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第2页共2页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欣赏中外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相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小说而言,这几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比较广,而且风格多样。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㈡《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欣赏《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可以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把握小说的主旨。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则是重点,三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祥林嫂、桑地亚哥,无不栩栩如生,学习时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把握。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页。另外,在单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品味语言,包括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语言的品味。前者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后者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的叙述语言相对比较客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小说大多是这样的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与海》的叙述语言,前者的有意拖沓、刻意啰唆,后者的简洁明快,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页。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二)第一单元《窦娥冤》一、生字窦(dòu)娥:剧中主人公名。哥哥行(háng)哥哥那边。罪愆(qiān):罪过。错勘(kān):判断。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奴隶起义领袖。前合后偃(yǎn):前仆后继。偃,仰面倒下。瀽(jiǎn)半碗:泼,倒。苌(cháng)弘化碧。暑气暄(xuān):指炎热。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亢旱:大旱。亢,极。二、词语辨析1.怨气冤气二者都表示心中有不满之气。不同的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2页。“怨气”指怨恨之气,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2页。“冤气”指因受冤枉而产生的冤枉气。2.分辨分辩“分辨”指分清辨明,如“分辨香花和毒草”。“分辩”指用语言辩白,如“他这回并不分辩,单说一句‘不要取笑”’。三、文学常识戏剧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形式上有说、念、唱、打,元杂剧叫科、唱、白,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2、作品与主角《窦娥冤》——窦娥《西厢记》——崔莺莺、红娘《牡丹亭》—柳梦梅、杜丽娘、春香《桃花扇》——李香君、侯方域《长生殿》——李隆基、杨玉环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的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3页。③____月飞霜:邹衍,战国时人。相传他对燕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起来。他人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来常用“____月飞霜”来比喻冤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3页。④东海孝妇:传说汉朝东海有个年轻寡妇,对婆婆很孝顺。后来婆婆自缢身死,寡妇被诬告为杀害婆婆的凶手。官吏就把她杀死以偿命。她死后,东海一带大旱三年。⑤望夫石:古代神话,有一妇人天天到山上望夫归来,竟变成了石头,人称“望夫石”。雷雨(节选)一、字词整理涔涔:①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②形容天色阴沉。昧心:违背良心。昧mèi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惊愕:吃惊而发愣。沉吟chényín无锡xī窟窿kūlong江堤dī混账hùnzhàng二、词语辨析1.工夫功夫“功夫”指本领、造诣等,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意气义气“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如“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斗志高昂”;也指志趣和性格,如“他们两个意气相投”;还可以指由于主观的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这几天,他正在闹意气”。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4页。“义气”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4页。指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名词,如“这人很讲义气”;也指有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和感情,形容词,如“你看他多么义气”。三、文学常识1.曹禺(1910____),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先后创作了十多部剧本,如《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曹禺的剧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在深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融入了作者的诗意激情;力求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个性化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及急剧的心理变化。哈姆雷特一、字音傀儡kuílěi觊觎jìyú吮shn舐shì害臊hàisào缔结dì厮守sī郁郁寡欢貂皮diāo砧(zhēn)石同衾(qīn)觊觎(jìyú)蜥蜴(xīyì)二、词语解释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伶人:旧时指戏曲演员。傀儡:比喻受人操纵的人。三、文学常识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5页。1、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____年左右,他开始编写剧本,很快获得了成功。____年,莎士比亚的朋友搜集了他的遗作,出版了一部比较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当代有名的戏剧家本琼斯题词,称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强调这位伟大的戏剧家“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马克思也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5页。主要作品: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3、按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如《一只马蜂》)、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三)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6页。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杜甫的律诗沉郁顿挫,音律优美,构思奇妙,《蜀道难》和《秋兴》《咏怀古迹》《登高》分别代表了他们诗歌的最高成就。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6页。白居易是中唐最著名的诗人,他的《琵琶行》叙事与抒情结合,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挚的情感。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一生在政治夹缝中求生存,内心的抑郁不得志,使他更多在诗歌中抒发个人情感,《锦瑟》《马嵬》都体现了这个特点。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诗歌长于抒情,它凝练的词句、富于想像的跳跃式结构、富有音乐美的韵律和节奏,使它更便于或含蓄或直接地抒发情感。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但要注意读诗要有读诗的方式,快慢徐急、抑扬顿挫要和诗歌的情感格调以及形式适配,比如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读《琵琶行》要雅正悲慨,具体到每一句,也有不同的读法,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已有提示,此处不再赘述。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7页。二、是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理解。古人云:诗无达诂。诗人的情感往往隐藏在写实或想像的画面背后,有很多“月朦胧,鸟朦胧”,难以捉摸。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可能具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体验,这是正常的。像本单元所选的《锦瑟》,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身就有丰富的多解性,各种说法恐怕都有合理的成分,我们且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教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否定可能很有道理的个性化体验。其他诗歌如《蜀道难》《咏怀古迹》等虽然诗意较为明朗,但理解上也不是没有分歧。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7页。背诵篇目:李白:《蜀道难》杜甫:《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马嵬》第三单元1.生字曳:yè数罟:cùgǔ洿池:wū鸡豚狗彘:túnzhì庠序:xiáng莩:piǎo好战:hào不王者:wàng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涂有饿莩:涂,同“途”,道路。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残暴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古义:开仓救济;今义:发现、出发王无罪岁:古义:年成;今义:指年龄4.几个重点词语的解释填然鼓之:象声词,指击鼓声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8页。养生丧死:供养活人为死人安葬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8页。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负戴:负担。负,背负;戴,把东西顶头上。5.指出下面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寡人之于国: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王: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àng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áng以:请以战喻:用可以无饥矣:凭借以时入山林:按申之以孝悌之义:把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第一个食,吃,动词;第二个,食物,名词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不译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五亩之宅:“的”,助词6.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穿上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然而不王者:名作动,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7.指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并口译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9页。是亦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9页。非我也,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树之以桑:状语后置,“以桑树之”《劝学》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一.字词解释(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使弯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2)词类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吃二.特殊句式(l)判断句①青,取之于蓝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0页。②冰,水为之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0页。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过秦论》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1、通假字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制其弊(通“敝”)百有余年(通“又”)陈利兵而谁何(通“喝”)倔起阡陌之中(通“崛”)赢粮而景从(通“影”)2、古今异义例句古义今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黄河水道的通称赢粮而景从担负胜或获得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山东省份流血漂橹盾牌使船前进的工具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爱惜、爱护、喜欢宽厚而爱人爱惜人民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女一方分裂山河划分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的事物分开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1页。3、词类活用现象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1页。A、名词的活用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向南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动用招致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动用登上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动用用破瓮作用草绳系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B、动词的活用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2页。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2页。C、形容词活用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使……愚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动用变小,变弱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4、一词多义①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②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逃亡。的人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③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地势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④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3页。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3页。⑤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因遗策。遗留⑥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5、请分别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被动句③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结构后置同年而语度长絜大《师说》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1、读准下列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读音:句读dòu—读书dú或不焉fǒu—不能bù经传zhuàn—传道chuán聃dān——冉rǎn2、找出课文中合成的双音词:学者句读百工六艺3、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4页。学者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4页。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如:句读之不知。今义:看字发出声音。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所以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不必古义:不一定。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义:用不着,不需要。5、词类活用:吾师道也(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得”同此)或师焉(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学习)不耻相师(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学习)吾从而师之(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孔子师郯子(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惑”活用作名词,疑难问题)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5页。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5页。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后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6、重要句式:1)判断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2)被动句:①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3)宾语前置句: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①而耻学于师。②不拘于时,学于余。③师不必贤于弟子。5)省略句: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②(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③(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④(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6)固定格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7、一词多义:文言实词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篇)全文共18页,当前为第16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