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案板块五世界现代史第十三单元第40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1页
历史学案板块五世界现代史第十三单元第40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2页
历史学案板块五世界现代史第十三单元第40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3页
历史学案板块五世界现代史第十三单元第40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4页
历史学案板块五世界现代史第十三单元第40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虽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但是,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全球化、多极化、多样化、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增强。(1)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但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并不太平。(2)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市场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现代化模式冲突和自我调整,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鉴。(3)科技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中,各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根脉。第40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考点定位1.冷战形成的背景、表现、特点及影响。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主题一冷战的形成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2.原因: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________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3.开始标志:________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____________”的演说。4.主要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概念阐释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美国之所以对西欧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以及控制西欧的目的。视角1冷战的成因材料图一二战时期美国的宣传画图二冷战时期美国的宣传画综合图一、图二提取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冷战的起源问题的争论观点1: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有学者指出,美苏之间爆发冷战绝非偶然,而是战争后期两国在波兰问题和德国问题上利害冲突的延伸。观点2: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或仅仅是由美国的政策和措施引起的。观点3:强调英国在冷战形成中的主动作用。英国由于自身力量不足,为抵抗苏联的不断扩张,于是“拉拢美国结成亲密的联盟”。观点4:冷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冷战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抗争,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视角2冷战的实质和影响材料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另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欧共体的建立。还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既加速了欧洲的分裂又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摘编自迟萍萍、李海龙《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关于“马歇尔计划”研究综述》运用世界史的史实,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美苏冷战下国际关系的特点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体现矛盾体现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主题二两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特点(1)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2)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思维点拨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3)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1)特点: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2)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概念阐释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标志。第三世界大多数国家已宣告独立,但仍然受到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和军事威胁,面临着彻底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严峻任务。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时期特征表现20世纪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2.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②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标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3)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视角多极力量的成长及影响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两个核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如立即暂停大国间的核武器竞赛,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开发海底资源,取缔所有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摘自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讲话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多极化力量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广东卷)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B.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C.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D.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命题设计]聚焦考点两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美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情境设置题干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描述欧洲战后的发展为材料情境,来揭示美欧关系的变化[解题指津]易错排查史实不符。1971年,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故排除A项时间不符。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滞胀”危机,故排除B项主题不符。1970年美苏争霸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采取战略收缩,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关键能力正确理解材料的内涵。材料中尼克松总统是在讲欧洲的崛起和美欧关系的变化,美国意在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故C项正确1.(2022·山东卷)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2.(2022·6月浙江选考)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大对美商品出口,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