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八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23题,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材料二:《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其《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活”的化身。“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材料三:《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B.《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C.《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阅读研究《红楼梦》应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不能忽视文学本身。B.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丫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C.《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悯和包容。D.《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3.《红楼梦》风靡世界,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人化,浑朴天成。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B.《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性强。C.《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方便阅读。D.《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4.如果有人向你了解《红楼梦》,请你结合材料二用一句话介绍这部著作。(4分)5.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豹子头林冲茅盾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日间那个失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地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的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他从没到过“边庭”。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咂百姓血液的凶狠恶魔!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更睁得大了:“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侯,简截也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暴躁在林冲胸头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曳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这青面兽原也是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剥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朦胧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呐!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林冲睁圆怒目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来者是谁?”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呀,林教头,是你!”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天说谎。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他处于是否递交“投名状”的矛盾中,这是造成林冲与王伦矛盾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小说要表现的主要矛盾。B.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勾起了豹子头林冲无限遐想,他想起了幼年生活、父亲劳苦、拜师学武等画面,此刻他跟杨志一样,他也顾念着家人,也期待能做个官封荫妻子。C.林冲早年的“边庭”理想是美好的,“无边无垠、水草肥沃”“胡笳声动,‘胡儿’扫过”,边塞激昂的画面却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D.文末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从“清脆的画角声”体现梁山泊有士卒的现实,从“寒测的晨气”表现季节的特征,从“呜咽发响”表现林冲沉重的心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林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心理活动展开叙述,属于有限视角叙事,使读者更亲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想法。B.作品景物描写凝练传神,文中画线部分语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隐约透露出林冲内心的犹豫,为下文的“转念”埋下伏笔。C.文中对林冲行为的延宕多有表现,其中遇到梁山泊两个喽啰起到了舒缓情节的作用,喽啰的问话引发林冲的回忆和对王伦看法的表述。最终林冲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D.小说具有意识流特点,描写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林冲内心被压抑的农民阶级的觉醒意识,同时也使其对自身以及所处社会环境有了深刻的思考。8.本文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重写经典,这样的写法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9.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段一: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谏逐客书》)文段二: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帝三王”中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则有不同的说法,通常是指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君主。B.客,指相对于“主”的外来人,也指寄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C.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如《侍坐章》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D.“崩”古代专指天子的死。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斯用太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卿。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生日时,李斯却长叹不已,万物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C.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赴刑场,他感叹想和孩子再牵着黄狗出去打猎这样普通的人生幸福都无望了,不禁悲痛万分,父子相对而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4分)(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4分)14.文段二中李斯有三次“叹息”:“李斯喟然而叹曰”“斯乃仰天而叹”“顾谓其中子,叹曰”,请结合文本内容解释其“叹息”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西江月(南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1160年,张孝祥在临安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后被劾罢。1162年春,他被重新起用,途经三塔湖时创作此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东风”“杨柳”“乘船游湖”作了铺垫。B.第二句中“重来”写再次来此的欣喜,“又”字暗含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C.三、四句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寄情于物,物我合一。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厌倦官场,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16.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如果自己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用不了几年工夫,就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这个国家强盛起来,使那里的百姓都知道为人的道理。(2)《谏逐客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假设和推论,当初如果四个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纳他们,疏远有才之士而不用,就不可能使秦国民富国强。(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放任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帕米尔高原,山风吹拂,杏海荡漾。一幢幢特色民居在杏花海中①,放眼望去,一条“蓝带”从杏花紫中穿过,塔什库尔干河缓缓流淌。抬头是湛蓝的天空,是②的雪山群峰,眼前是一树树的杏花,灿若云霞。春光易逝,花开有时。但若因此以为新疆的花季是短暂的,那便大错特错了。由于气候形态多样,新疆的花由南到北次第开放,从天山南麓依次往北看,几个月都会在花海中徜徉。伊犁,绵延的雪山下草场如海,从春到秋,杏花、金莲花、野苹果、薰衣草、油菜花、万寿菊、白番红花、天山红花轮流登台;赛里木湖畔,漫山遍野③,野百合、郁金香、格桑花、马兰花、蒲公英等数十种不同颜色的花卉相继开放,把整个西海装点成一片花的海洋;盛夏,霍城的薰衣草开花了,紫蓝色的花海绵延起伏,仿佛大地上延展的梦境。方圆数里,都笼罩在馥郁芬芳里;昭苏草原的夏天,则会迎来油菜花的怒放,近百万亩油菜花开遍座座山坡,仿佛一条金黄色的毯子铺满广袤无垠的草原,与白雪皑皑的天山遥相辉映。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另选对象进行仿写。要求语意连贯、形象生动、句式基本一致。(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熬夜会变笨”是真的!熬夜睡不好,身体就会很受伤——白天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可是为什么我们在好好睡了一觉后就觉得神清气爽?因为你的大脑,①!科学家拍下了人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着时才能实现。是的,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系统维护”时间,如果总熬夜,久而久之,大脑里的“垃圾”就会越来越多。这就像在身体里埋了一颗炸弹,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睡眠不同于信用卡,信用卡被透支还清就行,②。熬夜其实是一种用健康赊债的赌博行为,心里应该有一杆秤,权衡利弊就知道哪边的价值更高。晚上就是用来休息的,不要觉得“偷不到”的时间就被浪费掉了。其实不困与熬夜不是一个问题,前者是生理机制问题,③。那还等什么?从现在开始,早点睡!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损伤你的身体,甚至毁掉你的生活。B.平时你不会觉得受到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C.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但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D.平时你不会觉得受到了多大威胁,但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损伤你的身体,甚至毁掉你的生活。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常说:“能放手时且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学会宽容。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文体必须为议论文;2.字数不少于800字;3.题目自拟。2023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八校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3分)B(A.“其研究集中在……”错误,扩大范围。由材料一“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可知,“集中”前少了“绝大多数”。C.因果混乱,《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是因为它的艺术性和思想性。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错误,曲解原意,材料三倒数第三段原文是“《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是林语堂不喜欢妙玉。)2.(3分)B(B.“这体现了宝玉……顺从的性格”错误,“宝玉顺从的性格”于文无据,并且也不符合小说中塑造的宝玉叛逆的形象特征。)3.(3分)C(C.原文是“《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是《红楼梦》风靡世界的表现,不是原因。)4.(4分)《红楼梦》是一部叙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兴衰的(1分)达到了艺术性、文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1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1分)中国古典小说(1分)。5.(4分)①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②探春聪明,大器,她极力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处事公正不徇私,展现出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探春的形象符合林语堂的思想取向,探春是林语堂尊崇的生命典型。(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6.(3分)B(“此刻他跟杨志一样,他也顾念着家人,也期待能做个官封荫妻子”错,根据原文“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可知,这种想法是一年多前的想法,而不是此刻的想法。)7.C(3分)(C.“最终林冲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错误。小说中“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固然需要一双铁臂,但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等体现了林冲放弃刺杀王伦的真实想法,让林冲停下杀手的是林冲对自我、对梁山泊的反思。)8.(6分)①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完整;②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灵活自由,使情节完整真实;③重写经典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尖锐地展示出来,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主题更突出。(每点2分)9.(6分)①身份:“林教头”是朝廷罪囚,“豹子头林冲”是梁山好汉;②性格:“林教头”安分守己,忍辱负重;“豹子头林冲”情绪激烈、具有反抗意识;③处事方式:“林教头”遇事随遇而安,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豹子头林冲”则是开始冲动暴躁,后来冷静反思,忍而不发。(每点2分)10.(3分)C(句中的“君侯”“君”都是指李斯,“高”指的是赵高,“臣”是赵高的自称,“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是说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在”的宾语是“所”,宾语后断开,而且“胡亥”是“所”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再比较A、C两项,“长有封侯”“世世称孤”都是赵高给李斯描绘的前景,意思是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故“即长有封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11.(3分)D(D.“专指”错误,“崩”不只是指天子的死,皇后、太后的死也可以称“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错误,《礼记·曲理下》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12.(3分)B(B“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错误。“为寿”在此文里,只是“敬酒”之意,不指“庆生”。同样用法如《鸿门宴》中的“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13.(1)(4分)物品不是在秦国出产,(但是)值得珍视的有很多;士人不是在秦国出生,但是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夫物不产于秦”“士不产于秦”,“于秦”作状语,为状语后置句;“宝”,以……为宝,珍视,珍爱;“众”,多,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2)(4分)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拘捕了全部的宗族宾客。(“案”,审理;“狱”,案件;“收捕”,拘捕,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14.(3分)(1)李斯意识到自己已到达人生富贵荣华的极点,担心物极必反,盛极而衰;(2)李斯被迫和赵高同谋,感慨遭逢乱世,不能以死尽忠,不知命运的走向;(3)李斯被诬谋反而被判腰斩,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幸福。(每点1分)参考译文:文段一:略。文段二: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可以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太过’。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余的儿子都没有随行。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候,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胡亥即位,让赵高做了郎中令。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说法。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拘捕了全部的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感叹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免,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15.(3分)D(D.“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错,表面上悠然,实际上是内心忧愤,不得已在湖光山色中寻求解脱,是对官场倾轧、仕途坎坷的无奈。)16.(6分)①动静结合(1分)。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1分)。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蓬勃生机的画面(1分)。②以景结情(1分)。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1分),含蓄蕴藉地表达出词人重被起用故地重游的愉悦之情(或表达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及返归自然的恬适愉悦之情)(1分)。(3)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每处1分,有漏字、错别字不得分)18.(3分)①若隐若现
②连绵不断
③姹紫嫣红(第①处,需要选个成语修饰民居在杏花海中给人的感觉,不难想象处在花海掩映中的民居,给人的感觉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所以可选用“若隐若现”。若隐若现:好像隐藏不露,又好像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第②处,需要选用一个修饰雪山群峰的成语,所谓“群峰”就是山挨着山,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样子,故可以选用成语“连绵不断”。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第③处,需要选个成语修饰赛里木湖畔风景迷人的特点,从“野百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
- Module 2 Unit 1 Things I Like Doing(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牛津上海版(试用本)英语二年级下册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河北专版)
- 2024中国能建所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导人员专项招聘约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 5.9神经网络
- 2025年广东省云浮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25年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第二章第三节《计算机与计算器-顺序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2023-2024学河大音像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2022医院设备科工作制度
- 【23精品】苏少小学美术三下教案全册
- 房屋租赁(出租)家私清单
- 仓储货架ppt课件
- 《保健按摩师》(五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 陈日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上篇
- 驾驶员违规违章学习记录表
- PID烙铁恒温控制器设计与制作_图文
- wincc全套脚本总结
- 简易瞬态工况法1
- 中国铁路总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铁总计统〔2015〕260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