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教育投资规模和教育投资比例的确定,是整个教育投资理论分析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不仅关系着整个教育事业能否正常稳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全社会资源的合理与优化配置,并制约着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第一节教育投资的外部比例
一、确定教育投资外部比例的必要性二、影响教育投资外部比例的主要因素三、度量教育投资数量与比例的基本指标四、确定教育投资总量和比例的原则
1.确定教育投资总量的基本原则
2.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原则五、确定合理教育投资比例的方法六、判断教育投资比例是否合理的标准七、我国教育投资外部比例分析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教育投资比例,也称教育投资外部比例,是指在社会总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教育领域所能得到的资源总量及其在社会总资源中所占的份额和比重。教育投资比例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投资规模的大小,反映了政府对于教育投资和教育本身的认识、态度和重视程度,并最终影响着该国和该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首先,教育投资比例的确定,可以防止和解决教育投资短缺的问题。教育投资短缺,是指教育投资规模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是: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或经费的紧张。在教育规模适度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并进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就应该确定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教育投资比例,防止出现教育投资的短缺。其次,确定合理的教育投资比例,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确定教育投资的合理比例,可以防止教育投资的随意性、盲目性,这不仅是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二、影响教育投资外部比例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
2.科学技术因素3.人口因素4.教育因素5.政治因素6.决策者个人投资偏好的影响。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1)合理的教育投资规模和比例,最终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对高层次劳动者的需求就会加大;相应地,需要的教育投资规模就比较大,投资比例就比较高。(3)教育投资比例还受到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如果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比较高,那么,能用于教育的经济资源就比较多,教育投资规模和比例就会比较大;反之,则低。(4)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会对教育投资比例产生一定的影响。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既决定了教育投资的需要量,又决定了教育投资的可能量。这是影响一国或一地区教育投资比例的决定性因素。一国教育投资比例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即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这是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前提和客观依据。
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决定了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而也决定了对于劳动力数量、质量和规格的要求,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目标提出的劳动力的要求,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也有相应的需求量。因为,现代经济的增长是以人力资源以及科技的应用为前提的,为了保持较高较稳定的经济增长,就必须进行以教育投资为主的人力投资,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一般来说,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经济增长目标和教育的普及程度规定得越高,教育投资的规模和比例就会越大;相反,教育投资的规模和比例则会越小。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1)教育投资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生产、传播有赖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也有赖于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的程度结构和专业结构。一般来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高,对各级各类教育程度的要求也就越高,也要求教育专业结构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而教育程度高,就意味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专业教育比重加大,要求教育投资比例必须相应增大。教育专业结构变化和调整,也需要增加教育投资比例。
3)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对人均教育投资比例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4)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变化,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费用价格提高,需要加大教育投资量,扩大教育投资比例。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人口的数量、质量及结构。人口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投资比例的变化。教育投资是用于培养人的费用,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投资,因此,人口因素是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直接相关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1)社会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着教育投资比例和增长速度。(2)人口分布及其密度,对教育投资比例也有影响。(3)人口的年龄构成也是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一个方面。教育适龄人口的比例及其增长速度,对教育投资比例及其增长速度有着直接影响。(4)社会人口文化教育程度构成,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文化教育程度构成,标志着一个国家教育投资存量和智力发展水平。一般来说,一国人口文化教育程度构成低,教育存量越小,所需要的增量就比较大,则教育投资比例就会加大。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教育资本存量(教育发展水平或教育资源存量)对教育投资规模和投资比例的影响。一般来说,教育发达程度和教育资源需要量成正比;和教育资源增长速度成反比;教育资源存量也和教育资源增长速度成反比。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社会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治形势等,也是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重要因素。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各国忙于战争,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普遍下降,如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逐步恢复到占前的投资水平。我国的教育投资受政治的影响也比较显著。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的政治形势比较稳定,教育投资占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为%;1958年,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教育投资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下降,1958-1965年,基本停滞在%,低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比例;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投资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继续下降到-%;1979年――1983年,教育投资占社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987年提高到%,2008年,为3.48%.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决策者个人投资偏好的影响,即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指不完全依据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主要根据人的态度、投资决策者的偏好等来确定教育投资的比例。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教育投资比例上的差距除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原因外,还取决于该国和该地区决策者对于教育支出的认识和态度。对教育和教育支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教育投资的比例也不同。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教育投资的数量,是指教育投资的绝对量。教育投资比例,是指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即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数量指标。
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教育投资的绝对量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教育投资的总体水平,人均和生均指标可判断教育投资是否充足;基本建设指标可反映教育发展物质技术条件的改善状况;教育投资的相对比例,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对于教育发展的努力程度、负担程度、政府对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程度。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教育投资比例的基本指标:
1.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2.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3.教育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它标志着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的水平和努力程度。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国民生产总值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在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反映着一个国家教育投资的实际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统计各国教育投资时,使用的就是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个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用的“公共教育经费”,是指“除了特别注明外,仅仅包括国家宪法构成的各级政府部门的教育经费支出,即中央或联邦政府、州政省或地区、地方权力机构用于教育事业的支出,而不含私人和企业的教育投资以及由国外提供的教育贷款和援助”。而在我国,有关规定将“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举办中小学的学费、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都列入公共教育经费,即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基本指标:静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总支出、基本建设总投资、人均国民收入等;动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比例、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财政总支出增长的比例、基本建设总投资增长的比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比例、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等。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我国的国民收入与西方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统计上也有区别:一是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二是国民收入中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或第三产业)劳务的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中则包括这两部分。
1985年以前,我国没有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可进行换算。方法是:将我国的国民收入总量乘以一定百分比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折旧和第三产业的价值,即相当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运用教育投资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时,需要注意的是:
1)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教育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往往很不平衡。
2)一般而言,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因其财政总支出中工业生产投资和城镇建设费占的比重较大,教育投资的比重就相对较小;经济不够发达地区因其财政支出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所以,教育投资比例相对较高。
3)教育投资占财政支出比例高的地区,教育事业未必发达,而比例低的地区教育事业未必不发达。使用时,要注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财政体制及其变动的影响。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在确定和使用教育投资比例指标时,常常遇到大口径和小口径的问题。所谓大小口径,主要是指教育投资实际包括范围的大小不同;或者说,大口径与小口径的区别,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内与预算外之分,小口径只计算国家预算内部分,大口径则不仅计算国家财政预算内部分,也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外部分。小口径主要包括国家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费,国家各部委用于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大口径既包括国家预算直接安排给教育部门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国家预算安排给各部委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地方机动财力安排给教育部门的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也包括各级政府预算外的其他各种来源的教育投资。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确定教育投资总量的基本原则:
1)上限与下限原则;
2)规模与速度原则;
3)政策与物价水平原则。
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上限与下限原则,是指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总的原则是依据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比例关系。因此,一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能为教育提供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用货币表现就是总的货币投入量。这种可能性是确定教育投资总量的上限原则;一国为了实现其经济增长目标,满足其经济增长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人才供给量,从而测算培养这些人才的教育费用总额。这种实际需要的供给量,则是确定教育投资总量的下限原则。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高、规模大、速度快,则要求教育投资总量就多,反之则少;反映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指标有四种
1)义务教育普及率与增长率。包括义务教育入学年龄、教育年限、各年级在校生数、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等。其中,义务教育年限的长短、普及率的高低是发展的规模指标;义务教育时期各年级在校生数相比,求出每年平均增长率,则是发展的速度指标。
2)非义务教育的升学率及增长率。这主要反映中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及增长率。以每万人或每十万社会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反映其发展规模,以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增长率反映其发展的速度。
4)成人中的扫盲率及职工、农民接受各种业余教育和种种培训的增长率等。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经济政策与物价水平,对确定教育投资总量具有直接作用。特别是物价指数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必须遵循国家物价水平原则,教育投资总量必须随着物价指数的增长而增长。
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教育投资比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教育投资总量的变化。合理的教育投资比例,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原则是:
1)增长原则。即使教育投资的比例能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我国教育投资基本是采用增长原则,即实现三个增长:教育投资增长的比例高于财政经济性收入增长的比例;使教师工资和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2)稳定原则。即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时,教育投资的比例和超前增长的比例应该逐步采取减缓和稳定发展的原则,使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协调发展。
3)弹性系数原则。即当国民经济某项指标达到某种数值时,教育投资比例要相应地有个弹性增长数值。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教育经费弹性系数,实际上表示某一时期教育经费变化速度与经济变化速度的关系,包括教育经费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它是教育经费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计算公式为:教育经费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Pk)=教育经费的年均增长率(e)/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Yk)×100%。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常用的确定合理教育投资规模和比例的方法如下:
1)国际比较法。即通过对比分析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其他国家的教育投资规模,或者对比分析当代发达国家在过去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时的教育投资规模,来确定本国的教育投资规模。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2)社会目标法。这是一种传统的结构分析法。这种方法不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来确定教育投资的规模,而是以人人应受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为目标,以个人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依据来确定教育投资的规模。
3)人力预测法。这是一种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不同层次、结构劳动力的需求而确定教育投资规模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劳动力的职业结构与教育结构、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因而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时所普遍采用的方法。
4)人力供求配合法。这是一种从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加以平衡以确定教育投资规模的方法。其难度在于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确切数量难以准确把握。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所谓合理的教育投资规模和投资比例,应该是一种既能有效满足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及个人对教育的需求,同时又具有较高投资收益率的投资规模和比例。一般来说,合理的教育投资比例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最低需求原则;
2)均衡原则;
3)效率原则。
返回第九章教育投资合理比例
教育投资是用于培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投资,教育投资比例在国民经济总体系中是否合理,最终表现在教育所培养的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合理的教育投资数量与比例至少应该能够维持最低限度的教育发展需求,即教育刚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肥保时捷购买合同范例
- 乐山劳务派遣合同范例
- 小区购新房合同范例
- 广告制作包吃住合同范例
- 学校煤炭供应合同范例
- 双方共同投资合同范例
- 2024年重庆客运考题
- 2024年河北客运资格证应用能力试题
- 2024年北海客运资格证仿真试题
- 2024年河源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一点通
- 给小朋友科普医学知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涯发展展示
- 2024学校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全文
- 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练习400题及答案
- 员工安全出行知识培训
- 大数据与会计职业生涯规划
- 眼科护理中的围手术期护理与管理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七选五深度剖析课件
- 二次结构施工培训
-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原版)
- 乐器租赁市场需求与增长潜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