kg作物种子,包括各类粮食、蔬菜、水果、苗木等种子。目前发射所需的各种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国家农业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及中科院正在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时机成熟,2、2、3航天育种技术开辟了有效培育新品种及特异种质资源的新途径,为人类进入航天农业时代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开展空间育种技术研究和探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全新尝试,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有着十分诱人的广阔发展前景。3、技术路线3、1研究内容:3、1、1对第20颗返回式科学技术与实验卫星搭载的杏鲍菇、猴头进行筛选,对其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农艺性状检测,在2005年末——2006年初培育出了性状良好的株系,选出新的适用于生产的优良品种,使其产品达到耐运输、耐储藏,提高产量20%左右,增加收入30%。3、1、2计划用二年时间扩大新品种生产面积,2006年15000㎡的生产面积,2007年100000㎡的生产面积。3、2关键技术:3、2、1菌种空间搭载,保证杏鲍菇菌种在空间生存。3、2、2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保证在众多的杏鲍菇菌种变异中筛选出有益的变异及杏鲍菇优良性状品种系列。3、2、3性状的检测。3、2、4进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检测基因的变化。3、3工艺路线:菌种搭载→菌种复壮→菌种筛选(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农艺性状)→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新品种鉴定→申请专利→产业化发展。3、4研究安排:研究过程分三步:第一步在2004年9月对杏鲍菇等菌种进行空间搭载。第二步2005年9月对搭载杏鲍菇菌种在中科院微生物所进行筛选。第三步对筛选出的杏鲍菇菌种进行菌种生产试验,农学性状观察,同时对选育出的优良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新品种鉴定。4、市场需求分析杏鲍菇航天诱变育种,选育出新的优良株系,将扩大珍稀杏鲍菇的栽培面积,效益也将随之增加。食用菌产业以低投入高产出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投入产出比都能达到1:1-2。高档珍稀菇品价格更呈上升趋势。4、1国际市场珍稀食用菌品种需求量大:我国食用菌产品畅销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和港澳地区,需求量较大。发达国家视食用菌为纯天然、无污染的保健食品,是他们主要食物来源,每年需大量进口。国外部分制药厂每年不惜一切代价大量进口食用菌,部分食用菌已提炼成了珍贵的药品和保健食品。如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等针药是一种很好的抗癌药品,价值相当昂贵。天麻丸、片剂、猴头片剂、灵芝膏、灵芝茶等都有较高的治疗和保健作用。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市场前景更加广阔,珍稀食用菌杏鲍菇食之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并有明显的美容效果。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4、2国内市场消费潜力较大:我国在很久以前就有吃食用菌的习惯,特别是吃黑木耳、香菇、蘑菇、灵芝的历史悠久。近几年又推出了杏鲍菇、白灵菇、牛肝菌等新品种更受人们欢迎。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为78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总产值314亿元,创汇6亿美元。我国已成为食用菌的出口和生产大国,其中双孢菇占世界总量20%以上,香菇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我国香菇、平菇、木耳、茯苓、银耳、猴头菌、草菇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一些珍稀菇类如杏鲍菇和白灵菇等珍稀类草腐菌的开发,使玉米芯、麦秸、稻草、秸杆等农作物废弃物得以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发展空间极大。4、3杏鲍菇航天搭载诱变育种:杏鲍菇航天搭载诱变育种将丰富我国杏鲍菇品种资源,同时培育出的杏鲍菇系列优良品种,可一定程度满足市场对杏鲍菇新品种的需求。5、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5、1投资估算:本项目研究第三年共需资金80万元,自筹60万元,需无偿拔款20万元,具体内容如表一。5、2资金筹措:本研究所自筹资金60万元,需无偿拔款20万元。5、3经费使用计划(2006——2007)见附表二6、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6、1预期经济效益分析:食用菌产业以低投入高产出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投入产出比都能达到1:1-2。高档珍稀菇品价格呈上升趋势,杏鲍菇去年价格达到10-40元/每公斤,白灵菇40-160元/每公斤。比如:一亩地大棚用来种植杏鲍菇,投料20000斤,投资12000元,室内发菌,利用大棚出菇,10月中旬入棚,到12月结束,可产杏鲍菇16000-20000斤,这段时间的每公斤不低于10元,扣去成本,可获益6.8万-8.8万,杏鲍菇效益分析:每亩成本12000元,产菇1.8万斤,收入5.4万元,纯收入4.4万元。种菇结束后,还可种春季蔬菜,蔬菜产量要比平时增产10-30%,肥料投入量减50%的成本。因废料菌糠中的菌丝能抑制花叶病毒的侵染,而菌丝中又可分泌一些刺激植物生长的激素,所以还可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抗病能力。因此,开发珍稀菇品种杏鲍菇等对提高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非常有利。6、2社会、环境效益分析:6、2、1食用菌是面向国际市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好项目;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已讲了20多年,但实际进展却不十分令人满意,其中原因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要发展那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且要发展那些在国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我国生产的食用菌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仅为国际市场的1/10甚至更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由于是举世公认的健康保健食品,其消费是全球性的,但生产却受劳动力成本和气候条件制约,只能是局部性的。目前食用菌难以实现全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主要依赖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发展食用菌产业恰好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食用菌变废为宝,是解决剩余劳动力难题的好产业,我国发展食用菌产业可解决大量的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6、2、2食用菌生产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一是将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变废为宝。二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立体栽培、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菌糠可以作为饲料、肥料和燃料,达到改良土壤、促进转化和解决能源和多重作用。发展食用菌可以使大量林业废木屑及各种作物秸秆得以充分利用。1公斤秸秆可转化0.5公斤蘑菇,产值2元以上。加之我们北方具有得独厚的气候资源,适合菌丝生长,出菇质量好于南方,给我们实施该项目提供良好的基地环境。6、2、3食用菌是当今世界风靡的热销食品:是高蛋白、低脂肪、无公害绿色保健食品。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及东南亚国家消费量很大。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食用菌需求增势强劲。近几年,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的超市、酒店、宾馆,食用菌消费已非常火爆。迎合了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而且宜于调节市场供应时间和品种,其产品既可组织出口,还可投放国内大中城市超市等高层次消费市场。

6、3我国发展食用菌优势:6、3、1原料资源丰富: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据粗略估计,年产各类秸杆以及林业副产品等大约5亿吨,这些都是发展食用菌的优质原料,而且持续性强,综合利用率高。但是,这些原料中绝大多数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有的甚至变成垃圾。如果将其中大约五分之一的原料用于发展食用菌的话,其经济效益不可估量。6、3、2劳动力资源充足:我国拥有13亿人口,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少,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用。加上食用菌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低,绝大多数工艺流程完全靠手工操作,生产成本低。在国外,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这正是我们发展食用菌生产的价格优势。也是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条件和最大的优势。6、3、3符合绿色食品标准:是真正时尚的绿色食品,这给产品出口在质量上带来很强的竞争优势。6、3、4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食用菌生产,对于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发展出口创汇产品,进行科技扶贫,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