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课时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标要求]了解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实践活动的特性,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素养目标]1.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实践观。2.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究点一认识与实践1.认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3)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试判断: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提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感性认识都能上升为理性认识。2.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请思考:蜘蛛织网、燕子筑巢是不是实践活动?提示不是。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蜘蛛织网、燕子筑巢是一种动物的本能活动。②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试判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一种实践活动。()提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表现,因此不是实践活动。(2)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3)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②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试判断: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提示×。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实践的基本要素以及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但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议题:什么是实践活动?由“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由“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到航天员杨利伟遨游太空,中华民族载人航天的梦想已变成现实。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中国的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绕”,指的是发射卫星获得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进行就位探测。“回”,即“嫦娥三号”着陆后,搭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表面巡游,抓取月壤进行分析,得到的有关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探月梦想征程中的里程碑。“嫦娥四号”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1)探月工程是实践活动吗?为什么?(2)从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开展到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说明探月工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3)“绕”“落”“回”三个阶段各有具体的任务,说明探月活动与人的认识存在什么关系?答案(1)探月工程是实践活动。因为探月工程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探月工程受到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的制约。实践主体知识构成、实践对象的复杂性、实践工具的科技含量直接影响探月工程的进度。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期,探月工程的任务、规模、内容、水平各不相同,会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探月活动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1.准确理解实践的概念(1)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不是整个世界。(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所谓“改造”,即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4)“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典例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人工栽培蔬菜③新疆阿克陶发生级地震④传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故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人工栽培蔬菜均属于实践活动,①②正确。③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人类2.全面把握实践的特点特点理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系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典例2昔日“风卷黄沙弥漫天,荒沙万里无人烟”,如今,“麦草方格”改写了“沙进人退”的历史,人们开始向沙漠要地。这一事实佐证了()①客观规律是可以被利用和改造的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和征服自然④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还能够改造世界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B解析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可以被利用,但不可以被改造,①表述错误;材料这一事实佐证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同时也说明了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还能够改造世界,②④符合题意;人们不能征服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③表述错误。故选B。探究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试判断: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提示×。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试判断: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也推动实践的发展。()提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试判断: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提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议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海绵城市是现代雨水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蓄水方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暴雨及风暴潮增加,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排涝的需求,海绵城市理念列入了考虑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在城市建设中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加入具有“海绵效应”的设计元素,如:蓄洪湖泊、蓄洪池、可防洪地带、湿地等,实践海绵城市。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1)为什么要建立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理念反映的认识论的道理是什么?(2)海绵城市积极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说明应如何检验海绵城市理念的正确性。答案(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暴雨及风暴潮增加,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排涝的需求。海绵城市理念反映的认识论的道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海绵城市的建设能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改善城市用水问题。(2)海绵城市理念的正确性要在实践中检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正确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表现侧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作为一种反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进行并获得的结果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为认识发展提出要求并提供可能性,包括人认识能力的发展和认识工具的完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为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提供唯一的判别尺度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典例1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D解析“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体现了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D符合题意;A、B、C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典例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山”思想指导下,安吉余村逐步关停矿石开采,进行生态修复,从“靠山吃山”变成“养山富山”,走出了一条“绿富美”的新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这一变化印证了()①在实践中发现的真理性认识是检验成功的标准②立足于当地客观实际是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前提③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是小村成功巨变的出发点④真理性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变化印证了立足于当地客观实际是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前提,真理性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④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成功与否的正确标准,在实践中发现的真理性认识不能成为检验成功的标准,①说法错误。立足于当地客观实际是小村成功巨变的出发点,创业精神不能成为出发点,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一、选择题1.下列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目的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答案A解析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A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说法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感性认识都能上升为理性认识,D说法错误。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多地传播时,全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有力控制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对这种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客观的物质活动 B.纯粹主观的活动C.自觉能动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答案B解析纯粹主观的活动不是实践,B符合题意。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自觉能动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A、C、D均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故排除。3.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③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④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题中话语揭示了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但不是纯意识性活动,③错误。“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强调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以下说法与材料体现的哲理相近的是()①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②经常地、自觉保持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③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④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题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①④符合题意。②强调计划的重要性,排除。③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5.1937年,毛泽东为了给“抗大”学员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举了一个要知道梨子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例子。这个例子是用来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A解析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例子,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正确且符合题意。6.在全球能源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应用超导技术降低能耗,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这主要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认识世界是实践的最终目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科学研究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答案A解析全球能源压力,促使科学家研究新课题,这主要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B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D说法错误。7.“微波炉烧水危险吗”“打喷嚏有危害吗”。《原来如此》节目针对生活中科学疑点和困惑,通过科学实验、实际验证等方式,给出科学的解答,进而普及科学知识。这说明()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D解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不是唯一途径,A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B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C错误;通过科学实验、实际验证等方式,给出科学的解答,进而普及科学知识,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符合题意。8.在曾经迫切需要技术人才的时代,“急学快用”取代了人文熏陶、厚积薄发,人文社会科学一度失落。伴随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实现大学最根本的育人使命,人文社会科学的滋养必不可少。全国多所著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旅游协议书
- 果园管理协议书
- 2025年react native面试题及答案
- 柱子吊装协议书
- 2025年c语言指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珠心算级试题及答案
- 绿色转型视角下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报告
- 柴油联营协议书
- 树木纠纷协议书
- 校内实训协议书
- 田径规则介绍课件
- DB11-T 2469-2025 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 “艾梅乙”感染者消除医疗歧视制度
- 2025年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JJF(陕) 130-2025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校准规范
- 2025年安全产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预测报告
- 2025年下半年江苏省南通市12345在线平台招聘重点基础提升模拟题带答案
- 2025至2030水质分析仪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管理报告
- 2025杭州辅警考试真题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
- 护理质量指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