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第四中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赣县第四中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赣县第四中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赣县第四中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赣县第四中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县第四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2PAGE64☆☆☆赣县工程咨询中心☆☆☆赣县第四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赣县第四中学建设项目二、建设单位:赣县教育局三、建设性质:新建四、建设地点:赣县梅林镇城南大道城关第四小学以南五、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占地45亩,规划容量2500人,新建教学楼两栋,6层框架结构,普通教室70间,建筑面积15000m2;综合楼一栋,6层框架结构,为多功能教学辅助用房和办公用房,建筑面积6000m2,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本项目拟建教学楼、综合楼及道路硬化、绿化、校门、围墙、排水排污管道等。六、总投资及投资构成、资金筹措1、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2465万元,工程其他费用135万元。2、项目资金来源:争取上级专项资金500万元,上级补助2012年、2013年、2014年教育附加资金2100万元。七、项目提出的理由教育是百年之基,是民族进步和国家振兴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造力的根本途径。要应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主动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依靠劳动者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依靠广大市民受教育程度和质量的普遍提高。赣县教育事业经过改革开发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构建起结构比较合理、质量水平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教育体系,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化”建设进程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全县教育事业,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通过上级专项资金、县财政拨款等多渠道筹资的方式扩大城区中心小学办学容量,缓解城住中小学因容量不足引起的大班额状况,解决广大进城农民工子弟读书难的问题,这是提出本项目建设的主要理由。第二节编制依据和范围一、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发〔2006〕21号);3、《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4、《赣县中小学、布局规划(2011-2015年)》5、《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小学校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府办字[2009]97号);6、《中小学校舍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7、《城镇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参数》。二、范围项目研究的范围为赣县第四中学建筑项目,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及部分配套附属工程建设项目。研究范围包括: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有利条件;2、市场预测;3、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工程设计;4、投资估算;5、财务及社会评价;6、项目实施进度建议。三、编制过程2012年4月,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苏区振兴发展推进“四化”建设进程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全县基础教育事业,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县人民政府计划通过实施苏区振兴发展推介项目,新建赣县第四中学教学楼、综合楼。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分管领导组织布置,教育局,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第四中学教学楼、综合楼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2012年9月,依据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对赣县城区中学教育资源的调配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充分论证,结合赣县梅林城南片区域总体规划,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进行了实地踏看,就拟建项目的生态环境,水、电资源及地理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并收集了项目有关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赣县第四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有利条件第一节项目背景一、赣县概况赣县位于江西南部,赣州市中部,赣江上游,辖19个乡镇(9镇10乡)、279个村民委员会,土地面积2993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县境环抱章贡区,为南北交通之要冲。境内贡江、赣江通达长江至海外:纵横县境的l05、323国道连接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县城距赣州黄金机场12公里;京九铁路纵贯县内5个乡(镇),设有3个客货站,其中,在县城设立的赣州东站,是集货运、客运、机务、编组于一体的京九线上最大的四大火车站之一;赣龙铁路在县内与京九铁路交汇。全县电力充裕,通讯发达。赣县历史悠久,据白鹭乡官村发掘的商周遗址和出土文物显示,远在4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境内生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1949年8月14日解放,新赣州镇置章贡区,赣县先后属赣南行政区、赣州专区、赣州地区、赣州市,l969年7月县治由章贡区迂至梅林现址。全境处中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沛,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的特点。境内居住有汉、壮、畲、回、苗、满、白侗、布依、蒙古、纳西等11个民族的居民。白鹭官村商周遗址、南朝齐墓、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晋朝储君庙‘清初文昌阁、白鹭客家清代古建筑群等历史文化名胜、熠熠生辉,久负盛名;猴子岩、丫几岽、菩提山、文峰山、金鸡洞、小洞洲等分布各地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数,令人流连忘返。赣县人才辈出,自唐至清,历代进士117人,举人253人,诸贡生679人,古有诸部登进士为名臣之说。史料所载“赣州十大乡贤”中,赣县有宋代曾几、明代卢现象、清代邓元昌三大乡贤。1995~1965年赣县有授上将军衔的1名,中将1名,少将7名。赣县是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县,县域经济基础薄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老建扶贫县之一。梅林镇位于赣县中心,是县城民在地,总人口约13万人。二、项目建设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赣县认真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特别是近几年,全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县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基础教育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发展迅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建设了一批教育民生工程,国民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赣县义务教育取得显著成就,在城区中小学布局和建设方面进行了重点投入。但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城区小学教育,因财政投入力不从心,导致投入相对不足。目前城区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基础设施条件差等问题,致使城区读中学难的问题仍没有解决。本项目的建设,使得上述问题将得到极大的缓解,对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城区中学教育布局,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将发挥重要影响和作用。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城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的需要。随着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区人口猛增,按现有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2013年城区将达到15万人以上,区域内中学在校学生将达到6400人,净增700人,新增中学生就读问题与现有学校教育教学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赣县第二中学无法扩建,急需新建第四中学,以缓解城区中学办学压力,推进城区中学教育发展。二、项目建设是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需要。随着赣县以实施大开放为主战略,县委县政府做出“全面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主动融入赣州中心城区”的重大决策,县城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规划建设第四中学教学楼、综合楼,对提升城区城镇化水平,支撑城南区域开发,解决外来人口子弟读书难的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四化建设水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三、项目的实施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需要。提供公平的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包括了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当前,赣县城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与兄弟县市之间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本项目有利于城区中学教育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和优质化,推进城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资源优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四、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快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发展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服务、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赣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上升时期,正在全面加速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市场化。因此,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项目建设,对管理和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奠定了基础,适应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赣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教育工作高度关注。在全市推进苏区振兴发展的背景下,做出了大力发展义务教育事业的决定,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资金提出“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筹资方式。县人民政府对第四中学楼建设项目的规划、土地等做出了安排,采取优惠政策措施,对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提出把本项目建设列入赣县2013年度教育民生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二、有全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赣县悠久历史,自古文风鼎盛。新中国成立后,秉承崇文好学的优良传统,坚持科教兴镇,成为教书育人的沃土,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自恢复高考至今已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中高级技术人才。人民群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教育。赣县第四中学四期建设项目,凝聚党心、民意,饱含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爱和期盼,是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全县人民对项目建设将会给以大力支持。三、项目符合城区城南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赣县把教育优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根据城镇化进城的要求,科学做好城镇教育规划和建设工作,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区章贡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四、具有较强的项目建设和管理能力。赣县第四中学是一所新建的学校,由县城投公司代建,教育负责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对建筑项目实行规范运作管理,完全能够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要求。五、地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项目选址在赣县梅林镇城南大道规划的第四中学红线内,拟建地地质结构良好,项目选址区地质构造稳定,拟选地范围内无深大断裂通过,建设场地范围内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设。选址区未发现有文物和具开采价值的矿床。拟选址没有洪、涝威胁问题。符合房屋基本建设要求,周围无高噪音源,是理想的建设场地;由于场址充分考虑了学校建设的特点和建设选址要求,是一个安全、安静且又便利的地址。第四节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一、场址及用地现状项目建设用地位于赣县梅林镇城南大道城关四小旁,项目范围内已完成征地、房屋拆迁、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二、建设条件(一)自然地理条件1、地貌、气候赣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9.4°C,年均日照1889小时,年均降水量1466毫米,年均无霜期286日。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繁殖和栖息。2、水文地质赣县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章、贡两江在龟脚尾处汇合成赣江,河流年径流量280.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5.7万千瓦。章江新区雨量充沛,无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较丰富。3、地震烈度按照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赣县地震动参数<0.05g(地震烈度小于六度)地区,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二)交通条件幼儿园位于赣县县城。地理位置较好,交通极为便利。(三)社会环境条件本项目区规划用地附近无化学污染源、军事设施,无过境架空高压线,无危及人身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四)政策条件本项目实施符合国家、省、市、区有关教育政策,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通过利用苏区振兴发展项目资金,整治专项资金和2013年县教育附加资产,资金有保障,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五)公共设施条件校内给水、排水、电力、通讯光纤、有线电视等市政主管道已铺设到位,能满足该项目的施工和使用的需要。(六)施工条件本项目场址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水、电可从校区内接入;工程建设的砖、砾石、砂等材料可就地取材,钢筋、水泥可就近购买,施工条件较好。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场地择选合理,交通方便,地质水文条件优良,公共设施完备,具有完善的施工建设条件。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一、赣县教育发展现状1、基本情况全县有幼儿园150所、小学232所(含教学点)、初中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中学l所、职业学校2所、民办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l所、特殊教育学校l所。现有在校中小学生121005人(其中幼儿26382人,小学61216人,初中24781人,普通高中6972人,职业高中1612人,特教学校42人);现有小学教职工2543人,初中教职工1242人,普通高中教职工560人,职业高中教职工72人,特殊教全县中小学校园总占地面积2692亩(除幼儿园),生均校园占地面积18.9m2;校舍总建筑面积64万m2,生均校舍面积小学4.75m2,初中6.45m2,高中8.5m2。全县校舍面积中,土木结构1.86万m2,砖木结构7.3万m2,砖木预制板混合结构7.8万m2,砖木现浇板混合结构5.02万m2,砖混结构34.21万m2,框架结构7.81万m2。2、城区中学布局现状赣县城区中学3所,其中城区两所公办中学、1所民办学校,在校中学生约6400人。按目前城区发展预测,2013年城区将净增中学生700人以上,本项目的建设正是为解决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小学难的问题,所以在生源上有充足的保障。二、项目建设标准与规模分析1、项目建设规模的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3)《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4)《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2、建设的目标(1)建设基本思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结合赣县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本着严把标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效益的原则。(2)建设总体目标:项目建成后,使在校中学生的学习条件将得到全面改善,满足正常教学活动需要和生活需要,达到城区中学办学标准。(3)建筑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统筹安排、节约资源。3、建筑规模的确定根据《中小学校舍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第2.2.2条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城区中学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城区中学不宜大于0.8。第四章工程设计方案第一节设计依据及建设原则一、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城镇普通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05);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8、其他的国建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二、建设指导思想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活动及功能要求,使用合理,有利于培养人才,有利于儿童安全和身心健康。建筑平面布置应结合校园总体规划,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设计既要有合理的组合平面,在选址上还要考虑该地段对学生心理发育产生的影响,并合理安排学校用地。学校平面要布局整齐、视野开阔,建筑设计要达到陶冶幼儿情操、提高幼儿审美感的目标。以合理布局、增加教育总量为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宗旨,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的思路,体现校园建设规划的前瞻性和功能配置时代特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化功能提升,完善服务配三、建设原则1、坚持“优化利用”的原则。控制总量,资源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明确校区功能划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充分考虑各个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教学楼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儿童活动、休息的需求,创造良好的环境,塑造学校建筑和环境的艺术性,注重功能分区,方便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给其以舒适、健康和艺术的享受。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教学楼建设设计中,针对校园内的建筑、环境及配套设施等,做到设计超前、功能先进、使用灵活、扩展方便,规划结构要做到多样、协调、富有弹性,以满足学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规划设计中,结合学校地理结构特点,坚持科学与民主决策,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功能区域的分划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注重近、中、远期发展的连续性。坚持高标准起步、高水平建设,保持与圩镇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稳步建设发展。第二节建筑设计方案一、总平面布置与功能要求根据本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和功能要求,大致可分为两大功能区:1、核心区:包括教学楼、综合楼正面主体部分,分层,均布置普通教育教学活动楼。2、配套功能区:教学楼北面延伸部分,为综合楼,布置多功能教室和办公室。教学楼前后两部分由连廊联系,每层设男女卫生间。综合考虑学校空间的密度和尺度,结合自然地形布置平面。第三节结构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50105-2001);2、《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JG94-94);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9、《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二、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三、抗震设防要求四、荷载取值1、竖向荷载:恒重(自重、设备重)根据构件和装修尺寸及材料重量直接计算。2、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见下表):项次类别标准值(KN/M2)准永久值系数1教室、实验室、会议室2.00.42办公室、宿舍2.00.43食堂、餐厅2.50.54书库、储藏室5.00.85厨房(餐厅的)4.00.76厕所、洗室2.50.57走廊、门厅、楼梯2.50.58阳台3.50.59上人屋面2.0010不上人屋面0.50.43、风荷载:基本风压取值0.30KN/m2。4、雪荷载:基本雪压取值0.3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风区Ⅲ。五、结构体系选择和结构布置竖向承重体系: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平面布置,立体面型及施工条件,推荐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楼板体系: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有梁板肋型楼板,其最小厚度不小于100mm。六、基础设计根据拟建场地岩土层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基础型式建议如下:1、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场地平整后,对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④埋深较浅的部位,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人工开挖方式进行施工,施工噪音小,无振动,不挤土,基槽底清渣干净,造价相对较低,可大面积的铺开工作,提高工程进度。建议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④为持力层。基础底部进入持力层浅部即可。2、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场地平整后,对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④埋深较深的部位,建议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持力层建议选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④,桩端进入持力层1倍桩径以上且不小于1.00米。该桩施工噪音小,无振动,不挤土,桩底清渣干净,桩身强度高,造价相对较低,可大面积的铺开工作,提高工程进度。若采用人工挖孔桩方案进行施工,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做好护壁防塌、防渗、排水工作,注意施工安全,基础开挖好后要清干积水并及时验槽浇筑砼。七、主要建筑材料梁、板、柱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梁、柱箍筋采用HPB235、HPB335级钢筋。梁、板、柱、基础混泥土强度等级为C25,圈梁及构造柱为C20。砌体结构与材料:M10空心砌块或空心砖,混合砂浆M7.5、M5.0,水泥砂浆M7.5、M5.0。八、内外装饰外墙装饰为涂料墙面局部墙砖饰面;楼地面为彩色水磨石地面,卫生间为防滑地板;屋面为不上人屋面采用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泡沫塑料板;上人屋面采用细石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屋面;外墙窗采用铝合金窗,表面静电粉末喷涂;进户门为成品防盗门。第四节给排水及消防设计一、工程概况教学楼设计容量2500人,建筑面积15000m2,市政DN300给水管网已铺设至项目地块,接入给水管,用于生活和消防用水。雨污水采用分流排放,通过学校排污排水系统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二、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自动喷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建筑方提供的市政资料以及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图纸。三、生活给水、消防系统设计方案1、生活给水系统1)用水量教职工、中学生均按30升/人.天估算,地面及绿化用水按2L/次.M2估算,不可遇见水量按总水量的5%估算,详见下表:学校最高日用水量估算项目名称标准数量用水时间时变化系数日用水量学生、教师用水30L/D.CAP2500人8175立方米/D绿地用水1500平方米,2L/次.M23立方米/D未遇见水量用水量5%3.9立方米/D则教学楼最高日用水量81.9m3/d。城区自来水管网可以满足校园供水量和水压要求。2)给水管道设计给水管网拟从市政给水管网接入,城市给水管网压力0.3Mpa,管径为DN200。在校区内形成环状管网,并保证各功能分区有不少于两根纵横向供水管。校区内各建筑单体层面场设水箱、独立供水。2、消防系统1)消防用水量(按最大一栋建筑物计)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0L/S自动喷淋系统用水量:20L/S2)消火系统设计室外消防栓系统。根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本工程室外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一次计,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采用环状管网供水,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给水管,并在工程四周形成环状。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布置间距不超过120m,并在水泵接合器附近增设室外消火栓。室外消防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丝网架塑料复合管。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室内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30米,并保证室内任何部位均有两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消防水泵及屋顶水箱联合供水,火灾初期由屋顶水箱供水,火灾后期由消火栓泵供水。消火栓泵设于消防泵房内。消火栓泵从消防水池吸水,由设于每个消火栓箱内的远距离启泵按钮控制启动。屋顶水箱储存消防用水18m3。消防泵房内设置216m3消防水池一个。该系统竖向不分区,共设一套水泵接合器。四、排水系统设计方案1、污水系统该工程日排污量按给水量90%计,约为73m3/d。采用雨、污合流制,各幢建筑的生活污水排出室外后,汇集园内污水干管,然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室外排水及雨水系统室外场地雨水设计重现期P取1年,当地暴雨强度公式为q=3173(1+0.56gp)(L/s-ha)(t+10)U.19径流系数取0.6。室内雨水系统独立设置,室外雨、污分流。雨水排放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及地面雨水经小区内的室外雨水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管道沿校园内道路敷设,并沿管道路线设置雨水口和雨水检查井,雨水口和检查井均设沉沙池。五、热水给水系统饮用热水采用电开水器制备,最大小时开水供应量约为1m3,在开水间各设2KW电开水器一台。六、减振防噪及管材选用1、减振防噪2、管材选用1)室内管道生活给水干管及生活水泵出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DN<100mm丝接;DN≥100mm法兰连接。生活给水支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热水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DN<100mm丝接;DN≥100mm法兰连接。生活给水支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承插粘接。雨水管采用HDPE雨水管,热熔连接。消火栓及自动喷淋给水管均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丝接;DN≥100mm沟槽式管接头连接。消防排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2)室外管道给水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承插橡胶密封粘接。消防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承插橡胶密封粘接。排水及雨水管采用FRPP模压排水管,弹性密封橡胶圈承插连接。第五节强电设计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4、《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8、建筑专业提供的本工程用电部门名称、建筑面积及部分单体的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二、设计范围建筑物内的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配电线路、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等,以及凡涉及环境、特殊工艺与装修在今后发展的所需预留的相关电源。三、供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本工程为多层建筑,最高电力负荷等级为二级,具体负荷分级如下:序号负荷级别电力负荷名称供电电源系统1二级1、消防控制室电源;2、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3、保安系统电源:4、电话机房、网络机房电源。双回路供电在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处自动切换;同时采用UPS(EPS)保证不间断供电。1、消防用电设备: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消;3、排污泵;4、体育馆设备用电。双回路供电在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处自动切换。2三级除二级负荷以外的其它负荷。单回路供电。2、负荷估算按2500名学生,教职工人数138人计算,用电量人均0.1度/日,估算学校用电量为257kw/h/日,选择1台容量为300KVA的变压器。变压器的负荷率平均为80%左右。3、供电电源根据负荷性质及负荷量,本工程设置一处10KV电源以满足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四、低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网络采用树干式、放射式相结合方式。校园内各建筑单体采用380/220V低压供电,电源从10KV变配电室引出,电缆采用YJV交联聚乙烯电缆直埋或电缆桥架敷设到各栋建筑的一层配电间,各栋建筑的电源引入处应设电源总切断装置,除首层设电源总切断装置外,各层应分别设电源切断装置。配电系统支路的划分宜按以下原则:(1)教学用房和非教学用房的照明线路应分设不同支路。(2)门厅、走道、楼梯照明线路应设单独支路。(4)教室内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设不同的支路。五、照明系统1、照明种类: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和景观照明。2、照明电源:电压为380/220V,三相四线制。3、照明标准:序号场所照度lx序号场所照度lx1教室1507美术教室2002实验室2008食堂1503多媒体教室2009变配电室2004办公室15010弱电机房2005会议室20011设备机房1006阅览室20012走廊204、灯具、光源:办公室、教室设高效节能格栅荧光灯具,配置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大于0.90,显色指数(Ra)大于80,色温为4000k。走廊内照明采用紧凑型节能筒灯。风雨操场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功率因数大于0.85。设备机房采用控照式日光灯,功率因数大于0.90。5、照明控制:风雨操场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教室、办公室、实验室、走廊等照明现场控制。六、防雷接地1、本工程采用TN-S接地系统。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采用共同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对于电子设备电源采用三级浪涌保护,对于插座供电的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一切用电设备的不带电金属设备外壳均与PE线可靠连接。2、根据江西地区雷暴日数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有关公式计算并根据GB50057-94条款2.0.3/八,本建筑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设计防雷系统。3、采用桩基、柱、板等钢筋作为接地装置。第六节弱电设计一、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暖通及给排水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2、建设方提出的设计要求及相关的设计资料。3、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95-200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二、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内容: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2、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3、安全技术防范系统;4、校园广播系统;三、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1、根据本工程的重要程度,按一级保护对象进行设计,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消防中心推荐设在图书馆内,各楼设区域报警控制器,由消防中心统一控制。2、设计内容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其中消防联动系统的控制对象为:消防泵、防排烟系统、空调系统、防火卷帘、电梯、火灾应急照明、消防广播。3、消防报警控制系统:根据场所不同,设置探测器。4、设立专用消防电话网,电话总机设在消防控制中心内。在手动报警按钮上设有电话插孔,可直接与消防中心通话。配电室、泵房、空调机房、排烟机房、电梯机房设专用火警电话座机。消防控制中心设有直通消防局的专用电话。5、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火灾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消防广播机柜,在所有防火分区设置消防广播扬声器。在火灾时,按程序自动启动消防广播系统,通过控制模块切换至消防广播状态。四、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赣县电话局域线缆穿管引至机房,室内通信配线线路采用综合布线形式,电话出线口采用RJ45插座。从当地网络系统引来网络光缆,进入学校机房。系统实行统一网络管理,统一网络监控的原则。通信协议采用千兆以太网标准,并具有多种协议的支持能力。网络骨干可采用以太网技术,主干数据传输速率应不小于1000M,100M到桌面。并在各层的弱电间内设置网络设备配线箱,配线线路采用综合布线形式,网络出线口采用RJ45插座。各设备用房均设置一个数据终端,以作日后备用,其他数据网络的终端个数和位置均由用户根据需要确定。网络线缆采用超五类非屏蔽线沿封闭型金属线槽、穿管敷设引至个终端。五、安全技术防范系统1、本工程的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应用于校园的公共安全防护,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组成,采用组合式安全管理系统。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主机房推荐设于办公楼首层安保中心。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2)所有摄像机的电源,均由主机供给。主机自带UPS电源,工作时间≥20min。(3)摄像机采用CCD电荷耦合式摄像机,带自动增益控制、逆光补偿、电子高亮度控制等。重要场所摄像机带入侵探测器、声音监测、容貌识别功能。(5)所有摄像点能同时录像,录像选用10台数字硬盘录像机,容量不低于动态录像储存一个月的空间,配光盘刻录机。系统配置2台21"黑白监视器,8台21"彩色监视器,1台42"等离子监视器。监视器应专用监视器。4、出入口控制系统在重要部位设置门禁控制点,实现对这些场所进出口的进出控制。系统通过安装门磁开关、电子门锁及读卡器等控制装置,由安保中心统一监控,系统能够对各通道口的位置、通行对象及通行时间等实时进行控制或设定程序进行控制。5、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探测报警系统采用对重要部位及周界地区进行保护,同时将信号传送至安防控制中心,使安防人员能及时的获得发生事故的信息。校园周界围墙、计算机房、财务室、重要区域、各弱电机房等重要部位采用吸顶式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声音复核装置,门、窗加设磁控开关。6、电子巡查系统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根据需要在重要区域部位设置电子巡查点,系统对巡查路线、巡查电、巡查时间进行设定和记录。7、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设在安防中心内,由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构成,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六、广播系统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和操场等应根据使用需要,分别设置广播支路和扬声器。播音系统中兼作播送作息音响信号的扬声器应设置在教学楼的走道、校内学生活动的场所。系统具有区域划分和紧急广播优先的设定功能,并能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有线广播的功放设备选用定电压(100V)输出,要求从功放设备的输出端至线路上最远的用户扬声器的线路衰耗不大于1dB(1000Hz时)。线缆采用铜芯塑料绞合线穿管敷设,广播线路的采用及敷设方式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有关规定。七、外线敷设弱电电缆敷设于排管内,排管采用波纹管,穿越道路部分用混凝土进行包封。敷设电缆排管时,电缆排管向工作井侧应有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埋深不小于0.8米。第七节暖通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B50189-2005)4、《民用建筑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GBJ50045-95)二、设计范围序号名称设计范围教学楼通风,预留分体空调2综合楼通风,预留分体空调3办公实验楼变频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4食堂排风系统6宿舍楼通风,预留分体空调7厕所间排风系统8各建筑防、排烟系统三、室内外空气设计计算参数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空调通风采暖大气压力平均风速夏季干球温度35.4ºC温度33ºC990.9hPa1.7m/s湿球温度26.9ºC冬季干球温度0ºC温度0ºC温度8ºC1008.3hPa2.1m/s相对湿度75%2、室内空气计算参数房间名称夏季冬季新风量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m3/h•人)阅览室26-2845-6516-18>4020会议厅26-28<6516-18>4020餐厅24-2755-6518-22>4025四、系统空调设计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和需要设置空调,部分建筑考虑到建筑立面的需要,建议如设空调则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其他需要设置空调的建筑可采用风冷分体空调器。五、通风及防排烟系统1、通风系统(1)实验室按照工艺要求设置相应的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2)其他用房的通风量根据以下原则确定:Ⅰ、卫生间、茶水间,10~15次/时换气;Ⅱ、变电间、柴油发电机房,按设备发热量;Ⅲ、高、低压配电间,5~15次/时换气;Ⅳ、水泵房、热交换器室,5次/时;(3)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会议室、多功能室等人员密集处设排风系统。2、防、排烟系统(1)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的防排烟方式;(2)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和面积超过300㎡的地上房间均设防排烟系统;(3)进、出空调机房和重要房间的送回风管上设70ºC熔断的防火调节阀;(4)风管穿沉降缝出设软接头,并在沉降缝两侧设置70ºC熔断的防火调节阀;六、注意事项1、要充分评估通风、空调设备的噪声与振动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消声、隔振措施,使之达到国家或当地有关标准。2、排风系统的排出口位置避免在人员逗留区,并要通过稀释或净化达到排放标准。3、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设备均要选择效率高、能耗小的产品。第五章节能和节水方案加强节能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开展节能工作对整个社会开展节能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学校的重要一项工作。因此,本项目建设必须遵循资源节约的原则,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资源节约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资源节约工作。一、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建设部计资源[1997]2542号《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评估的规定》;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04;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等设计规范标准。二、节能措施1、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线路的长度,应采用低损耗、高效率的变压器。2、由两路进线供电的系统,宜采用两路电源同时运行的方案,以减少正常运行时的线路损耗。4、配电设计时应使三相负荷达到平衡,必要时可采用移相平衡法或容抗平衡法来改善系统的平衡性。5、电力干线的最大工作压降应不大于2%,分支线路的最大工作压降应不大于3%。6、各室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有日照时不开灯;优先采用荧光灯和高效的气体放电灯,并配用电子整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减少和避免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设备处于长时间待机。7、走廊等公共区域的照明应采用时间控制。8、道路和景观照明应采用时间控制或光控系统。9、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场所应采用分区控制的开关,各分区的面积不宜大于250平方米。10、学生教室照明要制订开灯关灯制度,防止发生无人关灯现象;食堂用电要有人管理,讲究节约用电。11、使用空调时,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三、节水措施2、选用质量高、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要选择质量好的开关、水管等,以免造成水资源流失。4、安装工程实施中保证给排水线路工程质量,防止跑、冒、滴、漏等,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杜绝水量流失。5、合理使用施工用水,严格控制长流水,要经常检查水管和阀门泄漏。6、积极开展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所有单元均安装计量表,便于管理和考核。7、节约绿化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可能使用废水养护绿地。8、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洗手不要放大水。爱护卫生洁具离开厕所前关掉水源。四、节能评估本项目按2500名学生,教职工人数138人计算,按日用水0.9升/人,日用电0.1度/人,项目年综合耗标准煤24.9吨。具体数据见下表。项目运作消耗能源表能源种类计量单位年需实物量参考折标系数年耗能量(吨标准煤)电力度962870.122911.8软水立方米7122600.018513.1合计24.9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项目场址环境现状一、环境现状赣县第四中学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用地位于赣县梅林镇城南大道城关四小旁。建议用地面积45亩,范围内地质结构良好;没有污染源,周边无电子游戏等场所,环境较好。因此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较小,环保指标符合办学要求。二、环境绿化绿化就是营造一种人化的自然,使校区周边特有的山水景观融入校园。规划尽可能保留或移植中校址区域内的树木,将其集中成林,而人工环境中的绿化种植则以整齐高大乔木林结合低矮的花灌木和平整的草坪、草坡等,使得整体的绿化空间富有粗狂和精致的强烈对比,气韵生动的节奏变化。在植物种类选择上,还可以选择一些当地的特色树种,力求使得校园与周边社区的绿化环境融为一个整体。在教学楼周边通过绿化景观林荫道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整体的绿化系统。在大尺度的连续生态绿化空间中,营造宜人尺度的局部绿化环境,使之更好地与校园生活相契合。第二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地点无大面积的水系和森林资源,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道,对水资源不会造成破坏。本项目的建设,对建设地点不存在水土破坏,遵循尊重自然的设计原则,建成后裸露土地进行绿化,种植花草、美化环境,将能显著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大气影响和噪声。对大气影响主要是粉尘污染(主要产生于灰土拌合和施工材料运输及土方运输);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项目建成运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校师生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垃圾和污水、废水、粪便,以及厨房洗涮、废水、油烟等。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环保措施1、施工期废气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期间的料堆、土堆等应加防起尘的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要采用防止散落和尘土飞扬的措施;工地周围用围墙或防护板围护,减少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2)保持出入口的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车轮滚动引起的扬尘。并尽量减缓行驶速度;(3)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素质,提倡文明施工。2、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措施:(1)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各施工阶段噪声限值的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高噪声施工尽可能安排在昼间时段,如需夜间施工,须提前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或批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进行;(2)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噪声源,如搅拌机(车)、临时加工车间、建筑料场等相对集中,并尽可能布置于远离周边声敏感点处;(3)工地周围设立围护;(4)规定运输车辆出入路线,尽量避开居民区。3、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期工地废弃物应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组织清运,以避免大雨时被地面径流冲入下水道,流入水体;(2)施工现场要严格规定排水去向,或安排简易排水管道,严禁污水遍地横流;(3)严禁将施工泥浆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排水不畅而导致周围地区积水内涝。4、施工期清洁生产与综合污染防治对策:(1)用先进的施工技术;(2)加强施工管理;(3)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方案;(4)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5)采用优质、环保型的工程材料。在施工时,积极采用这5种对策,可将施工造成的影响减少并限定到较小范围内。二、营运期环保措施本建设项目属文教类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没有重大污染源。项目建成后营运期环境影响主要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主要环保措施有:1、每天排出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由专人定时清扫,生活垃圾,袋装垃圾集中收贮放到学校的垃圾转运站,简单处理并进行压缩后。然后运往城市垃圾场,减轻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影响。生活污水、粪便经过化粪池处理后,要达到排放标准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2、绿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隔离粉尘、净化空气、阻隔噪声,还可以美化环境。校园绿化以人为本,为师生创造提供一个学习、休息、休闲、娱乐的活动环境。既要结合场地和环境要求,彰显其个性和特色,实现原创性、生态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又要满足景观效果,给生活空间带来生机与活力,营造艺术景区的韵律和节奏。建设单位在保证绿化率的同时,在局部上要注重不同的绿化系统规划,在细节上应当与建筑风格、空间格局、道路交通、城市规划等相匹配,尽量营造一个高质量的人与自然融洽、协调共存的生态环境。3、工程建成投产后,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工作,定期对环保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定期对污水、废弃物、噪声污染点进行监测。第七章卫生防疫与安全保护第一节卫生防疫1、教学楼选址、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并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2、教学楼内设水冲式厕所,采用蹲式瓷砖大便槽,配备陶瓷洗手盆和水磨石污水池。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3、学校应当建立卫生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食堂卫生的管理。4、学校应当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办好学生膳食,加强营养指导。6、校园和教室要派专人清扫,保持校园与教室的清洁。7、教室的通风和采光设计不得低于规范要求,避免近视和其他因光线造成的眼病。学校指派卫生人员专管。8、学校为群体集中的场所、设置医务保健室,传染病流行时,定期按国家防疫条例采取防疫措施。9、发现传染病时必须及时隔离,并且采取防疫措施。10、开设卫生防疫讲座,普及防疫方法。11、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素质。第二节安全保护1、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建立健全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建立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精神,切实加强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认真做好教育行业防范和风险转移工作,全面启动校(园)方责任险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参保学平险。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工作网络,落实安全工作职责。做好校舍安全检查,防止各类校舍安全事故发生。实好学校饮食卫生、用电、防火、防爆、防盗、道路交通、集体活动等方面的安全工作措施,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防止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2、总图布置按防火规范设计防火道、疏散通道;教室、办公室设置防火设施,防火楼梯。3、体育课要求任课教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伤残。5、教室采用有防护措施的灯具和消防器材。6、校园、教室必须设置防火及其他紧急情况的疏通指导图和防火及处理其他紧急情况的宣传画。7、学校必须按规范做好卫生防疫和安全措施,以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第八章项目建设管理一、项目建设组织管理赣县第四中学建设工作由教育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县城投公司代建,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整体移交给教育局。二、工程建设管理1、赣县第四中学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对项目可研和规划设计等工作,均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业绩的单位进行,并按国家规定的程序组织评审和报批。2、本项目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第九章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进度一、建设工期确定根据国家建设工程工期定额及本次可研确定的建设规模和建筑方案,本着合理安排建设工期的原则,项目建设工期确定为14个月(2013年3月~2014年4月)。项目建设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防止进度拖延造成影响学楼开学时间。二、实施进度计划安排具体工作时间安排如下:前期工作60天;勘察设计20天;施工招投标20天;土建、安装工程施工11个月;分阶段建设、滚动施工、分部验收,2013年4月底全部工程完成后进行整体工程竣工验收,并正式交付使用。三、工程进度安排表项目工程进度安排表年份项目2013年2014年345678910111212345678前期工作勘探设计招投标土建工程安装工程配套设施竣工验收质量保证体系一、项目建设工期短,任务重,工程建设中应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单位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本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按《建筑法》及有关建筑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二、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和建设、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三、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勘察设计任务,应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合同进行勘察设计,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制度。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按国家相关规定报所在地有关部门审查。经审批的工程设计文件(含方案设计)不得擅自更改。确因功能需要变更设计的项目,需报请原审批部门批准。四、施工单位要接受质监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对每道工序都要按质量要求,确定施工工序,并对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五、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实行招标、议标方式,确保仪器质优、价格合理,各部门、各单位统一协调、各司其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强化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六、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对工程进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确保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第三节招投标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第9号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特制订本项目招标方案。一、招标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3、七部委联合发布《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4、《江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规模标准规定》二、招标工作原则根据项目管理必须实行“四制”的要求,建设工程的施工、设计、监理、设备采购单位的选定必须依法进行招标,择优选定中标单位。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应委托有招标代理资质的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的评标由建设单位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专家库抽取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建设项目中标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擅自转包或违法分包的,依法取消中标资格。三、招标方式按照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要求,结合该项目特点,所有项目均拟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施工队伍;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一节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依据1、土建工程:(1)《江西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04年;((3)《江西省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2004年;(4)《江西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2004年;(6)《江西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单位估价表》2004年;(7)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8)赣州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及相关资料;(9)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2、其他费用的取费标准:各种税费按赣州市目前的取费标准计取。(3)工程建设监理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的相关规定计取。(4)工程勘察设计费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规定,按综合费率0.5%计取。(5)工程招投标费根据\o"文章标题: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更新时间:2005-12-268:45:45

点击次数:87"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标准,按建筑工程费的0.05%计取。(6)预备费按业主预计估算计取。二、投资估算1、建设投资费用组成本期项目投资估算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费、土建及装饰工程(含水电、消防等)、道路及停车场等、绿化、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及其它费用、预备费等。2、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26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2465万元、其他费用135万元。具体详见总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赣县第四中学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土建及装饰合计(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万元)其他费用(万元)总价(万元)一建安工程㎡2230.5234.523981土建及装饰工程m2210001000210021002水、电安装m2210001002102103道路硬化m245008036364吸水砖硬化m2950605.55.55绿化项11000010106教学设备及安装36.536.5二其他建设费72721前期工作费按0.35%计取992场地平整估算16163工程监理费按0.8%计取20204工程勘察设计费按建筑面积10元/m2计取21215招标代理费总造价30‰计取66合计(一+二)2470三不可预见费按5%计取130项目总投资2600第三节资金筹措项目资金来源:争取上级专项资金500万元,上级补助2012、2013、2014年教育附加资金2100万元。第十一章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价本项目为教育设施项目,是2013年的又一个重要的教育民生工程,是以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的社会事业项目。该项目属于义务教育范围的社会事业项目,是为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服务的,是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无经济效益,不作财务评价,只作社会效益评价。一、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研究内容包括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社会事业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应是评价项目满足各种社会发展目标的程度。由于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对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此本项目社会评价中重点是评价项目建设对当地所在地人群教育水平、教育规划、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1、对所在地区人群教育水平的影响赣县第四中学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子女渴求优质教育、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需要,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办人民满意教育,办理想教育的需要,是赣县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发展、关注教育的重大举措。同时为学校服务地区的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使人们获得优质的基础性教育,全面提升人们的教育水平。项目的建设对当地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2、对所在地区基础设施的影响是一个地方的教育基础设施,它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应该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项目是公益性事业,因此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当地群众的支持,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适应项目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三、社会评价结论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搞好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项目,符合赣县城区规划。它的建设不仅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紧缺矛盾、能方便城南居民外来务工子女的入托,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而且能拉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学生及家庭都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正面效应,社会效益显著。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建议项目实施的建议1、切实做好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实行法人责任制。2、加强组织方与代建方的联系和协调,确保与项目有关的所有建设条件得以落实。4、提高对项目建设投资成本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优化设计方案,降低投资成本。项目研究结论加快城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对于提升城区形象、改善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赣县城区章贡片区教育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区建设发展规划要求,符合赣县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将有利于提高城区义务教育水平,改善当地城区中学办学条件,满足城区人口日益增长对中学教育的需要。一、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教育产业政策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加快苏区振兴发展推进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政策。保障了适龄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二、建设规模适宜,设计理念合理本项目建设规模,投资规模组成合理,能够适应赣县城区适龄少年的入学需求。教学楼建筑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结合地形特点,科学地安排功能分区,确保教学区的中心地位;科学地考虑各建筑组团的布局,以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体现满足教学、运动、休息的需求;满足方便、安全的需求。建筑的单体设计尺度宜人,以现代气息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为主要建筑特征,在体现时代特色的同时形成本校园的独特个性。反映教育智能化、信息化、整体化及多元化特点,教学区通过连廊、校园道路的合理设置,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的教学与生活环境,营造流通、交流、接触方便的交往空间,体现学校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环境特点。三、项目选址合理,建设条件有保障新校区选址于位于赣县梅林镇城南大道城关第四小学以南,拟建的场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好,没有污染源,新园建设的外部条件具备电信、供电、供水、排水等均直接接入市政系统。四、项目的管理体系健全本项目由城投公司代建,工程实行企业法人责任制,项目建设管理实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能够保证项目建设期间和建成后的顺利运营。五、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项目建设是是现实所需,人心所向,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六、财务评价可行综上所述,本项目立项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经济评价和财务分析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是可行的。目录第一章总论 41.1项目名称 41.2建设单位 41.3技术依托单位 41.4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 41.5建设地点 41.6建设年限 51.7项目性质 51.8建设规模 51.9产品方案 51.10投资估算和运行费用 51.11效益分析 61.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6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72.1项目建设背景 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2.3项目建设可行性 9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10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12第五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35.1项目地点 135.2建设条件 135.3技术资源分析 145.4组织领导 14第六章工艺技术与设备选型 146.1技术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