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第27讲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第27讲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第27讲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第27讲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世界史第九单元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阶段特征】俄国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是其典型特征。【时空概览】【知识主线】政治上: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科学文化上: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奠定,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突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素养对接】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1921年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1936年斯大林模式形成。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罗斯福力主由政府对经济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调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27讲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题1人类历史新纪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2)政治方面①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②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③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过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革命准备①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②七月流血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①1917年11月6日晚,起义开始。②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8日凌晨,冬宫被占领。3.意义——伟大的开端(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①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③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④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2)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构图解史]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信息提取:巴黎公社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但在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图解史]十月革命的经过信息提取:俄国十月革命从广义上分为二月革命和十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两个阶段。二月革命以推翻俄国沙皇专制为目标,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目标,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框架图示]社会主义运动eq\a\vs4\al(关注新教材拓展新视野)1.列宁主义的形成及内容(1)形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2)内容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②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③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④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2)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3)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及性质[学术前沿]十月革命的现代启示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让这一理论不再停留于小部分人的思想武器,而是成为更广泛人群的现实力量。苏联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和符号,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被统治阶级的希望之所寄。——徐祎珉《十月革命的现代启示录》[思维激活]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史料实证]十月革命的进程史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列宁“四月提纲”史料二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解读](1)史料一信息“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是指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说明俄国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2)史料二信息“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说明当时俄国已发生“七月流血事件”,革命方式由和平过渡发展为武装斗争。[探究](1)根据史料一,说明列宁最初主张通过什么方式夺权。结果如何?eq\a\vs4\al([试答])(2)史料二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什么事件,这两个事件的性质是什么?eq\a\vs4\al([试答])[历史解释]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1)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革命道路:革命由中心城市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家国情怀]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革命,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1)俄国十月革命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被压迫民族采取了和平、友好的政策,它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信心和勇气。(2)俄国十月革命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准备了条件。(3)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先进分子创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进程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命题研析·应试集训仿真模拟1.“俄国革命最近之形势,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这里所说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是指()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沙皇专制政府C.苏维埃政府D.保守党政权2.[2022·贵州贵阳一模]1908年,列宁在《公社的教训》一文中,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总结时提出:“尽管俄国革命在目的和任务方面与1871年法国革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的主张。这表明()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形式B.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D.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被列宁完全接受3.[2022·桂林市一模]1917年7月1日,彼得格勒50万人举行示威游行。……绝大多数参加示威游行的群众在旗帜上和标语牌上写着“打倒战争!”“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些标语和口号反映出,在俄国()A.沙皇专制政府不得人心B.和平方式夺权困难重重C.临时政府面临严重危机D.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4.[2022·新乡市高三二模]1917年1~2月,列宁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公社正是这种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的论断旁批注道“公社=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同年7~9月,在《国家与革命》一书的提纲和纲要中,列宁又指出公社是“‘终于发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这些论述()A.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B.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C.表明列宁的革命理论发生根本变化D.为俄国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5.[2022·广东肇庆一模]《四月提纲》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但在具体内容中并没有直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等,而是仅限于土地改革、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当时()A.列宁为赢得人民支持的策略考量B.俄国民众和沙皇统治的矛盾激化C.苏俄正面临帝国主义侵略的困境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6.[2022·山东等级考试模拟]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期间通过的《土地法令》《和平法令》等一系列法令,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实验”。这一认识是基于这些法令()A.结束了临时政府的统治B.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规定了工业国有化D.以彻底改造社会为目的课题2“理想”到“现实”的实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2.目的: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3.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结果: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知识点二新经济政策1.实行的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2)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3)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知识点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2)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构图解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信息提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四个层面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当时俄国的物力、财力,对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涉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深化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信息提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是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深化理解]“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信息提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形成(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①目的: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②措施: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③结果: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2)农业集体化运动①目的: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②措施: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③结果:到1937年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3.评价(1)积极作用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局限①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概念阐释]苏联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又称农业劳动组合,苏联劳动农民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农庄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庄员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农庄永久使用。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并允许庄员经营规定的宅旁园地和家庭副业。[漫画解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信息提取:漫画揭示出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失衡。eq\a\vs4\al(关注新教材拓展新视野)1.余粮收集制(1)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2)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2)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形成鲜明的对照。(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但苏联的发展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术前沿]苏联工业化的利弊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应当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它为苏联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基础,从物质基础上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重工业过重(其中80%又与军工产业有关)、轻工业过轻、农业长期落后的状况,成了影响经济正常发展,阻碍改善市场供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刘靖北《关于苏共败亡的几点思考》[思维激活]作者认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为苏联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基础,从物质基础上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苏联工业化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苏联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史料实证]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史料一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史料二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以上史料均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解读](1)史料一中斯大林强调了重工业建设的原因。“和共产国际做斗争”说明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敌视;苏联的重工业基础薄弱;发展重工业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2)史料二说明了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解读史料时注意数据的变化。苏联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说明苏联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探究](1)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为此采取的措施。eq\a\vs4\al([试答])(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eq\a\vs4\al([试答])[历史解释]苏联(俄)在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1)余粮收集制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减轻了农民负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农业集体化的实行,过度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后来也没有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使得农业总产值下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唯物史观]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影响特点(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影响(1)积极影响: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②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命题研析·应试集训真题体验1.命题点:苏联以“七年经济计划”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国卷Ⅲ]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关键点拨:由材料中关于“七年经济计划”的内容可知,“七年经济计划”的特点是高指标、高速度、高增长,并且优先发展电力、钢铁等重工业,而这些都是“斯大林模式”发展经济的特点。[听课笔记]2.命题点: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2021·全国甲卷,3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以史为鉴吸取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第2题情境创设以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未认真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生活情境,考查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并考查考生解读和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新高考借鉴][2021·天津卷,11]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4.[新高考借鉴][2021·山东卷,13]下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1928年1932年1937年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仿真模拟1.[2022·怀仁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1918年产生出两半的社会主义,正如在帝国主义一个蛋壳中的两只鸡雏。在德国和俄国分别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列宁意在()A.阐述德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B.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舆论宣传C.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D.说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不成熟2.[2022·南昌市高三模拟]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5月,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些举措()A.为赢得国内战争胜利提供物资保障B.使苏联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C.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严重弊端D.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2022·宜春市高三4月模拟]1921年5月,苏俄政府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政府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不久,国家取消商业的地区范围限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由此可见,当时苏俄()A.经济政策进行了适时的调整B.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C.工农业生产都得到了恢复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4.[2022·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在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积累率”(指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1927~1928年度的15.9%提高到1932年的26.9%。这种变化()A.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发展模式的调整C.照搬了西方经济发展经验D.有利于苏联工业化发展第27讲课题1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史料实证][提示](1)方式:和平夺权。结果: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完全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2)事件: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命题研析·应试集训仿真模拟1.解析:“……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说明题干针对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因此推翻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沙皇政府、苏维埃政府和保守党政权无关,A项符合题意。答案:A2.解析:据材料“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可知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故选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武装夺权的斗争方式,除此还有和平夺权,排除A项;“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是指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即巴黎公社的原则,并非单指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排除C项;“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体现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与“完全接受”不符,排除D项。答案:B3.解析:题干述及的时间是1917年7月,可知该现象出现在“二月革命”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之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但掌握实际权力的还是临时政府,他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但是在1917年7月彼得格勒的示威游行中,却出现了“打倒战争!”“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口号,这表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故选C项。答案:C4.解析:据材料“列宁又指出公社是‘终于发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可知,列宁意识到巴黎公社的革命形式是俄国道路的必然选择,为俄国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条件的问题,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排除B项;根本变化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答案:D5.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四月提纲》中并没有直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等,而是仅限于土地改革、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列宁希望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即列宁为赢得人民支持的策略考量,故选A项;此时沙皇统治已经被推翻,排除B项;当时苏俄尚未建立,排除C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强烈不满,统治基础并不稳固,故D项错误。答案:A6.解析: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目的是要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颁布《和平法令》是为了退出一战,实现俄国的和平。这些法令都以彻底改造社会为目的,故D项正确;结束临时政府的统治是通过革命方式而不是颁布法令,故排除A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只涉及《土地法令》,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工业的国有化,故排除C项。答案:D课题2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史料实证][提示](1)措施: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优先、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解决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条件。(2)原因:排除市场体制,倚重计划体制;国际形势的变动,如西方经济危机的发生等。启示: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与模式;积极利用国际机遇,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命题研析·应试集训真题体验1.解析:A项对:根据材料中苏共二十一大的决议,可知仍将重点放在工业化发展方面,尤其注重重工业的发展,且仍是通过行政命令发展经济,说明七年计划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B项错: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应对举措是1949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C项错:新经济政策是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与题干中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不符。D项错:材料仅提到了七年计划的内容,不能反映出这种计划的结果,所以据材料不能判断出是否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2.解析:由材料“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可知,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中央政府的指令并未完全得到地方政府的推行,而是采取了相应的变通,故选C项;材料只是提及了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苏维埃政权的做法变通,没有提及这一做法施行后的效果,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国内战争时期,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在国家层面取消了自由贸易,故自由贸易不可能成为当时经济活动的常态,排除B项;粮食税完全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做法发生于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中,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C3.解析: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