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护理学基础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护理学基础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护理学基础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护理学基础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护理学概论第1章护理学概论第2章护士的素质和行为第3章护理实践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第4章护理程序第5章医院环境及出入院护理第6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第7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第8章患者舒适的需要第9章患者清洁卫生的需要第10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11章患者饮食与营养的需要第12章排便与排尿活动的观察与护理第13章给药第14章静脉输液和输血第15章冷热疗法第16章危重患者的管理和1般急救技术第17章-标本采集第18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19章临终护理学习目标完成本章学习后,学生应能:知识:1.描述护理专业发展历程。2.描述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3.列出专业护士的主要角色功能。4.叙述各种临床护理服务方式的内容和特点。能力:举例说明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本章内容第一节护理学发展简史第二节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三节护理专业特征与护士角色第四节护理的任务、功能和范畴

第一节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护理的产生与发展医巫不分,医巫分开、基础照顾二、近代护理的发展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1820—1910年)南丁格尔护士学校

三、现代护理的发展1.护理教育的发展:从“证书教育”到“博士教育”2.护理实践的发展:专业分科细化、角色扩展3.护理理论的发展:促进学科的发展4.护理研究的发展:范围广泛、方法从量性到量性与质性相结合5.护理团体的发展:ANA,中华护理学会

四、近现代中国护理发展历程

(一)中国近代护理的发展1.西方护理传入中国2.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发展3.中国护理学会的发展(二)中国现代护理的发展1984——恢复高等护理本科教育1990——护理专业硕士学位项目

2000—2014年我国注册护士数量第二节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护理与护理学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整体人、开放系统、有不同层次的需要、有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环境——内环境和外环境,动态平衡

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健康——核心内容1947,WHO: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或缺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1989,WHO: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护理——使不同年龄、处于不同状态的人都能恢复、维持或促进达到其最佳的健康状态

三、护理学概念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7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末)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70年代)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第三节护理专业特征与

护士角色

一、护理的专业特征二、护士的专业角色照顾者教育者咨询者和顾问管理者和决策者合作者和协调者护理对象利益的维护者研究者和改革者

第四节护理的任务、功能

和范畴

一、护理的任务1.促进健康2.预防疾病3.协助康复4.减轻痛苦二、护理的功能1.独立性功能2.依赖性功能3.相互依赖性功能

三、护理工作范畴1.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2.临床专科护理3.不同人群的护理4.心理和社会支持5.健康指导、咨询和教育6.护理伦理7.护理教育8.护理管理9.护理研究

四、临床护理服务方式1.功能制护理2.责任制护理3.个案护理4.小组护理5.整体护理

第二章

护士的素质和行为学习目标知识:1.描述护士素质的内容。2.解释素质、沟通、治疗性沟通的概念。3.陈述有效人际沟通的原则及影响因素。4.描述常用的沟通技巧。能力:1.能根据护士职业仪表要求,规范仪表和行为。2.能应用人际沟通技巧,进行沟通和交流。素质: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具备良好的护理职业素质。

第一节护士的素质与行为一、护士素质的含义和内容(一)护士素质的含义

1.素质是指人的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2.护士的“素质”是指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是胜任护理工作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护士的素质与行为一、护士素质的含义和内容(二)护士素质的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指导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最基本保障。2.科学文化素质现代护理学发展要求护士具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等文化素质3.专业素养作为现代护理工作者,应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及技能,具有一定的预防疾病、健康保健知识。

第一节护士的素质与行为二、护士的行为规范1.护士的语言行为规范护理专业用语的要求如下:(1)语言的规范性:言语要清晰、温和,措词要准确、达意;语调要适中;交代护理意图要简洁、通俗、易懂。(2)语言的情感性:护士应满腔热忱地面对患者,将对患者的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语言中。(3)语言的保密性:护士必须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对患者的隐私如生理缺陷、性病等要保密,患者不愿陈述的内容不要追问。

第一节护士的素质与行为二、护士的行为规范2.护士的非语言行为规范(1)倾听:在倾听过程中,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注意听讲。(2)面部表情:表情常清楚地表明人的情绪,能迅速而真实地反映各种复杂的内心活动。(3)皮肤接触:皮肤接触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抚摸对一般患者来讲,是一种无声的安慰。(4)沉默:在一定的情景下,护士可以用沉默表示关心、尊重、同情和支持,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第二节护士的仪表一、衣着服饰护士服是护士工作时的专用服装,它代表护士的形象,是白衣天使的象征。着装具体要求:(1)护士服应整齐清洁,型号适宜,衣扣扣齐。(2)护士帽应平整洁净。戴燕帽时,长发应梳理整齐,于脑后,发饰要素雅;短发要求前不遮眉、后不搭肩、侧不遮耳。燕帽应戴正戴稳,用同色发卡固定于帽后。(3)护士鞋样式简洁,以平跟、软底为宜,颜色以白色或乳白色为佳。

第二节护士的仪表二、仪容护士的仪容应端庄、整洁、稳重,修饰应适度,保持自然美;有时根据需要施以淡妆,以自然、清新、高雅、和谐为宜,可以增添职业的风采,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蔼、可信,切忌浓妆艳抹。应经常修剪指甲,不可染甲,也不宜戴戒指和手镯。“质于内而形于外”。保持良好的仪容是护士维护自身形象和护理职业形象美的关键。

第二节护士的仪表三、姿态护士在工作中的姿态应体现文明、优雅、敬人的原则。规范美观、自然大方、得体适度的姿态,是护士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姿态包括站姿、坐姿、行姿、端治疗盘、持病历夹、推治疗车等。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一、沟通(一)沟通的含义沟通是信息发送者遵循一系列共同规则,借助一定媒介将信息发给信息接收者,并通过反馈以达到理解的过程。沟通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信息的传递过程就是沟通。(二)沟通的类型任何沟通都是一种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双方”之间的交流和联络。根据沟通“双方”的属性不同,沟通可以分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机械的沟通;机械与机械的沟通。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二、人际沟通(一)人际沟通的含义人际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信息交流沟通的过程。(二)人际沟通的类型1.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2.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3.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

4.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5.告知型沟通和说服型沟通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三、有效人际沟通技巧(一)有效人际沟通的原则1.真诚的态度2.尊重他人3.给予温暖4.明确的目的性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三、有效人际沟通技巧(二)促进有效沟通的一般技巧

1.全神贯注

2.参与

3.倾听

4.核对

5.反应

6.沉默

7.提问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三、有效人际沟通技巧(三)影响沟通的因素

1.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2.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不当沟通方式的影响(1)突然改变话题(2)主观判断或说教(3)虚假的或不适当的保证(4)急于陈述自己的观点或迅速提出结论或解答(5)不适当地引用一些事实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四、治疗性沟通(一)治疗性沟通的概念与特点治疗性沟通是一般性沟通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其目的是帮助服务对象进行身心调适,由疾病状态向健康方向发展。治疗性沟通的特点有:

1.以患者为中心

2.以目标为导向

3.沟通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四、治疗性沟通(二)治疗性沟通的主要目的1.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开放的良好护患关系,为提供有效的护理奠定基础。2.收集有关资料,为护理提供必要的依据。3.与患者共同商讨健康问题和护理措施,取得患者合作,共同努力达到预期目标。4.提供给患者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相关信息,促进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5.提供心理社会支持,促进身心健康。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四、治疗性沟通(三)治疗性沟通的分类1.指导性沟通是指护士应用专业知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护士围绕患者的病情阐明观点、说明原因、解释与治疗护理有关的注意事项及措施。2.非指导性沟通属于商讨问题式的沟通,护患双方地位平等。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四、治疗性沟通(四)治疗性沟通的步骤1.准备与计划阶段为了会谈的成功,护士在每次交谈前都应该进行细致周密的准备。(1)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2)明确交谈的目的及书写会谈提纲(3)选择合适的会谈时间(4)做好环境的准备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四、治疗性沟通(四)治疗性沟通的步骤2.交谈开始阶段护士初次与患者接触时首先要(1)有礼貌地称呼对方(2)主动介绍自己(3)说明此次与患者交谈的目的和大约所需的时间(4)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以便减少不利于交谈的因素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四、治疗性沟通(四)治疗性沟通的步骤3.交谈进行阶段在交谈过程中,护士应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鼓励患者交谈。

(1)指导性交谈技巧

(2)非指导性交谈技巧

(3)提出问题

第三节护士的沟通技巧四、治疗性沟通(四)治疗性沟通的步骤4.交谈结束阶段良好的结束和开端一样重要。结束时应注意:(1)结束时间的控制(2)简明扼要地总结所交谈的重点内容,核实记录的准确性(3)约定下次交谈的时间和内容(4)对患者的合作表示满意和感谢

第三章

护理实践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学习目标知识:1.陈述系统、开放系统、超系统、子系统、应激源、应激、适应和应对的概念。2.按照一般系统论的观点描述人作为一个系统的特点。3.按照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列举个体的各种需求。4.陈述成长与发展的概念及规律。5.列举爱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学说的8个发展阶段。6.列举塞尔耶的应激反应模式三阶段。能力:1.能根据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日常出现的需要进行分类。2.能根据爱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对患者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期。素质:在护理实践中,注意患者的不同需要。

学习内容第一节一般系统论第二节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第三节成长与发展的理论第四节应激与适应的理论

第一节一般系统论

一、理论概述什么是系统?

什么是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的起源系统论的观点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路·贝塔朗菲(Ludwig.Von.Bertalanffy)提出1924—1928年多次发表文章阐述系统论的思想1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1945年《关于一般系统论》1950年发表《物理学和生物学中的开放系统理论》。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

1955年出版专著《一般系统论》(1969年第2版,1973年第3版)1968年发表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System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Applications》

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它是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系统的特性整体性(1+1>2)相关性集合性等级结构性目的性动态平衡性有序性环境适应性系统分类按人类干预的情况自然系统、人工系统按范围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按学科领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思维系统按要素的性质实体系统、概念系统按是否随时间变化动态系统、静态系统按与环境的关系开放系统、闭合系统按状态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远平衡系统按复杂程度超系统、子系统超系统与子系统较简单、低层次的系统称为子系统,较复杂、高层次的为超系统。子系统与超系统是相对而言一个系统可分为许多较简单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开放系统(opensystem)是指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通过与环境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来改变自己、达到目标的系统。与环境间的作用是通过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完成反馈输入输出开放系统示意图系统部分物质能量信息物质能量信息闭合系统(closesystem)是指与环境间不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即与环境没有物质、信息或能量的交换事实上绝对的闭合系统是不存在的二、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服务对象是一个系统人是一个自然的系统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系统护理活动是一个系统护理系统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护理理论发展的基本框架护理系统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护理系统是一个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系统第二节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一、理论概述二、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必须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然后再考虑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通常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更高一层的需要才会出现,并逐渐明显和强烈维持生存所必需的低层次需要是要立即和持续予以满足的,越高层次的需要越可被较长久地延后人们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活动基本相同,越是高层次的需要人们采用的满足方式越具有个体的差异性二、各层次之间的关系随着需要层次向高层次移动,各种需要满足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就越具有差异性各需要层次之间可相互影响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状况成正比低层次的需要比高层次需要更易确认、更易观察、更有限度人的基本需要文化障碍认知障碍和知识缺乏社会障碍个人障碍环境障碍生理障碍心理障碍三、影响因素生理的障碍疾病、残疾、疲劳、疼痛等心理的障碍认知的障碍和知识缺乏缺乏满足需要所需的相应的知识环境的障碍陌生、温度、湿度、噪声、污染等三、影响因素个人的障碍人格类型及性格特点、习惯、文化背景、信仰、价值观、生活经历社会的障碍社交、沟通能力低下、与亲人分离文化的障碍道德观、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二、在护理实践的应用意义帮助护士识别未满足的需要使护士更好的理解患者的言行有利于护士预测护理对象尚未表达的需要,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按需要的层次识别和排列问题的轻、重、缓、急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患病时可能出现的未满足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氧气水营养特殊饮食体温排泄便秘、腹泻、尿失禁、便失禁等休息和睡眠避免疼痛患病时可能出现的未满足的需要——刺激的需要恢复期所需的运动环境社交和娱乐活动患病时可能出现的未满足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避免身体伤害防止意外发生预防交叉感染避免心理障碍入院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健康教育患病时可能出现的未满足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关怀、理解、支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允许家属探视尊敬与自尊的需要帮助患者感到自身的价值称呼尊重隐私尊重个人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创造条件保证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患病时可能出现的未满足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帮助确定满足患者基本需要的途径

1.直接满足患者的需要2.协助患者满足需要3.间接满足患者的需要第三节成长与发展的理论

一、理论概念成长发展成熟(一)概念——成长是指人生理方面的改变,是细胞增殖的结果。表现为机体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是可测量和可观察到的。包括四种生长形态:①更新②肥大③增生④增量性生长增生

肥大

更新增量性生长(二)概念——发展(development)是生命中有顺序、可预期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是机体在质方面的变化,一般不易被测量。发展是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象征。(三)概念——成熟(maturation)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狭义: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广义: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

特点:由遗传基因所决定,但又受环境影响(二)成长和发展的组成部分生理方面

认知方面情感方面精神方面

社会方面

道德方面(三)成长与发展的规律规律性顺序性由上到下或由头至尾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连续性和阶段性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具有阶段性:非等速

不平衡性在人的体格生长方面,各器官系统的发育是快慢不同,各有先后的。心理社会发展同样存在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敏感时期性一般认为生长发展较快的阶段是人较敏感的时期

(四)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1.遗传特性人的生长发展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2.环境影响营养健康状况家庭经济和环境社会文化习俗环境则决定发展的速度及最终达到的程度弗洛伊德(Freud)的性心理学说爱瑞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海维霍斯特(Havighurst)的发展任务学说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将人的心理社会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中心问题或矛盾冲突必须解决。所有人都要经过这些阶段,顺序固定,不能颠倒。着重强调文化及社会环境对人格或情感的发展。

第一期口感期0~18个月,主要矛盾冲突:信任对不信任。发展任务:与照顾者(父母)建立起信任感。注意口感输入和各种需要的满足。注重信任与不信任体验的比例。母亲的信心、情绪护理:满足各种需求鼓励父母参与结果:正性-乐观、信任他人、安全感等

第二期肛肌期1.5~3岁,主要矛盾冲突:自主对羞愧或疑虑。发展任务:发展自主性孩子:控制排便,想独立完成吃饭、穿衣、爬楼梯等,反复说“我”,爱用“不”父母:给予支持、鼓励;避免过分干预;适当约束,帮助其学习适应社会的规则;护理: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多鼓励;不评价等结果:正性——自我控制和自信感

第三期生殖运动期3~6岁,主要矛盾冲突:主动对内疚发展任务:发展主动性儿童:被异性父母所吸引,逐步理解自己的性别发展主动性:很好奇,常问问题;发明或创造一些新活动或新语言,自己制订计划,订立目标,并极力争取达到目标。父母: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和机会去创造和实践;耐心解答。护理:有益行为赞扬;提供创造新活动的机会;接受合理要求等结果:不怕挫折、有进取心、有创造力第四期潜在期6~12岁;主要矛盾冲突:勤奋对自卑;是人生决定性阶段发展任务:发展勤奋感儿童:迫切地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学习与他人合作和竞争以及守规矩。父母:奖励和赞扬成功;勿嘲笑和伤害失败;发掘勤奋潜力护理:帮助继续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参加到护理工作中结果:获得基本的学习和待人接物的能力,学会与他人竞争、合作、守规则。第五期青春期12~18岁,主要矛盾冲突: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是人生最为关键的阶段,发展任务:建立自我认同感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社会定位,关注“我是谁”,“我将来向哪个方向发展”。社会及父母所期望的角色和自己所喜欢扮演的角色发生冲突(个人价值观与社会观念的统一)结果:接受自我、有明确的生活目的、为设定的目标努力献身。第六期成人早期18~40岁,主要矛盾冲突:亲密对孤独发展任务:发展亲密感结婚和拥有亲密的朋友选择职业结果:美满的感情生活,亲密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协作精神,并为事业奠定基础。第七期成人期40~65岁,主要矛盾冲突:繁殖、有成就对停滞发展任务:是养育下一代,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对社会负有责任。结果:细心培养下一代,热爱家庭和有创造性地努力工作。第八期老年期65岁以上,主要矛盾冲突:完善对失望;生命的终末阶段,特点:生理老化,失去工作、配偶、朋友等不良情绪:抑郁、悲观、失望等发展任务:建立完善感回顾一生、评价自己、弥补缺憾,体验完善感结果:乐观、满足、顺其自然、安享天年

心理社会发展过程阶段年龄危机美德/品质口感期0~18m信任对不信任希望肛肌期18m~3y自主对羞愧或疑虑意志生殖运动期3~6y主动对内疚目的潜在期6~12y勤奋对自卑能力青春期12~18y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忠诚成人早期18~40y亲密对孤独爱成人期40~65y繁殖或有成就关心、创造对停滞老年期65y以上完善对失望智慧第四节应激与适应的理论

一、概念应激(Stress)又称压力或紧张定义:指内外环境中的刺激物作用于个体而使个体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一、概念——应激源应激源(Stressor)任何可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反应应激源的分类一般性的

物理性:如空气、声音、放射线化学性:如酸、碱、化学药品生物性:如各种病原体应激源的分类生理、病理性的正常生理功能变化:如月经期、妊娠期病理性的:如缺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诊疗性措施应激源的分类心理、社会因素客观事件:如灾难性事件、生老病死主观事件:如人际关系、工作/学习、感情、家庭、经济等方面一、概念——应激反应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指应激源作用于个体时,个体出现的一系列表现应激反应的类型生理改变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腹泻、尿频、血糖增加应激反应的类型情绪、情感改变焦虑、恐惧、抑郁、愤怒认知改变:记忆力减低、思维狭窄、做出选择和决定能力下降等应激反应的类型行为改变:无法完成工作、频繁出错、语速增快,无目的动作等应激源应对个体应激反应适应一、概念——适应适应(adaptation):是指应激源作用于机体后,机体为保持内环境的平衡而做出改变的过程改变包括:生理、心理或行为方式适应是区别生命机体和无生命机体的一个特征一、概念——应对应对(coping):个体对抗应激源的适应性反应改变个体的行为或环境条件来对抗应激源通过调节自身的认知、情绪情感调节适应层次

适应特征适应方式适应特征适应层次1)生理2)心理(防卫机转)3)社会文化4)技术适应层次适应特征适应方式适应特征1)动态平衡2)层次性3)有限性4)个体性5)时间性6)应激性适应特征适应层次适应方式适应特征适应层次适应方式1)除掉应激源2)增强抵抗力3)运用心理防卫4)运用放松技术5)寻求帮助塞尔耶(HansSelye)应激反应模式应激应激反应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局部适应综合征(localadaptationsyndrome,LAS)分期(3个阶段)全身适应综合征(GAS)机体对持续的应激源所产生的全身性反应称为GAS局部适应综合征(LAS)机体对局部的应激源所产生的局部反应称为LAS,如在某一器官或区域如局部炎症、组织修复等

GAS和LAS分为三个独立阶段第一期:警报反应期(警戒期)第二期:抵抗期第三期:衰竭期

警戒期

Alarmstage抵抗期

Resistancestage

衰竭期

Exhaustionstage反应出现迅速,持续时间短

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机体处于“临战状态”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逐渐减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渐增高再度出现警告反应期的症状;

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

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机体的防御储备能力逐渐被消耗机体抵抗能力耗竭CharacteristicSignificance应激与适应在护理中的应用

护士的作用

应激源方面护士应评估威胁患者健康的应激源都有哪些,注意不要忽视住院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应激。应激状态方面了解患者面对多种应激源出现了哪些应激反应,包括生理、情感、认知、行为4个方面应对方面评估患者目前使用的应对方式,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发展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其适应能力

帮助患者适应的方式

防止疾病的诱发因素采取适合疾病治疗要求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排泄、休息、运动、情绪控制、坚持服药、自我监测、定期复查、环境设置等方面。教给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介绍患者参加同类疾病患者的组织,第四章护理程序学习目标知识:1.复述护理程序的概念及步骤。2.叙述评估的内容与方法。3.复述护理诊断的概念及组成部分。4.复述合作性问题的概念。5.描述护理诊断的排序原则。能力:1.按正确格式书写护理诊断。2.按正确格式书写合作性问题。3.按正确格式书写护理目标。4.列举书写护理目标时的注意事项。

学习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护理评估第三节护理诊断第四节护理计划第五节实施第六节护理评价

第一节概述护理程序(nursingprocess)是护士在为护理服务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时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5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特性保证护士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需要护士具备多学科的知识以护患及其他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基础每个步骤的执行及其结果有差异具有普遍适用性

第二节护理评估是指有组织地、系统地收集资料。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并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收集资料的目的获得客观、完整的资料为确定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资料的类型主观资料:即患者的主诉客观资料:如体温、血红蛋白值等

第二节护理评估资料的来源患者的家庭成员或与患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人员如朋友、邻居、保姆等。其他健康保健人员,如医生、理疗师、营养师及其他护理人员。目前及既往的医疗病历、既往健康检查记录、儿童预防接种记录等。各种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的报告。资料的内容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

第二节护理评估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交谈、身体评估、查阅资料的记录原则反映事实,客观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无法衡量的词描述应清晰、简洁,正确使用医学术语

第三节护理诊断护理诊断(nursingdiagnosis)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名称定义诊断依据相关因素

第三节护理诊断名称现存状况的护理诊断:是对个人、家庭或社区现存的健康状况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描述。有……危险的护理诊断:是对一些易感的个人、家庭或社区对健康状况或生命过程能出现的反应的描述。健康的护理诊断:是对个体、家庭或社区具有加强健康水平潜能的描述定义对护理诊断的一种清晰、准确的描述,并据此与其他护理诊断相区别。每一个护理诊断都有自己特征性的定义

第三节护理诊断诊断依据做出该诊断的临床判断标准。常常是患者所应具有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有关病史,也可以是危险因素。相关因素促成护理诊断成立和维持的原因或情景来自于疾病、心理、与治疗有关、情境、成熟发展等方面

第三节护理诊断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字母顺序排列法人类反应型态分类法MarjoryGordon功能性健康型态分类法陈述方式三部分陈述PES二部分陈述PE一部分陈述P(P—护理诊断的名称。E—相关因素。S—临床表现)

第三节护理诊断陈述时的注意事项P尽量使用NANDA认可的护理诊断名称相关因素应使用“与……有关”的陈述方式找出明确的相关因素知识缺乏陈述方式是“知识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识”应避免将临床表现误认为是相关因素相关因素无法确定时,可以写成“与未知因素有关”

第三节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合作性问题是需要护士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其发生和情况变化的一些生理并发症,是需要护士运用医嘱和护理措施共同处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问题。要与其他健康保健人员尤其是医生共同合作解决的,护士主要提供监测护理陈述方式:PC:xxxxx

第四节护理计划

四个步骤1.排列优先顺序首优问题:会威胁患者生命、需要立即行动去解决的问题中优问题:虽不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也能导致身体上的不健康或情绪上变化的问题。次优问题:与此次发病关系不大,不属于此次发病的反应的问题。

第四节护理计划

2.制订目标陈述方式:包括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及评价时间。种类: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注意事项:主语一定是护理对象或护理对象的一部分只能出现1个行为动词应是可测量、可评价的是护理范畴内的、可以通过护理措施达到的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应让患者参与目标的制订潜在并发症的目标可以这样叙述:护士能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第四节护理计划

3.制订护理措施类型依赖性的护理措施相互依赖性的护理措施独立的护理措施原则及注意事项针对目标制订基于科学的基础上不应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措施相矛盾切实可行具体、有指导性

第四节护理计划

4.护理计划成文将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有时还包括措施依据)以一定格式书写出来。

第五节实施实施前的准备做什么?谁去做?怎样做?何时做?何地做?实施过程执行护理措施的过程。评估和评价的过程。

第五节实施实施后记录(PIO)P(problem)代表问题I(intervention)代表措施O(outcome)代表结果。

第六节护理评价贯穿于整个护理程序的各个步骤1.收集资料收集有关患者目前健康状态的资料,资料的具体内容及收集方法同第二节护理评估部分的相应内容。2.比较资料与目标并做出判断目标完全实现;目标部分实现;目标未实现。3.修订护理计划根据目标实现程度修订护理计划根据新出现的护理诊断增加护理计划的内容

第五章

医院环境及

出入院患者的护理第一节概述

一、医院的任务原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指出,医院的任务是“以医疗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第一节概述

二、医院的种类(一)按收治范围分类:

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二)按分级管理分类:

1989年,我国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可分为三级(一、二、三级)、十等(每级分甲、乙、丙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三)按经营目的分类:

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四)其他:

按特定任务分类如军队医院、企业医院、医学院附院等。按所有制分类如全民、集体、个体所有制医院、中外合资医院,股份制医院等。第二节门急诊护理工作

一、门诊的护理工作(一)门诊的设置和布局

门诊设有挂号处、收费处、化验室、药房、综合治疗与分科诊察室等。(二)门诊的护理工作1.预检分诊2.安排侯诊和就诊3.健康教育4.治疗5.消毒隔离6.保健门诊安排侯诊与就诊

1.开诊前,检查侯诊、就诊环境,备好各种检查器械及用物等。2.开诊后,按挂号先后次序安排就诊。收集整理初诊和复诊病案,化验单、检查报告等。3.根据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并记录于门诊病案上。必要时应协助医生进行诊查工作。4.随时观察侯诊患者病情,遇到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患者,应立即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对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可适当调整就诊顺序。5.门诊结束后,回收门诊病案,整理、消毒环境。第二节门急诊护理工作

二、急诊的护理工作(一)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

急诊科一般设有预检处、诊疗室、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扩创室等,此外,还配有药房、化验室、治疗室、抢救室、挂号室及收款室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第二节门急诊护理工作

二、急诊的护理工作(二)急诊的护理工作1.预检分诊2.抢救工作(1)急救物品准备

完好率达100%。(2)配合抢救

①实施抢救措施②做好抢救记录(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3.病情观察

留观时间一般为3~7天。预检分诊

预检护士要掌握急诊就诊标准,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的顺序,初步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时分诊到各专科诊室。

遇有危重患者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及抢救事护士。遇意外灾害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和有关部科室。遇有法律纠纷、刑事伤害案件、交通事故等事件,应迅速通知医院保卫部门或直接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抢救工作——配合抢救1.实施抢救措施

在医生未到之前,护士应根据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给予紧急处理,如测血压、给氧、吸痰、止血、配血、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医生到达后,立即汇报处理情况,积极配合抢救,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有关资料。

2.做好抢救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时间(患者和医生到达的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执行医嘱的内容和病情的动态变化)。

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及时、准确。

第三节病区护理工作

一、病区的设置和布局

每个病区设有病室、治疗室、抢救室、危重病室、医护办公室、配膳室、盥洗室、浴室、库房、厕所、洗涤间及医护休息室、示教室等。有条件应设置患者学习室、娱乐室、会客室、健身室等。病区实行科主任、科护士长领导下的主治医生、护士长分工负责制。每个病区设30~40张病床为宜。第三节病区护理工作

二、病区的环境管理(一)物理环境的调节与控制包括空间、室温、湿度、光线、噪声、通风、装饰、安全等。(二)社会环境的调节与控制

主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第四节患者床单位的准备

患者床单位:包括固定设备和床头墙壁上的设备。

固定设备包括:床、床垫、床褥、棉胎枕芯、大单、被套、枕套、中单、橡胶中单、床旁桌、床上桌、床旁椅。床头墙壁上的设备包括:照明灯、呼叫装置、供氧及负压吸引管道。常用的有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第五节入院患者的护理住院处的护理

入病区后的护理入院患者的护理一般患者入病区后的护理急诊患者入病区后的护理第五节入院患者的护理

一、住院处的护理(一)办理住院手续(二)实施卫生处置(三)护送患者入病区第五节入院患者的护理二、患者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一)一般患者入病区后的护理1.准备床单位2.迎接新患者3.执行入院护理常规(1)通知医生诊视患者(2)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需要时测量身

高并记录。(3)做好介绍与指导 (4)填写住院病历和有关护理表格(5)按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通知营养室准备膳食。(6)入院护理评估:入院时需进行较为全面、完整的综合评估,以便进行分级护理。

第五节入院患者的护理二、患者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一)急诊患者入病区后的护理

1.准备床单位2.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3.认真进行交接4.配合抢救

第五节入院患者的护理

三、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第六节出院患者的护理

一、出院前的护理(一)通知患者和家属(二)办理出院手续(三)填写患者出院护理评估单(四)征求意见(五)协助患者整理用物(六)护送出院第六节出院患者的护理

二、有关文件的处理(一)填写出院时间(二)归档(三)注销卡片三、床单位的处理(一)撤去病床上污被服(二)床垫、床褥、棉胎、枕芯等消毒(三)病室开窗通风(四)传染病按终末消毒法对病室及床单位处理(五)铺好备用床,准备迎接新患者第六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学习目标1.解释:医院内感染、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2.说出消毒、灭菌的种类、方法及注意事项。3.叙述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的原则、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说出常见隔离的种类及隔离措施。

第一节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是: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HAI)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二、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一)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二)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三)抗生素滥用(四)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

三、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条件(一)感染源(二)传播途径(三)易感宿主

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四、医院内感染的分类(一)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

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寄居在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生的感染。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之间有何区别?

四、医院内感染的分类(二)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分: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感染等。(三)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分: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五、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三)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四)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有效控制(五)加强医院内感染知识教育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

一、概念(一)清洁用物理方法清除污染物体表面的有机物、污迹、尘埃。(二)消毒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三)灭菌可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二、消毒灭菌的种类和方法(一)自然净化消毒法如日光暴晒、通风换气等。(二)机械除菌如冲洗、擦、通风、过滤等。

※自然通风是最方便、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三)热力消毒灭菌法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

1.干热消毒灭菌法(1)热空气加热(干烤)适用对象:不宜损坏、不易变质、不蒸发的物品。灭菌温度:160~180℃灭菌时间:20~30min

注意事项:①灭菌前物品须彻底清洗干净,并干燥;②箱温降至40℃以下开箱;③包裹不宜过大,不超过10cm×10cm×20cm④油剂和粉剂厚度不宜超过1.3cm;⑤装载量不超过柜室容积的2/3。

1.干热消毒灭菌法(2)焚烧适用对象:污染的废弃物、病理标本、脓性分泌物等的处理,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3)烧灼适用对象:培养用的器皿开启和闭合瓶口处的消毒,或紧急情况下消毒金属器械、搪瓷物品。

2.湿热消毒灭菌法(1)压力蒸汽灭菌

是最安全、最便宜、最有效、最方便和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优点:

☞缺点:

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分为:预真空和下排气式两种。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20~30min☞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温度:132℃灭菌时间:4min

注意事项:①灭菌前物品应彻底清洁干燥;②体积大小:下排气式为30cm×30cm×25cm;

预真空式为30cm×30cm×50cm;③装载量不得超过80%或90%;④灭菌后物品处理:放置、记录、管理

(2)煮沸消毒适用对象:耐热、耐湿的玻璃、金属物品。灭菌时间:普通细菌:水沸后5~15min细菌芽胞:15min

破伤风梭菌:60min

肉毒杆菌:3h

注意事项:①消毒前:物品洗净、轴节打开;橡胶物品、锐器须包裹;腔内注水、针筒拆开;水面高度至少2.5cm;②消毒中:水沸计时、加物重计;煮锅加盖、织品搅拌;③消毒后:无菌取物、及时取出;取出即用、勿泡水中。

(3)巴斯德消毒☞☞主要用于呼吸和麻醉设备的消毒。

灭菌温度75℃80℃灭菌时间10min5min(四)辐射消毒灭菌1.紫外线消毒☞消毒用紫外线:C波紫外线☞杀菌最强波段:250~270nm☞适宜温度:20~40℃☞适宜湿度:40%~60%☞紫外线强度:不低于70µW/㎝²

注意事项:①保持灯清洁,酒精擦拭至少1次/2周;②避免直射患者,以免损伤皮肤和眼睛;③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④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⑤开灯照射5分钟后≥70µW/cm²;⑥定期检测,至少1年校定一次。

(四)辐射消毒灭菌2.电离辐射☞机理:干扰微生物DNA合成,破坏细胞膜,引起酶系统紊乱。☞优点:穿透力强、灭菌快、效果可靠☞缺点:费用高☞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

(五)化学消毒灭菌1.理想化学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广谱性☞作用快☞稳定性高☞无毒、无气味☞可溶性和物品匹配性☞具有残留活性☞经济性等

(五)化学消毒灭菌2.

化学消毒剂使用方法☞擦拭法☞浸泡法☞熏蒸法☞喷雾法

(五)化学消毒灭菌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①选择合适的消毒剂;②掌握消毒剂的浓度、浸泡时间、使用方法;③物品须先清洁、擦干;④消毒液须浸没于溶液中;⑤挥发性消毒液须加盖;⑥用前须无菌蒸馏水冲洗。

(五)化学消毒灭菌4.常用化学消毒剂☞高水平消毒剂:戊二醛、甲醛(福尔马林)、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中水平消毒剂:含氯消毒剂、乙醇、碘伏☞低水平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甲酚(煤酚皂溶液,来苏儿)、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三、消毒、灭菌基本要求(一)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透析器等。2.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呼吸机管道、气管镜、体温表等。3.低度危险性物品

如餐具、便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

(二)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处理☞中度危险性物品:达到消毒即可☞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清洁处理即可

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高水平消毒或灭菌法:如细菌芽胞、真菌孢子等☞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如真菌、支原体等☞中、低水平消毒法:如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耐高温、耐湿: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不耐热、不耐湿、贵重物品: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器械浸泡:选用对金属无腐蚀性的消毒剂4.使用卫生部门批准的消毒剂和器械

(三)消毒、灭菌基本程序☞普通患者用过物品:先清洗再消毒☞被甲类传染病患者、艾滋病、结核等患者污染的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按物品危险性选择合理消毒、灭菌处理。

(四)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热力灭菌防止燃烧、爆炸☞紫外线、微波消毒避免直接照射☞气体化学消毒剂防止泄露、燃烧、爆炸☞液体化学消毒剂防止过敏、损伤皮肤黏膜☞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避免刺、割等伤害

四、洗手与手消毒(一)适用范围手术前后、诊疗前后、诊疗过程中(二)手清洁、消毒的种类☞普通洗手☞卫生手消毒在普通洗手基础上,用2~5ml消毒液涂擦双手☞外科手消毒

(三)常用手消毒剂醋酸氯己定、75%乙醇、70%异丙醇(四)洗手(五)手消毒

五、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一)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1.医院室内空气消毒Ⅰ类环境:如层流洁净病房和手术室。消毒方法:只能采用层流通风。Ⅱ类环境:如普通手术室、产房等。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Ⅲ类环境:如儿科病房、检查室、注射室等。空气消毒方法: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消毒。Ⅳ类环境:可采用Ⅱ和Ⅲ类环境中的空气消毒或中草药消毒剂喷雾等方法。

2.医院环境表面消毒◆地面消毒无明显污染,可用湿式清扫;受病原微生物污染,应用消毒液湿拖擦洗或喷洒。◆墙面消毒通常不需常规消毒;如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可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物品表面消毒采用Ⅱ和Ⅲ类环境中的空气消毒或中草药消毒剂喷雾等方法。

3.被服类消毒◆棉织品洗涤后高温消毒◆毯子、棉胎等日光暴晒或紫外线消毒◆感染患者的被服应与普通患者的被服分开清洗和消毒◆婴儿衣被应单独洗涤◆工作服、值班室被服应与患者被服分开清洗和消毒

(二)医院污物的消毒处理1.污物分类根据WHO规定,分为8类。2.污物的收集☞黑色袋:生活垃圾☞黄色袋:医用垃圾☞特殊标记污物袋:焚烧、放射性废弃物等☞锐器应置入锐器收集器中

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使用后的处理☞就地消毒毁形☞专用收集袋或容器进行收集☞专人负责☞由指定单位定点回收☞医院建立定点回收制度,专人负责定点回收

第三节无菌技术

一、无菌技术的概念1.无菌技术(aseptictechnique)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2.无菌物品(asepticsupplies)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3.无菌区(asepticarea)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4.非无菌区(non-asepticarea)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区域。5.相对无菌区无菌区边缘向内3cm为相对无菌区。

二、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操作环境:清洁、宽敞;30min内无人打扫☞医务人员:衣帽整洁,戴帽子口罩☞物品放置合理、有序,标志明显☞无菌包外标签、有效期☞操作时无菌观念☞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一次

三、常用无菌技术的操作方法※(一)无菌持物钳(镊)1.种类卵圆钳

三叉钳镊子

2.存放方法☞湿式保存消毒液面浸没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在集中治疗前开包,4~8h更换一次

3.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4.注意事项☞取放过程中钳端闭合,不可以触及溶液面以上部分或容器口边缘☞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用毕立即放回容器内,并将钳端打开☞远处取物应同时移动浸泡容器☞只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可用于夹取油纱布、换药或消毒皮肤。

(二)无菌容器1.使用方法

开关无菌容器手持无菌容器

2.注意事项☞盖子的无菌面朝上,置于稳妥处;或无菌面朝下拿在手中☞取物时不得触及容器边缘☞应拖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得触及容器边缘和内面☞应定期消毒

(三)取用无菌溶液1.使用方法冲瓶口倾倒溶液

2.注意事项☞认真核对药名、浓度、有效日期☞检查溶液质量☞不可将敷料放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液体不可再倒回瓶内☞已打开过的溶液瓶如未污染最多可保存24h

(四)无菌包1.包扎无菌包

2.打开无菌包

ACDB3.注意事项☞取出无菌包时应先检查名称、灭菌日期、报的干燥和完好程度☞开包、关包时手只能接触包布死角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操作过程中不可跨越无菌面☞包内用物未一次用完,则按原折痕包好,并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可在24h内使用。

(五)铺无菌盘1.治疗巾折叠方法☞纵折法

治疗巾纵折2次,再横折2次,开口向外☞横折法治疗巾横折后再纵折,然后再重复一次

2.铺无菌盘方法☞单层底由近到远☞双侧底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3.注意事项☞铺无菌盘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避免无菌巾潮湿☞覆盖无菌巾时,应注意边缘对齐☞无菌面不可触及衣袖和其他非无菌物品☞无菌盘不宜放置过久,有效期不超过4h

(六)戴无菌手套1.无菌手套放置

2.无菌手套取戴方法☞分次取戴法2.无菌手套取戴方法☞一次性取戴法3.注意事项☞戴手套前先洗手并擦干☞核对手套型号和灭菌日期,保证无菌状态☞涂滑石粉时,应避开手套袋上方☞戴手套后双手保持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的水平;若手套有破裂,应立即更换☞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避免强拉

第四节隔离与防护

一、隔离概述(一)隔离目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隔离区域的划分1.隔离区域的划分清洁区:配膳食、值班室、库房等半污染区:病区走廊、检验室等污染区:病室、浴室、患者洗手间等

2.隔离单元的划分☞以患者为单位划分

每位患者有独立的环境与用具,进行床边隔离☞以病种为单位划分

同种传染病可住同一病室,但应与其他病种传染病患者相隔离☞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及有强烈传染性者,应住单间隔离室

(三)隔离制度1.隔离标志2.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室要求3.隔离室空气消毒4.分类处理隔离单位内物品5.标本管理6.患者运送方式7.患者出院后护理

二、隔离的种类及措施(一)隔离种类1.严密隔离2.呼吸道隔离3.消化道隔离4.接触隔离5.昆虫隔离6.血液隔离7.保护性隔离

1.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白喉、SARS、禽流感等。♧隔离措施:工作人员接触患者时做好防护;住单间病室,禁止探视与陪护;室内消毒,1次/天;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处理;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焚烧处理;加强心理护理。

2.呼吸道隔离适用于经呼吸道分泌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肺结核、百日咳等。♧隔离措施:接触患者时戴好口罩;同种疾病可安置一室;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接触过的用物须消毒,被患者敷料应装袋标记后焚烧。

3.消化道隔离适用于患者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或水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甲肝、菌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