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悟一个奔跑着的心路历程——《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散文。此文常见的教学设计一般侧重于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这样的设计其实没有做到散文教学的,形神合一。母亲只是作者的一个抒情载体,作者显然不是仅仅要我们了解他的母亲。之所以这样定位,是因其文本解读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作者从母亲去世到创作该文,其间写过无数怀念母亲的文字,三十多年的感念里仍是充满自责与内疚。正是这样一颗忏悔的心,使他愈加明白了母亲所说的,好好活的真正含义,因而能超然地对待死神的一次次降临,把病痛当作人生的另一种享受。因此,本设计重在对《秋天的怀念》做深入的情感体验,感悟作者对母亲做出的那份迟到的忏悔,体会作者对生命那份坚定的承诺,体悟作者有绝望脆弱到迷茫彷徨到豁达超然的心路历程。【教学目标】1、理清结构,感知母亲的形象。2、品味语言,探究“好好儿活”的内涵。【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语言,探究“好好儿活”的内涵。难点:体悟作者的心路历程。【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他,双腿瘫痪,身体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他就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史铁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感知课文:1、文章围绕“看花”主要写了哪三件事?PPT出示:感知课文:文章围绕“看花”主要写了哪三件事?预设:(1)我答应母亲春天里看花的请求。我答应母亲秋天里看菊花却因母亲病故,而未能成行。我和妹妹秋天里赏菊花。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句话在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预设:“好好儿活”。三.探究“娘俩好好儿活”(一)师:母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预设:1.“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PPT出示:“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1)点拨:请大家做狠命捶打两条腿的动作。(2)点拨:请大家说说你此时的心理活动。明确:此时我的心里是愤怒、不平、生气、自卑、难过等。(3)点拨: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狠命地捶打自己可恨的腿,并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明确:在我痛苦绝望的时候,在我觉得自己没有用的时候,通过我的语言体会到作者觉得自己活着没有什么意思,觉得自己只是累赘,是负担,是废物,感觉不想活了。师:是啊,21岁的他瘫痪了,最好的年华遭遇残疾,这是谁都无法承受的灾难,那种痛苦绝望可想而知了。(4)点拨:把作者当时那种痛苦、绝望的,觉得自己没用,不想活的心理读出来。预设:2、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PPT出示: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1)点拨: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明确:读出作者的暴怒无常。(2)点拨: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明确:从突然、砸、猛地、摔这些词语体会到的。(3)点拨: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有这样的举动?明确: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美好的事物,越是看到美好的事物,才会让遭受灾难的史铁生会越加痛苦和悲伤。师:作者却把痛苦的情绪与美好的事物放在一起,这样一对比就愈加反衬出他那种痛不欲生的处境。而且这一句的语言很特别,“望着望着”“听着听着”与“望着”“听着”相比,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能营造出一种意境,把人带入这种情境。(4)把史铁生的暴怒无常读出来。(二)师:面对痛苦、绝望、脆弱的史铁生,母亲是又怎么做的呢?预设: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PPT出示: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点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明确:母亲对孩子的不放心,疼爱儿子,关注儿子,理解儿子,对儿子小心翼翼的。点拨:你透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明确:悄悄地:充分体谅我痛苦的心情,给我一个尽情发泄痛苦的偷偷地: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怕我轻生。又悄悄地:不放心我,不打扰我眼边红红的:哭过,尽量不让儿子看出来。点拨:运用第一人称揣摩母亲此时的心理。PPT出示:运用第一人称揣摩母亲此时的心理:我心里想:
。明确:①、我心里想:儿子心里太痛苦了,让他发泄一下吧!②、我心里想:孩子你可不要想不开啊!③、我心里想:擦擦眼泪,一定不让孩子看出来。④、我心里想:我情愿截肢的是我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啊!⑤、我心里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我去死呢也行。过渡:面对不想活、觉得活着没用的儿子,母亲说了什么话呢?预设: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PPT出示: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师:这里的“活”是什么意思?明确:活作为儿子来说是活下去、活着、生、打消死的念头、生存、有生命、能生长、与死相对、活命的意思。对于母亲来说是克服病痛延长生命多陪儿子,陪伴儿子有限的时光。四.探究母亲昏迷前的话:1、师:当我答应和母亲去看花的时候,母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朗读我和母亲的一段对话,揣摩母亲和我对话时双方的表情和动作,填在相应的括号里。PPT出示: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我():“什么时候?”母亲():“你要是愿意,就明天?”我():“好吧,就明天。”母亲():“那就赶紧准备准备。”我():“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母亲():“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点拨:讨论交流,揣摩母亲和我对话时双方的表情和动作,回答所填内容。PPT出示:母亲:憔悴、央求“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我:爱理不理、敷衍“什么时候?”母亲:喜出望外“你要是愿意,就明天?”我:漫不经心“好吧,就明天。”母亲:高兴、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我:不耐烦“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母亲:兴奋、絮絮叨叨“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2)点拨:①、央求换成要求可以吗?明确:央求是恳求、乞求的意思,这里有母亲的恳求、乞求、商量、期待。要求是命令式的、必须的。所以不能换。②、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儿子答应母亲看花,母亲就像得到好事一样,因为为了这一天母亲等了很久了。(3)母亲是在身体什么样的情况下推我去看菊花?(病重)病重还推我去看菊花,那母亲的表现喜出望外、高兴,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兴奋,絮絮叨叨你能看出母亲的病重吗?明确:第一段一个句子的提示语中,一个“总是”不禁让人望文生义,联想起母亲常常这样说的情境,一个慈祥的母亲即使每次都碰壁也不放弃同样的请求。一个被病痛苦苦折磨的母亲,丝毫顾不上自己,全身心地想着儿子,甚至卑微地央求儿子,只为了让儿子去看看菊花,母亲只关注儿子,完全忽略了自己。正如作者在《我与地坛》中所写:“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4)再配乐读,读出人物的情感。2、师“第二次看花我同意了,因母亲病故而未能去成,但母亲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深深记得:请同学们将昏迷前未说完的话补出来。PPT出示:请同学们将母亲昏迷前未说完的话补出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明确:母亲让我们兄妹俩好好儿活。探究:我俩要好好儿活过渡:母亲去世7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说:“我们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1、点拨:齐读最后一段:我们懂得了怎样好好儿活。PPT出示: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明确:面对困难,不畏惧。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就象征着人生百态——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激情,或圣洁、崇高,但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活出一种姿态,活出自己的滋味,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价值!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花!2、点拨:这里的活又怎样的深意呢?明确: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师:史铁生懂得了应该怎样用行动履行母亲“好好儿活”的诺言!正因为作者的心境变了,眼中的景物才会如此明丽,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生活中的他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PPT出示: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在病榻上坚持写作,发表了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在文坛上引起轰动。其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并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于2002年被评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师:史铁生《我与地坛》里也表达了对母亲深深地怀念之情。师: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什么情感?(怀念之情)PPT出示: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我与地坛》师总结:正是因为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改变了他的一生,影响了他的一生,成就了他的一生。正是因为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使史铁生的思想和情感发生了变化,有绝望脆弱到迷茫彷徨到豁达超然的心路历程。让身体残缺的史铁生实现了灵魂的完整。拓展延伸:PPT出示:推荐阅读:课后阅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我与地坛》和《务虚笔记》。板书设计:好好儿活学情分析一、依据文本特质,设计学情问卷课前,笔者依据《秋天的怀念》散文文本的特质,设计学情问卷。问卷的内容如下:①读完这篇散文,请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③读完这篇散文,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④在阅读这篇散文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惑需要教师帮助,请陈述。之所以在设计学情调查问卷时要依据文本特质,是因为文体往往折射出作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等。一个作家选择哪种文体来进行表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他所要表达的重点其实已经通过文体特质得以显现。不能无视文本文体的教学,否则就会使散文没有散文的情思,小说没有小说的内涵,诗歌没有诗歌的意境,阅读教学很可能千篇一律。二、分析把握学情,明确学习起点经过对学情问卷的梳理分析,结果如下:全班75%的学生能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这个问题,据统计①关心孩子,疼爱孩子的母亲(占89%),②不仅疼爱孩子而且理解孩子的母亲(占20%),③小心翼翼、用心良苦、生活最苦的母亲(占2%)。学生提出的主要共性疑惑:①最后的一段话该如何去理解(占52%)?②第一段的“好好儿活”和最后一段的“好好儿活”意思是否一样(占65%)?③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占25%)?学情问卷的结果已经给出学生明确的学习起点:①对于母亲的形象认识不够丰满,需要继续深入文本,去进一步理解母爱的内涵。②学生发现了“好好儿活”的出现频率高,但是对于“活”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探究。③对于能否理解最后一段话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起到关键作用。④学生关注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令人欣喜,但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是复杂的,心路历程变化的原因也是值得推敲的。学习起点的明确,为之后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事实依据,它不是一种经验主义的假想预设,是实实在在建立在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之上,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三、根据学习起点,制定教学目标在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后,笔者制定与之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分析制定的教学目标①理清结构,感知母亲的形象。②品味语言,探究“好好儿活”的内涵。教学目标有了明显的聚焦和针对性,目标产生的认知逻辑清晰。因此,在经过学情分析后,教学就清楚知道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需求,这颠覆了以往我们假象的教学目标,同一个教学设计不再是任何学生身上皆可套用的。《秋天的怀念》效果分析一、对话诊断学情,提供弹性途径在课堂行进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表达,这样才能在师生对话中显露出学生的理解与需求。然后教师通过对学情的及时捕捉、诊断,为学生提供弹性可变的教学途径。如在感知母亲形象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学设计本是从外貌、动作等方面的人物描写来分析母亲的形象。于是笔者让学生从这几种人物描写中选择一个角度更进一步进行精读赏析,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动作角度。而这与课前的学情也不谋而合,学生提问中有个问题就是围绕动作角度的:面对史铁生的暴怒无常母亲是怎么做的呢?之后笔者的阅读教学就以揣摩人物心理作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了其中的语言留白,人物的内心活动。并且通过学生朗读模仿人物语言来进一步强化,使其充分感知母亲的形象,感悟浓浓的母爱。二、捕捉兴趣需求,拓展探究空间有时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点,往往就是课堂的生长点,它一方面构成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构成了学生可能获得的知识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捕捉利用学生兴趣这一学情,帮助其拓展探究空间,提供发展平台,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如在探究“好好儿活”的内涵时,第一处面对我的暴怒无常、绝望、痛苦、脆弱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里的“活”的具体含义是活下去、活着、生长、能生存、有生命、与死相对,活命。学生对活的探究非常感兴趣,而且学生的理解也很深刻。第二处母亲去世后,妹妹推着我去赏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里的“活”是乐观地面对生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个性,活的有意义,有价值。但这是学生通过自身学习而获得的,价值要远高于教师的简单出示。上述教学过程中猝不及防的变奏曲,虽打破了原有的课堂进程,但作为教师不能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对其视而不见;而应该关注和把握这种稍纵即逝的真实学情,通过因势利导的课堂调控,激发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体悟一个奔跑着的心路历程《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散文,我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流泪。我认为他的文字里,都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好好儿活”。史铁生双腿瘫痪,身体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成为了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我认为这都源于贯穿全文的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文章围绕看花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暴怒无常突然摔砸东西的时候,母亲提出推“我”去北海看花,“我”拒绝了;第二件事是“我”看着落叶黯然神伤的时候,母亲又一次乞求带“我”去看菊花,“我”勉强答应了,她却欣喜不已;第三件事是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菊花,这时的我已经彻底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振作起来,树立乐观生活的信心。一、从第一件事中理解“娘俩的好好儿活”仰望着“北归的雁阵”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是多么惬意的时光,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暴怒无常的情绪。在最青春的年华突然双腿瘫痪,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作者的暴怒无常可以理解,本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作者却把痛苦的情绪与美好的事物放在一起,这样一对比就愈加反衬出他那种痛不欲生的处境。而且这一句的语言很特别,“望着望着”“听着听着”与“望着”“听着”相比,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能营造出一种意境,把人带入这种情境。作者是通过描写我的“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地捶打”这些具体动作以及我的语言描写“我可活什么劲”来表现我的无常,我的痛苦,我的绝望,我的不想活的。当“我”暴怒无常时,她会“悄悄地”躲出去,给我一个空间,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躲出去的母亲担心“我”会做出傻事,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关注着“我”;自己却悄悄地躲在外边,强忍心中的悲痛,“偷偷地”抹眼泪,当一场暴雨归于沉寂之后,她又“悄悄地”进来,眼睛红红的。这些词本身都是普普通通的字眼,但以叠词的方式连续使用,使得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也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可见,这是一个宽容、善良、用心良苦、不仅疼爱儿子更是一个理解儿子的母亲。面对无常、痛苦、绝望、不想活的儿子,母亲在这里说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的活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我认为这里的活作为儿子来说是活下去、活着、生、打消死的念头、生存、有生命、能生长、与死相对、活命的意思。对于母亲来说是克服病痛延长生命多陪儿子,陪伴儿子有限的时光。二、从第二件事中探究“母亲昏迷前未说完的话”这一件事中有我和母亲的一段对话,要注意揣摩母亲和我对话时双方的表情和动作。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短短一文竟写了这么多对话,而且每次对话,作者都不惜笔墨在提示语中着力描述母亲说话的语气、神态,第一个句子的提示语中,一个“总是”不禁让人望文生义,联想起母亲常常这样说的情境,一个慈祥的母亲即使每次都碰壁也不放弃同样的请求。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读来让人心头一震,心生不忍,一个被病痛苦苦折磨的母亲,丝毫顾不上自己,全身心地想着儿子,甚至卑微地央求儿子,只为了让儿子去看看菊花,母亲只关注儿子,完全忽略了自己。正如作者在《我与地坛》中所写:“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什么时候?”之后没有提示语,看不出作者说话的任何语气和表情的,但如果联系上下文,不难猜出作者当时是不耐烦的。“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这一句没有过多的提示语,但作者却用标点写出母亲的语气与神情。一个问号,把母亲那种小心翼翼、试探的态度显露无遗。当作者答应母亲后,母亲竟“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母亲那种激动与兴奋通过提示语这样一描述,显出很强的画面感,此情此景如在眼前。母亲的央求中有乞求、有恳求、有商量、有期待、有太多太多。母亲的喜出望外,是因为母亲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了。母亲临终前牵挂的仍然是我们兄妹俩,母亲临终前未说完的话是母亲让我们兄妹俩好好儿活。三、从第三件事中思考“我们俩要好好儿活”课文结尾处的景物描写,写作者在他妹妹的陪伴下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作者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深情解读。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就象征着人生百态——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激情,或圣洁、崇高,但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活出一种姿态,活出自己的滋味,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价值!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花!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史铁生懂得了应该怎样用行动履行母亲“好好儿活”的诺言!正因为作者的心境变了,眼中的景物才会如此明丽,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生活中的他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在病榻上坚持写作,发表了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在文坛上引起轰动。其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并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于2002年被评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正是因为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改变了他的一生,影响了他的一生,成就了他的一生。正是因为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使史铁生的思想和情感发生了变化,有绝望脆弱到迷茫彷徨到豁达超然的心路历程。让身体残缺的史铁生实现了灵魂的完整。《秋天的怀念》评测练习一、基础知识:1.看音写字:tānhuàn()chuí打()qiáocuì()juébié()暴zào()xù叨()2.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是,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等。二、
按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1.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2.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意:作用:链接阅读:1、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我与地坛》2、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祥。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病隙碎笔》五、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题目:母亲的心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1.(3分)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2.(3分)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3分)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4.(4分)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5.(2分)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教学反思当初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我选择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因为作者本身的特殊气质让我选择了它,因为他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散文,我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流泪。我认为他的文字里,也都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这篇文章我就想围绕“好好儿活”来教,正是因为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使史铁生的思想和情感发生了变化,有绝望脆弱到迷茫彷徨到豁达超然的心路历程。让身体残缺的史铁生实现了灵魂的完整。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随着故事的发展走进文本的深处。一、在文本的深处漫溯:品词析句,体会母爱。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思考讨论:你从哪些描写中读出了母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爱?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揣摩母亲的此时的心理活动。师出示句子: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在这个片段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一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的关键词来品读感悟,读完重点句之后,学生心里明白母亲是爱我的,但是表达不出来,这是因为理解体会的不够深刻。我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情的词来体会,既可以让他们理解的更深刻,又可以引导他们表达出这是什么样的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了母亲的理解、心疼、宽容、隐忍、小心翼翼,懂得了这些都是爱,二是揣摩出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二、在文本的深处漫溯:探究“好好儿活”的内涵。我细细品读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工程咨询合同
- 焚烧课程设计总结
- 水利课程设计实训
- 海上采油课程设计
- 出口业务代理协议范本3篇
- 塔吊劳务承包合同范本版3篇
- 合同制工人招聘合同范本3篇
- 洗瓶机课程设计评价
- 水污染管道课程设计
- 煤矿隔爆课程设计
- 个人租房合同协议书(5篇)
-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文解读学习
- 法院特别委托书授权模板
- 品质年度总结及来年计划
- 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 2024年执业药师资格继续教育定期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安徽工程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室内设计协议书
- 中储粮西安分公司招聘真题
- 大学人工智能期末考试题库
- 2024土方开挖工程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