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分题型分层汇编
09古诗词赏析
ー、诗(共3小题)
1.(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古诗文阅读。
黄鹤楼
崔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ー项是
A.首联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B.颔联中“悠悠”ー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C.颈联登高远眺,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晴空旷野,草木繁茂的景象。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①”字。尾联中,诗人用“日暮、烟波”将满怀的情绪形
象化,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了挥之不去的②之情。
2.(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鹤去楼空、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2)关于此诗有一段传闻不胫而走。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
得,崔颍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请你结合颈联,从ー个角度说说崔颖是如何来描绘这
“道不得”的景致。
(3)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请结合诗句的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这
种思乡之情的。
3.(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第1页共24页
【甲】黄鹤楼
崔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下列选项中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布・误的ー项是
A.甲诗首联写仙人驾鹤而去,空余寻常江楼,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B.甲诗全诗虚实结合,既有对古代传说的联想,又有对眼前实景的描绘。
C.乙诗第五句中“盈”在这里不仅指香气充满衣袖,也蕴含着主人公对远人的情谊。
D.乙诗第七、八句写“此物”实际并不贵重,只是想借花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甲乙两首诗中住造二一首,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
借景抒情的。
(3)相传李白来到黄鹤楼时,见到甲诗曾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颍题诗在上头”。如果李白再去
其它地方游览,最不可能见到下列哪位文人的作品
A.王绩
B.苏轼
C.吴均
D.郦道元
二、形象意境(共4小题)
4.(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试从诗中找出几个词语来说明作
者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诗中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之景,请你描绘一下这句诗的画面。
第2页共24页
(3)《钱塘湖春行》中作者借一个“爱”字表达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在《黄鹤楼》前两联中,作者
借一个“”字,写出了眼前景象的清寂苍茫,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失落。
5.(2021秋•平谷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
的感慨。
(2)画线句描绘了诗人登楼所望之明丽景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你脑海中浮现的
画面描述出来。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ー项是
A.前四句书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渺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哀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タ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
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4)下列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A.タ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崔颍的《黄鹤楼》,完成问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3页共24页
(1)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ー项是
A.首联以仙人驾鹤而去的传说入笔,营造了神秘、优美而空灵的意境。
B.首联与颔联虽用了同样的“空”字,但描述的对象和展现的意境却不相同。
C.颈联“萋萋”句实写眼前之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
D.诗歌描写了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的伤感与乡愁。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
7.(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ー诗的赏析,有误的ー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
相接。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用“最爱”ー词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カ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2)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三、送别抒情(共5小题)
8.(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渡荆门送别》和《送灵澈上人》,回答以下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晩。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第4页共24页
(2)读以上两首送别诗,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深情。请你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两首诗分别是如
何表达深情的。
9.(2021秋•通州区期中)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歌的颔联用精当的词语描绘了从蜀地到楚地的景物变化:用“随”字形容群山消失,被原野
取代;用“”字形容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
(2)李白的浪漫主义在诗歌的颈联表现得淋漓尽致,“月下飞天镜”用月亮倒映水中有如飞天明镜来
展现;“云生结海楼”用云霞兴起有如来展现天空的高远。
(3)阅读完这首诗,有同学评价说:“诗中没有送别意,题中的‘送别‘二字可以删去。”从全诗来
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0.(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古诗阅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ー项是
A.诗歌开篇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以叙事为主。
B.颔联化静为动,写出了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请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ー联。
11.(2021秋•昌平区期中)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第5页共24页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是诗人途经荆门时有感而作。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了此次出行的目的是①:颔联
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描绘出荆门ー带景物的壮阔和境界的高远;颈联以静观的视角,用两幅美丽
的画面描摹江上美景,第一幅是②,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尾联突然ー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
的③_______
之叹。
(2)本诗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用得极其巧妙,请结合内容作简要欣赏。
12.(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发挥联想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2)“流水”本无情,在诗人笔下却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诗人借“流水”或隐喻浓烈的情思,或表
达思乡之情,或表达淡泊、悠闲的心情,或表现内心的愁苦之深长……下列各项中借“流水”表达淡泊、
悠闲心情的ー项是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关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四、戍边征战(共2小题)
13.(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从军行
第6页共24页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硕的ー项是
A.甲诗中“居延”指辽远的边塞地区,也是作者此次出使的目的地。
B.甲诗中颔联诗人借“征蓬”“归雁”自况,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乙诗《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生活。
D,乙诗最后一句写出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他们立誓破敌的意志和豪情。
(2)甲诗中颈联描写了边塞(特点)的风光,抒发了作者的惊奇赞叹之情;乙诗中前两句
描绘了边塞荒凉、严寒之景,表现战士们戍边生活的艰苦,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将士们的之情。
14.(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宜,长河落II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不正颈的ー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写的是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边塞慰问在对吐蕃的战争中获胜的将士。
B.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作为唐玄宗特使的王维轻车简从,内心颇为孤寂。
C.颔联表面上实写所见景物,其实更是即景生情,并以景自况。诗人觉得自己好像“蓬草”ー样随
风飘转出“汉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D.尾联继续写出使一事。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在萧关遇到了侦察兵,却没有遇到前线统帅,情
绪很是低落,为没能圆满完成出使任务而感到遗憾。
(2)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发挥想象,说说诗中画线句描绘岀了怎样一幅画面?
第7页共2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ー、诗(共3小题)
1.(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古诗文阅读。
黄鹤楼
崔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B.颔联中“悠悠”ー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C.颈联登高远眺,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晴空旷野,草木繁茂的景象。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①愁”字。尾联中,诗人用“日暮、烟波”将满怀的情绪形
象化,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了挥之不去的②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
个选项的描述,然后ーー判断正误即可。
ACD.正确;
B.有误,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的是作者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故选:Bo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尾联情景交融,以タ阳西下,烟
波飘渺,望不见归乡之路,引发乡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尾联又以“愁”字结尾,将诗人的乡愁之情充分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
(1)B
(2)愁思乡(或怀念家乡、思念亲人)
2.(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第8页共24页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鹤去楼空、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
料的感慨。
(2)关于此诗有一段传闻不胫而走。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
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请你结合颈联,从ー个角度说说崔题是如何来描绘这
“道不得”的景致。
(3)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请结合诗句的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这
种思乡之情的。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诗歌情感的理解要结合背景和诗歌的意象、内容
来理解。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
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ー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
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所以作者在诗中抚今追昔,感慨世事变化难以预料。
(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写作手法赏析。在写景上,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
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蛛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
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
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晩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
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
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在感
情表达上,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I、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不怨的思乡之
情。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汉阳ー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芳
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
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
之情。任选角度对其稍作阐述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表达方法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诗歌的情感一般都是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景
物描写来抒发的,即景语皆情语。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思乡之情是寄托在“归雁”上,而本诗则是
通过“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样的景色描写,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的。
答案:
(1)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
第9页共24页
(2)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
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
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3)示例:王湾托北归的大雁替自己问候家里人,通过大胆的想象表达诗人对对家乡的思念。崔颍
凭栏远望,落日之下,江面烟雾升腾,一片凄迷,不知乡关何处。诗人触景生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己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3.(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黄鹤楼
崔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下列选项中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布・考的ー项是D
A.甲诗首联写仙人驾鹤而去,空余寻常江楼,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B.甲诗全诗虚实结合,既有对古代传说的联想,又有对眼前实景的描绘。
C.乙诗第五句中‘‘盈”在这里不仅指香气充满衣袖,也蕴含着主人公对远人的情谊。
D.乙诗第七、八句写“此物”实际并不贵重,只是想借花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甲乙两首诗中住造ア茸,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
借景抒情的。
(3)相传李白来到黄鹤楼时,见到甲诗曾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颍题诗在上头”。如果李白再去
其它地方游览,最不可能见到下列哪位文人的作品A
A.王绩
B.苏轼
第10页共24页
C.吴均
D.郦道元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ABC,正确;
D.有误,想借花表达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故选:Do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末联描绘的江面已是一片
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崔颍在这里用了一个“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
表现出来了。《庭中有奇树》这首诗对于庭中奇树的描写,是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
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ー层意思,
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
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
的主旨ーー对远行人的思念。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李白唐代诗人。
A.王绩唐代人;
B.苏轼北宋诗人、文学家;
C.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D.郦道元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故选:Ao
答案:
(1)D
(2)《黄鹤楼》“烟波”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
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用ー“愁”字,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的思乡之情。《庭中有奇树》暗用
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独赏美景的孤寂,对远人的思念,折花寄相思
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
(3)A
译文:
黄鹤楼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
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第11页共24页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己晩,眺望远方,故乡在哪
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庭中有奇树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
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
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二、形象意境(共4小题)
4.(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试从诗中找出几个词语来说明作
者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诗中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之景,请你描绘一下这句诗的画面。
(3)《钱塘湖春行》中作者借一个“爱”字表达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在《黄鹤楼》前两联中,作者
借ー个“空”字,写出了眼前景象的清寂苍茫,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失落。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诗歌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
从初、早、新、渐、浅、オ,这些字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写西湖早春的美景。(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
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
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示例:早春的野外生机勃勃,在多个地方,
早出的黄莺们唱着歌,上下翻飞,正在争抢着朝阳的树枝,刚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不知来自谁家,在精神
抖擞地啄衔春泥,它们正忙着筑巢。
(3)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对诗歌情感的理解。《黄鹤楼》前两联中,作者借ー个“空”字,
写出了眼前景象的清寂苍茫。诗歌的前两联中“空”字出现了两次,两个“空”字写景,暗含对岁月悠悠、
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
答案:
(1)初、早、新、渐、浅、オ;西湖早春的景象。
第12页共24页
(2)示例:早春的野外生机勃勃,在多个地方,早出的黄莺们唱着歌,上下翻飞,正在争抢着朝阳
的树枝,刚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不知来自谁家,在精神抖擞地啄衔春泥,它们正忙着筑巢。
(3)空。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
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
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5.(2021秋•平谷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鹤去楼空、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
预料的感慨。
(2)画线句描绘了诗人登楼所望之明丽景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你脑海中浮现的
画面描述出来。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前四句书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渺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哀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タ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
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4)下列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情感一致的ー项是A
A.タ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句内容。前两联写出了仙人乘鹤而去,只剩下一座空楼和千年不变
的悠悠白云,从中可概括所要填写的内容为“鹤去楼空”。
第13页共24页
(2)本题考查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诗人所望的景象,诗句中有所描述,根据诗句描述的内容加以想
象即可。本句诗的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要抓住汉阳和
鹦鹉洲的“晴”“树”“草”等景物来想象。
(3)本题考查诗歌的分析。
ACD.正确。
B.有误,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并非‘’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
故选:Bo
(4)本题考查诗歌主旨与诗歌名句情感的理解。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A.正确,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之情。
B.有误,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C.有误,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D.有误,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故选:Ao
答案:
(1)示例:鹤去楼空
(2)示例: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隔江相望的汉阳平野中葱郁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
芳草如茵,长势茂盛。在我们脑海中呈现了一幅明丽而辽远的画面。
(3)B
(4)A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
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6.(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崔颍的《黄鹤楼》,完成问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ー项是C
第14页共24页
A.首联以仙人驾鹤而去的传说入笔,营造了神秘、优美而空灵的意境。
B.首联与颔联虽用了同样的“空”字,但描述的对象和展现的意境却不相同。
C.颈联“萋萋”句实写眼前之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
D.诗歌描写了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的伤感与乡愁。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颈联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
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描绘了一个凄切、
伤感的画面”理解错误。
故选:Co
(2)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本句是写黄鹤楼前鹦鹉洲的景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树”与“草”,重点理
解表现其特点的词语“历历”和“萋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即可。示例:远眺晴空下的大江对岸,
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芳草,呈现一派芳草萋萋的景象。
答案:
(1)C
(2)远眺晴空下的大江对岸,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芳草,呈现
一派芳草萋萋的景象。
参考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
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7.(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ー诗的赏析,有误的ー项是B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
相接。
第15页共24页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用“最爱”ー词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カ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2)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浅草才能没马蹄”说的是初春小草绿的特点,“草木繁茂”不是初春景物的特征。
故选:Bo
(2)本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几处早莺争暖树”意思是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ー个“争”
字,将鸟儿拟人化了,描绘出鸟儿在春天轻灵活泼的情态,表现出莺燕新来的动态,把春的活力,大自然
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
人以清新之感。
答案:
(1)B
(2)准确地描绘出早莺飞歇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气。(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
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
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三、送别抒情(共5小题)
8.(2021秋•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渡荆门送别》和《送灵澈上人》,回答以下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晩。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第16页共24页
(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读以上两首送别诗,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深情。请你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两首诗分别是如
何表达深情的。
【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ー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描绘画面时应有月亮像
明镜ー样,云彩结成海市蜃楼的字眼。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渡荆门送别》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情。诗人顺
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
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
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解答时要读懂句子。《送灵澈上人》有タ阳、青山、荷笠者等意象,描
写送别的场景,景中也寓之以情。“独”的意思是独自,这里指的是诗人看着朋友自己独自一人向远方走
去,渐渐地消失在远方从中,可见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答案:
(1)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江上云霞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前者“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