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神经系统心身疾病_第1页
第六章神经系统心身疾病_第2页
第六章神经系统心身疾病_第3页
第六章神经系统心身疾病_第4页
第六章神经系统心身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脑血管病第二节癫痫第三节头痛第四节肌纤维疼痛综合征第五节慢性疼痛

第六章神经系统心身疾病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一节

脑血管病一、一般概述二、心理社会病因三、心理生物学机制四、心身反应特点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

一、一般概述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也称卒中,是指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卒中是一种高风险、高致残、高死亡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第一节

脑血管病

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二、心理社会病因

1.情绪因素

2.社会因素

3.不良生活方式

4.人格因素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是脑血管病的基础病因。心理社会因素会诱发脑血管病的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病理生理机制改变有关。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

第一节

脑血管病

四、心身反应特点

1.卒中后抑郁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卒中后发生的持续的心境低落,表现为兴趣丧失、精力减退、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过低、自责、甚至反复出现自残、自杀观念等,可以发生在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抑郁症状持续存在两周以上称为卒中后抑郁。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

第一节

脑血管病

四、心身反应特点

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指脑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一)心理诊断

1.卒中后抑郁

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诊断

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

第一节

脑血管病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

(二)心理干预

1.一级预防

2.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

4.其他治疗

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二节癫痫一、一般概述二、心理社会病因三、心理生物学机制四、心身反应特点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二节癫痫

一、一般概述

癫痫(epilepsy)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脑部神经元同步化放电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综合征。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二节癫痫

二、心理社会病因

1.感觉刺激

2.心理因素

3.人格因素

4.机体内环境因素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二节癫痫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癫痫发病的具体机制至今仍未定论。但一致认为癫痫的产生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和脑损伤二者共同决定的。前者是癫痫发病的基础(内因),后者是发病的条件(外因)。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二节癫痫

四、心身反应特点

1.抑郁

2.自卑

3.孤僻

4.人格障碍

5.认知障碍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二节癫痫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1.心理诊断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是癫痫治疗疗效的评价依据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二节癫痫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2.干预治疗(1)健康宣教(2)松弛训练(3)认知行为治疗(4)催眠治疗(5)家庭治疗(6)生物反馈治疗(7)药物治疗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

第三节头痛一、紧张性头痛二、偏头痛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

第三节头痛

一、紧张性头痛(一)一般概述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headache,TTH)又称肌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心因性头痛、神经肌源性头痛或单纯性头痛等,是由于肌紧张造成头部血管缺血而产生的头痛。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三节头痛

(二)社会心理病因

1.个人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三节头痛(三)心理生物学机制肌紧张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这种疾病与神经功能有关,还与发作性血管扩张、收缩异常,加之某些体液的改变(主要是生化的改变)有关。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三节头痛国际头痛协会将紧张性头痛分为发作性紧张性头痛和慢性紧张性头痛。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每年发作少于180天。每次头痛持续30分钟到一周,没有先兆和前驱症状。常因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情感冲突、焦虑和抑郁诱发或加重。疼痛性质为钝痛,通常患者主诉为疼痛、头发紧、沉重感、酸痛、金箍感、戴帽感。偶尔,疼痛表现间歇性跳痛。(四)心身反应特点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三节头痛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

可以通过SCL-90、EPQ、SDS可测定相应的心理状态。

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三节头痛

(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治疗2.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

2)药物治疗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三节头痛

二、偏头痛(一)一般概述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因素神经血管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头痛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典型特征;三分之一的患者有神经系统先兆症状(有先兆偏头痛)。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三节头痛(二)社会心理病因

1.人格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4.遗传因素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三节头痛(三)心理生物学机制许多学者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的神经元激活可能是皮质扩散性抑制(corticalspreaingdepression,CSD)介导的。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三节头痛(四)心身反应特点偏头痛发作由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和缓解其组成。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三节头痛(五)心理诊断和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根据偏头痛发作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和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头部CT、MRI和MRA等检查排出导致偏头痛的相关疾病。

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三节头痛(五)心理诊断和干预治疗2.干预治疗1)预防性治疗2)药物治疗3)生物反馈治疗4)催眠治疗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四节肌纤维疼痛综合征一、一般概述二、心理社会病因三、心理生物学机制四、心身反应特点五、心理诊断与干预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四节肌纤维疼痛综合征一、一般概述肌纤维疼痛综合征(fibromyalgiasyndrome,FM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广泛性疼痛以及明显躯体不适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肌纤维疼痛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四节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二、心理社会病因

1.人格因素

2.社会因素

3.精神因素

4.心理因素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四节肌纤维疼痛综合征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FMS患者可能由于感染触发了免疫活性因子,而后者被认为是肌痛的一个原因。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四节肌纤维疼痛综合征四、心身反应特点

1.疼痛

2.压痛

3.疲劳及睡眠障碍

4.心理症状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四节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五心理诊断和干预治疗

1.心理诊断常用的评估量表:纤维肌痛影响问卷(FIQ)、疼痛视觉模拟评定分法(VAS)、Beck抑郁量表(BDI)、McGill疼痛问卷调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出现异常有助于评价病情。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四节肌纤维疼痛综合征五心理诊断和干预治疗2.干预治疗1)心理指导2)功能锻炼3)药物治疗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五节慢性疼痛一、一般概述二、心理社会病因三、心身反应特点四、心理诊断与干预本文档共40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三\13点31分第五节慢性疼痛一、一般概述慢性疼痛(chronicpain),被界定为“无明显生物学价值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