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节生物礁_第1页
第六章节生物礁_第2页
第六章节生物礁_第3页
第六章节生物礁_第4页
第六章节生物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选)第六章节生物礁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2一、礁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礁的概念邓哈姆(1970)提出礁的双重概念:广义礁和狭义礁。狭义的礁即所谓生态礁,是指造礁生物原地生长造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它在地形上具有隆起的正向地貌特征。

广义的礁实际上是指厚的碳酸盐岩体,横向延伸不远,即是一个三度空间上的碳酸盐岩几何体,包括如下众多同义或基本同义的多种名词:石化礁、生物礁、生物岩礁、有机建造、生物丘、灰泥丘、生物层、层状礁、地层礁等。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3

2、礁的相带

生物礁主要由礁核、礁翼、礁基、礁间、礁盖五个单元构成。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4

(1)礁核亚相

礁核是礁体中能够抵抗波浪作用的那部分,乃礁的主体。它主要由原地堆积的生物礁灰岩组成,其中造礁生物含量较高,还有一些附礁生物。岩类主要为骨架岩、粘结岩、障积岩、生屑泥粒和粒泥灰岩等。生物联结作用和非生物联结作用(海底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加固礁体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2、礁的相带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52、礁的相带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6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7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8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9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10

(2)礁翼亚相礁翼指礁相与非礁相呈指状交错过渡的那部分礁体。礁体迎风(开阔海)的一侧称礁前,背风的一侧称礁后。盆地或泻湖中的点礁或塔礁的翼部则分不出礁前和礁后。

①礁前:形成礁前塌积岩或礁角砾岩,这些礁碎屑磨圆和分选差。往深水方向与盆地相泥晶灰岩、泥灰岩沉积物呈指状接触。

②礁后:礁后往往由砂坪和泻湖组成,礁后砂坪由分选较好的砂屑灰岩和生屑灰岩构成。礁后泻湖为静水灰泥沉积,其中可发育大量的海百合、绿藻、腕足类、介形虫等动物群。2、礁的相带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11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12

(3)礁间

礁组合中的非礁相部分,海侵时为正常海相碳酸盐沉积;海退时,为泻湖相甚至蒸发岩沉积。海侵条件下有利于礁的形成;在海退条件下则有利于蒸发岩的形成。

2、礁的相带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13

(4)礁基

礁生长基底的原始地形隆起,台地上滩、生物丘、海底火山、砂坝等均可成为生物礁固着生长的基底,在礁基上最早形成的往往是使活动底质固定的盖覆岩。

(5)礁盖

生物礁顶部发育终止后沉积的深水盆地相或泻湖相蒸发岩。2、礁的相带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143、礁的类型

根据礁的沉积环境,可把礁分为台地礁、台地边缘礁、盆地礁、泻湖礁、滩礁等。按礁的形态可分为:点礁、塔礁、环礁、马蹄礁、丘礁、层状礁等。按礁的形态和与海岸的关系可分为:岸礁、堤礁(堡礁)、环礁和台礁。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达尔文就提出礁基下沉的学说,以解释岸礁、堤礁、环礁的生成、发展、及演化。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15

按形态可将礁分为以下类型:

l)点礁:也称为斑点礁。礁体近似圆形,或呈不规则状,是在泻湖或外滨海底较小隆起上形成的孤立小礁体。现代海洋中,点礁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域浪基面以上,并止于海面。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162)宝塔礁:也称为尖柱礁和孤礁,形似锥状或者陡侧向上变尖的丘状,是成礁期海底持续下降而成,多出现于深水带。3)马蹄形礁:也称为新月形礁。向风面一侧礁体发育,背风一侧不发育,礁体凸面迎风,多分布于开阔海盆中,如美国二叠纪马蹄形礁。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17

4)环礁:礁体围绕海底较大隆起的边缘生长,连接成环状,中央带凹下成泻湖,多出现于外滨广海中。现代太平洋、印度洋以及我国南海均有发育,古代礁如墨西哥白垩纪的环礁。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18

5)丘礁:孤立地分布,近似半球状。是波基面以下较深水碳酸盐堆积而成。圆丘礁或宝塔礁用来指示大陆架边缘或盆地内的单元岩隆。

6)层状礁:也称为带状礁和滩礁,分布面积较大,礁高度不大,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台地上,相当于前述生物层礁。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19

按礁的形态及其与海岸的关系可分为:

岸礁、堤礁(堡礁)、环礁和台礁。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20礁的演化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21

现代温暖浅海发育珊瑚礁。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礁组合,沿昆士兰陆架延伸1900公里,约有2500个独立的礁体,大部分礁体都不大于几平方公里。我国南海热带海域中也广泛发育珊瑚礁。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22堡礁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23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24大堡礁珊瑚礁湖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25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26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27二、生物礁中的生物及礁灰岩1、生物礁中生物的作用形式造礁生物,是指底栖固着、群体、具有造架能力的生物。是礁体的骨干生物。可细分为:造架生物:多为块状、半球状、球状、枝状板状生物如珊瑚、海绵等。粘结生物:附着于其它生物之上的结壳状、板状的具有粘结能力的生物,如藻类、苔藓虫等障积生物:在浪基面附近生长的茎枝状、棒状生物,可降低水的流速利于灰泥沉积的生物,如海百合等。附礁生物: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28附着式:藻类等可以附着在骨架生物上造成结壳,起到加固作用。胶结式:藻类生长在洞穴或孔隙内,产生胶结作用,同时起到加固作用,有许多碳酸盐颗粒都是被海藻胶结成岩的。大部分生物礁都是这几种生物作用结合起来形成的,很少是某种单独的作用造岩。1、生物礁中生物的作用形式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29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30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31地质历史时期的造礁生物是变化的,前寒武纪至早古生代主要是蓝绿藻、海绵和古杯,中古生代为珊瑚和层孔虫,晚古生代为结壳的藻、苔藓虫以及海绵和水螅,白垩纪为厚壳蛤,第三纪为珊瑚和藻。2、礁相灰岩骨架岩粘结岩障结岩礁角砾岩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323、生物礁的形成与发展

詹姆斯(James,1979)认为大多数生物礁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定殖阶段、拓殖阶段、泛殖阶段以及统殖阶段。各阶段特征如下:(1)定殖阶段

在古生界和中生界,最常见的是由有柄亚门或棘皮动物碎片组成的一系列浅滩或骨骼灰质砂的堆积体,新生界则由钙质绿藻的板片组成。这些沉积物的表面繁殖着藻类(钙质绿藻)、植物(海草〕或者动物(有柄亚门〕.它们围着底层,使其联结和固定下来.随后星星散散的枝状藻类、苔藓虫、珊瑚虫、软的海绵和其他后生生物就开始在定殖的生物之间生长起来。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33(2)拓殖阶段

这是造礁生物的初期繁殖,生物礁岩石以生物种类少为特征,这个时期的生物能忍受沉积物降落(浊度)的影响。常见的是成熟的枝状的生物(障积作用)为主。(3)泛殖阶段

这个阶段沉积通常构成了礁体的大部分,礁体向上生长,隆起的幅度加高,并向侧向扩展,礁翼形成。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达到最高程度,抗浪的块状、穹状和叠层状的造礁生物逐渐占统治地位。同时,波浪、潮汐水流可以破坏一些原生骨架,形成礁角砾、碎屑。3、生物礁的形成与发展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34(4)统殖阶段

是礁的消亡阶段,生物突然变成少数几种属的生物群体,数量大大减少,形成层状生物碎屑碳酸盐沉积。

3、生物礁的形成与发展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35三、生物礁发育的控制因素1、浅水最有利礁的生长。海平面相对变化改变水深对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海平面相对快速下降时,礁露出水面干死;海面相对快速上升,礁进入深水中淹死;海平面若保持相对稳定,礁体可以向侧向发展。2、温暖有利礁的生长。气候变冷礁冻死。3、盐度正常有利于礁生长。礁后泻湖高盐度礁咸死。4、清洁海水最有利于礁的生长。当气候变化或地壳变动导致陆源物注入时礁呛死。

因此,大地构造和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气候条件、海水温度和盐度、地形地貌条件等均对礁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36四、生物礁鉴别标志1、生物标志

在碳酸盐岩地层的生物礁相中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的大量出现。2、古地貌标志

生物礁具有明显的原始地貌隆起,加上礁相和非礁相之间的差异压实作用,因此,礁相地层的厚度明显比同期非礁相地层的厚度明显大。3、岩性标志

礁核发育骨架岩、障积岩和粘结岩。礁前的垮塌礁角砾也是礁的识别标志之一,礁顶、礁翼的生屑、砂屑灰岩易发生白云岩化而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4、结构、构造标志

礁体常呈灰白色块状岩体,成层性差,无层理。礁灰岩内示底构造发育。本文档共38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6分375、相带标志

生物礁一般能划分出礁核、礁翼、礁间、礁盖等亚相。6、次生标志

孔隙发育,各种溶蚀作用发育强。较纯的礁灰岩常呈小石林和陡崖地貌。本文档共38页;当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