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现如今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因此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日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彭宇案,许云鹤案这等案件的发生,越老越多的人开始害怕扶起摔倒老人,从而产生了我们今天常说的“扶老恐惧症”。我国是一个崇尚道德、正义、文明的国家,面对老人跌倒,我们必须给予帮助,甚至不应当出现诸如“该不该”、“要不要”、“能不能”的争论。然而,如今,这样的问题却在我国社会上引发了热议,在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土之上,连续发生了多起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恶被颠倒的事件。针对这中现象,12月24日,总装二车间举办了道德讲堂活动,其中在活动的第三项目上以“老年人摔倒该不该扶”为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首先正方就老人摔倒该扶提出了自己的四个观点:
第一,中华民族浩浩5000年历史,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自古至今以老为尊,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朝堂。甚至皇帝都必须对天下的老人毕恭毕敬。由此可见古代人们对老人的尊崇。而现如今,老人摔倒了都不去扶,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又是什么?
第二,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一个人,有才无德培养使用,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才无德绝不录用!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何以治国平天下?
第三,父母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现实中小孩子帮助老人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小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成人?老人摔倒而不扶,一违父母之言,二违恩师之命。
最后,之所以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信任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这样的一个节口上,我们该怎么做?任凭信任危机不断扩大而置若罔闻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谁还敢继续麻木不仁冷眼旁观呢?
从以上正方的观点来看,正方立于道德之上,发出了令人为之一振的的高呼,坚定不移的认为老人摔倒该扶。让我们甚至无法去反驳。但是反方的见解显然更加独特新颖。
反方提出支持老人摔倒不该扶,并不是说对老人摔倒要视而不见。而是给予恰当帮助,扶在辞海中解释为“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扶起摔倒老人只是一种帮助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却不是最佳的办法,比如拨打120,电话联系其家人,等待专业人士的援救等方式显然更好一些。
其次反方指出老人摔倒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有下面几种常见的原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其突然破裂出血引起的中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的眩晕;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心绞痛急性发作,及癫痫发做等。同时老人骨质较为疏松,一旦摔倒易导致骨质,不当的搬动易造成二次损伤。如果老人摔倒就搀扶,未免太感情用事、太不尊重医学了。甚至可能好心办坏事,反而害了老人!
最后,老人摔到了不该扶,不是我们不想给予帮助,有不敢的成分,不是我们道德上的退步,却与社会体制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不敢搀扶跌倒老人,是一种淤积已久的“社会病”。伴随着恩将仇报的见义勇为、惹祸上身的助人为乐,传统美德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尴尬;“彭宇案”、“许云鹤案”的法律判决更是让公众寒心!我们并不想因噎废食,只是我们期待能有更健全的法制,能有更完善的保障去为行使正义保驾护航,而在此之前,我们更应该做好自我保护。
以上反方提出不敢扶起摔倒老人的具体原因,并不是道德的缺失,而是社会法制与老人身体等因素导致。针对反方的如此立论,正方二辩给出了驳斥:
第一、反方认为老人摔倒不该扶,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搀扶老人,那么老人很可能会因此而死亡,反方在衡量该不该扶的时候只考虑自身利益而置老人的生命于不顾,这完全背离了中华民族无私帮助的传统美德。第二、针对“扶”字我方有必要进行一定的阐释。扶应该是扶助、帮扶、救死扶伤的意思,而反方仅仅将其理解为将人从地上拉起来,这样的理解未免也太狭隘了。扶助也分方式,中国已经颁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来指导我们如何去帮助老人,指南中指出不要急于扶起,要视情况处理。只要按照指南的指导去搀扶老人的话,那么对老人的帮助只会对老人有利而不会有害。
第三,反方害怕搀扶老人反被讹诈,但是并不是每个老人被搀扶都会讹诈,他们只占极少数。就算他们讹诈了我们,我们也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在这个媒体无所不在的时代里,媒体往往会将恶的夸大并且对善的不予理会,像许云鹤、彭宇案这等案件媒体将其宣传的沸沸扬扬,人尽皆知,但是对千百万好人搀扶老人的事件却置而不问。就是因为媒体的这种强烈的宣传反差,才让我们觉得今天搀扶老人风险很大。其实不然。
第四,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今天我们还很年轻,跌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不需要别人搀扶,但是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会老,当我们自己老了,摔倒了爬不起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很急需别人的帮助呢,当我们寻求周围人帮助的时候,别人对我们视而不见,那时我们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社会是如此的冷漠,那么今天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不是该主动去搀扶老人呢。正是因为道德的缺失社会才会越发的谨慎和冷漠,所以我们有必要从自身做起,也只有人人搀扶老人,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人民道德素质才会越来越高,进而改变社会的诚信高度,以至于最后老人就不会产生这种讹诈的事件了。
正方二辩论证严密,看穿了人们不去搀扶老人的具体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予以了一定的解决办法。整体看来好似无懈可击,但是反方二辩却通过以下斥论给了我们更加深刻的心里剖析:
正方指出不扶摔倒老人就是怕被讹诈,只考虑自身利益,背离中华民族无私帮助的传统美德。但是如果连自己利益都得不到合理保障,中华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如何传承,要想继承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前提条件是自己的合法利益能得到保障,而扶起摔倒的老人之所以会产生一系列被诬案件,正是因为扶起摔倒老人可能会对使自身利益造成巨大损失,这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倡导道德的前提是必须承认每个人有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
其次,老人摔倒的实例非常多,而被讹诈的案例却很少。这话没错,但请大家试想,如此少的被诬案例都对全社会造成那么大的负面影响,几个彭宇案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已经被大多数人说成是道德的沦丧,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等等。以至于我们辩论的主题就是摔倒老人该不该扶,难道正方还想继续这样的被诬事件发生再次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吗?
最后,正方一辩中提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没错,不扶老人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那么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应该倡导的是相关部门应制定健全法制来保障施救人的合法利益,而不是盲目的扶起摔倒老人造成彭宇案的发生,使社会的信任危机的进一步加剧。我们的责任应当是从理性的角度针对这种现象探索问题本质并呼吁相关部门加以解决,而不是从感性肤浅的层面来讨论这种现象属不属于道德问题。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老人摔倒时不该扶!不过我们应当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建设将会更加完善,摔倒老人的问题将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辩论到此就到了辩论赛的高潮自由辩环节,自由辩中双方就该不该扶更是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这些简短的争辩中,我们不应该只去注意赞同哪一方观点,而是应该通过这个辩论了为什么大家都怕扶都不敢扶、不愿意起摔倒的老人呢?深层原因不是道德的沦丧,而是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大家互相之间缺乏信任,
而缺乏信任不叫不道德。经济学家张维迎有一个观点:什么叫诚信,诚信就是放弃眼前的小利益,谋取将来的大利益。我们不能只凭满腔热情去扶起摔倒的老人,为了维护个人的合法利益,我们首先应倡导建立相应的体制来解决摔倒的老人,而不是盲目扶起来,再次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正方:
不愿意扶起老人就是怕惹麻烦,怕被讹诈,就是自私自利的小人行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类拥有高尚的道德行为,林文中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
反方:
正方的陈词慷慨激昂,听起来很煽情,但大家不能忘记,人类的情感是以我们的肉体作为载体,换言之,肉体不存在,情感不存在。这就好比道德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态一样,脱离人与人之间物质关系的任何意识形态都不是道德。
正方:
不愿意扶老人的行为就是怕受到损失,你还居然说的如此振振有辞,你到底懂不懂得什么叫舍己为人的高尚行为?
反方:
之所以你认为扶摔倒老人就是高尚的行为,正是因为它舍去了个人利益,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那么问题出现了,舍去个人利益的前提是他要有个人利益才行,承认这一点,恰恰是实现道德的途径,换句话说,要想实现道德的途径最终要讲究个人利益。由此可见自身的利益得不到合理的保障,就是不可行的伪道德,因此不扶摔倒老人与有没有高尚的道德无关!
正方:
试想一下,假如是你爷爷在马路上摔倒了,大家都视若无睹,就此请问你是什么感受?
反方:
首先我认为我们所遇到的摔倒老人并非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并不了解他有何疾病,因为什么摔倒,摔倒造成了什么损伤?因此我们有顾虑,不能因为有顾虑就否定一个人的良知和道德水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之欲勿加于人。假设我扶起你摔倒的爷爷,造成了严重的二次伤害,你会怎么想?
以上正方反方唇枪舌战,精彩之极,让我们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我相信通过以上辩论大家对老人摔倒陌生人是否该扶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最后让我们看看双方三遍对以上辩论的总结。
反方三遍:
面对正方辩友站在所谓道德角度的狂轰乱炸我也差点摔倒,但是在摔倒之前,我想谈一下我的几点想法:
第一点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不扶老人就是道德沦丧,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就是缺乏对中华传统美德最基本的敬畏。这使我们不禁要想彭宇案、李云鹤案等关乎道德的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这些人为什么要为自己甚至是全体中国人的道德买单呢?难道我国的法律制约道德,显然不是这样的,那又为什么中国人行使道德的成本这么高呢?我想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详细阐述:一方面何谓道德,古语有云:天之本谓之道,人之本谓之德,显然人才是道德核心,那什么又是有道德的要求呢?《格言联璧
持躬》篇中有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可见要做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内不欺己,因此在扶不扶老人这个问题上,我方观点并不是自私自利、道德沦丧,而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明白在特定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事,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礼记
礼运》中有记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中国远古时代时的道德状况,那又为什么在高度文明的现代中国,本该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问题,难道人们都如对方辩友所说的道德沦丧了吗?显然也不是,正是因为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彭宇案”,因此人们在扶老人这个问题上有顾虑、有畏惧,我们不能因为顾虑而高举道德的大棒去恫吓别人,这本身就是不道德。因此基于道德层面的考量我方坚持认为摔倒老人不应该扶。
第二点对方辩友坚称不扶老人会对老人的心理上和生理上造成严重损害,那我不禁又想难道扶起老人就不会对老人造成伤害吗?众所周知老人大都患有心脏病、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在不清楚老人为什么摔倒,摔倒造成的什么损害,甚至老人有何种疾病的情况下,让一个非专业的陌生人去扶起,无异于让木匠去造飞机、瓦匠去造大炮、裁缝去造坦克,结果可能是一万年也收复不了钓鱼岛。所以说仅凭一腔热血是扶不起如此脆弱的老人的,即使扶起也很难保证不对其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因此从人性关怀的角度考量我方坚持认为摔倒老人不应该扶。
这是最好的社会也是最坏的社会,或许如你所说这是一个众生喧嚣的社会,但这依然是一个有良知的社会。对方辩友你见或不见,良知始终在我们心中,道德始终在我们心间。
正方三辩:
第一:扶是人的善良本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十三亿人口连跌倒的老人都扶不起的话,那么尊老爱幼的中华优良传统何在,更加严重的是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失去我们的信任。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了信任,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多么冷漠,更进一步没有信任将导致道德的沦丧,今天面对越来越发达的物质文明,我们的精神文明何时才能跟上。
第二:不扶是道德的沦丧,社会倒退,大家应该一如既往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我们的道德规范,别让几个偶发的反面事例误导。我相信不是每一个老人都会反咬一口,所以不管怎样,坚决要扶跌倒的老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对方辩友认为怕老人讹诈而不扶,这是一种怕惹麻烦的自我保护的自私行为,危难之中显身手,关键时刻才能让道德的光辉异常耀眼而伟大。
第三: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一个具备良好修养和道德的人才有如此一般的胸怀与气魄,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方辩友认为怕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在这点上我方二辩已经对扶字进行了界定,刚刚对方提到的只有自己亲自把人扶起来才算扶,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隘,一个人是扶,两个人把他抬到担架上就不是扶了吗?
中华美德源远流传,千古年来有道德的人都令人敬仰受人追捧,一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所以当前我们也不能因为前进途中这么一个小小的绊脚石而止步不前,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