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机械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自主设计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

2.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缶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

【教学仪器】

(-)多媒体教室:配备高亮度投影机及师、生用电脑、实验展示台

(-)分组实验器材(每组):乒乓球三个、橡皮筋三根、沙子一盆、自制四脚桌一个、海绵一块、自制滑轨一组、

纸盒一只、大、小钩码、铜、铝圆柱体及小木块个一个

(三)多媒体网页课件

(四)校园网BBS系统+投票系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观看多媒体视频:

(])的看聿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场景?

学生回答:看到龙卷风吹倒了房屋,拔起了大树,掀翻了路边的车辆……

教师提问:这其中又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

学生回答:龙卷风是运动的,龙卷风具有很大的能量,龙卷风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

(2).刘翔110米栏的冲刺

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刘翔在奥运会110栏比赛中奋力冲刺,勇夺金牌的场景。

教师评述:对!刘翔用他的速度征服了全世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里你又能发

现哪些物理知识呢?

学生回答:刘翔也是运动的,具有动能。

2.活动:投掷乒乓球

教师:请每一位同学从实验盒中拿出一个乒乓球一一全体起立!一一目标,老师手中的气球,我们比比看,哪一位同

学能够准确命中!预备一一发射!

好,请认为刚才命中目标的同学举手。请你来谈一谈,你是如何判断你的乒乓球命中气球的?

学生回答:我看到气球被乒乓球推动了。

教师提问: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又可以如何来描述呢?

学生回答:乒乓球对气球做了功,乒乓球具有动能。

教师提问:从以上三个事例中,你能归纳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点吗?

学生回答:物体都对另一物体做了功,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学生讨论事例的共同点,引出探究的主题一一各种形式的机械能

(二)、新课讲述

板书(投影):一个物体如果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我们称之为动能。

由学生的讨论,引导至对动能及势能影响因素的探讨。

教师提问:关于动能,你能提出一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动能的大小各不相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学生活动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由学生使用现有的器材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的科学探究。

探究实验完成后,由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并讲述实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他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方法有什么看法吗?

引导其他学生对这种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形成辩论式的探讨氛围,以寻求更科学的探

究方案。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时,应保证两物体具有相同的

速度;而在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时,又要保证两次实验物体的质量保持一致。

板书(投影):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

教师提问:之前的活动中,扔出去的乒乓球落到地面后又会弹起,请同学们想想,除了动能,还有哪些形式的机械能

呢?

学生回答:还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学生活动2: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由学生自主挑选所要探究的命题,将全班同学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完成后,由学生分别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教师继续发动其他同学对此做出相应的评判,重点突

出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运用。

板书(投影):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形变的程度

教师提问:操场上飞来的足球可以用脚去踢,飞来的铅球可以用脚去踢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飞来的足球和铅球速度基本相同,但铅球的质量大,所

以动能也大,能对人做的功也多,将造成的伤害也大。

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能量的实例。

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对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堂巩固:

1.使用BBS的投票系统进行选择题的练习和对错统计,当堂反馈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浏览网页内容,复习巩固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2.你学会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作业布置】

二内能

内能”教学目标

a.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b.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c.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教学建议

“内能”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与动能概念相比,提出内能的概念,再进

一步运用实验揭示内能与温度有关,最后将内能与机械能进行了区别.

分析二:本节知识可看作分子运动论的应用,可充分运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对教材进行分析.

“内能”教学建议

建议一:在做扩散速度比较实验过程中,为使实验更明显,应使两杯水的温度差大一些,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的

观察,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建议二:在将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

“内能”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内能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教学目标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教学重点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

教具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

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教师引导回忆分子运动

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实验比论的三个基本

二、内能较在不同下观点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扩散现象的观察实验

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快慢(对比现象

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红墨水在冷想一想造成这

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水与在热水一实验结果的

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中的扩散)原因,并自己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引导得出结论:物

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讲评体内能与温度

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有关,温度升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高,内能增多

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比较比较内能

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与机械能的区

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别

-1O℃.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做题

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答案:选项B、C

五、小结

内能与温度有关

六、作业

P17—1、2

“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K教学案例》探究一一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教学课题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一、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1.知道热量及其单位

2.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3.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学习利用物理知识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睑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

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仪器材料铁架台、量筒、烧杯,两个相同的热得快,温度计,水,煤油、计时器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

第三节探究一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一、探究1: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分析交流,归纳总结

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一样

二、探究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设计1.探究过程

2.比热容:c=T~

mA/

3.比热容的单位

4.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反映物质的吸热本领

三、比热容的实例分析

四、热量计算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提问:学生答:

引入1.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哪两种1.做功和热传递

2.热传递过程中如何知道改变了多2.物体吸收多少热量,内能就

少内能增加多少;物体放出多少热量,内

能就减少多少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续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热量所以,可以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

的概念能的变化

热量的国际单位:焦耳(J)

二、探研究和计算吸收多少热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不同种

究:不同种我们计算内能的改变.要想计算吸放类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不一样

类的物质吸热量就要先研究一下不同种类的物质设计实验验证

热本领不同吸收热量的本领是否一样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表1

学生采用控1.取两个烧杯,甲装400g水,乙质量加热初温末温吸收热

制变量法设装400g煤油,使它们初温相同,并加轲技

/g时侬S/C/C量(多少)

计实验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观

这是学生察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煤油

认识比热容2.仍是上述两个烧杯,水和煤油质

的第一步,量不变,使它们初温相同,都让它们表2

突出了新课从初温升高到40C,比较加热时间是贡量加热初温末温吸收热

程理念,由否相同,从而判断吸收热量是否相同轲黄

/g时间/S/C/C量(多少)

接受式向探(可以分成不同的组做,然后交流.

究式转变每次实验中都使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

煤油

这样就可认为提供的条件能保证相同

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分析实险记录,得出结论:

①不同物质吸热本领不同

②(表1)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

升温快

引导学生分析表1、表2的数据得出③(表2)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

结论收热量多

1.提出问题2.学生猬想

既然不同物质吸热本领不同,那么①可能与物体质量有关

三、探究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②可能与温度有关

一比热容

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③可能与物态有关

④……

仍然采用3.设计方案探究学生讨论方案

控制变量①取两个烧杯,甲装200g水,乙装各组根据猜想进行探究实验

法,探究当400g水,使它们初温相同(20C,室数据记录

升高的温度

温)都升高到30C,比较加热时间,从表3

相同时,吸

而比较吸热多少质量初温末温加热吸热量

收的热量与物质

质量的关②使两个烧杯中水均为200g,一个/fi/C/C时间/S/J

系;当质量从20C升高到40C,另一个从20c升200

相同时,吸高到30C,比较加热时间,比较吸热200

收的热量与多少200

煤油

升高温度的(与前面实脸相比)200

关系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续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由于热量③将上述两个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换表.;

无法直接观成煤油,重熨实验

旗量初温末温加热吸热量

察到,两个(可以分成不同的组做,然后交流)物质

/g/C/C时间/S.1

电加热器完

全相同,加水

热时间越长200

吸收热量越200

煤油

多.利用转200

换法,通过

分析数据,交流归纳

比较加热时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分析表3数据:升高的温度相

间,比较吸

同,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热多少

分析表4数据:质量相同时,升

4.教师总结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

温度的变化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

利用数学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的正比例函如果我们设法计算出热量的多少,

数,得出热会发现物体吸收的热量。在初末温差

量公式.体△r一定时,与质量,"成正比;在质量

现各个学科一定时,与初末温差成正比

间的联系.用公式表示:Q=c,”At

体会用比值C为比例常数,c=T■叫做比热容

法定义物理m&t

量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不同物质的这

学生讨论:

个常数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的比热

1kg(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

容不同

度升高或降低1C,所吸收或放出

引导学生5.比热容

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根据公式和定义:c=S

单位推测比

国际单位:ykgC

热容的物理

物理意义:

意义

比热容和密度一样,是物质本身的

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比热容反映物质的吸热本领

四、巩固1.讨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比热容的概①一滴水和一杯水谁的比热容大

念,并利用②把一块铝块切取三分之一,剩余

比热容计算的部分比热容为多少练习查比热容表

热量,查比③干泥土的比热容是多少?物理意

热容表义是什么

④比热容表中比热容最大的是哪种

物质?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续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实例2.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实例学生参考教材第29页

分析巩固比①为什么暖气中用水作为工作物质讨论发言

热容的物理传递热量

意义,进一②为什么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使

步体现“物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

理来源于生③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活,服务于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生活”的新3.热量计算学生计算,练习公式的使用,进

理念①2kg水吸收了8.4XIO"J的热量一步体会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可以升高多少度

②同样的热量可以使干泥土升高多

少度

③解释:新疆地区”早穿棉袄,午穿

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

五'小结1.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2.探究实验一控制变量法

3.比热容: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4.比热容表、水的比热容较大、

实例

课后作业教材中第1,2,3题

以探究的方式得出比热容的概念,突出了新的课程理念,使学生体验科学

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教学反馈加深了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分析讨论,进一步理

解比热容的实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第二个探究实验还可以补充:

使两个烧杯水均为200g,一个从30c升高到40C,另一个从20C升高到

备注

30c.比较加热时间,比较吸热多少

目的是想得到吸收热量与质量和温度的变化多少有关,与温度值无关

热机

(共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熊桃效率和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2.常识性了解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加强学生搞好环境保护、控制和消除污染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热机?

2.多数汽油机是由哪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工作的?其中哪个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

3.你能说出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构造上、工作过程上的主要异同点吗?

(二)进行新课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问:什么叫机械强率?

教师:使用机械要讲究机械效率、热机也有一个效率的问题。什么是热机效率?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是本节学习内容。

(板书)五、热机的效率

1.热机的效率

①什么叫热机效率?

提问:热机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能量,能不能全部用来做有用功?

答:燃料燃烧放出的能量、并不能全部用来做有用功。相当•部分能量损失了。

看书,课文38页图3-13,解杼内热机的能流图。

答:在内燃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只占燃料燃烧形成的燃气内能的•小部分,内能损失的途径是:燃料燃烧不完全损失小部分能量。高温废气和热机部件散热损失•部分内能,

还有一部分能量消耗在热机工作时克服摩擦做功上。

教师:在热机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只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能量的•部分。对比机械效率热机效率

(板书)热机效率:在热机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v

②简介蒸汽机、汽油桃、柴油机的效率.③问:你能看懂解释课本39页火电站的能流图吗?

教师:由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火电站的三大组成部分。燃烧炉、热机和发电机中能的转化、能至损失途径。大部分能量损失在哪里?火电站输出电能占燃料化学能的百分之几?

④减少能源损失、提高热机效率的措施?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在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散热、利用高温废气和保证热机良好的润滑等方面讨论。

2.内能的利用和环境。

①学生自学课本39页本节课文。

②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结合本地市,我们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环境保护中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小结并(板书)六、内能的利用和环境

檄触姚宓[获得内能

'科燃烧I污染环境(大气污染)一一控制消除污染

(三)结合课本42页学到r什么,总结本章知识要点。

(四)作业

笔答课本42页学到「什么1一5各题。(刘崇濒乂人教版教材)

火箭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火箭的飞行原理。

2.常识性了解三级火箭的结构及采用三级火箭发射的优栖性。

3.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二瓶具

打气筒,气球,投膨片(或挂图).

(三)教学过程

I.引入新课

我国是火箭的故乡。“起火”实际就是火箭的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初期,士兵们就已经发明了“起火”绑在箭上。(展示投影片或挂图)点燃“起火”,箭就向敌方飞去。这就是最早

的火箭一一板书课题

2.进行新课

(1)火箭升空的原理

火箭为什么能升上天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个小实验.

演示:气球的国中运动.(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①气球充气后,松开气口.气球向着喷气的反方向飞行。

②气充得越足,飞得越远。

说明: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气球内的气体以很大速度向外喷出时,对气球产生一个向喷气的反方向的推力,使气球飞出去。

板书:

《一、火箭升空的原理)

火箭升空的原理与气球反冲运动相同。在火箭燃烧室内部装着燃料和氧化剂。燃料燃烧时产生高温高压燃气,燃气通过喷管高速喷出时,对火箭产生巨大推力,从而把火箭发射出去。从能量

的角度来看,火窗也是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所以它也是热机家族中的一员。同时由于它所用燃料的形态不同,我们又把火箭分为固体火筋和液体火箭两种,较常用的是液体火箭。

(2)三级火箭

早期的火箭主要用于战争,而今人们更注审它的和平利用。例如发射卫星、运送空间站等等。为了把卫星、飞船等有效载荷送上太空,人们研制出了多级火箭,即二级或三级火箭。(展示投影

片或挂图,介绍结构)下面以三级火箭为例说明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板书:

二、三级火箭

三级火箱的每•级都像支独立的火箭。发射时先点燃第•级火箭,几分钟后这级火箭的燃料烧尽自动脱落,同时引燃第二级火筋,第二级火简燃料烧尽后也脱落,第三级火箭开始工作,直

到把卫星、飞船等送到预定轨道。

三级火筋像接力赛•样,都是在前•级的速度基础上再加速。同时,由于每•级脱落后都能使剩余部分中有效载荷的质量的比例增加,火箱结构部分的质量在逐级减小,仅从这•点来看就比

单级火箭优越得多。

建国以来,在我国几代航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卜,我国的运载技术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具有国际水平的“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已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中赢得了很高声誉。航天事业有着

诱人的、广阔的前景。航天事业的未来也将贲无旁贷地落到你们身上。未来的航天罂将会出自你们之手。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

3.小结(略)

4.布置作业:杳阅有关资料,了解火箱的发展史。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②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杳燃料热值表。

③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②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②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热值的定义及其单位。燃料的有效利用。

教学难点:

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乂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本节我们的任务就是来认识一下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

说到内能的利用,首先要考虑内能的来源,而燃料的利用正是这一来源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㈠、燃料的特点

教师:我们都知道,煤炭、汽油、柴油是燃料,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燃料?

学生:柴火是燃料。

学生:酒精、蜡烛也是燃料。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学生:煤气、天然气也是燃料。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谁能归纳一下,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学生:它们都能够燃烧。

学生:它们燃烧时都能放出热量(内能)。

教师:那么燃料燃烧时获得的内能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呢?

学生: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

教师:燃料燃烧实际发生的是•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总结: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仁)、燃料的热值

教师:同学们归纳r燃料的共同特点是都能燃烧。那么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有什么不同呢?煮饭时用煤为什么比用柴草好呢?

学生:煤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

教师:煤一定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吗?怎样比较才更合适?(类比:铁一定比棉花重吗?)

学生:应取相同质量的煤与柴草相比。

教师:它们质量相同,就一定是煤放出的热量多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还应补充一条:要让它们都充分燃烧。在它们都烧完、烧尽的条件下,才有可比性。

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这一差异,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燃料的热值

定义: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焦/千克。

物理意义:

热值直接反映了燃料的燃烧特性。热值大,反映单位质量的该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多

看课本中的表:几种燃料的热值(指导学生学会表述其物理意义)

教师:汽油的热值为4.6X10:焦/千克。其物理意义是什么?一筒汽油与半筒汽油相比,哪个热值大?

学生:(略)

㈢、燃料的有效利用

①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

教师:1千克干木柴完全燃烧能放出多少热量?

学生:1.2X1Q:焦。

教师:这些热量若全部被水吸收,可把35千克左右的水由20℃烧开。实际生活中1千克干木柴能把35公斤20七的水烧开吗?

学生:不可能。

教师:那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燃料不可能做到完全燃烧。

学生:因为热殳有散失,水吸不到那么多热址。

教师:燃料燃烧时需氧气助燃,供氧不足是燃料不能完全燃烧的主要原因。另外,烟气也会带走大量热量,炉壁还会传走•部分热量。这样就使得真正传给水的热量仅占燃料放出热量的•小

部分。当然不能烧开那么多水。

②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

为了反映炉子对燃料的利用率,我们经常用炉子的效率来描述。

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

为了提高炉子的效率,人们做了种种努力,主要措施有:

增加供氧量。如用风箱、吹风机就起了这一作用。大型工业锅炉还采用把煤粒用鼓风机吹起来烧,使效率大大提高。

炉壁选用隔热材料。这主要是为减少炉壁向外传热。

增大受热面积。大型锅炉采用供水管道宜接分布在炉膜内,使其充分受热,减小了烟气的热损失。

目前,我国炉具的平均效率还较低,若平均效率能提高1%»全国每年节省的燃料相当于一个大型煤矿的年产量。可见。改造炉具,提高炉子的效率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㈣、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①废气污染(CO,SO、酸雨),

②噪声污染。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㈤、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①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②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

把宜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③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一定

能使天更蓝、水更清.

三、小结(略)

四、布■作业

§11-1认识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路的组成。

2、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

4、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二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5、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6、能够根据实际电路画山它的电路图,能根据文字叙述的要求画出它的电路图。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能量的转化.

2、通过观察实验电路、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电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让学生讨论废旧电池的收集和处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

(三)教具: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衿各•个,磁性黑板•块,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块。

(四)教学过程

一、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1、电路的组成: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

(2)用电器:指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如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

(4)导线:传送电流.

:、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此时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如图所示:

2、断路:断开的电路,也叫开路.

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如图所示: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或用导线把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在一起。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并使导线绝缘皮燃烧。连接电路

时必须避免短路。

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蠹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

各种元件。出示示教板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

三、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①示范:画出图I的电路图(图2).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图1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超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

竖直。

完成课本本节作业

§11-2组装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判断两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2.会连接两个灯光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串联、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确。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小灯光串联、并联的特点和连接,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兴趣。

2.通过连接小灯泡中联、并联电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两个灯泡中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

<=)教具:4.5伏电池细,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服刀单掷开

美3个,绝缘导线8根。

(四)教学过程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

1、串联电路。

(1)定义:把用电器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2)电路图:

(3)电路特点:整个电路没有分叉,电路只有一条通路,,

2、并联电路。

(I)定义: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一

——0-----------

__Q__

图3

电路图:

(3)电路特点:电流没有分开的部分叫干路,电流分开的部分叫支路,每条支路各自与干路组成电流

的通路。

3、识别电路串联、并联的方法:

方法•: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

方法二:看电流的流向。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路向前移动,如果电路不分叉,电流依次通过所有的用电器,达到电源的负极,这些用电器是串联。如果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出几条支路,

而在另一点会合,即电流有分有合,并排通过了各支路上的用电器,再回到电源负极,这些支路上用电器是并联。

方法三:假设电路中某用电器不存在,判断是否出现断路,若出现了,则此用电器必然串联在电路中。假若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不存在时,并不影响其它元件中有电流通过,则此元件必然是

并联在电路中

4、由电路图连接实物的方法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1)串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从电源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所有元件,然后回到电源负极.

<2)并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首先任选一条支路与开关、电源等元件按串联方法连成回路,再把与该支路并联的各支路依次并在该支路上。

5、设计电路的方法:设计电路就是按照要求确定电路中各元件的位置。其方法是:先将开关和用电器对应地连接起来,要能分析出开关是控制哪个用电器的。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是控制

干路还是控制支路),若开关在干路中,应与电源串联。开关在支路中,应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出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在分析的基础上正确

画山电路图。域后根据题中要求,按照所作出的电路图,逐项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

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灯泡1和%组成串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要使灯泡匕和L,接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若同时闭合开关----------则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2、实验题

(1)根据实物图的连接情况,正确画出电路图。

(2)如图所示,有小灯泡匕、L,开关S?及电源、导线若干,请按下列要求画山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成实物图.

要求(1)当、断开时,即使q闭合,灯4也不亮;

<2)当斗闭合,S;断开时,灯X亮,灯L:仍不亮;

(3)光当斗、S?均闭合时,灯匕、“都亮

§11-3电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符号是I。知道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2、知道电源外部的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会进行安培、宅安、微安之间的单位换算。

4、了解一些觉的用电器的电流值。

5、知道电流表的作用、符号,能够辨认表盘量程和最小值的分度值。

6、能够独立操作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7、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利用类比方法建立电流概念。

2、通过实物观察认识电流表,在实险是学会使用电流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电流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三)教具:3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

关3个,绝缘导线若干、演示电流表和学生电流表。

(四)教学过程

1、电流

(1)电流的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用水流和电流做类比:水在水管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

(在这里还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制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建立电荷定向移动的微观图毋,从而建立电流的概念.)

(2)电流的方向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介绍这个规定是在19世纪初,在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电荷在移动时做出的,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规定并不影响研究电流的有关问题,

并且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3)电流的符号、单位及换算

电流的物理量符号L电流国际单位安培,符号为常用单位有:本安(mA)、微安(uA),单位的换算:1A=1O:,mA1mA=10,u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