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jiǎnchá)第一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主要(zhǔyào)内容概述血细胞的生成(shēnɡchénɡ)及发育规律血细胞形态特征骨髓形态学检查内容方法及意义常见血液病血液学特点1、贫血(pínxuè)2、白血病3、其他第二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一、概述(ɡàishù)骨髓是人出生后的主要造血组织。骨髓组织由网状组织、基质(jīzhì)、血管系统和神经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通过骨髓中各系列血细胞数量的增减及其比例的改变,以及形态的异常,可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和病理改变,从而对多数血液病及其某些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象的变化,也有助于观察病情,判断疗效和估计预后。第三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jiǎnchá)的临床应用确定诊断(zhěnduàn)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作为鉴别诊断的应用。第四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骨髓(ɡǔsuǐ)穿刺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异常。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协助(xiézhù)查找某些病原体或特殊细胞。再障、白血病等的疗效观察。了解淋巴瘤的病变范围,协助分期。禁忌症
血友病是唯一的绝对禁忌症。穿刺部位有感染灶。生命体征不稳定,生命垂危患者。第五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fāyù)规律
及正常形态学特征㈠、血细胞的生成㈡、血细胞发育过程(guòchéng)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第六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㈠、血细胞的生成(shēnɡchénɡ)所有的血细胞均起源于共同的造血干细胞①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以保持(bǎochí)干细胞池数量的恒定,维持机体终身的稳定造血;②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即可向各系列祖细胞分化,然后经过增殖、发育和成熟,成为各系细胞。造血干细胞:包括全能干细胞(TSC)及由其分化的骨髓系干细胞和淋巴系干细胞。受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以及神经和体液因子的调控,其中造血微环境最重要。第七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多能(duōnénɡ)(全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淋巴(línbā)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粒、单核系祖细胞嗜酸粒祖细胞嗜碱粒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T淋巴(línbā)系祖细胞B淋巴系祖细胞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红细胞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原单幼单单核细胞原巨幼巨颗粒巨产板巨血小板T原淋T幼淋T淋巴细胞B原淋B幼淋B淋巴细胞浆细胞(同上中性粒细胞)分叶核组织细胞原免疫细胞原浆细胞幼浆细胞红细胞生成素(EPO)(同上中性粒细胞)粒单核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eg-CSF)血小板生成素(TPO)丝裂原抗原第八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造血(zàoxuè)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第九页,共一百零八页。㈡、血细胞发育过程中
形态学演变(yǎnbiàn)的一般规律原始幼稚成熟体积大小外形圆(椭圆)大多圆、椭圆、卵圆形,巨核不规则核浆比核大质少核小质多核形圆(椭圆)凹陷分叶核仁多、清晰少(不清)消失核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块状)胞浆深蓝、少灰蓝粉色、多第十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三、血细胞的正常(zhèngcháng)形态学特征1、红细胞系统(xìtǒng)原红(normoblast)早幼红(basophilicnormoblast)中幼红(polychromaticnormoblast)晚幼红(orthochromaticnormoblast)原红细胞(xìbāo):细胞(xìbāo)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2um,细胞(xìbāo)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球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xìbāo)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细砂状或细粒状,较原粒细胞(xìbāo)着色深而粗密。核仁1~5个,呈暗蓝色,界限不甚清晰,常很快消失。胞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形成淡染区,胞质内不含颗粒。早幼红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20um。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2/3。核染色质开始凝集成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时胞质着色较原红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不含颗粒。中幼红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8~18um。胞核圆形,约占细胞的1/2。染色质凝集成团块状或粗索状,似车轮状排列,其间有明显的淡染区域。胞质量较多,因内含血红蛋白逐渐增多,可呈着色不均匀的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晚幼红细胞:圆形,直径7~12um。胞核圆形,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核染色质凝聚成大块状或固缩成团,呈紫褐色或紫黑色。胞质量多,呈均匀的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第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2、粒细胞系统(xìtǒng)原粒(myeloblast)早幼粒(promyelocyte)中幼粒(myelocyte):中性、嗜酸、嗜碱晚幼粒(metamyelocyte)杆状核粒(stabgranulocyte,bandgranulocyte)分叶核(Segmenteelgranulocyte)原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18um。胞核较大,占细胞的2/3以上,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淡紫红色细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薄纱。核仁(hérén)2~5个,清楚易见,呈淡蓝色或无色。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不含颗粒或有少量颗粒。早幼粒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原粒细胞大,直径12~22um。胞核大,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开始聚集呈粗网粒状分布不均。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色或蓝色,核周的一侧可出现淡染区。胞质内含有大小、形态和数目(shùmù)不一、分布不均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
中性中幼粒细胞:圆形,直径10~18um。胞核内侧缘开始变扁平,或稍呈凹陷,占细胞的2/3~1/2。染色质凝聚成粗索状或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多,淡红色,内含细小、分布均匀、淡紫红色的特异性中性颗粒。
晚幼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稍小)。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不同的特异性颗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晚幼粒细胞,特异性颗粒的形态、染色及分布等特点同中幼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胞核狭长,弯曲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中含特异性颗粒,也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三种,颗粒特点同中幼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胞核分叶状,常分为2~5叶,以分3叶者多见,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核染色质浓集或呈小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淡红色,布满细小紫红色的中性颗粒。
第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嗜酸粒细胞(中幼、晚幼、杆状核、分叶核)嗜碱粒细胞(早幼、中幼、晚幼、杆状核、分叶核)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um。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páiliè)紧密、有折光感的桔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yībān)不超过假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嗜酸性颗粒。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胞核狭长,弯曲(wānqū)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中含特异性嗜酸性颗粒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um。胞核多分为近似对称的两叶。胞质中充满密集粗大、大小均匀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um。胞核与上述细胞相似,但轮廓不清,染色质结构模糊。胞质内含数量不多、大小不一但较粗大、分布散乱的紫黑色特异性嗜碱性颗粒,颗粒也可覆盖在细胞核上。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稍小。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不同的特异性颗粒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胞核狭长,弯曲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中含特异性嗜碱性颗粒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2um。胞核分叶不明显,或呈堆积状。胞质中有稀疏的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呈紫黑色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常覆盖在核上,致使核的轮廓和结构模糊不清。第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3、淋巴细胞系统(xìtǒng)原淋(Lymphoblast)幼淋(prolymphocyte)淋巴(lymphocyte)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原淋巴细胞(xìbāo):细胞(xìbāo)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8um。胞核大,圆或椭圆形,稍偏位。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但较原粒细胞(xìbāo)稍粗,着色较深,染色质在核膜内层及核仁周围有浓集现象,使核膜浓厚而清晰。核仁多为1~2个,小而清楚,呈淡蓝色或无色。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不含颗粒。幼淋巴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可有浅的切迹。核染色质较致密粗糙,核仁(hérén)模糊或消失。胞质量较少,淡蓝色,一般无颗粒,或可有数颗深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大淋巴细胞:呈圆形,直径13~18u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偏于一侧或着边。染色质常致密呈块状,排列均匀,深染呈深紫红色。胞质丰富,呈透明天蓝色,可有少量大而稀疏的嗜天青颗粒。
小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10u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或有切迹,核着边,染色质粗糙致密呈大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量极少,仅在核的一侧见到少量淡蓝色胞质,有时几乎不见而似裸核,一般无颗粒。
第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4、浆细胞系统(xìtǒng)原浆(plasmablast)幼浆(proplasmacyte)浆细胞(plasmacyte)原浆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zhíjìng)15~20um。胞核圆形,占细胞的2/3以上,常偏位。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灰蓝色,不透明,核的一侧可有半圆形淡染区,不含颗粒。
幼浆细胞:细胞多呈椭圆形,直径12~16um。胞核圆形,占细胞的1/2,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可呈车轮状排列,核仁基本消失。胞质量(zhìliàng)多,呈不透明灰蓝色,近核处有淡染区,有时可见空泡或少数嗜天青颗粒。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8~20um。胞核圆形,偏位。核染色质凝聚块,深染,排列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呈不透明深蓝色或蓝紫色,核的一侧常有明显的淡染区。常可见小空泡,偶见少数嗜天青颗粒。
第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5、单核细胞系统(xìtǒng)A.原单(monoblast)B.幼单(promonocyte)C.单核(monocyte)D.吞噬(maerophage)ABC原单核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5um。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网状,染淡紫红色。核仁(hérén)1~3个,大而清楚。胞质丰富,呈浅灰蓝色,半透明如毛玻璃样,边缘常不整齐,有时可有伪足突出,不含颗粒。
幼单核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25um。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可有凹陷、切迹、扭曲或折叠。染色质较原单核细胞稍粗,但仍呈疏松丝网状,染淡紫红色。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呈灰蓝色,边缘可有伪足突出,浆内可见(kějiàn)许多细小、分布均匀的淡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单核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2~20um,边缘常见伪足突出。胞核形状不规则,常呈肾形、马蹄形、笔架形、“S”形等,并有明显扭曲折叠。染色质疏松细致,呈淡紫红色丝网状。胞质丰富,呈淡灰蓝色或淡粉红色,可见多数细小、分布均匀、细尘样淡紫红色颗粒。
第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6、巨核细胞系统(xìtǒng)原巨(megakaryoblast)幼巨(promegakaryocyte)颗粒巨(granularmegakaryocyte)产板巨(thrombacytogenousmegakaryocyte)裸核(nakednucleous)原巨核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大,直径(zhíjìng)15~30um。胞核大,占细胞的极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深紫红色,粗粒状,排列紧密。可见淡蓝色核仁2~3个,核仁大小不一,不清晰。胞质量较少,呈不透明深蓝色,边缘常有不规则突起。
幼巨核细胞: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胞体明显增大,直径30~50um。胞核开始有分叶,核形不规则并有重叠。染色质凝聚呈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排列紧密(jǐnmì)。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增多,呈蓝色或灰蓝色,近核处可出现淡蓝色或淡红色淡染区,可有少量嗜天青颗粒。
颗粒型巨核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直径50~70um,甚至达100um,外形不规则。胞核明显增大,高度分叶,形态不规则,分叶常层叠呈堆集状。染色质粗糙,排列致密呈团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极丰富,呈淡紫红色,其内充满大量细小紫红色颗粒,有时可见边缘处颗粒聚集成簇,但周围无血小板形成。
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成熟型巨核细胞):胞质内颗粒明显聚集成簇,有血小板形成,胞质周缘部分已裂解为血小板,使细胞边缘不完整,其内侧和外侧常有成簇的血小板出现。其余的特征均与颗粒型巨核细胞相同。巨核细胞裸核: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胞质裂解成血小板完全脱落后,仅剩细胞核时,称为裸核。
第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其他细胞A.网状细胞(reticulumcell)B.内皮细胞(endotheliedcell)C.纤维细胞(fibrocyte)D.组织(zǔzhī)嗜碱细胞(tissulbasophiliccell)E.成骨细胞(osteoblast)F.破骨细胞(osteoclast)G.退化细胞EDA吞噬细胞(xìbāo):单核细胞(xìbāo)逸出血管进入组织后转变成吞噬细胞(xìbāo)(原称组织细胞(xìbāo)、巨噬细胞(xìbāo))。胞体大小变异甚大,直径15~50um,有时可至80um。细胞(xìbāo)外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呈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偏位。核染色质较粗、深染,或疏松、淡染,呈网状结构。可见核仁或无核仁。胞质丰富,呈不透明灰蓝色或蓝色,不含颗粒或有少量嗜天青嗜天青颗粒,常见有小空泡。第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四、骨髓细胞学检查(jiǎnchá)的
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㈠、低倍镜检查1、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表4-2-7)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细胞的量来反映(fǎnyìng)。采用五级法第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骨髓增生(zēngshēng)程度分级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占全部细胞百分率有核细胞/1000个成熟红细胞常见原因范围平均范围平均极度活跃1:0.5~2.01:1>50238.96~521.07351.96白血病明显活跃1:5~121:10>1043.78~230.77114.51增生贫血增生活跃1.16~321:201~11021.53~63.6735.34正常骨髓增生减低1:35~701:500.5~17.41~19.6110.53慢性再障极度减低1:3001:200<0.51.96~7.414.85急性再障下一页第二十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骨髓增生程度(chéngdù)分级(高倍镜)极度(jídù)减低1~5/HP增生(zēngshēng)减低5~20/HP增生活跃20~50/HP明显活跃50~100/HP极度活跃>100/HP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3、观察巨核细胞需要注意数量、成熟程度、产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包括血小板的形态)等四个方面。低倍镜下计数全部片膜的巨核细胞数。并转换油镜观察,进行(jìnxíng)分类计数,注意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细胞、Gaucher细胞、Niemann-Pick细胞等。注意观察有无散在或成堆分布的体积较大、形态特殊的异常细胞出现,尤其应注意涂片尾部、边缘及骨髓小粒周围。发现可疑异常细胞,应在油浸镜下观察加以确认。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㈡、油浸镜检查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着色良好的涂膜体尾交界处部位作油浸镜检查。1、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在油浸镜下连续分数200个或500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不同系列(xìliè)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数。再累计粒系和红系总数,计算粒红比例(G:E)。分类计数时,巨核细胞及、分裂、退化细胞不计入。2、观察细胞形态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包括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有无特殊异常细胞出现,必要时还需注意有无寄生虫。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㈢、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1、骨髓增生程度,其临床意义如表所述。2、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及其各发育阶段的比例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红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20%粒红比例(G/E)2.76±0.83:1(2-4:1)淋巴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20%单核细胞系统:一般<4%浆细胞系统:一般<2%巨核细胞系统:1~133/片,平均(píngjūn)36/片其他细胞:可见到极少量的非造血细胞成分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3、各系列细胞(xìbāo)比例改变的临床意义⑴、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例(粒/红比例)1)、粒红比例正常:见于:①正常骨髓象;②粒、红两系平等增多或减少,前者如红白血病,后者如AA;③粒、红两系细胞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病,如MM、骨髓转移癌、ITP等。2)、粒红比例增高:指粒/红比例大于5:1。可由粒细胞系增多,或由红细胞系减少所致。常见于:①急性或慢性粒白血病;②急性化脓性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③纯红再障。3)、粒红比例减低:指粒/红比例小于2:1。可由粒细胞系减少,或由红细胞系增多所致。常见于:①粒细胞减少,如粒缺;②红细胞系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真红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⑵、粒细胞系统:1)、粒系细胞增多:见于:①各型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CML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②大部分急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胞性类白反应等,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2)、粒细胞减少:见于AA、粒细胞缺乏症或粒细胞减少症。⑶、红细胞系统:1)红系增多:见于:①各类增生(zēngshēng)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以中幼红及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②巨幼细胞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贫血,以巨幼红细胞增多(zēnɡduō)为主;③急性红白血病,以原红及早幼红细胞增多(zēnɡduō)为主,并常伴幼红细胞巨幼样变。2)、红系减少:见于AA(包括PRCA),但部分CAA,骨髓呈灶性增生者,有时可见红系细胞比例增多。⑷、淋巴细胞系统:1)、淋巴细胞绝对性增多:见于急淋和慢淋、恶性淋巴瘤、传淋和传单、其他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类白等。2)、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AA、粒缺或粒细胞减少症。⑸、单核细胞系统:增多见于:①血液系统疾病如急单、急粒-单、MDS、恶组、淋巴瘤等;②某些感染性疾病结核病、布鲁菌病、原虫感染、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感染性心内膜炎等;③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④其他如恶性肿瘤、肝硬化、药物(yàowù)反应等。⑹、浆细胞系统:增多见于:①MM、浆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等;②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如慢性炎症及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等;③AA、粒缺等。⑺、巨核细胞系统:1)、增多:①ITP、Evans综合征;②骨髓增殖性疾病,如CML、真红、ET、IMF等;③脾功能亢进;④巨核细胞白血病。2)、巨核细胞减少:见于AA、AL及其他骨髓浸润或破坏的疾病,以及急性感染、化学物或药物中毒、放射病等。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㈣、血涂片的观察在检查骨髓时,需同时进行血涂片的观察。应注意白细胞分类(fēnlèi)计数及形态观察;注意成熟的形态有无异常。估计血小板数量及注意其形态有无异常;观察寄生虫。㈤、填写检查报告单根据骨髓象和血象检查结果,按检查报告单的要求,逐项详细填写及描述骨髓象、血象表现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提出形态学诊断意见。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低倍镜观察(取材涂片有核细胞增生巨核细胞病理细胞)油镜观察骨髓有核细胞分类计数200-500个细胞系形态学观察粒系红系单核系淋巴系浆系其他细胞计算结果(各细胞系百分比粒红比值)观察血片组织化学染色填写骨髓图文(túwén)结果报告单(骨髓细胞特征血片细胞特征组化特征)骨髓片存档保存骨髓象分析(fēnxī)步骤示意图第三十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极度(jídù)活跃(Extremehyperplasia)>100N:E1:1
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明显(míngxiǎn)活跃(Markedhyperplasia)50~100N:E1:10
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增生(zēngshēng)活跃(Activeproliferation)20~50N:E1:20
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增生(zēngshēng)减低(Hypoplasia)5~20/HPN:E1:50
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极度(jídù)减低(Markedhypoplasia)1~5/HPN:E1:200
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túpiàn)制作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骨髓标本的分类(fēnlèi)部位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正常(zhèngcháng)骨髓象(低倍镜)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正常(zhèngcháng)骨髓象(高倍镜)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正常(zhèngcháng)骨髓象(油镜)第四十页,共一百零八页。急性(jíxìng)白血病骨髓象(ALL-L2)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增生(zēngshēng)性贫血骨髓象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再生(zàishēng)障碍性贫血骨髓活检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急性(jíxìng)再障骨髓象骨髓造血(zàoxuè)岛成空网状,仅见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和大量网状纤维,未见造血(zàoxuè)细胞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慢性(mànxìng)再障骨髓象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和网状纤维,组织嗜碱细胞及浆细胞增多。但仍可见部分(bùfen)中晚幼红等造血细胞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缺铁性贫血(pínxuè)骨髓象以中晚幼红增生(zēngshēng)为主,核小而浓染,胞浆嗜碱,呈“浆幼核老”现象。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溶血性贫血(pínxuè)骨髓象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易见核分裂象,可见(kějiàn)Howell-Jolly小体,表明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巨幼细胞(xìbāo)性贫血骨髓象幼红细胞可见巨幼样改变(gǎibiàn),可见Howell-Jolly小体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慢性(mànxìng)ITP骨髓象(高倍镜)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一)贫血(pínxuè)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贫血:成年男性Hb〈120g/L,女性(nǚxìng)
Hb〈110g/L轻度:90<Hb<120g/L中度:60<Hb<90g/L重度:30<Hb<60g/L极度:Hb<30g/L第五十页,共一百零八页。按照病因和发病机制(jīzhì):造血不良性、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按照细胞形态特点:大细胞性、正常细胞性、小细胞及小细胞低色素性。按照骨髓增生情况:
增生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主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大细胞(xìbāo)性:正细胞(xìbāo)性:小细胞性:均一性:MCV增大、RDW正常,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不均一性:MCV、RDW均增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均一性:MCV、RDW均正常,常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不均一性: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等。
均一性: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地中海性贫血。不均一性: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RDW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反映平均红细胞体积。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缺铁性贫血(pínxuè)--IDA(irondeficiencyanemia)最常见(chánɡjiàn)铁缺乏血象特点:Hb、RBC均减少,以血红蛋白(xuèhóngdànbái)减少更为明显;
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以小为主,中空区扩大;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
粒细胞、血小板正常。若由于寄生虫所致,如钩虫病,嗜酸粒细胞增多。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缺铁性贫血骨髓(ɡǔsuǐ)象特点增生活跃(huóyuè)或明显活跃(huóyuè),粒红比值减低,有核红细胞增多。红系增生明显,以中、晚幼细胞为主,“老核幼浆”。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空区扩大。粒系和巨核细胞变化不大,基本正常。核老浆幼增生(zēngshēng)活跃,中晚幼红为主,核老幼浆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巨幼细胞(xìbāo)贫血--MA(megaloblasticanemia)叶酸(yèsuān)缺乏维生素B12缺乏血象特点:Hb、RBC均减少,为大细胞(xìbāo)性贫血;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以大为主,偶见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多正常,可见核分叶过多现象;血小板可正常或减少;严重时全血细胞减少;大细胞正色素性,大小不等,椭圆形大红细胞多见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ɡǔsuǐ)象特点骨髓增生(zēngshēng)明显活跃红系常可达40-50%,伴有巨幼变粒系相对减少,巨粒细胞可较早出现,可伴分叶过多巨核细胞大致正常或增多,可有核分叶过多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溶血性贫血(pínxuè)--HA(hemolyticanemia)红细胞破坏增多(zēnɡduō)贫血、黄疸、脾大血象特点: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pínxuè)红细胞大小不等,畸形常见,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白细胞和血小板多为正常,
急性溶血时可增多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溶血性贫血(pínxuè)骨髓象特点骨髓增生明显(míngxiǎn)活跃红系常可>30%,急性溶血可达>50%,以中、晚幼红为主,粒系相对减少,各阶段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G/E倒置巨核细胞系大致正常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再生(zàishēng)障碍性贫血(aplsticanemia,AA)造血干细胞数量或质量(zhìliàng)的异常全血细胞减少根据疾病发展和血液学特点,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血象特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平行下降,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白细胞明显(míngxiǎn)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血小板明显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ɡǔsuǐ)象特点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粒系及红系均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减少甚至缺乏;若为慢性再障,可出现骨髓(ɡǔsuǐ)呈灶性增生,表现为骨髓(ɡǔsuǐ)象增生活跃,但巨核细胞明显减低或缺乏。浆细胞淋巴细胞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二)白血病Leukemia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yīlèi)血细胞过度增生,并浸润和破坏其它组织,骨髓和外周血中常有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根据自然病程及血细胞的分化程度而分急性、慢性。根据白血病细胞类型不同而分为髓细胞性和淋巴细胞性。第六十页,共一百零八页。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病程短,<6个月。骨髓和血液中以分化差的原始/幼稚(yòuzhì)细胞大量增殖为主。慢性白血病(chronicleukemia,CL):骨髓和血液中以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异常细胞为主。白血病FAB分型急性(jíxìng)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1,L2,L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ANLL,M0-M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急性(jíxìng)白血病血象特点: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shǎoshù)可出现幼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可增多、减少或正常,可出现幼稚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急性白血病骨髓(ɡǔsuǐ)象特点: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某一系或两系的血细胞过度异常增生,原始/幼稚细胞明显增多,≽30%ANC其他系列细胞受抑细胞特殊形态或结构:Auer小体,蓝细胞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是由于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特别是骨髓、脾脏和淋巴结)异常增殖并浸润全身各组织脏器的一种造血系统恶性(èxìng)克隆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
诊断具有急性(jíxìng)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骨髓象特征骨髓中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30%,伴有形态学异常可确诊为AL可进一步进行免疫学分型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分型特点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大小较一致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大小不一L3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性,染色深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L1胞体小,较一致;胞浆少;核形规则(guīzé)、核仁小而不清楚,少见或不见,以小细胞为主。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L2胞体大,不均一;胞浆常较多;核形不规则,常呈凹陷、折叠,核形规则,核仁清楚,一个(yīɡè)或多个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L3胞体大,均一;胞浆多,深蓝色,有较多空泡,呈蜂窝状;核形规则,核仁清楚(qīngchu),一个或多个。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Mo: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fēnhuà)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有核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原始(yuánshǐ)细胞大于30%,可达90%以上红系、巨核系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减低白血病细胞形态较小,亦可较大(jiàodà),核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少,嗜碱性,无颗粒,亦可透明。无Auer小体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骨髓(ɡǔsuǐ)中I型加Ⅱ型原始粒细胞≥90%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细胞罕见或不见少数病例可见Auer小体多数病例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也减少第七十页,共一百零八页。原始(yuánshǐ)细胞I型及II型占非红系细胞(NEC)的90%及以上。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占AL的6%~9%,多见于成人临床上除有发热、感染、贫血和浸润等急性白血病的症状(zhèngzhuàng)外,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常是本病的特点,以皮肤粘膜最明显,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及阴道出血,颅内出血最为严重,是致死的原因之一M3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t(15;17)形成的PML/RARα融合基因是M3最特异的基因标志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
血象血红蛋白(xuèhóngdànbái)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部分病例为重度减少白细胞计数大多在15×109/L以下,但也有正常或明显增高或减少,减少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可见少数原粒及其它阶段的粒细胞,Auer小体易见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多数为(10~30)×109/L
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可见到一定数量的原粒和中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粒细胞之比为3:1以上各阶段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Auer小体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M4原粒单和幼粒单细胞:核染色质细网状,核圆,易见凹陷、扭曲、折叠,核仁较明显,胞质丰富,呈浅蓝色,有的可见(kějiàn)大小不一的嗜苯胺蓝颗粒M5体积较大,形态(xíngtài)变化多端,胞核较小,常偏一侧,呈马蹄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胞质量相对较多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幼红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是类巨幼样改变(胞体巨大(jùdà),核染色质细致、胞质丰富、常有突起)M6M7小巨核细胞体积小,多数直径约10μm,少数达20μ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整齐,呈云雾(yúnwù)状或毛刺状胞质蓝色不透明,着色不均,周围可有伪足样突起,核染色质较粗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慢性(mànxìng)白血病概述定义(chronicleukemia,CL)系骨髓中某系细胞呈慢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到全身各个器官(qìguān)和组织。分为慢粒、慢淋、慢单
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慢性(mànxìng)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myelocyticleukemia,CML)慢性起病,青壮年多见粒细胞显著增高和脾脏显著增大Ph染色体和abl/bcr融合(rónghé)基因全身症状:低热、乏力、多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脾脏肿大,常为巨脾。肝脏中度肿大,一般淋巴结不肿大其它:胸骨压痛,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为3年按自然病程(bìngchéng)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CML血象(xuèxiàng)特点早期可无贫血,病情(bìngqíng)进展可出现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显著增高,以中性晚幼粒细胞为主,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早期增高或正常,晚期可进行性下降CML骨髓(ɡǔsuǐ)象特点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显著增生,G/E明显增高,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原、早幼<10%,嗜碱、嗜酸细胞<10%红系增生受抑巨核细胞早期增多,晚期减少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慢性(mànxìng)粒细胞白血病第八十页,共一百零八页。慢性(mànxìng)淋巴细胞白血病
(chroniclymphocyticleukimia,CLL)老年男性,欧美多见全身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脾大皮肤(pífū)病变及免疫缺陷病程长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CLL血象(xuèxiàng)特点早期可无贫血,病情进展或并发溶血时,可出现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显著增高,以小淋巴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减少(jiǎnshǎo)血小板早期增高或正常,晚期可进行性下降CLL骨髓(ɡǔsuǐ)象特点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淋巴系显著增生,>50%,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粒系、红系增生受抑,并发溶血时,红系可增生巨核细胞早期增多,晚期减少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特殊(tèshū)类型白血病慢性(mànxìng)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ɡǔsuǐ)象血象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特殊(tèshū)类型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骨髓(ɡǔsuǐ)象血象(xuèxiàng)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成人(chéngrén)T细胞白血病特殊(tèshū)类型白血病血片痰液皮肤(pífū)胸腔渗出物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三)其他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jiǎnshǎo)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抗体产生,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巨核细胞成熟受抑临床(línchuánɡ)分为:急性型慢性型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ITP血象(xuèxiàng)特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常正常,急性或慢性出血时可合并(hébìng)贫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血小板减少ITP骨髓(ɡǔsuǐ)象特点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和粒系比例、形态常无明显异常,合并出血时红系可增多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fēnmì)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造血异常、单克隆球蛋白血症及肾功能受损等一系列临床变化。主要特征:1、骨髓中出现恶变的浆细胞2、血和尿中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3、广泛的骨质疏松或溶骨性病变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第九十页,共一百零八页。3、恶性(èxìng)淋巴瘤第九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血细胞的细胞化学(huàxué)染色有助于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化学组成及病理(bìnglǐ)生理改变。可用作血细胞类型的鉴别,以及对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发病机制探讨等均有一定价值第九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过氧化物(ɡuòyǎnɡhuàwù)酶染色(POX,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主要存在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原粒大多呈阴性反应,部分可出现少量阳性颗粒。自早幼粒细胞起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并随着细胞的发育成熟阳性反应程度逐渐(zhújiàn)递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等均呈阴性反应。临床意义:POX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最有价值第九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骨髓(ɡǔsuǐ)片POX染色第九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骨髓(ɡǔsuǐ)片POX染色APL:呈强阳性反应AML-M4:部分(bùfen)呈阳性反应,部分成弱阳性反应AML-M5:呈弱阳性ALL:呈阴性(yīnxìng),<3%第九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精选ppt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磨难的中考语文作文
- 纤维板生产中的员工培训与管理考核试卷
- 智能电动牙刷智能识别考核试卷
- 生活就像一首歌初三语文作文
- 残疾人座车交通事故应急预案考核试卷
- 描写巴黎的初二语文作文
- 纺织品在包装行业的应用与发展考核试卷
- 电力施工项目施工图纸识别考核试卷
- 发热患者的护理指南
-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2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软件系统功能需求调研表(信息系统项目需求调研表)
- 第五届“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
- 中国电信LTE网络质量评估测试规范(试行稿)V1
- 蓝牙音响成品检验规范
- 材料5:个人征信系统机构接入和接口验收工作流程
- 项目选址比选方案分析参考范本
- 中机2015~2016年消防系统维保养护年度总结报告
-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doc
- 极域电子教室解决方案
- JA系列电子天平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