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上册第6课《逍遥游》语文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三上册第6课《逍遥游》语文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三上册第6课《逍遥游》语文教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三上册第6课《逍遥游》语文教案

《逍遥游》课文原文

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70)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70)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xuè)起而飞(23),抢(qiāng)榆枋(fāng)(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餐而反(28),腹犹果真(29);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

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shuò)(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飞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8)。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逍遥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学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争论理解文中“肯定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抱负,批判其虚无主义和肯定自由的不合理因素。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说理方式。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材料和观点之间关系的整理。教学方法诵读、争论

教具预备

板书设计

逍遥游《庄子》

一、课文感知

二、课文鉴赏万物有所待:鲲鹏、野马和尘埃

1、借用寓言说理↓(引申)—蜩和学鸠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小大有区分:朝菌和蟪蛄、冥灵和大椿、

3、气概博大,汪洋辟阖↓(类比)彭祖、鲲鹏—斥鴳修辞方法:比方、夸张、拟人等明确观点:四种人→宋荣子→列子—论证方法:比方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至人、神人、圣人引用论证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什么是“逍遥”?“逍遥”是个联绵词,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逍遥就是徜徉、闲逛、飞翔,那种安适得意优游岁月的情景,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表达的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做“逍遥”主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逍遥”主义的详细内涵。

二、简介解释

①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生活年月与孟轲相仿,可能年龄略小。他诞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在《读本》里有关于他生活的演义。

三、诵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停顿。

2、同学自由诵读课文,标出难解语句。

3、提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⑴“大鹏怒飞”:读出气概和力气。

⑵“蜩与学鸠”:读出其渺小。

⑶“大年小年”:读出鲜亮的对比。

⑷“汤之问棘”:读出对鲲鹏的赞美,对斥鴳的鄙视。⑸结尾一节:读出对几种人的不屑以及结论的确定。

四、师生质疑

1、同学自由阅读课文,提出难解语句,师生争论解决。

2、老师以第1节为基础,引导同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⑴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海运)

⑵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生物以息相吹)

⑶蜩与学鸠不能远飞,是由于什么?(枪榆枋而止)

◆小结:在这一小节里通过三个事例、一个比方和一组对比,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大至鲲鹏小到尘埃,它们的运行都必需有所依托,即后文所说的“有所待”。

五、指导探究

1、是不是认为大鹏和蜩、学鸠之类就没有区分呢?从哪里能看出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选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⑴“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及“大寿的冥灵、大椿”、“众人匹之的彭祖”来喻证“小年不如大年”的观点。

《逍遥游》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路设计反思:

在背本课内容时,大体分为如下步骤:

1、学习目标制定为

(1)同学能流畅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

(2)疏通课文1—2节内容,分析课文1—2节内容。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基本围绕学习目标绽开,也基本完成教学预设。

2、教学步骤制定:

(1)通过学案,了解《逍遥游》写作背景及《逍遥游》的内涵(每班找一位同学朗读指定内容);

(2)指名(每班7位同学)分节朗读课文并留意准时订正;

(3)疏通课文1—2节内容,每班指名4位到黑板书写1—2节重点文言现象。

师生作准时补充与订正。教学思路需进一步细化,参加课堂的同学面可以更广一些,教学容量也可再加大一些。

二、教学效果反思:

本课教学中能立足于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亮点课堂气氛轻松,同学接收得比较好。同时在于把庄子的写作背景与文章能有机的连接起来,让同学对庄子“逍遥游”思想有了直接生动的感受和理解。并且用新时代的眼光解读了庄子,探寻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指导价值。教学达到了预期目的。同学很好的理解了“逍遥游”的境界,落实了课文一二节重点文言学问,并对庄子有了新的熟悉。既增加了学问,又陶冶了情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应当保证更多一些课堂沟通时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对于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乐观探寻,努力实践,避开再消失以上问题。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问的传播,更重要的是指导和组织同学自主地参加学习。“教”是为“学”服务的,因而,有效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设计成为重要课题。也就是说,如何让每一个同学最大限度地参加学习,并取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这才是备课最关键之处。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肯定会跟着老师的教学设计走,稍不留意,甚至会消失与老师意愿相反的状况。这种状况一旦消失,假如缺乏课堂的掌控和应变力量,将很难应对。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光要吃透教材,建构教学流程,还必需尽可能从多方面为同学设想,考虑同学在课堂上消失的种种状况,力争保证教学过程的万无一失。

初上该课文,我就消失了这方面的问题。当时,我在反复研习教材的基础上,备了《逍遥游》的详案。教案设计了两个问题,我自认为比较简洁。可我忽视了自己是在反复研习课文的基础上,吃透了教材,可同学不一样,他们是第一次接触课文,完全是一个生疏的情景,不能也不行能上升到我想的那个高度。因此,同学对于我的教学设计,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课后,我深深地思索:尽管我是备了详案,可我是根据我的思维去设计教学,但完全是以我为主体,忽视了同学的主导性,同学并不行能完全根据我的思维走,因此,我必需以同学为主体,从同学的角度来思索问题。而后再次上该课文,我从同学的角度设计了《逍遥游》的详案,效果特别的好,整个教学过程完整而流畅。

对于文言学问这一板块的教学,实行了让同学在利用学案结合解释自我口述课文的基础上,各组展现成果,同时提出译不通的地方,交予全班争论解决,这一方案得到较好的落实。在课堂上,同学乐观主动,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提出问题,同学解决,同学无法做到的,老师首先引导,共同探讨解决,但绝不把结论直接告知他们。例如,有的同学问到“彼且奚适也?”怎么理解。同学一时语塞,这时我说:“这个句子不好翻译,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大家看‘彼’作何解释?”,有生答“是‘他’吧?”我说“对,‘彼’可以作第三人称代词,此处可作‘他’讲,‘且’呢?”有生说:“表‘将要’”我确定了他的回答,连续追问:“实际上最关键的是‘奚适’的理解,‘奚’是什么意思?”有生小声说:“哪里”“‘适’呢?”“到”我说:“这位同学说得很对,哪该怎样翻译?这是什么句式?”“倒装”“精确     讲,这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前置,它做‘适’的宾语,所以可翻译为……”齐声说:“到哪里去”。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才有和谐的课堂。这时我结合文中消失的几个同类的例子“之二虫又何知”等将宾语前置句的这一类型讲透,从而将生硬的语法学问详细化。这种教学方式,我感觉能较好地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课堂的参加欲望。

《逍遥游》之难,不在文言词语、文言现象,而在理解那种“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我从“三笑”入手,而第三笑是全文的关键。宋荣子笑“知、行、德、而(能)”者,宋荣子达到的境界是“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怎么理解这一句?让同学结合语言环境来思索,不难找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这句话。经过争论和引导,同学都能够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这个时候,引导同学思索,在生活中查找这样的例子,便可以开拓他们的思路,乐观思索道家的“逍遥”境界。我们可以结合现今的从众心理、凡事做表面文章不实事求是的风气,让同学体会到,大家都赞扬你,并不肯定你就做得是对的;大家都诽谤你,并不肯定你便要否定自己。我们可以举出许多的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当然,先让同学来举这些例子。

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是认定自己和外物的区分,辨清光荣和耻辱的界限了。那么庄子认为,宋荣子达到了“逍遥游”境界了吗?明显不是。同学能够找到一句话——“虽然,犹有未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