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有许多的同学是特别想知道,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学问点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学问点汇总,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学问点汇总1
中国诗歌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而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其中古体诗有以下一些形式:四言诗、楚辞体、乐府、新乐府、歌行体;而近体诗主要有两种形式律诗、绝句。律诗又分为五律、七律;绝句又分为五绝、七绝。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_颔联、颈联要对偶。
词是继诗歌之后新兴的一种诗体,所以又叫“诗余”,由于它是配音乐演唱的,又叫“曲子词”。词兴于隋唐而盛于宋。词有以下特点:
第一,诗有题目,词有调名。对于诗歌,题目是重要的,每篇诗必有题,有的不好标题,也要标个“无题”;对于词来说,词题没有调名重要,调名就是词牌。有很多词,只有词牌,没有题目。这样的词一般把词的首句作为词题,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找觅》,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当然,像苏轼的词,《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是完整的。
其次,诗论篇,词分片。
无论多长的诗,总是一首或一篇;而词,一般可分为上下两片。一片就是唱一遍,表示一个音乐单位的休止;又叫“阕”,阕是“乐终”的意思,都从音乐上得名。上片结束,下片开头,叫“过片”,也叫“换头”。在词的创作上,换头的同时,通常也要换笔,换意。所以,一般的词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诗的最高成就在唐代,词的鼎盛时期消失在宋代,曲在元代最盛行,所以有唐诗、宋词、元曲之说。
诗歌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是最精炼的艺术形式,它对社会生活的概括较其他文学样式更为突出。诗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一事、一物、一景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把对生活的看法压缩在短小的篇幅里,从而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在鉴赏时,要依据诗歌的概括性特点,把握事、物、景后面浓缩的思想感情。
②生动的形象性:形象是诗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的思想感情。因而鉴赏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便活敏捷现地点染出春色的绚烂,读者面对这个诗句,虽然头脑中出现出的是有别于所捕获到的生活画面,但是,读者已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验证了的专心。
③剧烈的抒情性:“诗言志”、“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别林斯基语)。”这些都说明抒情是诗最根本、最重要的审美特性。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往往成为的最有力的武器,因此,无论是写景诗、咏物诗,还是哲理诗、叙事诗,都必定要抒情、言志。在鉴赏的时候,肯定要透过景、物的表征,把握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④鲜亮的音乐性:语言的音乐性是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现。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朗读起来,节奏有快有慢,音调有高有低,音节有长有短,音韵回还往复。由于诗歌的音乐性,集中表现在韵律和节奏上,鉴赏古代诗歌时,就要认真品尝、反复吟咏,从中感受诗中抑扬顿挫的韵律,加深对诗情、诗意的领悟。
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假如我们熟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关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学问点汇总2
意境诠释
诗歌,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凝练、形象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优秀的诗歌,形象鲜亮详细,意境深邃阔大,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诗歌赏析是一种艺术熟悉活动,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因而,赏析诗歌的意境,必需把握艺术形象,领悟诗人的情感。
诗歌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又可分为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借联想抒情、托物言志等。抒情总要借助肯定的形象,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制造意境,表现主题。
所谓意境,简洁地说就是诗人剧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往往以精练的语言,制造出鲜亮、独特、内涵深远的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人正是借助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一艺术形象,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田园情趣,闲适恬淡之情,淳朴真诚的情意溢于言表,呼之欲出,与舒适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也就是由很多寄予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爽飘逸、沉郁顿挫……
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要点: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1、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的所见所闻,可以是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忧思;也可以是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留意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告知我们诗歌的内容。
(2)认真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推敲诗歌关键词句
(3)留意词语的隐含信息。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思索: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密了,花儿凋谢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对春光的留恋和婉惜)
(4)留意写作诗词的背景状况,调动必要的学问积累
3、弄清诗歌怎样写及其妙处
(1)留意诗歌的结构
(2)诗歌意象的排列,分析诗歌的意境。
(3)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4)诗歌运用的语言及语言特色。
4、表述作答
(1)表达过程要完整诗歌赏析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的引述原句;“析”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亮的亮出观点。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问什么,是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肯定要看清,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按问题的挨次,作答先后有序,三是回答用语精确 、表达到位。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学问点汇总3
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方、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谈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画、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化、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沉迷、忧愁、惆怅、孤独 、伤感、孤独、郁闷、恬淡、闲适、欢快、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美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学问点汇总4
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纳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颜色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亮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奇妙悦耳、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哀痛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亮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胜利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