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早期经验对人格影响的心理动力学解释_第1页
简述早期经验对人格影响的心理动力学解释_第2页
简述早期经验对人格影响的心理动力学解释_第3页
简述早期经验对人格影响的心理动力学解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述早期经验对人格影响的心理动力学解释昆明医科大学张缙韬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认为,人的早期经验对其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动力学家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多,提出很多著名学说,如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与生殖期五个部分;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与马勒的客体关系模型等等。到岁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即性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口欲期、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在这些阶段中,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已基本形成,人日后的知情意行大致是在此模式基础上的强迫性重复。首先要阐述心理动力学关于人的成熟的三个维度。一是驱力,包括生本能与死本能,主要为力比多与攻击性;二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发展,人类行为的动力源于与客体建立关系,父母是尤为重要的客体;三是自恋的发展,力比多由投向内部慢慢投向外部。驱力为生物结构中的精神成,介导与客体的接触并与之发生交互作用,他们依赖于某一客常常是驱力导向性的客体关系。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得到一种自恋性自我平,并建立自己的身份。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除了儿童本身,其早期经验(主要源于与父母的互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每个儿童都要经历几个性心理发展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得到的经验会对儿童人格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若在每个阶段中发生创伤或满足,导致过渡不佳,则会引发人格上的问题。经典精神分析重点关注俄狄浦斯期(3)的特点与修通,主要治疗的是人格处于神经症水平的来访者,而客体关系理论关注的是岁以前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人格水平更低的人群中的应用,如人格障碍、精神分裂患者,两者互补有利于对早期经验与人格发展关系的认识。接下来将以心理动力学的视角,简述到6岁,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口欲期(到岁):之所以称为口欲期,是因为此时婴儿通过口、唇来获得快乐满足,外物对口腔黏膜的刺激能引起婴儿的快感。口、唇除了通过吮吸来获得快乐满足,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与外界建立关系,通过吮吸、咬等行为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婴儿从子宫出来到剪断脐带与母亲分离,是婴儿人生中第一次创伤,此时婴儿处于一元关系。状态大约维持两个月,马勒称之为自闭期,认为处于该阶段的婴儿是不与客体建立关系、没有交流的,虽然由父母养育,但处于混沌状态,无法区分自己与父母、世界的关系。弗洛伊德认为此时婴儿并非不与外界交流,而是把力比多投注自身内部,世界只有自己、对自己感兴趣,即原始自恋。此阶段的婴儿没有客体概念,即使是通过吃奶获得满足感,也会幻想为口唇本身能创造快感,单凭自身即可得到快乐。婴儿若固着在自闭期则会患上自闭症,力比多一直只向内投注,不与外界链接,自闭症患者无法移情,这是极难治疗的心理问题。在2月,婴儿由一元关系变为与母亲为共生状态的二元关系,婴儿逐渐由意识到乳房的存在到意识到母亲的存在,婴儿会觉得母亲是附属自己的、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这时候的婴儿是没有个人边界的,母亲受自己控制,通过母亲,自己无所不能,有强烈的全能感。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既尽力满足婴儿的自恋需要,顾及不到的部分,婴儿通过面对挫折,逐渐与母亲从融合状态中分离,出现“你是你,我是我”的概念,慢慢转向独立,开始探索世界。口欲期是形成安全感的重要时期,主题是信任、依赖。人在焦虑时喜欢抽烟、嚼口香糖,其实是退行到口欲期,重温婴儿期时吃奶的满足感,重复了儿时的模式。如果因为在进食方面或关照方面出现问题,口欲期的固着,会出现口欲期人格。口欲期人格有着爱恨交织、容易分离焦虑、恐惧等情绪特征,在成年时,可能会频繁的换工作或换爱人。口欲期得不到满足,会出现神经性暴食症、嗜烟、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口欲施虐等问题。哺乳对于婴儿来说,不仅仅是提供食物,还有提供爱,克莱因曾经在孤儿院观察到的情况是,很少有人去关照婴儿,仅给与足够的食物喂养的婴儿有很高的死亡率。艾斯勒的研究为口欲期的满足与否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提供了依据。在这个研究中,根据断奶迟早不同将受试者分成两组:一组是早期断奶者(个月内),称为不满足组;另一组较晚才断奶(个月以上),称为满足组。比较二组受试者在人格测验的结果发现差异显著:不满足组在悲观、被动、退缩因素方面的评分较高;满足组则在乐观、外向、社会性因素方面的评分较高。婴儿时期的欲求不满会使人对食物、对安全需要延续。神经性暴食症对食物有不可遏制的欲望,食物其实代表母爱,怎么吃都不满足;自恋型人格障碍源于婴儿时期力比多向外投注受挫,如父母皆无法安全依赖,转而向内投注;客体关系理论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解释是婴儿得不到母亲的照顾,形成内心的空虚感与孤独感。依赖型人格障碍、源于童年没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所以长大后会不顾一切寻求他人的爱,对别人情感与物质资源饥饿与贪婪。口欲施虐的人喋喋不休,爱挖苦他人,让他人难受,所以说口欲期人格水平的人无法表达自身痛苦,只能通过让他人同样痛苦来表达。口欲期的过度满足则会出现神经性厌食症等问题。神经性厌食症表现为拒绝食物,实际上就是拒绝母亲,无法直接对抗母亲,则使自己身体无法发育成母亲从而表达不认同。与固着相反,口欲可以升华,即象征化,如演讲、唱歌等。肛欲期1):以前列腺或阴道后壁临近直肠为生理基础,幼儿通过控制肛门、排便来获得快乐满足,形成自主控制感,这关系到自身感觉、荣誉感,甚至与父母的关系。上述内容的内涵有三一是一岁前机体成熟原因无法自如控制手脚活动、排便,随着成熟可以自由控制,慢慢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感;二是荣誉感指如果这时候有能力控制排便,就认为自己是健康的、是可自恋的,反之就会自恋受损;三是此时父母往往会干涉孩子的排便,这实际上是关于排便决定权的权力斗争,长大以后的权力斗争模式都会沿用肛欲期时的模式。此阶段母子关系从二元关系中进一步解体,孩子机体逐渐成熟,能用词语交流,能较为自主地走动来探索世界,尽管有焦虑与恐惧,需要确定母亲的存在,同时也开始懂得利用过渡性客体予以支持。逐步与母亲分离来探索世界,如果母亲是焦虑的,处处控制孩子的活动,侵犯孩子的边界,孩子会失去操纵感、自尊感,而一个好的母亲能让孩子获得操纵感与自尊感:想玩就玩、想依赖就依赖,使之可以顺利过渡到整合阶段。肛欲期的关键字是控制,父母会对孩子的排便卫生进行干涉。孩子认为排便是快乐的事情,甚至会玩弄大小便,这与动物用大小便划地盘是很相似的,但这会损伤父母的完美感,所以通常是不被允许的。在中国,绝大部分家长都会训练孩子的排便,白天连排便都有压力,晚上可能会通过尿床的方式来减压。在美国,一般不专门训练孩子排便,而提倡用游戏的方式让其自然习得,在玩游戏过程中,孩子会习得憋、排的控制。排便训练容易形成肛欲期人格,父母要求孩子严格检查,擦屁股一定要擦干净,越是要擦干净就越怕擦不干净,自信心逐渐下降,会形成追求完美、控制欲强、固执、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强迫型的人格。还可能形成一种亚型心理问题是性压抑,通过父母灌输,孩子会认为排泄物、排泄器官是脏的,靠近排泄器官的性器官也是脏的,则性是肮脏的。排便训练还可能导致反向形成,使孩子形成不拘小节、邋遢、无条理的人格。肛欲期的固着也有好的方面,比如肛欲期人格的人,在做要求严格、谨慎、精细的工作中表现更出色。收藏是典型的肛欲升华,一件一件收藏品攒起来,最后一吐为快的感受,与攒大小便最后排放的感受是相似的。俄狄浦斯期3):俄狄浦斯期又称性蕾期,其名字源于俄狄浦斯王的希腊神话,讲述了俄狄浦斯弑父娶母,最后自废双目赎罪的故事。该阶段中性器官成为获得快乐满足的主要部分,儿童对此表现出兴趣,此期间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从衣着打扮等外部特征开始意识到男女有别,对彼此的身体产生好奇甚至触摸,幼儿园的男女共厕有利于儿童性别意识的发展与对异性概念的启蒙。在关系上,孩子逐渐意识到父亲的存在,从母子的二元关系发展至父母子的三角关系,三人的爱恨情仇勾勒出亲子关系的蓝图。俄狄浦斯期包含三大核心内容——异性相吸、自我性身份的确认、家庭权力斗争。异性相吸指在三角关系中,男孩与母亲更亲密,女孩与父亲更亲密。儿童在此阶段会确认自我性身份,男孩喜欢母亲,想与母亲结婚,但是忌惮强大有力的父亲,既想与父亲争夺母亲,母亲意味着性与生存资源,但是又害怕被父亲击败以及阉割(通过与小女孩对比,会以为小女孩的阴茎是被阉割掉的),失去阴茎意味着失去自尊、快感、生育能力、力量等,这就是阉割焦虑。为了得到母亲,男孩会开始认同父亲,学习其男性特征与价值观,并会不断向父亲挑战,直到确信能战胜父亲后就不再挑战,否则赢太多会内疚,从而在心理上成为男人。女孩同理,喜欢父亲想与其结婚,但是有母亲这一阻碍,并且认为自身没有阴茎是个缺陷,失去了重要的东西,没有阴茎就无法讨好父亲,会产生阴茎羡慕,并且怨恨母亲生了一个残缺的自己。女孩会逐渐把怨恨规范、合理化,比如“虽然我没有,但是我能生一个有的”,女孩比男孩多这个过程,使通常女性感情比男性细腻。女孩同样会逐渐认同母亲,开始效仿母亲行为、使用女性用品等,同时会向母亲挑战,为了得到父亲。解决矛盾冲突,顺利渡过此阶段是对性别特征的形成、对异性的态度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固着,可能会出现过度的男性化、女性化甚至是性偏离的问题。对于男性,常过度表现自己的男性气概和能力,粗鲁、自夸、攻击性、竞争、追求成功与对职业权力过度追求等男性性器期的人格特征,且与自恋、虚荣、敏感性相结合,或者在性和职业上表现出无能。女性则表现为天真、爱虚荣、爱出风头、敏感、自傲、自恋倾向,通过刻意表现自己的魅力以吸引男性。在男孩与父亲的竞争中,父亲应该适度示弱,男孩才能战胜父亲得以蜕变,若每回都将男孩打趴,那男孩一辈子都只能是男孩,人格无法健康发展。在家庭权力斗争中,如果母强父弱,即父亲被废掉,男孩则无法认同父亲,可能会导致性身份改变,有变性、同性恋倾向。除了关于男与女的冲突,俄狄浦斯冲突还有一个内容是关于成功与惩罚的冲突,渴望成功和对成功后随之而来的惩罚的恐惧,被称为。战胜父亲迎娶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