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现状及长效针剂在预防复发中的作总院讲座用演示文稿_第1页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现状及长效针剂在预防复发中的作总院讲座用演示文稿_第2页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现状及长效针剂在预防复发中的作总院讲座用演示文稿_第3页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现状及长效针剂在预防复发中的作总院讲座用演示文稿_第4页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现状及长效针剂在预防复发中的作总院讲座用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现状及长效针剂在预防复发中的作总院讲座用演示文稿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优选)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现状及长效针剂在预防复发中的作总院讲座用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

从循证医学和疾病的本质来认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问题

精神分裂症的高复发率

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有如此高的复发率?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严重危害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纵向研究: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极高的复发率n=104RobinsonD,etal.ArchGenPsychiatry

1999;56:241–7累计的复发率(%)54827801020304050607080901002years5years第一次复发5years第二次复发第三次复发864years复发高危人群精神分裂症的疾病特点决定了患者一经诊断即面临反复复发的风险!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1986-1996年,10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案:均首先给予氟奋乃静2年的1次累计复发率高达54%,5年82%RobinsonDetal.ArchGenPsychiatry.1999;56:241–247.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年代:精神分裂症复发率高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RabinowitzJ.AmJPsychiatry.2001;158:266-269.纳入268例口服利培酮患者1年复发率为30%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预防复发尽管有进步,但仍然不能令人满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年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

国内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流行病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为了解在自然非干预状态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情况《抗精神病药物依从性及精神分裂症复发情况调查研究报告》——北大六院药物临床研究机构选择按照ICD-10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分型不限,男女不限,年龄65岁以下按出院当月后推1年(±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完成问卷主要结果分为

依据病历中提取的信息对被调查者一般资料的描述

根据电话访问形式获得的被调查者用药依从性等信息的

统计结果及说明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抗精神病药物依从性及精神分裂症复发情况调查研究报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115例、

回龙观医院81例、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137例及锦州市康宁医院150例出院一年的复发率达41.3%,远高于国外水平!平均复发时间为6.02m,而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的患者高达近1/3中国复发流行病学—复发率高达41.3%

复发距出院时间(月)数据M±S6.02±3.590~6个月(%)36.6%7~12个月(%)35.5%出院一年中复发情况频数比例(%)复发18341.3无变化25557.6缺失51.1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

从循证医学和疾病的本质来认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问题

精神分裂症的高复发率

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有如此高的复发率?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严重危害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精神分裂症不是单纯的功能性疾病Kraepelin提出“早发性痴呆”“多巴胺假说”Bleuler首次提出精神分裂症的命名“谷氨酸假说”“神经发育性疾病”Stefan,Murray1997

灰质体积减小

脑室体积增大Hegarty,J.DOnehundredyearsofschizophrenia:ameta-analysisoftheoutcomeLiterature.Am.J.Psychiatry151,1409–1416(1994).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Nature: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

作者:ThomasR.Insel

美国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主任 《自然》杂志 2010年11月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

JohnCsernansky.May,2002,China

-6-4-202

46810精神分裂症症状变化诊断时间(年)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缺陷症状严重度学说的依据:临床表现的提示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临床表现的提示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迁延,缓慢进展,这一特点恰与许多变性疾病类似!对多数患者来说,服药后精神症状会有一定缓解,停药便会复发,但最终预后差,说明疾病已到了不可逆转的阶段!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学说的依据:影像学的表现DeLisi,199750首发精分患者

20正常对照5年全脑体积减少侧脑室增大Rapoport,

1997,199915儿童起病精分患者

34正常对照3年灰质减少

侧脑室增大Davis,199822Kraepelinian精分患者

31非Kraepelinian精分患者5年侧脑室增大Gur,199820首发精分患者20慢性精分患者

17正常对照2年前额叶体积减少Mathalon,200124精分患者

25正常对照4年额颞叶皮质减少

脑室体积增加Lieberman,200151首发精分患者

13正常对照18个月疗效不佳的患者脑室体积增大全脑和灰质体积减小Kraepelinian定义为:完全依赖他人供应生活必需品等的病程>5年、不能很好就业和残留精神症状多个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病人胎儿期(宫内B超)脑室已扩大,并于童年期持续存在,提示脑室扩大等脑结构异常在神经系统发育完全前已存在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影像学的表现:患者大脑灰质进行性减少LiebermanJA,etal.JClinPsychiatry1996;57(suppl9)5-9.SheitmanBA,etal.PsychiatricRes.1998:32:143-150.

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动物试验的证据:

早期脑损伤造成成年后精神分裂症症状Rakic,PConcurrentoverproductionofsynapsesindiverseregionsoftheprimatecerebralcortex.Science232,232–235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长期随访研究的证据:30年随访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儿童时期智商即较正常儿童显著降低童年时还表现有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以及反应速度慢Reichenberg,A.Staticanddynamiccognitivedeficitsinchildhoodprecedingadultschizophrenia:a30-yearstudy.Am.J.Psychiatry(2010).儿童时期的智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正常对照N=1073“psychosisdoesnotemergefromacompletelyhealthybrain”-----精神分裂症状不会产生于一个完全健康的大脑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ThomasInsel,RethinkingschizophreniaNature(2010).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阶段I:风险<12岁阶段II:前驱症状12-18岁阶段III:精神病期18-24岁阶段IV:慢性期>24岁髓鞘形成缺陷抑制性突触减少兴奋性突触过度修剪精神分裂症是神经发育性疾病“psychosisdoesnotemergefromacompletelyhealthybrain”-----精神分裂症不会产生于一个完全健康的大脑遗传及环境因素干扰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元增殖、分化异常、胞突过度修剪、突触异常联系。幼年仅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等认知症状;青春期后发育缺陷开始显现,表现为分裂样症状ThomasInsel,RethinkingschizophreniaNature(2010).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复杂社会条件下复发可能机制探讨药物剂量相对不足抑郁症状物质滥用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良1.生活应激事件2.高水平情绪发泄…………复发!药物依从性不佳脑内脆弱的神经网络平衡失去药物的支持ThomasInsel,RethinkingschizophreniaNature(2010).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

从循证医学和疾病的本质来认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问题

精神分裂症的高复发率

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有如此高的复发率?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严重危害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DerivedfromLiebermanJ,etal.JClinPsychiatry.1996;57(Suppl.9):68-71复发导致再次发作频繁,症状难以控制多次复发对急性期症状控制的影响连续复发期间达到痊愈所需的天数(n=10)达到缓解的天数(d)复发次数越多,再次发作更频繁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N=92P=0.03vanHaren,N.etal.(2007).Focalgraymatterchangesinschizophreniaacrossthecourseoftheillness:a5-yearfollow-upstudy.Neuropsychopharmacology,32(10),2057-2066复发将导致皮层神经元的丢失,患者对治疗的抵抗,功能的恶化,更难以康复预防复发,从疾病的早期开始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大脑的病理性改变和临床表现相关第一次发作第二次发作第三次发作第四次发作随着进行性的灰质丢失,认知功能逐步恶化额叶沟回扩大,与更高的BPRS阴性症状有关10年内进行性的脑室扩张与阴性症状恶化有关侧脑室变化与BPRS阴性症状次量表评分之间有关1.SaijoT,etal.PsychiatryClinNeurosci.20012.vanHaren,N.etal.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07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LiebermanJA,etal.JClinPsychiatry.1996;57(suppl11):68-71.BirchwoodM,etal.BrJPsychiatry.1998;172(suppl33):53-59.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导致社会功能下降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小结

精神分裂症是高复发疾病,这是疾病本质特点决定的

从复发机制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育障碍的基础上,缺乏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导致反复发作的关键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危害严重,反复发作导致病人预后差,这是精神分裂症治疗面临的挑战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目录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从循证医学和疾病的本质来认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问题长效针剂在预防复发中的作用以预防复发为目标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

以预防复发为目标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

新型长效针剂预防复发的循证医学数据

为什么新型长效针剂能够更加有效预防复发?

新型长效针剂承载的新的治疗理念正在形成长效针剂在预防复发中的作用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权威指南推荐LAI作为预防复发首选APA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指南:“……在没有维持治疗的情况下,60%-70%的患者将在1年之内复发,大约90%的患者在2年之内复发”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被视为预防再住院的最重要因素APA指南:长效制剂是复发或依从性差患者的首选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循证医学证据表明:

LAI比口服药物预防复发更好30患者类型研究类型研究药物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处于缓解期患者随机开放对照研究RLAIvs喹硫平/阿立哌唑(n=329vs337/45)与喹硫平相比,RLAI明显延迟复发时间(P<0.0001)。而口服喹硫平(31.3%)或阿立哌唑(27.3%)2年复发率几乎是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的两倍(16.5%)首发患者自然状态下开放对照研究RLAIvs利培酮(n=22vs28)1年复发率:18%vs50%(p=0.03)2年复发率:23%vs75%(p<0.01)精神分裂症分患者观察性研究RLAI

vs口服抗精神病药(n=1345vs227)与换药前相比,2年末RLAI组住院次数(0.37vs0.2,P<0.05)、住院天数(18.74vs13.02,P<0.01)较Orals组减少更为明显精神分裂症患者RLAIvs奥氮平RLAI明显减少由于复发而导致的住院的患者比例(26%vs41%)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与常规使用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利培酮等)相比较,LAI预防复发优于口服药物自然观察性研究及大样本的镜像研究,由于不需要增加医疗、患者及家属格外的监督负担,更接近于目前的临床实践,更能代表真实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也显示出LAI预防复发优于口服药物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LeuchtCetal.SchizophrRes2011;127:83–92长效针剂组复发率(21.6%)显著低于口服药物组(33.3%)不同的研究长效针剂口服药相对危险度复发事件样本总数复发事件样本总数权重分配M-H,random,

95%CIArango200510266205.2%1.28[0.56,2.93]Barnes19833193171.9%0.89[0.21,3.85]DelGuidice19752127303122.8%0.80[0.65,0.99]Falloon19788205244.2%1.92[0.74,4.95]Gaebel20105435510235518.6%0.53[0.39,0.71]Hogarty19792255325014.8%0.63[0.43,0.92]Li1996321555213715.1%0.54[0.37,0.79]Potapov20084208203.6%0.50[0.18,1.40]Rifkin19772233281.4%0.81[0.15,4.45]Schooler1979261433514712.4%0.76[0.49,1.20]样本总体

(95%CI)843829100.0%0.70[0.57,0.87]总体复发事件182276异质性检验

Tau2=0.04;Chi215.35;df=9(p=0.08);I2=41%总体效应值检验:Z=3.32(p=0.0009)RiskratioM-H,random,95%CI0.010.1110100有利于长效针剂有利于口服药RCT,随机对照研究;CI,置信区间;M-H,Mantel-Haenzel估计方法最新国际荟萃分析证实:

长效针剂预防复发显著优于口服药物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RLAI治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长效利培酮注射微球显著增加前额叶脑白质容积,而利培酮则显著减少

(采用对白质髓鞘化程度敏感的InversionRecoveryImage技术显示)工作记忆任务、思维灵活性任务反应时间随白质容积增加而显著缩短

(采用CogStateComputerizedBattery评估,任务下较短反应时间预示较强的认知功能)nLAI=11,2.9mgnRis=13,26.4mg首发患者,治疗6个月白质体积白质体积工作记忆测试反应时间情景转移测试反应时间体积改变GeorgeBartzokis,PoH.Lu,ChetanP.Amar,etal,LongActingInjectionversusOralRisperidoneinFirstEpisodeSchizophrenia:

DifferentialImpactonWhiteMatterMyelinationTrajectory,SchizophreniaResearch132(2011)35–41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

以预防复发为目标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

新型长效针剂预防复发的循证医学数据

为什么新型长效针剂能够更为有效预防复发?

新型长效针剂承载的新的治疗理念正在形成长效针剂在预防复发中的作用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临床改善的病人百分率

(≥20%PANSS评分)与奥氮平组相比,RLAI组更多患者在12个月后症状得到临床改善randomised,multicentre,open,53weeksRLAI:25mg-50mgvs.olanzapine:5-20mg/dn=362**p<0.001vs.olanzapineKeksNAetal.Long-actinginjectablerisperidonev.olanzapinetabletsforschizophreniaorschizoaffectivedisorder:Randomised,controlled,open-labelstudy.BrJPsychiatry2007;191:131-9.疗效:LAI较口服药物更显著的改善疾病症状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可靠的递药系统-LAI的天然优势APA指出:引起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原因有药物不依从、药物滥用及社会应激事件等依从性好定义:服药量达医嘱量80%以上长效针剂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半衰期长—减轻每日服药的负担,使持续治疗更简单注射方式—使医生和照顾者容易发现患者漏注射药物给药间隔长—减轻病耻感依从性差部分依从依从性好部分患者部分患者整体上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为期48周研究50例症状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继续既往口服利培酮治疗或换用长效利培酮注射微球

在48周终点,仍然接受治疗的受试者在PANSS评分上无显著组间差异锥体外系反应UKU,Udvalgforkliniskeundersogelser;SAS,Simpson-AngusScale3.54.55.56.5BaselineWk4Wk12Wk24Wk36Wk48UKUscores口服利培酮长效利培酮注射微球1357BaselineWk4Wk12Wk24Wk36Wk48SASscores口服利培酮长效利培酮注射微球Baietal.JClinPsychiatry2007;68:1218–1225不良反应安全性:LAI比口服药物有更好的安全性使用长效利培酮注射微球者发生以下不良反应比率显著更低:锥体外系反应(p=0.028)总体的不良反应(p=0.048)泌乳素水平(p=0.046)本文档共41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12分大样本前瞻观察性研究(e-star)证实:经过2年治疗RLAI组未坚持治疗的比例约是口服药物的1/210009018027038045054063072050556065707580859590%仍然坚持治疗的比例治疗进展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