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参考资料_第1页
寄生虫参考资料_第2页
寄生虫参考资料_第3页
寄生虫参考资料_第4页
寄生虫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寄生虫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的概念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生活,并从宿主身上取得营养物质的动物。2、宿主概念凡是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生的动物都称为宿主。3、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从寄生部位来分:凡是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如线虫、绦虫、吸虫等;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4、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的发育过程来分:凡是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称为单宿主寄生虫(也称为土源性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如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就称为多宿主寄生虫(也称为生物源性寄生虫),如绦虫、吸虫等。5、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寄生的宿主范围来分: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这种寄生虫就称为专一宿主寄生虫。例如马的尖尾线虫只寄生于马属动物,鸡球虫只感染鸡等。有些寄生虫能够寄生于许多种宿主,这种寄生虫就称为非专一宿主寄生虫。既能寄生于动物,也能寄生于人的寄生虫——人兽共患寄生虫,如日本血吸虫、弓形虫、旋毛虫等。6、终未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如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所以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弓形虫的有性生殖阶段(配子生殖)寄生于猫的小肠内,所以猫是弓形虫的终未宿主。7、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如猪带绦虫的中绦期猪褒尾蚴寄生于猪体内中,所以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弓形虫的无性生殖阶段(速殖子、慢殖子和包囊)寄生于猪、羊等动物体内,所以猪、羊等动物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8、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某些种类的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后一个中间宿主(第二个中间宿主)有时就称为补充宿主。如双腔吸虫在发育过程中依次需要在蜗牛和蚂蚁体内发育,其补充宿主就是蚂蚁。9、贮藏宿主(转续宿主)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这种宿主称为贮藏宿主或转续宿主。如鸡异刺线虫的虫卵被蚯蚓吞食后在蚯蚓体内不发育但保持感染性,鸡吞食含有异刺线虫的蚯蚓可感染异刺线虫,蚯蚓是鸡异刺线虫的贮藏宿主。10、保虫宿主某些惯常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有时也可寄生于其他一些宿主,但寄生不普遍多量,无明显危害,通常把这种不惯常被寄生的宿主称为保虫宿主。如耕牛是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这种宿主在流行病学上起一定作用。11、带虫宿主(带虫者)宿主被寄生虫感染后,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临床上不表现症状,体内仍存留有一定数量的虫体,并对同种寄生虫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宿主即为带虫宿主。12、传播媒介通常是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多指吸血的节肢动物。例如,蚊子在人之间传播疟原虫,蜱在牛之间传播梨形虫等。13、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或发育史。不需中间宿主的发育史,又称为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史,又称为间接发育型。二、简答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种。种、属、科、目、纲、门、界。2、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寄生虫的致病作用):1)掠夺宿主营养消化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多数以宿主体内的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营养为食;有的寄生虫还可直接吸取宿主血液。如吸血节肢动物寄生虫(如蜱、吸血虱)和某些线虫(如捻转血矛线虫、钩虫);也有的寄生虫(某些原虫,如梨形虫、球虫)则可破坏红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以血红蛋白、组织液等作为自己的食物。2)、机械性损伤虫体以吸盘、小钩、口囊、吻突等器官附着在宿主的寄生部位,造成局部损伤;幼虫在移行过程中,形成虫道,导致出血、炎症;虫体在肠管或其他组织腔道(胆管、支气管、血管等)内寄生聚集,引起堵塞和其他后果(梗阻、破裂)。另外,某些寄生虫在生长过程中,还可刺激和压迫周围组织脏器,导致一系列继发症。如多量蛔虫积聚在小肠所造成的肠堵塞,个别蛔虫误入胆管中所造成的胆管堵塞等;钩虫幼虫侵入皮肤时引起钩蚴性皮炎;细粒棘球蚴在肝脏中压迫肝脏,都可造成严重的后果。3)、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寄生虫在寄生生活期间排出的代谢产物、分泌的物质及虫体崩解后的物质对宿主是有害的,可引起宿主体局部或全身性的中毒或免疫病理反应,导致宿主组织及机能的损害。4)、继发感染某些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时,可以把一些其他病原体(细菌、病毒等)一同携带入内。另外,寄生虫感染宿主体后,破坏了机体组织屏障,降低了抵抗力,也使得宿主易继发感染其他一些疾病。3、寄生虫感染来源通常是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终未宿主、中间宿主、补充宿主、保虫宿主、带虫宿主及贮藏宿主等。4、感染途径是指病原从感染来源感染给易感动物所需要的方式。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寄生虫通过易感动物的皮肤,进人宿主体的方式。例如钩虫、血吸虫的感染方式。接触感染:即寄生虫通过宿主之间互相直接接触或用具、人员等的间接接触,在易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属于这种传播方式的主要是一些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经节肢动物感染:即寄生虫通过节肢动物的叮咬、吸血,传给易感动物的方式。这类寄生虫主要是一些血液原虫和丝虫。经胎盘感染:即寄生虫通过胎盘由母体感染给胎儿的方式。如弓形虫等寄生虫可有这种感染途径。⑥自身感染:例如猪带绦虫的患者呕吐时,可使孕卵节片或虫卵从宿主小肠逆行入胃,而再次使原患者遭受感染。5、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5.1临床观察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分析病因,寻找线索。如仔猪感染蛔虫病时,初期往往症状明显,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咳嗽、体温升高等。5.2流行病学调查5、3实验室检查在各种病料中,检查病原体(虫卵、幼虫和成虫),这是诊断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5、4治疗性诊断在初步怀疑的基础上,采用针对一些寄生虫的特效药进行驱虫试验,然后观察疾病是否好转。若临床症状渐轻或消失,或患畜体内有虫体排出,进行检查鉴定,从而达到确诊目的。5、5.剖检诊断5、6免疫学诊断利用抗原一抗体反应或其他免疫反应来诊断寄生虫病。如猪囊尾蚴病、棘球蚴病、旋毛虫病、住肉孢子虫病等,免疫学诊断仍是较有效的方法。5、7分子生物学诊断已在寄生虫学上得到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很多,如核型分析、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限制性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DNA探针技术、DNA指纹分析、DNA聚合酶链反应(PC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核酸序列分析等。6、动物寄生虫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6.1控制和消灭感染源驱虫时应注意:首先是药物的选择,原则是要高效、低毒、广谱、价廉、使用方便。再就是驱虫时间的确定,这一定要依据对当地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了解来进行,一般要赶在“虫体成熟前驱虫”,防止性成熟的成虫排出虫卵或幼虫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或采取“秋冬季驱虫”,保护畜禽安全过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驱虫应在专门的、有隔离条件的场所进行。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统一集中,用“生物热发酵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在驱虫药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合理用药,避免频繁地连续几年使用同一种药物,尽量争取推迟或消除抗药性的产生。虫卵转阴率=虫卵转阴动物数/实验动物数×100%虫卵减少率=(驱虫前EPG一驱虫后EPG)/驱虫前EPG×100%(EPG=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精计驱虫率=排出虫体数/(排出虫体数十残留虫体数)×100%粗计驱虫率=(对照组平均残留虫体数一试验组平均残留虫体数)/对照组平均残留虫体数×100%驱净率=驱净虫体的动物数/全部实验动物数×100%6.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是减少或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环节。环境卫生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尽可能地减少宿主与感染源接触的机会,如逐日清除粪便,打扫厩舍;另一方面是设法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例如粪便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虫卵或幼虫;也包括清除各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媒介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和媒介是较难控制的,可以利用它们的习性,设法回避或加以控制。6.3增强畜禽机体抗病力实行科学化养殖。加强日常饲养管理。饲料保持平衡全价,使能获得足够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放牧,减少应激因素,使动物能获得舒服而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提高易感动物对寄生虫病的抵抗力。对于孕畜和幼畜应给予精心的护理。7、常用的粪检实验室技术1)肉眼观察2)直接涂片法3)虫卵漂浮法常用饱和盐水进行漂浮,主要是检查线虫卵、绦虫卵及球虫卵囊等,以建立生前诊断。4)虫卵沉淀法5)虫卵计数法常用的有麦克马斯特氏法。6)幼虫培养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皿底部加滤纸一张,而后将欲培养的粪便加水调成硬糊状,塑成半球形,放于皿内的纸上,并使半球形粪球的顶部略高出平皿边沿,使加盖时与皿盖相接触。7)幼虫分离法又称为贝尔曼氏法。8)毛蚴孵化法8、蠕虫卵的基本结构与特征1)线虫卵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卵壳由两层组成,壳内有卵细胞。但有的线虫卵排到外界时,其内已含有幼虫。壳表面多数光滑,有的凸凹不平,色泽可从无色到黑褐色。蛔虫卵卵壳最厚,其他多数较薄。2)吸虫卵:卵壳由数层膜组成,比较厚而坚实。大部分吸虫卵的一端有卵盖;新排出的吸虫卵内一般含有较多的卵黄细胞及其所包围的胚细胞;有的则含有成形的毛蚴。吸虫卵常呈黄色、黄褐色或灰色,内容物较充满。3)绦虫卵圆叶目绦虫卵呈圆形、方形或三角形。其虫卵中央有一椭圆形具有三对胚钩的六钩蚴(胚胎)。有的绦虫卵内胚膜上形成突起,称为梨形器(灯泡样结构)。9、血液寄生虫检查1)血液的涂片与染色一般在病畜高温时取耳静脉血涂片。制成血液涂片,然后用姬姆萨液或瑞氏液染色后观察。2)鲜血压滴的观察由于虫体未染色,检查时应使视野中光线弱些。该方法主要是检查血液中虫体的运动性。3)虫体浓集法此法适用于伊氏锥虫病和梨形虫病的检查。对于血液中的微丝蚴,也可用虫体浓集法。10、鼻腔和气管分泌物寄生虫检查肺丝虫的虫卵或幼虫、肺吸虫的虫卵均可出现在气管分泌物中。检查方法:用棉拭子取鼻腔和气管分泌物,将采得的黏液涂于载片上镜检。为了得到较多的检查物,可用手小心轻压气管或喉头上部以引起动物咳嗽。11、生殖道寄生虫检查1)牛胎儿毛滴虫检查采取母畜阴道分泌的透明黏液,收集公牛包皮冲洗液,流产胎儿,可取其第四胃内容物、胸水或腹水检查。2)马媾疫锥虫检查马媾疫锥虫检查材料应采取浮肿部皮肤或丘疹抽出液、尿道及阴道的黏膜刮取物。以上所采病料加适量生理盐水,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制成压滴标本检查;也可制成抹片,用姬氏液染色后检查。12、其他组织寄生虫检查法有些原虫可以在动物身体的不同组织内寄生。一般在死后剖检时,取一小块组织,以其切面在载玻片上做成抹片、触片,或将小块组织固定后制成组织切片,染色检查。抹片或触片可用瑞氏液染色或姬氏液染色后观察。1)泰勒虫感染泰勒虫的病畜,常呈现局部体表淋巴结肿大。可取淋巴结穿刺物推挤到载玻片上,涂成抹片,固定、染色、镜检,可以找到柯赫氏蓝体。2)弓形虫家畜患弓形虫病时,除死后可在一些组织中找到包囊和速殖子外,生前诊断可取腹水,检查其中的滋养体。取得的腹水可在载玻片上抹片,以瑞氏液或姬氏液染色后检查。3)旋毛虫肌肉中旋毛虫的检查,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世界各国使用的方法大同小异。传统方法为镜检法,但目前欧、美国家多用消化法。镜检法:取膈肌剪成小块,用厚玻片压紧,放显微镜下检查或投放到屏幕上观察。消化法:取100克肉样,加入10g胃蛋白酶,溶于2L自来水中。再加入16mL盐酸(25%)。13、螨的检查1)疥痒螨的刮取与观察在宿主皮肤患部与健康部交界处,先用剪刀剪毛,再用外科凸刃小刀,反复刮取表皮,直到稍微出血为止。将刮下的皮屑,放于载玻片上,滴加50%甘油溶液,覆以另一张载玻片。搓压玻片使病料散开,置显微镜下检查。集虫法:先取较多的病料,置于试管中,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使皮屑溶解,虫体自皮屑中分离出来。然后待其自然沉淀(或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沉淀5min),虫体即沉于管底,弃去上层液,吸取沉渣检查。也可将病料浸入40~45℃的温水里,置恒温箱中1~2h后,将其倾在表玻璃上,解剖镜下检查。2)蠕形螨的检查蠕形螨寄生在毛囊内,检查时先在动物四肢的外侧和腹部两侧、背部、眼眶四周、颊部和鼻部的皮肤上触摸有否沙粒样或黄豆大的结节。如有,用小刀切开挤压,看到有脓性分泌物或淡黄色干酪样团块时,则可将其挑在载片上,滴加生理盐水1~2滴,均匀涂成薄片,上覆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14、虱和其他吸血节肢动物寄生虫检查虱、蜱、蚤(包括蠕形蚤)、虱蝇等吸血节肢动物寄生虫在动物的腋窝、鼠蹊、乳房、趾间及耳后等部位寄生较多。15、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术解剖时,首先制作血片,染色检查,观察血液中有无寄生虫。同时仔细检查体表有否外寄生虫。然后剥皮,观察皮下组织中有无虫体寄生。接着剖开颅腔和胸腹腔,取出各种组织器官,按系统详细检查。16、寄生虫学动物接种技术1)伊氏锥虫实验动物可用小鼠、大鼠、豚鼠、兔或犬,其中以小鼠最适用。接种材料用可疑病畜的抗凝血液,血液采取后应在2~4h内接种完毕。2)马媾疫锥虫马媾疫锥虫不能接种于多数实验动物,但可将病畜的阴道或尿道刮取物与无菌生理盐水混合,接种于公家兔的睾丸实质中,每个睾丸的接种量为0.2mL。3)胎儿毛滴虫取病牛阴道分泌物或包皮冲洗液为病料,接种于妊娠豚鼠的腹腔内,在接种后1~20d,可以使妊娠豚鼠发生流产,在其流产胎儿的消化道和胎盘里可查出大量的毛滴虫。4)弓形虫弓形虫是多宿主原虫,多种家畜和实验动物均具有易感性,但小鼠对之特别敏感,常常仅数十个虫体即可使小鼠感染发病。一般取急性死亡的可疑动物的肺、淋巴结、脾、肝或脑组织,以1:5的比例加人生理盐水,制成乳剂,并加少量青霉素和链霉素以控制杂菌感染。吸取乳剂0.2mL接种于小鼠腹腔,一般急性者在4~5d后发病,病鼠被毛粗乱,食欲消失,腹部膨大,有大量腹水,病程4~5d,最后死亡。抽取病鼠或病死鼠的腹水做涂片,染色检查,可见大量游离的速殖子。17、寄生虫免疫学诊断技术1)间接血凝试验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如新孢子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病、猪囊尾蚴病、棘球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伊氏锥虫病等。18、蛔虫定义,易感动物蛔虫是动物体最常见的一种土源性寄生线虫,对幼龄动物感染率高,主要寄生于小肠。家养动物中以猪蛔虫病、犬猫蛔虫病和鸡蛔虫病最为常见,危害严重。19、猪蛔虫及虫卵形态猪蛔虫(Ascarissuum)分类上属于蛔科、蛔属。虫体色彩呈淡红色或淡黄色,圆柱状;虫卵呈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表面粗糙,高低不平。20、猪蛔虫生活史雌虫产出的卵随宿主粪便排入外界,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内含二期幼虫);被猪食入后,在消化液作用下,卵壳溶解,卵内幼虫出来,钻人宿主肠壁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在此停留2~3d,发育为第3期幼虫;然后再随血流到达心、肺,在肺部停留5~6d,变成第4期幼虫;然后随着宿主咳嗽,通过支气管、气管进入宿主口腔,被咽下后,到达小肠,变成第5期幼虫;最后发育为成虫。虫卵在外界的发育时间为10~30d,幼虫在猪体内移行20d,从虫卵感染猪到成虫成熟需2~2.5个月,寄生寿命为7~10个月。21、猪蛔虫流行病学特点感染方式:猪可通过吃奶、掘土、采食、饮水经口感染该寄生虫,此外还可经母体胎盘感染。猪蛔虫感染普遍的原因是:虫体是土源性线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壳厚,对外界环境变化抵抗力强;雌虫产卵量大。只有5%~10%的石炭酸、2%~5%的热碱水、新鲜的石灰水、5%的硫酸及5%的苛性钠才能杀死虫卵。虫卵对高温、干燥、直射日光敏感。绝大部分能够存活越冬。22、猪蛔虫临床表现猪蛔虫幼虫移行过程中会造成宿主肝、肺等组织损伤,引起肝出血、肺炎,同时易伴发或继发其他一些传染病。成虫期往往导致猪营养不良。数量多时,会造成肠阻塞或肠破裂。另外有些虫体还可能进入胆管或胰管,引起相应病害。仔猪感染症状明显,初期咳嗽,体温升高,喘气;慢性者则表现为渐进性消瘦,发育不良,成为僵猪。23、猪蛔虫的诊断1)仔猪有咳嗽、消瘦及生长发育停滞等现象时,均可作为疑似蛔虫病的依据;2)进一步确诊可采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有无虫卵。3)如无虫卵,而患猪有肺炎表现,则可剖检死猪肝、肺组织,进行幼虫分离,然后确诊。4)诊断性驱虫。5)此外,剖检在肠道发现呈淡红色或淡黄色,圆柱状,长15cm以上的大型线虫可确诊。24、猪蛔虫的防治预防:平时保持猪圈的干燥与清洁,每天定时清理粪便并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对流行本病的猪场或地区,每年春秋各驱一次虫;对断奶到6个月的仔猪进行1~3次驱虫;孕猪在产前3个月驱虫。断奶仔猪要多给予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以增强抗病力。饲养用具及圈舍定期(每月1次)20%~30%的热草木灰水或4%的热火碱水(60℃治疗:1)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对体外寄生虫亦有杀灭作用。有效成分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3mg,或每千克体重0.03ml皮下注射(针剂)或内服(片剂)。预混剂:每天每千克体重0.1mg,连用7d。2)多拉菌素针剂:每千克体重0.3mg,一次肌内注射。3)阿苯达唑又名丙硫咪唑、丙硫苯咪唑,为广谱驱虫药。由于其对一般的线虫、绦虫、吸虫都有效,因此也叫抗蠕敏。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20mg,拌入饲料给予。本品有致畸作用,妊娠动物慎用。4)左旋咪唑剂量为每干克体重4~6mg,肌肉或皮下注射;或每千克体重8mg,拌入饲料内喂服。中毒症状似胆碱酯酶抑制剂,表现为流涎,便频,胃肠蠕动加快,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困难,心率减慢,瞳孔缩小等,可用阿托品解救。5)硫苯咪唑(芬苯达唑)每千克体重3mg,连用3d。25、鸡蛔虫病概述虫体形态:鸡蛔虫虫体黄白色,虫卵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壳厚。流行病学:虫卵随粪排出后,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被鸡吞食后,幼虫在体内不移行。3~4月龄的雏鸡易感。1岁龄以上的鸡有一定的抵抗力,往往是带虫者。不同品种的鸡易感性有差异,肉鸡比蛋鸡抵抗力强;土种鸡比良种鸡抵抗力强。鸡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时易遭受感染。感染性虫卵也可被蚯蚓食入,鸡再食入蚯蚓时也能造成感染。临床表现:雏鸡发病后表现为精神委顿,羽毛松乱,双翅下垂,便秘、下痢相交替,有时有血便,严重时衰弱死亡。成鸡多不表现症状,产蛋鸡可影响产蛋率。诊断:生前用漂浮法检查粪便中有无虫卵,注意鸡蛔虫卵表面光滑;死后小肠部位剖检找虫体,根据虫体特征可确诊。治疗:驱虫可使用左旋咪唑、阿苯达唑(丙硫咪唑)等药物,雏鸡2~3月龄时驱一次,冬季再驱一次;成鸡秋末冬初一次;产蛋鸡产蛋前再驱一次。左旋咪唑内服给药休药期为28d。上述两种驱虫药的其他使用注意事项可参考猪蛔虫病部分。预防: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药物,如阿苯达唑等。雏鸡与成鸡要分开饲养,饲料平衡全价,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粪便集中生物热发酵处理。26、犬、猫蛔虫病概述犬、猫蛔虫分类上属于弓首科或弓蛔科,病原包括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或狮弓首蛔虫。流行病学:犬弓首蛔虫和猫弓首蛔虫发育过程类似于猪蛔虫,需在宿主体内经复杂移行过程。此外,母犬怀孕后,幼虫还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或产后经母乳感染幼犬。狮弓蛔虫发育史简单,在体内不经复杂移行,幼虫孵出后进人肠壁发育,然后返回肠腔发育成熟。犬、猫蛔虫的感染性虫卵可被转运宿主摄入,在转运宿主体内形成含有第3期幼虫的包囊,犬、猫捕食转运宿主后发生感染。犬弓首蛔虫的转运宿主为啮齿类动物;猫弓首蛔虫的转运宿主多为蚯蚓、蟑螂、一些鸟类和啮齿类动物;狮弓蛔虫的转运宿主多为啮齿类动物、食虫目动物和小的肉食动物。犬蛔虫病主要发生于6月龄以下幼犬,感染率在5%~80%之间。其主要原因是:首先,虫体繁殖力强,每条雌虫每天可随每克粪便排出约700个虫卵;其次,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非常强,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再者,怀孕母犬的体组织中隐匿着一些包囊幼虫,可抵抗药物的作用,成为幼犬感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临床表现:可见咳嗽、呼吸加快和泡沫状鼻漏,重度病例可在出生后数天内死亡;生长缓慢、呕吐、腹泻、贫血、神经症状等,有时可在呕吐物和粪便中见完整虫体。成虫异常移行而致胆管阻塞,引起胆囊炎等。该寄生虫病常导致幼犬和幼猫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严重时可引起死亡。诊断:可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2周龄幼犬出现肺炎症状,可考虑为幼虫移行期临床表现。防治:地面上的虫卵和母犬体内的幼虫是主要感染源,因此预防主要需做到环境、食具、食物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生物热处理。对犬、猫进行定期驱虫:母犬在怀孕后40d至产后14d驱虫,以减少围产期感染;幼犬应在2周龄时进行首次驱虫,2月龄时进一步给药以驱除出生后感染的虫体;哺乳期母犬应与幼犬一起驱虫。防止犬、猫摄食转运宿主。治疗药物如下:1)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2~0.3mg,皮下注射或内服。注意柯利犬和有柯利犬血统的犬禁用此药,其他注意事项可参考猪蛔虫病部分。2)甲苯咪唑本品除具有广谱驱线虫作用外,还能驱绦虫。3)芬苯达唑又名苯硫咪唑或硫苯咪唑,对动物的大多数线虫及其幼虫、绦虫有较强的驱除作用,此外还有极强的杀虫卵作用。犬、猫均按每天每千克体重50mg的剂量,连喂3d。用药后少数病例可能出现呕吐。4)噻嘧啶又名噻吩嘧啶、抗虫灵,有酒石酸噻嘧啶和双羟萘酸噻嘧啶。犬、猫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10mg,内服。不宜与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有机磷化合物、肌松药、安定药、杀虫药合用,以防毒性增加;酒石酸噻嘧啶适口性差,混饲给药应注意动物摄食量,以防降低药效;本品禁用于极度虚弱动物。27、球虫病概述球虫病通常是由艾美耳科球虫所引起,包括艾美耳属、等孢属、泰泽属和温扬属等。球虫为细胞内寄生虫,对宿主和寄生部位有严格的选择性,即各种畜禽都有其特异的虫体种类寄生,彼此互不感染,而且各种球虫只在宿主的一定部位寄生。球虫是否引起发病,取决于球虫的种类、感染强度、宿主年龄及抵抗力、饲养管理条件及其他外界环境因素。家畜中以鸡、鸭、兔球虫病危害严重,常导致大批死亡。艾美耳科:无孢子囊:8个子孢子直接位于卵囊内,为泰泽属;有孢子囊(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子孢子,为温扬属每个孢子囊内含2个子孢子,为艾美耳属有孢子囊(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子孢子,为等孢属球虫卵囊呈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卵囊内膜突出于卵膜孔之外,形成极帽。在卵囊中的一端可能有l~3个折光性的颗粒,称为极粒。随粪便新排出的卵囊内为一球状的原生质团。在外界孢子化后,艾美耳属球虫卵囊内形成4个橄榄形的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2个子孢子,呈交叉排列。子孢子呈香蕉形,一端钝,一端锐。28、球虫生活史:各种动物球虫的发育过程一样,均包括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3个阶段。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发育为成熟的孢子化卵囊,每个孢子化卵囊内含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2个子孢子。孢子化卵囊随饲料、饮水等进入鸡的消化道内,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卵囊壁破裂,子孢子释出,侵入其寄生部位的肠上皮细胞,进行裂殖生殖;各种球虫的裂殖生殖代次不同,经数代裂殖生殖后,最后一代裂殖子侵入上皮细胞进行配子生殖,形成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进一步发育形成大配子和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生成合子,合子进一步成熟形成卵囊排出体外。卵囊在外界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孢子发育,卵囊内形成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再形成2个子孢子,这时的卵囊称为孢子化卵囊,这种孢子化卵囊具有再次侵入宿主的能力。球虫发育过程中的裂殖生殖阶段和配子生殖阶段在宿主上皮细胞内进行,因此又称为内生发育;而孢子发育在宿主体外进行,又称为外生发育。29、鸡球虫病概述能感染鸡的球虫属于艾美耳属,公认的有7种,即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形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和早熟艾美耳球虫。流行病学:鸡球虫是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特异性都很强的原虫,鸡是各种鸡球虫的唯一宿主。各种鸡球虫的致病性不同,以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最强,其次为毒害艾美耳球虫,但生产中多是一种以上球虫混合感染。所有日龄和品种的鸡都有易感性。球虫病一般暴发于3~6周龄的雏鸡,2周龄以内的雏鸡很少发病,毒害艾美耳球虫常为害8~18周龄的鸡。鸡通过摄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遭受感染,被粪便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或器具等都有卵囊的存在;其他动物、尘埃和管理人员,都可成为球虫病的机械传播者。卵囊对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和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以存活4~9个月。温暖潮湿的地区有利于卵囊的发育,在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经过18~30h发育为孢子化卵囊,但低温、高温和干燥均会延迟卵囊的孢子化过程,有时会杀死卵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和营养缺乏能促使本病的发生。拥挤、潮湿或卫生条件恶劣的鸡舍最易发病。本病多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流行。在我国北方,4~9月份为流行季节,以7~8月份最为严重。而舍饲的鸡场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临床表现:1)饮食球虫病鸡在饮食方面常表现为先是饮多食少,严重后饮多食多。2)腹泻(1)盲肠球虫病(柔嫩艾美耳球虫病)腹泻严重,水样,常有血便,且血液不凝固。(2)直肠球虫病(布氏艾美耳球虫病)血便不如盲肠球虫病严重,只是稀软的粪便上有血性条纹;有时有黑色水样便。(3)毒害艾美耳球虫病稀软的粪便上有血性条纹。(4)巨型艾美耳球虫病严重时小肠出血,但粪便不是水样而是半固状的;常常见到的情况是粪便上附有被血液包被的黏液;有时已溶解的血色素把粪便污染成褐色、橙色或粉色。(5)堆型艾美耳球虫病同巨型艾美耳球虫病的情况。3)贫血由于便血过多,鸡只贫血,可见皮肤、冠、泄殖腔和口腔黏膜、结膜等处苍白。4)脱水由于腹泻严重而脱水,可见鸡只腿部和其他部位的皮肤干燥皱缩。5)皮肤色素沉着不良常见于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6)生产性能亚临床球虫病只影响生产性能,而不产生临床症状,没有经验的诊断人员常把亚临床型球虫病造成的生产性能下降的情况归咎于饲料管理等因素。表现为增重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产蛋不均匀,产蛋量下降。诊断:1)粪便检查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中的卵囊。2)综合判断由于鸡的带虫现象非常普遍,所以仅在粪便和肠壁刮取物中检获卵囊,不足以作为鸡球虫病的诊断依据。正确的诊断,必须根据粪便检查、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判断。根据病变位置、特征和卵囊的大小、形状等可初步鉴定虫种。一般情况下多为两个以上虫种混合感染。主要的鸡球虫病病变特征如下:(1)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病变主要在盲肠。严重感染病例,感染后第四天末和第五天,盲肠高度肿大,肠腔中充满血凝块和脱落的黏膜碎片。到感染后第六七天,盲肠中的血液和脱落黏膜逐渐变硬,形成红色或红白相间的肠芯,在感染后第八天从黏膜上脱落下来。轻度感染时,病变较轻,无明显出血,黏膜肿胀,从浆膜面可见脑回样结构,在感染后第十天左右黏膜再生恢复。而严重感染者,黏膜的损伤难以完全恢复。(2)毒害艾美耳球虫病通常发生于2月龄以上的中雏鸡,小肠中部高度肿胀或气胀,有时可达正常时的2倍以上,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肠壁充血、出血和坏死,黏膜肿胀增厚.肠内容物中含有多量的血液、血凝块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组织。感染后第5d出现死亡,第七天达高峰,死亡率仅次于盲肠球虫病。病程可延续到第十二天。(3)堆型艾美耳球虫病病变主要集中于十二指肠。轻度感染时,病变局限于十二指肠袢,呈散在局灶性灰白色病灶,横向排列呈梯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肠壁增厚和病灶融合成片。病变可从浆膜面观察到,病初黏膜变薄,覆以横纹状白斑,外观呈梯状;肠道苍白,含水样液体。(4)布氏艾荚耳球虫病病变主要发生于小肠至直肠部位,浆膜面可见肠系膜血管和肠壁血管充血,肠道变细,肠壁变薄,呈粉红色至暗红色,肠黏膜出血,肠内容物以黏液和少量血液为主。感染后5~7d,整个小肠呈现干酪样的侵蚀,粪便中有凝固的血液和黏膜碎片。(5)巨型艾美耳球虫病小肠中段肠腔胀气、肠壁增厚,肠道内有黄色至橙色的黏液和血液。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的浅层,对组织的损伤较轻微;在感染后5~8d,有性繁殖阶段在肠壁深部进行,引起肠壁充血、水肿,形成淤斑,严重者肠黏膜大量崩解。防治:鸡场一旦暴发球虫病,应立即进行治疗。治疗药物如下:1)磺胺类如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喹噁啉(SQ)等,按一定比例混入饲料或饮水给药。2)氨丙啉按0.012%~0.024%混入饮水,连用3d。3)百球清2.5%溶液,按0.0025%混入饮水,连用3d。预防:目前所有集约化养鸡场都必须对球虫病进行预防。传统的方法主要是药物预防,即从雏鸡出壳后第一天即开始使用抗球虫药,但由于抗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的困扰,近年来人们愈加重视免疫预防。下面分别介绍药物预防和免疫预防。1)药物预防预防用的抗球虫药有数十种,以下是几种主要药物:(1)氨丙啉按0.0125%混人饲料,鸡的整个生长期都用药。(2)尼卡巴嗪按0.0125%混入饲料,休药5d。(3)氯苯胍按0.0003%混入饲料,休药5d。(4)马杜拉霉素按0.005%~0.007%混入饲料,无休药期。(5)拉沙里菌素按0.0075%~0.0125%混入饲料,休药期3d。(6)莫能菌素按0.0001%混入饲料,无休药期。(7)盐霉素按0.005%~0.006%混入饲料,无休药期。(8)常山酮按0.0003%混入饲料,休药5d。(9)氯氰苯乙嗪按0.0001/混入饲料,无休药期。各种抗球虫药连续使用一定时间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通过合理使用抗球虫药,可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延长抗球虫药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对肉鸡常采用下列两种用药方案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穿梭用药:即在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至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轮换用药:合理地变换使用抗球虫药,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抗球虫药,或不同批次的鸡应用不同的抗球虫药。2)免疫预防目前已有数种球虫疫苗,主要分为两类:活毒虫苗和早熟弱毒虫苗。其中国际上己有4种商品化疫苗大量使用:Coccicox(美国)、Immucox(加拿大)、Paracox(英国)、Livacox(捷克),前两种是由未致弱的活卵囊制成的活虫苗,第三种是由早熟虫株制成的弱毒虫苗,第四种是活卵囊和弱毒卵囊混合制成的虫苗。目前已在生产中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兔球虫病概述兔艾美耳球虫文献记载共有13种,其中除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在胆管上皮细胞外,其余各种都寄生在肠上皮细胞,一般病兔都是数种球虫混合感染。流行病学:兔球虫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其流行与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发病季节多在春暖多雨时期,如兔舍内经常保持在100C以上,随时可能发病。各品种家兔均易感,断奶后至3月龄的幼兔感染最临床表现:按球虫种类和寄生部位不同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临床上多为混合型。轻者一般不显症状,重者则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动作迟缓,伏卧不动,眼、鼻分泌物增多,唾液分泌增多,口腔周围被毛潮湿,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兔尿频或常做排尿姿势,后肢和肛门周围被粪便所污染。腹围增大,肝区触诊有痛感。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极度衰弱而死亡。病程10d至数周。病愈后生长发育不良。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及剖检结果可做出初步诊断,在粪便中发现大量卵囊或病灶中检出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球虫即可确诊。病变特征如下:剖检可见肝表面和实质有粟粒至豌豆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沿小胆管分布,结节内为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慢性肝球虫病,胆管周围和小叶间部分结缔组织增生,使肝萎缩,胆囊黏膜卡他性炎症,胆汁浓稠。肠球虫病变主要在肠道,肠血管充血,十二指肠扩张、肥厚、黏膜充血并有溢血点;慢性病例肠黏膜淡灰色,其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并有散在脓性、坏死性病灶。治疗:可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或预防:1)磺胺六甲氧嘧啶(SMM)按0.1%浓度混入饲料中,连用3~5d,隔1周再用一个疗程。2)磺胺二甲基嘧啶(SM2)与三甲氧苄氨嘧啶(TMP)按5:1混合后,以0.02%浓度混入饲料中,连用3~5d,停1周后,再用一个疗程。3)lOOmg/kg克球粉和8.35mg/kg的苄喹硫酯合剂混饲效果好。4)氯苯胍按每千克体重30mg混入饲料,连用5d,隔3d再用1次。5)杀球灵按1mg/L混入饲料,连用1~2个月,可预防兔球虫病。6)莫能菌素按40mg/L混饲,连用1~2个月,可预防兔球虫病。7)盐霉素按50mg/L混饲,连用1~2个月,可预防兔球虫病。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发现病兔应立即隔离治疗;引进兔先隔离;幼兔与成兔分笼饲养;兔舍保持清洁、干燥;兔笼等用具可用开水、蒸汽或火焰消毒,也可在阳光下曝晒杀死卵囊;注意饲料及饮水卫生,及时清扫兔粪;合理安排母兔繁殖季节,使幼兔不在梅雨季节断奶;兔舍建在干燥、通风、向阳处;注意工作人员卫生,消灭兔场内鼠类及蝇类;流行季节断奶仔兔可在饲料中拌药预防。31、鞭虫病概述鞭虫也叫毛尾线虫或毛首线虫,分类上属于毛尾科、毛尾属。家畜中的宿主除猪外,牛、羊、骆驼等也可感染毛尾线虫。寄生部位主要为盲肠,为害仔猪等幼畜。流行病学:雌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后,在30℃临床表现:重度感染时(数千条虫体)表现为腹泻、贫血、消瘦,幼畜发育受阻。严重病例死前数日,排水样血便,并有黏液;剖检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还有和结节虫病时相似的结节,结节内有部分虫体和虫卵。诊断:猪拉血。生前诊断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卵具有特征性(腰鼓状,两端有卵塞)。防治:同猪蛔虫病32、片形吸虫病概述片形吸虫分类上属于片形科、片形属,在我国有两种病原,即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和鹿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猪、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动物亦可寄生,偶见于人。肝片形吸虫呈扁平片状,灰红褐色。前端有头锥,上有口吸盘,口吸盘稍后方为腹吸盘。虫卵呈长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前端较窄,后端较钝,卵盖明显。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流行病学:成虫在终末宿主的胆管内排出大量虫卵,卵随胆汁进入宿主消化道,由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出毛蚴,进入水中,遇中间宿主——淡水螺,则钻入其体内,经无性繁殖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后,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形成囊坳。家畜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囊蚴即可被感染。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低洼、沼泽或有河流和湖泊的放牧地区。流行感染多在每年春末夏秋季节。临床表现:表现为体温升高,贫血迅速,肝区压痛明显,严重者几天内死亡。慢性型临床多见,眼睑、颌下和胸腹下部水肿,腹水。绵羊对片形吸虫最敏感,常发病,死亡率也高;牛感染后多呈慢性经过。诊断:虫卵检查可用沉淀法和锦纶筛集卵法,虫卵较大,呈长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卵盖明显。防治:治疗肝片吸虫病时,不仅要进行驱虫,而且应注意对症治疗,尤其对体弱的重症患畜。1、三氯苯唑商品名叫肝蛭净。2、氯氰碘柳胺3、阿苯达唑4、溴酚磷商品名为蛭得净。除对成虫有效外,还对移行于肝实质内的童虫有效,可用于治疗急性病例。5、硝碘酚腈又名硝羟碘苄腈,商品名为克虫清,该药对幼虫作用不佳。一33、华枝睾吸虫病概述华枝睾吸虫寄生于猪、犬、猫等动物或人的胆囊和胆管内引起,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某些淡水鱼虾;人、猪、犬和猫由于吞食这类鱼虾而被感染。临床表现和诊断:生前诊断可用沉淀法粪检虫卵(虫卵上端有卵盖,下端有一小突起,内含毛蚴)。防治:预防主要是对流行地区的猪、猫和犬要定期进行驱虫;禁止以生的或半生的鱼虾饲喂动物;管好人、猪和犬等动物的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塘;并要注意对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的控制。治疗药物如下:1、吡喹酮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0~70mg,一次内服。肌内注射时注射液对局部刺激性较强,有疼痛不安表现;皮下注射可引起局部炎症、坏死;治疗量对动物安全,偶尔出现体沮升高、肌肉震颤及臌气等,多能自行耐过。休药期为28d。2、阿苯达唑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50mg,每天1次内服或混饲,连用数天。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休药期见肝片吸虫病部分。3,丙酸哌嗪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0~60mg,每天1次混饲,5d为一个疗程。34、姜片吸虫病概述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十二指肠,是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和儿童健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新鲜虫体呈肉红色。虫体大而肥厚,呈长卵圆形,像一个斜切的厚姜片,故称姜片吸虫。流行病学:姜片吸虫中间宿主——扁卷螺,猪因采食含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虫体在猪的十二指肠逐渐发育为成虫。从猪感染到成虫排卵约需3个月。本病多发于秋季,习惯用水生植物喂猪的猪场常有发生,人感染多因生食菱角或荸荠而引起。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及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临床表现和诊断:姜片吸虫多侵害仔猪,使其发育受阻;大猪则肥育受影响。大量寄生时,病猪表现腹胀、腹痛、下痢、消瘦、贫血;严重时阻塞肠道,引起死亡。诊断取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检查,如发现虫卵,或剖检时找到虫体即可确诊。防治:预防主要是在流行地区,每年春秋进行定期驱虫;加强病猪粪便管理,尽可能将粪便堆积发酵后再作为肥料;在习惯用水生植物喂猪的地方,可用0.1%的生石灰进行灭螺。治疗药物如下:1、吡喹酮:一次内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50mg。2、硝硫氰胺又名7505,内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6mg,一次拌入饲料喂服。肝功能不全、妊娠或泌乳动物禁用。3、硝硫氰醚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mg,一次内服。本品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猪用药后偶可引起呕吐,但一般能自行耐过。35、前后盘吸虫病概述前后盘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兽的瘤胃壁上,危害不大;幼虫移行寄生于真胃、小肠、胆管、胆囊时,可引起较严重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流行病学:生活史类似于肝片形吸虫。临床表现:患畜可表现为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常有腥臭;消瘦、贫血、颌下水肿,黏膜苍白,最后呈严重的消耗性恶病质状态,卧地不起,因衰竭而死亡。36、隐孢子虫病概述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人畜共患病,能引起哺乳动物(特别是犊牛和羔羊)的严重腹泻和禽类剧烈的呼吸道症状,也能引起人(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者)的严重腹泻。流行病学:隐孢子虫的发育过程与球虫基本相似,也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带虫动物的粪便污染食物和饮水,可经消化道感染易感动物;家禽还可经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家畜中,犊牛对隐孢子虫易感。人工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粪哽带有大量的纤维素,有时含有血液;患畜生长发育停滞,极度消瘦。禽类中,以火鸡、鸡、鹌鹑的隐孢子虫病最为严重。病禽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火鸡隐孢子虫寄生于肠道。主要症状是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诊断:生前诊断采用粪便集卵法。死后诊断可用病变部肠黏膜涂片染色镜检;或取材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材料必须尽快固定),观察内生性发育阶段的虫体。必要时还可辅助以动物接种(经口感染),之后做组织学病原鉴定,加以确诊。防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只能从加强环境卫生和提高免疫力人手来控制本病的发生。37、牛、羊钩虫病概述牛、羊钩虫病由钩口科、仰口属的线虫引起,成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流行病学: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经口或皮肤感染宿主,其中经皮肤感染为主要途径。感染性幼虫钻入宿主皮肤血管后,随血流进入肺,再通过支气管、气管进人口腔,被咽下后,到宿主小肠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到成熟需30~56d。临床表现:虫体吸血导致贫血,吸血过程中频繁移位,造成宿主肠黏膜多处出血。还可分泌毒素,导致寄生部位损伤、炎症、溃疡。经皮肤感染移行过程中,会造成组织损伤、肺出血等。成畜顽固性下痢,有时带有血液,粪便发黑。渐进性贫血、消瘦。幼畜还可有神经症状,发育受阻。诊断:粪便检查虫卵,新鲜钩虫卵具有一定特征性:色彩深,发黑,虫卵两端钝圆,两侧平直,内有8~16个卵细胞。剖检可在寄生部位找到虫体。防治:在流行地区,预防可进行定期驱虫,春秋季各一次。夏秋感染季节避免吃露水草,不在低湿地带放牧,草场可和单蹄动物轮牧。此外,要加强饲养管理,粪便发酵处理,注意冬季补饲,搭建棚圈。治疗药物如下:1,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2mg,一次内服或皮下注射。2,阿苯达唑每千克体重10~15mg,一次内服。3,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6~8mg,一次内服或注射。4.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15mg,一次内服。38、犬、猫钩虫病概述犬、猫钩虫病是由钩口科、钩口属的一些线虫感染犬、猫而引起。虫体均寄生于小肠内,以十二指肠为多。流行病学: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1周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其感染途径有三种:①经皮肤感染②经口感染③经胎盘感染临床表现:幼虫钻入宿主皮肤时可引起瘙痒、皮炎,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其病变常支生在趾间和腹下被毛较少处。成虫寄生时吸附在小肠黏膜上,不停地吸血,并不断变换吸血部位,不停地从肛门排出血便,而且虫体分泌抗凝血素,延长凝血时间,由此造成动物大量失血。因此,急性感染病例主要表现为贫血、倦怠、呼吸困难,哺乳期幼犬更为严重,38、牛、羊绦虫病概述牛、羊等反刍家畜的绦虫病由裸头科的莫尼茨属、曲子官属及无卵黄腺属的各种绦虫寄生于反刍动物小肠中引起,对羔羊和犊牛危害严重。(1)莫尼茨绦虫大型绦虫,长1~5m。体节宽,体节内有两套生殖器官。莫尼茨绦虫卵内有灯泡样的梨形器,内含六钩蚴。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虫卵呈似三角形,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虫卵呈四角形。(2)曲子宫绦虫大小与莫尼茨绦虫类似,主要特征是体节中仅有一套生殖器官,虫卵无梨形器。(3)无卵黄腺绦虫,成节内有一套生殖器官。流行病学:终末宿主将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至体外,被中间宿主——甲螨(地螨、土壤螨)吞食后,虫卵内的六钩蚴逸出,逐渐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反刍动物吃草时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甲螨而感染,虫体经45~60d发育为成虫。临床表现:虫体大且生长快,可夺取大量营养,导致动物发育不良;寄生数量多时,可引起肠堵塞、肠套叠、肠扭转和肠破裂;虫体的大量代谢产物常引起宿主中毒。成年动物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幼龄动物最初的表现是精神不振,离群,粪便变软,后发展为腹泻,进而加剧为衰弱、贫血,有的有神经症状,可能导致死亡。诊断:清理牛舍时,注意查看新鲜粪便,可能找到活动性的孕卵节片,将其夹在两块载玻片间压薄,根据虫体的构造便可诊断。还可采用漂浮法或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根据虫卵的特征可诊断。防治:由于动物在早春放牧开始就可感染,所以预防应在放牧后4~5周时进行“成虫期前驱虫”;此次驱虫后2~3周,最好再进行第二次驱虫。经过驱虫的动物要及时转移到干净的牧场。污染的牧地空闲两年后可以净化。土地经过几年的耕作后,甲螨量可大大减少,有利于绦虫病的预防。要尽可能地避免在低湿地、清晨、黄昏和雨后放牧,以减少感染机会。治疗可使用以下药物:1、吡喹酮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mg,一次内服,疗效较好。2、阿苯达唑剂量为每千克体重l0~20mg,配成1%水悬液灌服。3、氯硝柳胺又名灭绦灵,剂量为每千克体重60~70mg,配成10%水悬液灌服。动物给药前应隔夜禁食,牛、羊休药期为28d。4、甲苯咪唑牛按每千克体重10mg,羊按每千克体重15mg,一次内服。39、禽绦虫病禽绦虫病主要由戴文科、赖利属绦虫寄生于鸡和火鸡的小肠中引起。主要虫种有四角赖利绦虫、棘沟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体长可达25crn,是鸡体内最大的绦虫。棘沟赖利绦虫:大小和形状颇似四角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虫体较小,一般不超过4cm,偶可达15cm。流行病学: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蝇类和甲虫。临床表现:赖利绦虫大量感染时,虫体积聚成团,导致肠阻塞,甚至肠破裂而引起腹谭炎;虫体以小钩和吸盘固着于肠黏膜,引起黏膜发炎、出血及损伤,影响消化机能;虫体吸收大量营养并产生有毒代谢产物,使患鸡营养不良,有时出现神经中毒症状。临床上常见粪便稀且有黏液,食欲下降,饮水增多,行动迟缓,羽毛蓬乱,头颈扭曲,蛋鸡产蛋量下降,最后衰竭死亡。40、牛、羊血矛线虫病概述胃肠道毛圆科线虫病是发生于牛、羊、骆驼等反刍家畜的一类最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性线虫病,其中以捻转血矛线虫危害最为严重。捻转血矛线虫也称捻转胃虫,寄生于宿主的真胃。流行病学:毛圆科线虫主要寄生于反刍家畜胃肠道内。一般是雌虫产卵后,卵随粪便排出宿主体外,经孵化,逐渐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第3期幼虫),再经口感染易感动物,然后到达寄生部位,逐渐发育为成虫。临床表现:捻转血矛线虫矛状刺可刺破宿主胃黏膜,且分泌抗凝血酶,吸血夺取营养。重度感染易导致严重贫血。大量寄生可使胃黏膜广泛损伤,发生溃疡。另外还可分泌毒素,抑制宿主神经系统活动,使宿主消化吸收机能紊乱。急性型多见于羔羊,高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短期内引起大批死亡。亚急性型表现为黏膜苍白,下颌、下腹部及四肢水肿,下痢、便秘相交替。慢性型病程长,宿主表现为发育不良,渐进性消瘦。诊断:毛圆科各属线虫的生前诊断可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41、食道□线虫病概述食道口线虫寄生于反刍家畜和猪的大肠,主要是结肠。由于某些种类的食道口线虫幼虫可钻入宿主肠黏膜,使肠壁形成结节病变,故又称结节虫病。流行病学: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经口感染易感动物。某些种类的食道口线虫幼虫进入宿主体后,钻入肠壁,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肠壁形成结节,一部分虫体在其内蜕两次皮,然后返回肠腔,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宿主到成虫排卵需30~50d。虫卵在低于9℃时不发育,高于35℃或42、羊肺线虫病概述病原体主要为丝状网尾线虫,寄生于绵羊、山羊、骆驼和一些反刍动物的支气管,有时见于气管和细支气管。43、猪肺线虫病概述猪肺线虫病是由后圆属的线虫寄生于猪的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而引起的。流行病学:本病流行过程中需要蚯蚓作为传播者。44、羊鼻蝇蛆病概述由羊狂蝇的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或其附近的腔窦中而引起的疾病。流行病学:羊狂蝇成虫直接产出幼虫。雌蝇生活至体内幼虫形成后,择晴朗天气,飞向羊只,突然冲向羊鼻,产出幼虫。幼虫迅即爬人鼻腔,在其中蜕化两次,变为第3期幼虫,成熟后随喷嚏落人地面,钻人土中化蛹,然后蜕化为成虫。临床表现:成虫在侵袭羊群产幼虫时,羊只不安,互相拥挤,频频摇头,喷鼻,或以鼻孔抵于地面,或以头部埋于另一羊的腹下或腿间,严重紊乱羊的正常生活和采食,使羊生长发育不良且消瘦。当幼虫在羊鼻腔内固着或移动时,以口前钩和体表小刺机械地刺激和损伤鼻黏膜,引起黏膜发炎和肿胀,有浆液性分泌,后转为黏液脓性,间或出血,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鼻液在鼻孔周围干涸,形成鼻痂,并使鼻孔堵塞,呼吸困难。防治:治疗可用以下药物:(1)1%伊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2mg,皮下注射。(2)氯氰柳胺按每千克体重5mg,内服,或2.5mg,皮下注射,可杀死各期幼虫。45、犬心丝虫病概述该病是由恶丝虫属的犬恶丝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所引起的一种临床或亚临床疾病。猫、狐、狼等动物亦能感染,人偶被感染。流行病学:犬恶丝虫需要蚊等作为中间宿主,除蚊外,微丝坳也可在猫蚤和犬蚤体内发育。患恶丝虫病的犬常伴有结节性皮肤病,以瘙痒和倾向破溃的多发性结节为特征。预防:消灭中间宿主是重要的预防措施。46、牛巴贝斯虫病概述牛巴贝斯虫病是由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以及东方巴贝斯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瘤牛血液红细胞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为红尿热。流行病学:巴贝斯虫病流行过程中需要蜱的传播。本病在一年之内可以暴发2~3次。从春季到秋季以散发的形式出现,在我国南方本病三要发生于6~9月份。在一般情况下,两岁以内的犊牛发病率高,但症状轻微,死亡率低。成年牛发病率低,但症状较重,死亡率高,特别是老、弱及劳役过重的牛,病情更为严重。临床表现:该病潜伏期8~15d。病牛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升高到40~42℃最明显的病状:是由于红细胞大量被破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而出现血红蛋白尿,尿的颜色由淡红变为棕红色乃至黑红色。血液稀薄。红细胞数降至100万~200万个/mm3,血红蛋白量减少到25%左右,血沉加快10余倍。红细胞大小不均,着色淡,有时还可见到幼稚型红细胞。白细胞在病初正常或减少,以后增至正常的3~4倍;淋巴细胞增加15%~25%;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降至1%以下或消失。重症时如不治疗可在4~8d内死亡,死亡率可达50%~80%。病理剖检:贫血,血液稀薄如水。皮下组织、肌间结缔组织和脂肪均呈黄色胶样水肿状。各内脏器官被膜均黄染。脾脏肿大。肝脏肿大,黄褐色,切面呈豆蔻状花纹。胆囊扩张,充满浓稠胆汁。肾脏肿大,呈淡红黄色,有点状出血。膀胱膨大,存有多量红色尿。肺呈淤血、水肿。心肌柔软,黄红色;心内外膜有出血斑。诊断:首先应了解疫情,如当地是否发生过本病,有无能传播本病的蜱和病牛。在发病季节,如病牛呈现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为本病。血液涂片检出虫体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体温升高后1~2d,耳尖采血涂片检查,可发现少量虫体。在血红蛋白尿出现期检查,可在血片发现较多虫体,发现虫体后即可确诊。牛双芽巴贝斯虫为大型虫体,其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呈圆环形、椭圆形、单梨籽形、双梨籽形和不规则形。血液涂片以姬姆萨染色。2、牛巴贝斯虫红细胞内的小型虫体,呈梨籽形、圆形和不规则形。3、卵形巴贝斯虫形态具有多型性的特征,呈卵形、圆形、出芽形、阿米巴形、单梨籽形、双梨籽形及退化形。4、东方巴贝斯虫虫体呈梨形(单个或成对)、环形、椭圆形、圆点形及杆状。治疗:应尽量做到早确诊、早治疗。除应用特效药物杀灭虫体外,还应针对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如健胃、强心、补液等。常用的特效药有以下几种:1、咪唑苯脲对各种巴贝斯虫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3mg,配成10%溶液肌内注射。2.三氮脒(贝尼尔)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5~3.8mg,配成5%~7%溶液,深部肌内注射。3、锥黄素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4mg,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并未减轻时,24h后再注射一次,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避免烈日照射。4、喹啉脲(阿卡普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6~1mg,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预防1、预防的关键在于灭蜱,可根据流行地区蜱的活动规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灭蜱措施,使用杀蜱药物消灭牛体上及牛舍内的蜱。2、应选择无蜱活动季节进行牛只调动,在调入、调出前,应做药物灭蜱处理。3、当牛群中已出现临床病例或由安全区向疫区输入牛只时,可应用咪唑苯脲进行药物预防。47、马巴贝斯虫病该病是由驽巴贝斯虫和马巴贝斯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而引起的疾病。流行病学:本病传播过程中需要蜱为传播媒介,除经卵传播外,还有经蜱期间传播和经胎盘垂直传播的报道。临床表现:病初体温稍升高,结膜充血或稍黄染。随后体温逐高,达39.5~41.5℃,呈稽留热型。黄疸现象明显,结膜初潮红黄染,以后呈明显的黄疸。其他可视黏膜尤其是唇、舌、直肠、阴道黏膜黄染更为明显。有时黏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粪球小而干硬,表面附有多量黄色黏液。排尿淋漓,尿黄褐色、黏稠。肺泡音粗厉,呼吸促迫,常流出黄色、浆液性鼻涕。妊娠马发生流产或早产,有些妊娠马伴发子宫大出血而死亡。后期病马鼻孔流出多量黄色带泡沫的液体。病程为8~12d,不经治疗而自愈的病例很少。血液变化为红细胞急剧减少(常降到200万个/mm3诊断:血液涂片虫体检查一般在病马发热时进行,但有时体温不高也可检查出虫体。一次血液检查未发现虫体,应反复检查或改用集虫法检查。治疗:主要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1)咪唑苯脲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mg,配成10%溶液,一次肌内注射或间隔24小时再用一次。(2)三氮脒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4mg,配成10%溶液深部肌内注射。可根据具体情况用1~3次,每次间隔24h。有些病马注射后可出现出汗、流涎、肌肉震颤、腹痛等副作用,一般经lh左右可自行恢复。48、犬巴贝斯虫病该病是由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49、牛泰勒虫病概述该病是由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患染而引起。主要感染黄牛、水牛、瘤牛、牦牛、犏牛。寄生于红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流行病学:环形泰勒虫传播媒介为璃眼蜱属的数种蜱,泰勒虫不能经卵传播。这种蜱主要在牛圈内生活,因此本病主要在舍饲条件下发生。瑟氏泰勒虫的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瑟氏泰勒虫不能经卵传播。长角血蜱生活于山野或农区,因此本病主要在放牧条件下发生。临床表现:环形泰勒虫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性流行病,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一些省、自治区。多呈急性经过,以高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为特征。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使养牛业遭受严重的损失。病初体温升高到40~42℃,为稽留热,少数病牛呈弛张热或间歇热。咳嗽,流鼻漏。眼结膜初充血、肿胀,流出多量浆液性眼泪,以后贫血黄染,布满绿豆大溢血班。可视黏膜及尾根、肛门周围、阴囊等薄的皮肤上出现粟粒乃至扁豆大的深红色结节状溢血斑点。有的在颌下、胸前、腹下、四肢发生水肿。体表淋巴结肿胀为本病特征。血液稀薄,红细胞减少诊断:本病的诊断与其他梨形虫病相同,包括分析流行病学资料,观察临床症状和镜检血片中有无虫体。此外,还可做淋巴结穿刺检查石榴体。治疗: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1)磷酸伯氨喹啉(PMQ)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75~1.5mg,每天内服一剂,连服3剂。(2)三氮脒剂量为每千克体重7mg,配成7%溶液肌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d,如红细胞染虫率不下降,还可继续使用2次。为了促使临床症状缓解,还应根据症状配合给予强心、补液、止土、健胃、缓泻、舒肝、利胆等中西药物以及抗生素类药物。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消灭牛舍内和牛体上的蜱。50、伊氏锥虫病概述病原为锥虫属的伊氏锥虫,是马属动物、牛、水牛、骆驼的常见病。虫体寄生在动物的血浆和组织液中。亦称苏拉病。流行病学:伊氏锥虫寄生在动物的血浆和组织液中以纵分裂法进行繁殖。由虻及吸血蝇类(螫蝇和血蝇)在吸血时进行传播。以7~9月为最多发季节。临床表现:临床上皮下水肿和胶冻样浸润为本病的显著症状之一,浮肿在胸前、腹下等部位多见。马属动物易感性较强,经过4~7d的潜伏期,体温升高到40℃诊断:临床症状首先应注意体温变化,如同时呈现长期瘦弱、贫血、黄疽、瞬膜上见出血斑、体下垂部水肿以及在牛只耳尖及末梢出现干性坏死等,多可疑为本病。在血液中查出病原,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但由于虫体在末梢血液中的出现有周期性,且血液中虫体数量忽高忽低,因此即使是病畜也必须多次检查,才能发现虫体。血液中虫体的检查方法有以下数种:(1)压滴标本检查耳静脉或其他部位采血一滴于洁净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后覆以盖玻片,用高倍镜检查。如为阳性可在血细胞间见有活动的虫体。此法检查时,因血片未经染色,故采光时,视野应较暗,方易发现。(2)血片检查按常规制成血液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或瑞氏染色后镜检。在姬姆萨染色的血片中,虫体呈柳叶状,光镜下动基体嗜碱性,呈点状或杆状。靠近动基体有生毛体,其上着生一根鞭毛,以波动膜与虫体相连并伸向虫体前方。(3)试管采虫检查采血于离心管中,加抗凝剂后以1500r/min离心10min,则红细胞下沉于管底,因白细胞和虫体均较红细胞轻,故位于红细胞沉淀的表面。用吸管吸取沉淀表层,涂片、染色、镜检,可提高虫体检出率。(4)动物接种试验采病畜血液0.1~0.2mL,接种于小鼠的腹腔。隔2~3d后,逐日采尾尖血液,进行虫体检查。如病畜感染有伊氏锥虫,则在半个月内,可在小鼠血内查到虫体。此法检出率极高。治疗:治疗要早,用药量要足。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萘磺苯酰脲商品名纳加诺、拜尔205或苏拉明。(2)喹嘧胺商品名为安锥赛。(3)三氮脒(亦称贝尼尔,国产品名为血虫净)。(4)氯化氮胺菲啶盐酸盐商品名为沙莫林,是非洲家畜锥虫病常用治疗药。预防:主要措施有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地消灭虻、厩蝇等传播媒介51、日本分体吸虫病概述该病病原为日本分体吸虫,也称日本血吸虫.主要感染人和牛、羊、猪、犬、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动物,寄生于门静脉和肠系膜静泳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流行病学日本分体吸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钉螺。成虫寄生于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虫卵沉积在肠壁小静脉中并形成结节。沉积在肠壁的虫卵分泌溶细胞物质,导致肠黏膜破溃,虫卵随破溃组织进入肠腔,随粪便排至外界。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遇到钉螺,在钉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经母胞蚴、子胞蚴阶段,进一步形成尾坳,逸出螺体。一个毛蚴在钉螺体内经无性繁殖后,可以形成数万条尾蚴,游于水中的尾蚴,遇到终末宿主即经皮肤进入其体内。终末宿主在饮水或吃草时吞食可经口腔黏膜感染。孕妇或怀孕的母畜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人、牛、羊、猪、犬及野鼠为主要传染源。本病的流行需三个主要条件,即虫卵能落入水中并孵出毛蚴、有适宜的钉螺供毛蚴寄生发育、尾蚴能遇上并钻入终宿主(人、畜)的体内发育。日本分体吸虫以春夏季感染机会最多。临床表现:体温升高,呈不规则间歇热,腹泻或便血,消瘦,发育迟缓,贫血,严重时全身衰竭而死。母牛则不孕或发生流产。犊牛生长发育障碍,成为“侏儒牛”。日本分体吸虫病的基本病变是由虫卵沉着在组织中所引起的虫卵结节。诊断:病原学诊断(粪便毛蚴孵化法和剖检虫体鉴定)和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1)粪便毛蚴孵化法2)剖检虫体鉴定:日本分体吸虫雌雄异体,在肠系膜小血管中寄生时呈雌雄合抱状态,肉眼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虫体呈长圆柱状,外观线状。3)间接血凝试验治疗:目前,人和家畜的日本分体吸虫病治疗药物首选为吡喹酮。预防(1)因地制宜消灭或控制钉螺,主要方法有药物灭螺和环境改造灭螺。(2)人群病情调查和人群化疗(3)家畜查治和管理要求人、畜同步查治,家畜放牧时不到有钉螺的水草处放牧等。(4)健康教育(5)粪便管理和个人防护52、鸡住白细胞虫病该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流行病学:沙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者为蚋,卡氏住白细胞虫的为蠓。临床表现:自然潜伏期为5~10d。雏鸡和童鸡的症状明显。下痢,粪呈绿色。贫血,鸡冠和肉垂苍白。死后剖检时血液稀薄,贫血。肝、脾肿大,有出血点。诊断:病原诊断可用血片检查法:以消毒的注射针头从鸡的翅下小静脉或鸡冠采血一滴,涂成薄片,用瑞氏或姬氏染色,在高倍镜下观察。防治:在饲料中加乙胺嘧啶或磺胺喹噁啉有预防作用。扑灭传播者蚋和蠓也是预防措施之一。53、弓形虫病概述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寄生于人、畜、野生动物、鸟类及一些冷血动物的体内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虫体寄生于全身有核细胞内。弓形虫传播过程中猫为终末宿主。猫科动物为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和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含包囊或滋养体的动物肉也可成为传染源,人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弓形虫可经口、皮肤、黏膜及胎盘等途径侵入人或动物体内。猫因摄入含弓形虫缓殖子、包囊的动物脑和肌肉等组织而感染。人的感染多因食入含有包囊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被卵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也有食用弓形虫病患畜禽的生乳或生蛋后感染的报道。临床表现:猪高热稽留,便秘或腹泻,呕吐,呼吸困难,咳嗽,体表淋巴结肿大,耳部和腹下有淤斑或较大面积发绀。孕猪发生流产或死产。动物的病变主要有肠系膜淋巴结、胃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硬结。诊断:(1)病原检查取急性感染期病人或动物的组织液或血液离心,用沉淀物涂片,或做组织触片,姬氏染液染色后镜检,观察弓形虫滋养体等。滋养体:又称速殖子,呈弓形、月牙形或香蕉形,速殖子主要出现于急性病例的腹水中,常可见到游离的(细胞外的)单个虫体。有时在宿主细胞的胞浆里,许多滋养体簇集在一个囊内形成¨假囊”。包囊:或称组织囊,见于慢性病例的脑、骨骼肌、心肌和视网膜等处。包囊呈卵圆形,有较厚的囊膜,囊中的虫体称为慢殖子。卵囊:见于猫科动物(家猫、野猫及某些野生猫科动物)。(2)免疫学诊断用于弓形虫病诊断的免疫学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IHA)补体结合试验等。(3)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国内外已将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探针技术治疗: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甲氧吡嗪、甲氧苄胺嘧啶和敌菌净对弓形虫病有效。应注意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如用药较晚,虽可使临床症状消失,但不能抑制虫体进入组织形成包囊,结果使病畜成为带虫者。预防:弓形虫病是由于摄入猫粪便中的卵囊而遭受感染的,因此在畜舍内应严禁养猫,并防止猫进入厩舍,严防家畜的草料及饮水接触猫粪。54、马媾疫病原为锥虫属的马媾疫锥虫,主要感染马属动物。流行病学:虫体寄生于马属动物血浆和组织液中,仅出现于泌尿生殖道黏膜微血管内。主要通过病马与健马交配传染,55、猪肾虫病该病是由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同围脂肪和输尿管壁等处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除猪以外,亦能寄生于黄牛、马、驴和豚鼠等动物。流行病学:虫卵随猪尿排出体外,感染性幼虫侵入猪体内的途径有两条:经口感染和经皮肤感染。临床表现:幼虫钻入皮肤时,使皮肤发生红肿和小结节,常引起化脓性皮炎,尤以腹部皮肤最常发生。同时,靠近体表的淋巴结常常肿大。并引起贫血、黄疸和水肿;幼虫误入腰椎部形成包囊时,压迫神经,引起后躯麻痹。治疗:可用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预防: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1)保持猪舍和运动场的卫生,定期消毒。(2)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富有营养的饲料,尤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3)隔离病猪。56、牛胎儿毛滴虫病牛的胎儿毛滴虫病是由胎儿三毛滴虫寄生于牛的生殖道内而引起的疾病。57、疥癣是由疥螨科和痒螨科的螨类寄生于各种动物的体表或表皮内所引起的慢性皮肤病,俗称癞病。以接触感染、患病动物剧痒及各种类型的皮肤炎症为特征。1)疥螨疥螨体呈圆形,淡黄色,假头短粗,咀嚼式口器。2)痒螨痒螨体呈长圆形,比疥螨大,刺吸式口器。流行病学:生活史为不完全变态,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体上完成。疥螨主要寄生于宿主皮肤的表皮层,在其内挖凿隧道,进行发育和繁殖,以宿主的皮肤组织和渗出液为食,整个发育过程8~22d。而痒螨主要寄生于宿主皮肤表面,以吸取渗出液为食,整个发育过程需l0~12d。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剧痒、结痂、脱毛、皮肤增厚及消瘦衰竭。诊断:对症状不明显的,可用钝的小刀刮取健康部与病患部交界处的皮肤,深度以稍出血为止,然后将刮下物放于黑纸上,用白炽灯照射,待螨爬出后,在镜下进行确诊;或放于载玻片上加甘油后进行镜检观察,根据其形态特征可做出诊断。防治1)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类药物,有效成分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0.3mg,严重病畜间隔7~10d重复用药一次。2)药浴药浴药物可选用辛硫磷、二嗪农、巴胺磷、溴氰菊酯等。3)喷洒或涂抹药物可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类药物浇泼剂进行防治由于大多数杀螨药物对螨卵的作用较差,因此需间隔一定时间后重复用药,以杀死新孵出的虫体。58、蠕形螨病蠕形螨病由蠕形螨科、蠕形螨属的螨寄生于宿主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所引起。成螨体呈蠕虫状。流行病学:包括卵、幼虫、两期若虫和成虫,整个生活史共需24d。临床表现:病变多发生在眼、唇、耳和前腿内侧的无毛处,局部有1~5个小的红斑状的病变,其和周围组织界限分明,痒感不强烈。本病是一种可以使动物致死的外寄生虫病,严重时,身体大面积脱毛,浮肿,出现红斑、皮脂溢出和脓性皮炎。时常可以发现体表淋巴结的病变。治疗药物如下: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或多拉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2~0.4mg的剂量,内服或皮下注射,7~14d后重复一次。但该类药物用于柯利牧羊犬或与柯利犬杂交的犬时要慎重。59、牛皮蝇蛆病牛皮蝇蛆病由皮蝇科、皮蝇属的纹皮蝇和牛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引起。流行病学:两种皮蝇生活史基本相似,属于完全变态,整个发育过程需经卵、幼虫、蛹和成蝇4个阶段。幼虫由宿主皮肤毛囊钻入皮下。整个发育期为1年。临床表现:雌蝇产卵时可引起牛只强烈不安,不但严重地影响牛采食、休息、抓膘,甚至可引起摔伤、流产等;幼虫初钻入皮肤,引起皮肤痛痒,精神不安。诊断:幼虫出现于牛背部皮下时易于诊断,可触诊到隆起.上有小孔.内含幼虫,用力挤压,可挤出虫体,即可确诊。防治:消灭寄生于牛体内的幼虫,对防治牛皮蝇蛆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蚊蝇活动季节结束时,可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类药物皮下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mg。另外,还可以用有机磷杀虫药,如倍硫磷乳剂等,给牛注射或浇泼。剂量为每千克体重6~7mg。60、硬蜱硬蜱属于硬蜱科,是家畜体表一种重要的吸血性外寄生虫,俗称“草爬子”。流行病学:大多数硬蜱发育过程中的幼虫期和若虫期寄生在小型哺乳动物(兔、刺猬、野鼠等),成虫期寄生在家畜。有的硬蜱发育过程中需要更换宿主,根据其更换宿主的次数,将硬蜱分成三种类型,即一宿主蜱(不更换宿主,幼虫、若虫、成虫在一个宿主体上发育)、二宿主蜱(幼虫、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发育,成虫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发育)、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在三个宿主体上发育)。常用杀蜱药物:1)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针剂,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0.3mg,皮下注射或内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