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_第1页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_第2页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_第3页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_第4页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想了解学校数学学问,想提高数学成果的小伙伴,抓紧过来瞧一瞧吧。下面由我为你细心预备了“初三数学学问点归纳”,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猎取更多的学问点!

初三数学学问点归纳

一、有理数。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肯定值。

7、由肯定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肯定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肯定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肯定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肯定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肯定值相加。

(2)肯定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肯定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肯定值减去较小的肯定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整式的加减。

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全部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4、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5、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7、假如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8、假如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9、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假如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三、一元一次方程。

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依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2、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5、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7、应用:行程问题:s=v×t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率=利润÷成本×100%。

售价=标价×折扣数×10%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四、图形初步熟悉。

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绽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绽开图。

5、几何体简称为体。

6、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领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拓展阅读: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即要争取老师的指导和关心,但是又不能到处依靠老师,必需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去猎取,应当在自己仔细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去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关心。

2.学习与思索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仔细讨论,提出疑问,追本究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纳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精确     地把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化过程。对所学理论学问,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详细实例,使之详细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学问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同学获得学问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仔细讨论课本以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学问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仔细讨论,把握其学问结构。

5.既有仿照,又有创新。

仿照是数学学习中不行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仿照,应当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准时复习增加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需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需常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学问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7.阅读理解。

目前学校同学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不擅长读数学教材,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重视阅读方法对提高学校同学的学习力量是至关重要的。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扫瞄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地读,即依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讨论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进展的观点研讨学问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学问网络,完善熟悉结构,当同学把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转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8.提高听课质量要培育会听课,听懂课的习惯。

留意听老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留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留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留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终的小结,这样,抓住重、难点,沿着学问的发生进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学校数学速记口诀

1.最简根式的条件。

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

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2.特别点的坐标特征。

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

(+,+),(-,+),(-,-)和(+,-),四个象限分前后。

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3.象限角的平分线。

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

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确相反。

4.平行某轴的直线。

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

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5.对称点的坐标。

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

x轴对称y相反,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

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

6.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

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7.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

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

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8.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洁,经过原点始终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

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

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

k的肯定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9.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殊,符号与a相关联。

10.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

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

图在二、四(象)限;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

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

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

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

一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