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文学史
(下)第八章19世纪文学(下)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晚期社会历史背景与主要文学思潮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诞生后,在各国工人阶级中广泛传播,影响越来越大。19世纪后半期,实证主义、唯意志论、直觉主义等流派盛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他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把社会与自然等同起来。法国哲学家丹纳继续和发展了实证主义哲学,在《艺术哲学》(1865)、《论智慧》(1870)等著作中,丹纳将实证哲学和达尔文的学说运用于文艺理论的研究,提出“种族、环境、时代”是文化发展的三个决定性因素。唯意志论也是当时流行的思潮。唯意志论宣扬意志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现代人本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代表性流派。唯意志论前期以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为代表,后期以德国哲学家尼采为代表。叔本华尼采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继承了叔本华、尼采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于生命的流动,是“生命的冲动”驱使生命不断发展变化,从而创立了生命哲学,也即直觉主义。到19世纪晚期,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俄国、挪威等国的成就尤其令人瞩目,涌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易卜生等一大批世界文豪。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巴黎公社文学以诗歌创作为主,主要内容是宣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总结公社经验,号召人们继续斗争等。鲍狄埃是巴黎公社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了大量的革命诗歌,带有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倾向,其代表作是1871年创作的《国际歌》。这一时期,自然主义兴起,它是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其名称来自拉丁文“natura”(自然)一词。为自然主义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孔德和丹纳。左拉接受了丹纳种族、环境与时代的文艺创作“三要素”的观点,并吸收了当时生物学和医学上的新成就,特别是遗传学理论,提出了自然主义的理论。他先是在长篇小说《戴莱丝•拉甘》的序言(1867)中,后来又在80年代初写的理论文章《实验小说》、《戏剧中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理论观点。在小说创作中,龚古尔兄弟是自然主义作家的先驱。爱德蒙•德•龚古尔和于勒•德•龚古尔两兄弟是从文献研究走向文学创作的,他们创作了一系列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风俗小说。自然主义把人类社会等同于自然界,把人等同于任何一种生物,因而常以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的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忽视甚至无视人的社会属性。自然主义的文学特点是:第一,重视观察、调查和细致的描写,将真实性和客观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第二,机械地将自然科学的理论搬到文学创作中,从生理的角度去表现人,特别是以当时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促使人行动的原因。第三,开始淡化情节,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擅长描写群众场面和人物的变态心理,叙述文风一般平和、冷静,作家隐匿很深,不发议论,不作评价。左拉作为自然主义的集大成者和实践者,他身体力行,于1877年发表了小说《小酒店》,通过描写洗衣女工绮尔维丝的一生来探讨酒精对人的危害,并一举成名。他在巴黎近郊梅塘购置了一栋别墅,经常邀请一批青年作家在那里聚会,并以“梅塘集团”命名。这些青年作家是阿莱克西、昂利•赛阿、莱昂•埃尼克、于斯曼和莫泊桑,其中莫泊桑因写作《羊脂球》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家。美国的自然主义以诺里斯、克莱恩、德莱塞为代表,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在瑞典,斯特林堡创作了《朱丽小姐》、《债主》等自然主义的典范剧作。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凸显。一批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先后形成了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两个流派,由于苦闷悲观是这两个流派的共同倾向,它们也被合称为“颓废派”。唯美主义的首倡者是法国作家戈蒂耶,他在1834年写的《<莫班小姐>序言》中公开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新的阐释。9世纪后半期,唯美主义在英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约翰•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对唯美主义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瓦尔特•佩特的美学思想也是推动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重要动力。唯美主义者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应超脱一切利害关系,强调美应该是纯粹的、绝对的,而创作则是自由的、想象的、虚构的。他们甚至主张,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不是艺术应当人生化,而是人生应当艺术化。象征主义文学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前期象征主义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为后期象征主义阶段。前期象征派产生于法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流行的唯心主义是它的哲学基础。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术语,具有极其广泛的涵义,但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却是在19世纪中后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1886年9月18日,旅居法国的希腊青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是象征主义正式诞生的标志,但是象征主义的创作要在此之前。前期象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首先,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以丑为美。其次,诗人们借助感官可及的具体事物作为意象,认为主客观之间、宇宙万物之间都能产生相互的感应,强调想象和通感的作用。第三,追求诗歌的音乐、绘画的结合,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粹。后期象征主义是前期象征主义的继续,重要作家、作品有法国诗人瓦莱里的《海滨墓园》、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英国诗人叶芝的《驶向拜占庭》、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荒原》等等。19世纪中后期,东方文学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日本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如坪内逍遥、二叶亭四迷、森欧外、岛崎藤村等等,他们共同推进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二、19世纪晚期各国文学概况(一)英国文学19世纪最后三十年,英国文坛出现了一大批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其中在70年代就成名的作家有梅瑞迪斯(1828—1909)、巴特勒(1835—1902)和哈代(1840—1928)。梅瑞迪斯出过9部诗集,主要诗集有《现代爱情》(1862)、《释读大地》(1888)、《释读生活》(1901)等。1879年,梅瑞迪斯因发表《利己主义者》而确立了其在文坛上的地位。其他小说还有《哈里•里奇曼历险记》(1871)、《喜剧人的悲剧》(1880)、《十字路口的戴安娜》(1885)、《奇特的婚姻》(1895)等等。塞缪尔•巴特勒最大的特点是好争论,一生写过许多论争文。巴特勒有两部传世作品:《埃瑞璜》(1872)、《众生之路》(1903)。约翰•罗斯金(1819—1900)是英国著名的学者、作家、艺术评论家,也是前拉斐尔派的重要理论家。主要著作有五卷本的《现代画家》(1843—1860)、《建筑的七盏灯》(1849)、《爱丁堡讲演集》(1853)。罗斯金一生有两大贡献:一是弘扬美的意义,一是开展社会批评。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道林•格雷的画像》(1890)是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欣赏的态度描写了主人公格雷的堕落过程。王尔德还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如《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1892)、《无足轻重的女人》(1893)、《理想丈夫》(1895)。(二)法国文学自然主义作为文学流派产生于以左拉为代表的梅塘集团,但是自然主义的发端却始于龚古尔兄弟。从第一部作品起,他们就试图在作品中反映整个社会的风貌。1865年发表的《杰米妮•拉塞特》着重从心理疾病的角度来描述一个女仆的不幸生活。龚古尔兄弟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偏重于表现个人因素对人的生活的决定性作用,这些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身体、生理和精神条件。他们最早把生理学引进了小说,研究疾病与情绪的关系,这为自然主义小说的兴起开辟了道路。1880年莫泊桑发表了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莫泊桑的写作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年,却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其中以短篇小说成就最高。普法战争是莫泊桑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对小职员生活的描写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如《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项链》(1884)等。莫泊桑一共写有六部长篇小说,其中以《一生》(1883)、《漂亮朋友》(1885)最为出名。保尔•魏尔伦(1844—1896)是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早期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帕尔纳斯诗派色彩。22岁时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忧郁诗章》(1866),流露出他特有的忧郁。1869年魏尔伦出版的诗集《佳节集》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阿蒂尔•兰波(1854—1891)也是前期象征主义的重要诗人,他从小就显露出诗歌的才华,17岁时写的《醉舟》是其代表作,也被看成是象征派诗歌的经典作品之一。兰波的《元音字母》充满着实验色彩,他给每个元音字母规定了颜色,把形、音、色在诗中相互交织,从而使读者进入一种奇妙的境界。斯泰凡•马拉美(1842—1898)是象征主义的大师,参加过帕尔纳斯派运动。马拉美崇尚美与梦想,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很严。《牧神的午后》(1876)是他最著名的诗歌。(三)俄国文学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仍然是俄国文学的主流。安东•巴普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契诃夫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86年之前是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期,作品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揭露专制制度的恐怖,表现下层官吏的奴性心理。二是描写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不幸遭遇。最有名的是《小公务员之死》(1883)、《变色龙》(1884)、《苦恼》(1886)、《万卡》(1886)。1886至1892年是契诃夫的中期创作阶段,创作题材常涉及到前人未曾涉及的地方。中篇小说《草原》(1888)通过对草原晚景的描写表达了作家对俄罗斯命运的关注。《神经错乱》(1888)痛斥了娼妓现象,《第六病室》(1892)揭露了沙皇专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否定了“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1892至1904年是作家创作的晚期,工商业和农村生活成为契诃夫创作的新领域。这一时期,契诃夫完成了堪称“20世纪现代戏剧的开端”的四部剧作:《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7)、《三姐妹》(1901)和《樱桃园》(1903)。谢德林的两部代表作是杰出的讽刺小说《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戈洛夫廖夫老爷们》(1880)。其中《戈洛夫廖夫老爷们》通过描写地主戈洛夫廖夫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真实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腐化堕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奸诈、凶恶、伪善、贪婪的地主犹杜什卡形象。1845年涅克拉索夫创作了《彼得堡的角落》和《在旅途中》,被别林斯基预言为“将在文学上发生影响”的人。1876年他发表代表作《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四)北欧文学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文学理论家有丹麦的安徒生、勃兰兑斯,挪威的易卜生、比昂松,瑞典的斯特林堡。汉斯•赫里斯蒂•安徒生(1805—1875)1829年发表《阿尔格岛漫游记》,开始受到文坛重视。从1835到1873年,安徒生一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1835年安徒生发表他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里面收有《打火匣》、《豌豆上的公主》等作品。之后安徒生又陆续出版了第二集、第三集童话,收入了《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1845至1852年,安徒生的作品更加深沉坚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丹麦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母亲的故事》等,安徒生把这一时期的童话作品称为“新的童话”。勃兰兑斯(1842—1927)是丹麦具有重要影响的文艺批评家。比昂松(1832—1910)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他一共写了21部剧本。其中以《破产》、《挑战的手套》最为出名。斯特林堡(1849—1912)是瑞典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1879年的社会讽刺小说《红房子》使斯特林堡一举成名。1879年后,斯特林堡的创作转向自然主义,作品愤世嫉俗,充满着反抗精神。1888年发表的独幕剧《朱丽小姐》是一部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品。斯特林堡的晚期创作转向象征主义,表现了想摆脱苦痛又找不到出路的绝望、矛盾和变态的心理,如剧本《梦戏》(1902)、《鬼魂奏鸣曲》(1907)以及长篇小说《黑旗》(1904)。(五)美国文学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出现了繁荣局面,乡土小说、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小说等等,都进一步推进了美国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如马克•吐温、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欧•亨利、杰克•伦敦等等。美国乡土文学肇始于南北战争时期,着重描绘某一地区的特色,介绍其独特的方言土语、自然环境及社会风尚,库柏的西部边疆小说被誉为乡土小说的先驱。弗朗西斯•布莱特•哈特(1836—1902)是描写西部风情的高手,哈特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美国西部边疆的生活,被称为“撰写淘金热史诗的作家”。哈姆林•加兰(1860—1940)也是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1887年他回南达科他探望父母,对西部当地的恶劣环境感到震惊,回到波士顿后写出成名作《大路条条》。《中部边地之子》(1917)是加兰后期的代表作,该小说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生活的经历,是对“整个美国经验的纪念”。亨利•詹姆斯(1843—1916)是与豪威尔斯齐名的美国作家,在长达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亨利•詹姆斯先后出版过一百卷以上的作品,其中包括22部长篇小说、113篇短篇小说以及10多本文艺评论书籍。他的中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有:《黛丝•米勒》(1876)、《贵妇人的肖像》(1881)、《鸽翼》(1902)、《专使》(1903)和《金碗》(1904),代表性评论著作是《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是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他认为人的心理是个变化流动的无规则世界,小说家的任务就是要把这种内在的世界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他注重描述心理现实,表现心理世界。弗兰克•诺里斯和斯蒂芬•克莱恩的小说可以视为美国自然主义的先锋作品,克莱恩(1871—1900)的《街头女郎梅季》(1893)是美国第一部重要的自然主义小说。斯蒂芬•克莱恩出生于新泽西州的一个牧师家庭,1895年发表的《红色的英勇勋章》给他带来巨大的声誉。克莱恩一共写过六部中长篇小说和一百余篇短篇小说,《海上扁舟》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弗兰克•诺里斯(1870—1902)最有影响的三部作品是《麦克提格》(1899)、《凡陀弗与兽性》(1914)、《章鱼》(1901)。欧•亨利(1862—1910)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的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杰克•伦敦(1876—1916)的小说主要描写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赞美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勇敢、坚毅、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社会的黑暗作了深刻的揭露。《荒野的呼唤》(1903)和《白牙》(1906)通过对动物的描写表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思想。《铁蹄》(1908)以爱薇丝和埃弗哈德的爱情为线索,描写了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展示了工人阶级必胜的前景。《马丁•伊登》(1909)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小说写出身贫寒的马丁•伊登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成了著名作家,但成名之后感到理想幻灭,最后自杀身亡。(六)日本文学及印度文学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的起点,但真正开辟了日本近代文学先河的是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1885)。二叶亭四迷(1864—1909)是日本明治时代小说家。1887年,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开始连续刊载,引起巨大反响。森鸥外(1862—1922)是日本近代浪漫主义的先驱者。1890至1891年,森鸥外发表了《舞女》、《信使》、《泡沫记》三个文言体短篇小说。作品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浪漫色彩,被称为浪漫主义三部曲,其中最著名的是《舞女》,它的出现也标志着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自然主义是从1906年岛崎藤村发表的长篇小说《破戒》开始的。在印度人民反封反殖斗争的基础上,印度近代文学开始萌芽,出现了一大批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的著名作家。有着“现代孟加拉散文的鼻祖”之称的罗姆•莫汗•罗易(1772—1833)是印度近代民族振兴的先知,也是最早用孟加拉语从事创作的人,代表作是散文《耶稣箴言》(1820)。般金•钱德拉•查特吉(1838—1894)主编的杂志《孟加拉之镜》和创作的12部长篇小说,开创了孟加拉语小说的新时代。其代表作为《毒树》(1872),这部小说首次触及到寡妇改嫁问题,显现出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萨特拉•钱德拉•查特吉(1876—1938)在孟加拉文坛上的地位仅次于泰戈尔,他是孟加拉语中第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作家,代表作是《斯里甘特》。帕勒登社1873年创作的笑剧《按<吠陀>杀生不算杀生》是近代印地语文学诞生的标志。巴尔格利生•珀德是印地语启蒙文学中另一个知名作家,主要以散文名世。谢利特尔•巴特格被认为是近代印地语的第一位诗人,《云来了》(1884)和《冬季》(1887)是他的代表作。诗人米尔扎•迦利布(1797—1869)是乌尔都语近代文学的先驱者。纳兹尔•艾哈迈德是近代乌尔都语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新娘的镜子》(1869)被认为是乌尔都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的代表作是《穆布塔拉的故事》(1885)、《时代之子》(1888)和《艾雅玛》(1891)。色姆阿勒•委德纳耶克是泰米尔语长篇小说的开创者,其代表作为《普拉达普•穆迪里耶尔传》(1879)。诗人苏布拉马尼亚•布哈拉提是泰米尔最早的爱国诗人之一。第二节哈代一、生平与创作托玛斯•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后半期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和诗人。哈代从1865年开始写诗,但是除了《威塞克斯诗集》(1898)之外,所有诗集都是在20世纪出版的,它们是:《今昔抒情诗集》(1901)、《时光笑柄集》(1909)、《环境讽刺集》(1914)、《梦幻诗集》(1917)、《早期与晚期抒情诗》(1922)、《人生景象诗集》(1925)、《冬日杂诗集》(1928)。哈代除了大量的抒情诗外,还创作了两部诗剧:《列王》(1904—1908)和《康沃尔皇后的悲剧》(1923)。《列王》是一部篇幅宏大的史诗剧,可以同《浮士德》媲美。《列王》描写的主题复杂深邃,有多方面的思想与艺术价值。首先是它的历史价值。《列王》还是一部哲理剧。《列王》在艺术上借用了希腊悲剧中合唱队的成分,使用了埃斯库罗斯的艺术手法。二、长篇小说哈代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他于1871年发表的《枉费心机》是真正进入小说创作的标志。继这部小说之后,哈代又写作了《绿荫下》(1872)、《一双蓝眼睛》(1873)、《远离尘嚣》(1874)和《贝妲的婚姻》(1876)四部小说,从而在题材、主题和艺术风格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阶段。中期阶段。哈代小说创作的中期阶段以《还乡》(1878)为标志。在中期阶段,哈代创作了《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等重要作品,在主题、题材和艺术风格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从用幽默轻松的笔触描写人世间的喜剧转而用凝重残酷的文字描写社会的悲剧。《还乡》把爱敦荒原作为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象征予以描写,并在象征性的环境中主要描写珠宝商人克林•姚伯同妻子游苔莎之间不同理想的矛盾冲突。《还乡》是哈代把悲剧运用于小说艺术的最初尝试,被认为是哈代创作的第一部悲剧性的、重要的小说。他于1886年出版的《卡斯特桥市长》使他的悲剧小说在主题上达到了高潮。《卡斯特桥市长》无论在主题和题材方面,还是在艺术形式方面,都体现了哈代中期小说的主要特点。自这部小说之后,哈代彻底放弃了企图在艺术想象里改变古老的宗法社会的努力,不得不怀着沉痛的心情承认一个有着自然基础的古老社会被资产阶级毁灭了。哈代在中期还写作了三部次要小说,其中《号兵长》加强了悲剧主题的历史感;《冷漠女人》强调了悲剧同威塞克斯王国以外的工业社会的联系;《塔上情侣》加强了悲剧的宇宙意识。三部小说从不同的方面为哈代描写的悲剧设置了广阔的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更大的艺术感受空间。晚期阶段。哈代小说创作的晚期阶段从《德伯家的苔丝》(1891)开始,包括《无名的裘德》和《心爱的人》共三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叙述的是农家姑娘苔丝为了帮助家庭摆脱经济困难出外做工而遭遇的不幸的悲剧。在哈代晚期创作的小说中,苔丝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哈代通过她的不幸遭遇描写了威塞克斯破产农民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趋势,这就是哈代在小说中指出的“乡村人口汇聚城市的趋向”。《无名的裘德》是《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主题在逻辑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哈代对破产的威塞克斯农民的出路和命运的继续探索,是他对破产农民转变为现代工人后的悲剧性命运进行的富有哲理的艺术描写,是他对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教育、婚姻、道德、宗教等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的沉痛思考。《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晚期创作的一部重要小说。哈代在艺术上减少了对戏剧性冲突的描写,加强了对在现代社会压抑下的人物进行心理的和精神的分析,揭示他们悲剧中的心理和精神因素。第三节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平和创作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俄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1852年7月,托尔斯泰把《童年》的手稿寄给《现代人》杂志编辑部。它与作家后来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期间,托尔斯泰还发表了《袭击》和《台球房记分员笔记》等反映战地生活的小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要求调往多瑙河地区的作战部队。托尔斯泰在战时和稍后完成的由三篇小说构成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以严酷的真实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不幸。1863年,中篇小说《哥萨克》和《波里库士卡》相继刊出。同年,托尔斯泰开始创作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9年完稿。1870年代,托尔斯泰又完成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在《战争与和平》中,他认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战争与和平》艺术成就卓著。作者的艺术笔触伸向了19世纪俄国广阔的生活领域,为人物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从1884年起他写出了一些优秀的小说,如长篇小说《复活》(1899),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和《活尸》,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和《克莱采奏鸣曲》等。《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复活》是一幅“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小说在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塑造出了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并成功地运用强烈的场景对比来揭示主题。二、《安娜··卡列尼娜》小说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动荡的时代氛围中展现了安娜的悲剧命运。托尔斯泰在妇女观上的矛盾,以及他曾试图从宗教和道德的立场解释安娜命运的做法,在小说中有所反映。小说中另一主线的中心人物是列文。与最初的构思相比,这条线索被大大强化了,这就使小说反映生活的面进一步拓宽,并且具有了更大的思想容量。这部小说成了反映那一时代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这部小说有着严整的结构,两条情节线索平行发展,并由两个对应人物构成结构中心。托尔斯泰对长篇表现生活容量和结构艺术的开拓,本质上都是为了塑造审美价值更高的艺术形象。托尔斯泰在人物塑造上的这种内在统一性,使他对长篇典型化的具体艺术手段也作出了重要发展。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手法也别具一格。作家十分擅长描写人物心灵的颤动、细腻的感受和自我分析,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将其概括为“心灵辩证法”。第四节易卜生一、生平与创作亨利克•约翰•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杰出的诗人、戏剧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他的第一个剧本《卡提利那》创作于1848年,于1850年出版。他的第二个剧本《勇士之墓》(1850)上演后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功,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文学创作。1857年,易卜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先后写出了《海尔兰格的海盗》(1858)、《爱的喜剧》(1862)和《觊觎王位的人》(1863)等剧本。从1864年起,易卜生就一直侨居在外国达27年之久。头四年,他居住在罗马,《布朗德》(1866)和《培尔•金特》(1867)这两部剧作都是在那时完成的。1871年,易卜生发表了蕴涵浓烈的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诗集《诗》以及描写公元4世纪罗马宗教斗争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国王与加利利人》(1873)。年近50的易卜生没有停留在浪漫主义戏剧的创作阶段,而是向“社会问题剧”的方向发展。勃兰兑斯提出的作家应该在作品中提出社会问题来讨论的观点在易卜生的作品中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易卜生接连发表了一系列著名的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1884年,易卜生发表《野鸭》,他的创作从此进入象征主义阶段,作品的重心从社会问题逐渐转向内在的心理活动和人生问题的探讨。主要作品有《罗斯莫庄》(1886)、《海上夫人》(1888)、《海达•加布勒》(1890)、《建筑师》(1892)、《小艾友夫》(1894)和《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等。易卜生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剧”,这些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高度的艺术技巧引起了一场戏剧上的革命。二、《玩偶之家》《玩偶之家》塑造了娜拉这样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觉醒的女性形象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不朽典型。海尔茂是另一个刻画生动的人物,这样一个与娜拉相对存在的男性形象并不是单纯作为一个负面人物而出现。《玩偶之家》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主题明朗凸显。此剧通过一对夫妇从虚伪的和谐到尖锐对立而决裂的故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婚姻问题、家庭生活、妇女地位以及伦理道德等作了深刻的探讨,揭露了男权社会和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首先,这是一部反映妇女解放问题的作品。其次,《玩偶之家》的结局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在这两个主题之外,《玩偶之家》还广泛关注了其他一些社会问题。剧本中涉及到了现代社会的教育、宗教、疾病、生态等。易卜生突破了自古希腊以来戏剧的传奇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一般家庭的故事作为戏剧搬上了舞台。《玩偶之家》中戏剧冲突集中而又富有感染力,这和易卜生使用的“追溯法”有关,这也是易卜生在许多戏剧中常用的方法。《玩偶之家》中充满着各种对照。第五节左拉一、生平与创作1840年4月12日,左拉生于巴黎。父亲是水利工程师,原籍意大利,母亲是法国人。1867年发表的《苔蕾丝•拉甘》,这部小说标志着左拉受到龚古尔兄弟的影响,注意生理和病理现象。左拉最早提出写作《卢贡—马卡尔家族》的设想是在1868年底。从1871年左右至1881年,是左拉创作《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一阶段。在此期间,左拉写出九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两个迭起的高潮。一是第七部小说《小酒店》(1876)的出版,继而是第九部小说《娜娜》(1879—1880)的出版。从1882年至1893年《帕斯卡尔医生》出版,是左拉创作《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高潮是第十三部小说《萌芽》(1885)的出版。从1894年开始,左拉进入晚年创作。他陆续发表《三名城》(1894—1898)。当时,法国右翼集团诬告犹太人德雷福斯上尉犯有叛国罪的案件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左拉看出德雷福斯是无辜的,出于正义感,他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于1899年1月13日在《震旦报》上发表了致总统的公开信《我控诉》。《卢贡—马卡尔家族》包括二十部长篇。这套巨著描写“第二帝国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社会史是这套小说的实际内容。左拉效仿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要反映这整个历史时代。首先,这部“社会史”反映了政治演变。其次,这套小说反映了社会变革的经济状况。第三,深入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左拉将吕卡斯的遗传学理论运用到小说中,即写“自然史”。在艺术上,左拉善于描绘群体,如罢工工人、军队行进和俘虏营、如海潮般争购的顾客、热尔维丝家聚会的热闹场面等,气势雄浑壮阔,创造出一种散文体的史诗。二、《萌芽》在法国文学史上,《萌芽》第一次生动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通过煤矿工人的生活与罢工活动反映劳资双方你死我活的斗争。《萌芽》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第一部正面描写作为社会阶级的产业工人罢工的小说。它成功地再现了罢工的过程,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社会现象,提出了令人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左拉并没有单纯地描写罢工斗争,他首先写出了罢工的根本原因。《萌芽》描写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罢工,是有了觉悟的工人的集体行动。《萌芽》并没有用低沉的调子去表现罢工斗争以失败告终,它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乐观的情调,这是一部悲壮的史诗。左拉的小说素以描绘群众场面的浩大著称。《萌芽》描写的罢工就是典型的一例。左拉虽然与巴尔扎克不同,并不着力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但是,《萌芽》中出现的工人形象还是颇有特点的。左拉善于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左拉向来看重小说的结构,《萌芽》的结构极为严密。第六节马克·吐温一、生平与创作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1865年,他在纽约市一家叫《星期六》的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卡拉维拉县出名的跳蛙》是他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某地的一个民间故事为素材写成的,展示了美国西部地区的风情民俗,语言口语化,这使他声名鹊起。1869年,他把自己作为特约记者赴欧洲和中东旅行时撰写的系列报道文章辑成《傻子国外旅行记》(1869)出版,甚为畅销。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马克•吐温创作的高峰期,作品原来浓酽的幽默色彩中流露出讽刺的锋芒,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嘲讽和抨击。因此被评论家称之为“社会批评家”,成为当时最著名的讽刺作家之一。1872年,马克•吐温出版了自传性小说《艰苦岁月》,翌年又与查尔斯•杜利•沃纳合写出版了《镀金时代》。马克•吐温的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于1876年出版。这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小说。1882年,《王子与贫儿》出版后在新英格兰地区颇受读者欢迎。它通过写王子和贫儿互换身份,展示了下层社会里劳动人民的命运多舛的生活情景,批判和讽刺了英国的君主制度和教会,实际上影射的却是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1884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出版,这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1889年出版的《在亚瑟王朝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1889)探讨的主题跟《王子与贫儿》的主题颇为相似。《傻瓜威尔逊》(1893)写混血儿(十六分之一黑人血统)黑奴罗克希将自己的只有三十二分之一黑人血统的婴儿跟白人主人的婴儿对调抚养,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奴隶的儿子成了染上不良习惯的恶少,主人的儿子成了“安分守己”的奴隶,深刻地抨击了“白人优越”的论调,鞭挞了美国严重存在的蓄奴制。1896年,马克•吐温出版了历史小说《贞德传》。短篇小说《百万英镑》(1893)和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1900)对美国社会中人们的金钱观进行了有力的抨击。《赤道环游记》(1897)是一部自传性的作品,是根据他自己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英国殖民地的所见所闻写成的。他逝世后发表的短篇小说《神秘的陌生人》(1916)流露出晚年思想中的悲伤情绪,是他晚年不幸经历在作品中的真实反映。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整个故事情节围绕着主人公哈克贝里•费恩展开。沿袭了欧洲流浪汉小说的写作传统,在思想性和写作方法等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比《汤姆•索亚历险记》展示的美国社会生活面更为广阔,对社会问题的揭露更深刻,因此更有社会意义。马克•吐温成功地把欧洲流浪小说传统手法用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出版后大获成功,表明马克•吐温的写作艺术水平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把现实主义的精心镂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描写结合在一起,对人物心理的真实描写与幽默风趣的想象融为一体。”第七节夏目漱石一、生平与创作夏目漱石(1867—1916)有“国民大作家”之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极高地位,与森鸥外合称“日本近代文学双璧”。1905年1月,他在《杜鹃杂志》发表了小说《我是猫》的第一章,这部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强烈讽刺精神的作品,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创作才能和艺术造诣,为他赢得了极高声誉,自此夏目漱石正式从学者转变为作家,并于1907年辞去教职,成为《朝日新闻》的特约作家。190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哥儿》是夏目漱石的名作之一,以作者多年的教员生活体验为基础写成。其后,他又写出了《旅宿》(1906)和《疾风》(1907)等作品,进一步发展了由《我是猫》和《哥儿》所开创的风格。发表于1907年的长篇小说《虞美人草》,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同父异母兄妹间的畸恋,谴责了女主人公籐尾爱慕虚荣、追求荣华富贵的思想和行为。1908年到1910年,夏目漱石创作出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四郎》、《其后》和《门》,构成一部日本明治社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史。1911年,夏目漱石发表了重要的演说《现代日本的开化》,随后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过了春分节之后》(1912)、《行人》(1912)和《心》(1914)等,侧重刻画知识分子多疑、厌世的心理和人们灵魂深处的利欲熏心,表达了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二、《我是猫》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尖锐的讽刺手法和幽默犀利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生活,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社会庸俗丑恶的现实。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而叙述者却不是人,而是中学教员苦沙弥家收养的一只小猫,它不仅是主人一家生活的观察者,同时也是所有事件的评论者。在结构上,作者巧妙地将邻家金田小姐的婚事贯穿于作品始终,围绕因这件事而引起的风波,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庸俗狭隘和社会上的拜金主义风气。《我是猫》是日本近代文学中一部视野广阔、描写深刻,贯穿着批判精神的讽刺小说,同时也被称为日本文学史上的才子书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首先,这部作品突破了近代小说以连续形态展开情节的叙事模式,让一只猫成为故事的叙述者,各段情节忽长忽短,叙事角度忽东忽西,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严密的结构。其次,小说舍弃了通过人物言行传达思想感情的传统方法,而是通过一只猫的眼睛来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过猫的脑子来思考种种社会问题,并且通过猫的话语对社会百态作出分析和评价。第三,《我是猫》是以讽刺小说著称的,全篇语言幽默戏谑,作者在继承日本俳谐文学和西欧讽刺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开掘和运用。第四,夏目漱石是深受东西方文学与文化滋养的作家,《我是猫》也体现出他知识与思想的丰富性、复杂性。第九章20世纪文学(上)第一节概述一、20世纪上半期社会历史背景20世纪前半叶,世界历史的基本主题是战争与革命。战争与革命不仅打乱了既存秩序,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而且颠覆了传统的价值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主要国家都先后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的膨胀和垄断使这些国家纷纷展开对外掠夺。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也十分巨大。20世纪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也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20世纪上半期主要文学思潮从宏观角度看,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文坛上存在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文学主流。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风行于世界的多种反叛传统、追求新奇的文学流派的总称。一般认为,现代主义文学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延续到当代。它的根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包括众多相对独立的流派,如象征主义、隐逸派、意象派、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等。现代主义文学的突出特征就是反叛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质疑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反思现代人的价值和命运,揭示个体生存的荒诞性,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在美学和艺术追求方面,现代派作家崇尚“表现论”,排斥“反映论”,着力刻画个体心理真实,把认识人自身的奥秘,探索和表现本能欲望、潜意识、直觉、幻觉等非理性的深层心理机制看成是文学的重要使命。形成于20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后期象征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传统,仍然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但更注重意象象征和普遍象征,借以避免前期象征主义的隐晦艰涩,努力表现社会与时代的总体精神,使创作具有思辨性与哲理性。艾略特里尔克瓦雷里叶芝表现主义于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而后蔓延到欧美各国,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的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有瑞典的剧作家斯特林堡、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美国戏剧家奥尼尔、捷克剧作家恰佩克。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端于法国,后传入欧美各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超现实主义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其领袖人物是法国的布勒东,法国的阿拉贡、艾吕雅等也是重要的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勒东艾吕雅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家认为,文学的使命不是反映客观现实,而是揭示人类的心理意识结构。小说应该直接展示人物原生态的意识、尤其是潜意识流动的轨迹。三、20世纪上半期各国文学概况(一)法国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一,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二战前是法国小说的黄金年代,涌现出一大批长篇小说,而且多为多卷体长篇小说即“长河小说”。这批作品贴近生活,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出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法朗士(1844—1924)的创作生涯跨越两个世纪,长达60年之久,共创作了20卷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部曲《当代史话》(1901)、《在白石上》(1904)、《企鹅岛》(1908)、《诸神渴了》(1912)和《天使的反叛》(1914)等。巴雷斯是法国一战前后影响最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东方壁垒》(1905-1921)等三部曲。罗曼•罗兰(1866—1944)是法国现代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作家,他的长河小说《约翰•克利斯多夫》以贝多芬等音乐家为原型,塑造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个人反抗社会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形象。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分别有着不同乐思和节奏的乐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小说”风格。二,“心理小说”纪德(1869-1951)被视为一代青年的精神宗师,因在《伪币制造者》中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和处境”而于194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家莫里亚克(1885—1970)的主要作品有《给麻风病人的吻》(1922)、《爱的沙漠》(1925)、《蝮蛇结》(1932)等。三,反战小说巴比塞(1873—1935)根据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体察,写成了《火线》(1916)、《光明》(1919)等反战小说。意识流小说法国意识流小说家主要有杜亚丹和普鲁斯特。他们的作品与莫里亚克等现实主义作家的“心理小说”一样都长于心理描写,但前者偏重于心理现实,后者偏重于社会现实。杜亚丹于1887年最早尝试用“内心独白”手法创作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并在其论著《内心独白》(1931)中详尽阐释了他的理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20世纪法国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有克洛代尔、瓦雷里等。瓦雷里(1871—1945)的《年轻的命运女神》、《海滨墓园》等是象征主义诗歌中的精品。超现实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教主”布勒东(1896-1966)不满于达达主义反对一切、把巴枯宁的“破坏即创造”奉为圭臬的做法,于1924年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正式成立了超现实主义小组,与达达主义分道扬镳。阿波利奈尔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主要诗集体现了较多的超现实主义精神,重要作品有《醇酒集》(1913)、《图象集》(1918)等。阿拉贡1926年出版的《永动集》以自动写作法使诗中各种意象自由组合,语意凌乱,表现出各种意识自动流露的轨迹。(二)英国文学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190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从而确立了他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包括《有产业的人》、《进退维谷》、《出让》。《福尔赛世家》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19世纪八十年代至20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威尔斯(1866—1946)在1895年发表的第一部科学小说《时间机器》,将科幻传奇和社会讽刺结合在一起,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危机与异化。康拉德(1857—1924)注重探讨道德与人性等问题。他在描写航海经历和异域风光的同时,表现了现代文明给人类及其心灵世界带来的灾难与痛苦,主要作品有《吉姆爷》(1900)和《黑暗的心灵》(1902)等。福斯特(1879—1970)的创作着重反映了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和思想状况,揭示其道德的虚假自私,代表作品有《霍华兹别墅》(1910)和《印度之行》(1924),其文学理论著作《小说面面观》就故事、人物、视角和情节等小说艺术提出了许多独特见解,对现代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思潮产生了较大影响。乔伊斯(1882—1941)和伍尔夫(1882—1941)的创作代表了意识流小说的重要成就。乔伊斯是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其创作将意识流小说推向了高峰,使意识流手法成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独具特色并被广泛运用的技巧。代表作是《尤利西斯》(1922)。伍尔夫是20世纪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是《达洛卫夫人》(1925)等。劳伦斯(1885—1930)他的成名作《儿子与情人》于1913年出版,奠定了他作为英国现代杰出小说家的地位。毛姆的创作受自然主义文学影响较深,在客观批判社会的同时,又流露出浓厚的悲观情绪,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锁》(1915)、《月亮与六便士》(1919)等。就20世纪上半叶的诗歌而言,早期重要的诗人除哈代外,还有象征主义诗人代表叶芝。叶芝的创作早期倾向于浪漫主义;中期接近现实生活,充分表现了爱尔兰民族特有的热情和幻想;后期作品表现出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哲理诗三种风格,达到较高的艺术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亲历大战的“战壕诗人”,比如鲁珀特•布鲁克、西格弗里德•沙逊和威尔弗雷德•欧文,在创作中反映出人们对战争认识的变化,探讨战争和死亡以及战争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三十年代,“奥登派”诗人开始在诗坛崛起,主要成员有奥登、麦克尼斯、斯本德、刘易斯等。他们的诗歌大都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1901年,英国剧坛出现了“新戏运动”。这一运动要求新的剧作不再描绘理想化的生活,而应反映现实的社会问题和进步的思想观念。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家萧伯纳促使“新戏运动”达到高潮,完成了对19世纪戏剧的彻底转换。1900年之前,萧伯纳发表过三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愉快的戏剧》、《为清教徒写的戏剧》。《不愉快的戏剧》包括三个剧本,其中《鳏夫的房产》和《华伦夫人的职业》较为出名。此后,萧伯纳又写出了一系列优秀剧作,如《伤心之家》(1919)、《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等等。1898年,叶芝、爱德华•马丁和格里戈雷夫人创办爱尔兰文学剧院作为戏剧复兴的基地,1904年又接管了阿贝剧院。(三)德语国家文学德语国家文学主要指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文学。一战以前的代表作家是亨利希•曼(1871—1950)和托马斯•曼(1875—1955)兄弟二人。托马斯•曼的创作往往通过与当时社会环境背景的对比揭示出人类灵魂最深处隐秘的体验,代表作是《魂断威尼斯》(1912)、《魔山》(1924)等。亨利希•曼的代表作是《臣仆》(1918)。小说通过胆怯而残忍、屈从强权又欺凌弱小的赫斯林步步高升的过程,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猛烈批判了帝国主义思想和行径。黑塞(1877—1962)的创作多采用象征手法,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代表作《荒原狼》(1927)揭示出人性中包含的兽性。雷马克(1898—1970)以写“战争小说”闻名。他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1929)描写了八名普通士兵在战壕中的遭遇,控诉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印象主义文学起始于1890年,到20世纪初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印象主义作家往往借助于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一种只可意会的印象,反映灵魂中隐藏的激动和隐秘的情感。里尔克的诗歌《预感》(1904)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作。象征主义主要受法国影响,主张运用物象来暗示内心和精神中的微妙状态,主要作家有豪普特曼、格奥尔格、里尔克等人,代表作品有豪普特曼的戏剧《沉钟》(1896)和《碧芭在跳舞》(1906)。表现主义于1914年由法国传入德国。表现主义关注现实,反叛病态的时代。最重要的表现主义小说家是卡夫卡。表现主义诗歌主要有德国诗人奥尔格•海姆的《新的日子》、奥地利诗人弗朗茨•韦尔弗的《世界之友》(1911),以及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孤独者的秋天》(1914)等。20世纪20—40年代,无产阶级文学在战斗中迅速发展。安娜•西格斯(1900—1983)的小说《第七个十字架》(1942)通过法西斯统治时期一个集中营内七个囚徒越狱逃跑的故事,勾画了一幅法西斯专政初年的德国现实图景。著名理论家、剧作家布莱希特(1898—1956)创立“叙事剧理论”,强调在角色、演员和观众之间制造“间离效果”,使观众用探讨和批判的态度观看剧情,激发他们改变现实的愿望。流亡文学也是20世纪上半叶德语国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著名的剧作家是弗•沃尔夫(1888—1953)。(四)俄苏文学白银时代的文学活跃在本时期的现代主义流派主要有象征主义、阿克梅派和未来派等。象征主义是白银时代俄罗斯诗歌成就最高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主要有梅列日科夫斯基、吉皮乌斯、勃留索夫、勃洛克等。吉皮乌斯勃留索夫阿克梅派是1913年从象征派内部分离出来的一个较小的派别,致力于从诗歌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反对象征主义浓重的神秘主义和宗教主义气息,但阿克梅派也继承了象征主义对艺术本体美和诗歌音乐美感的追求,其主要成员有古米廖夫、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等。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阿克梅派中创作成果最丰硕的诗人,有“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之称。她的诗集有《黄昏》(1912)、《耶稣纪元》(1922)等。未来派是在象征主义诗歌发生危机之时应运而生的,他们否定文化传统,刻意革新诗歌语言和形式,代表诗人有谢维里亚宁、赫列勃尼科夫和马雅可夫斯基等。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的长诗《穿裤子的云》(1915)是未来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展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表达了群体意识的觉醒和内心的愤怒,艺术形式和语言上具有强烈的宣言品性和悖论式特色。十月革命初期至20年代末的文学马雅可夫斯基在十月革命后以巨大的革命激情创作了许多赞美革命与新生活的诗篇,如革命抒情诗《向左进行曲》(1918),长诗《列宁》(1925)、《好!》(1927)等。勃洛克作为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十月革命后创作了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长诗《十二个》(1918)。十月革命后的小说也反映了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较早描写国内战争、正面歌颂英雄人物的小说有:绥拉菲莫维奇于1924年发表的《铁流》、富尔曼诺夫于1923年发表的《恰巴耶夫》,以及法捷耶夫于1927年创作的《毁灭》。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1925)和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1928—1940),深刻揭示出人在革命与战争中的命运。阿•托尔斯泰(1883—1945)在长篇小说《苦难的历程》中,描写四位沙俄时代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经过苦难的历程,最终融入革命洪流的故事。扎米亚京、皮里尼亚克和普拉东诺夫等作家则在创作中对现实进行了真实的反映和深刻的反思。十月革命后侨居国外的俄罗斯作家掀起了域外俄罗斯文学的“第一浪潮”。这些作家有列米佐夫、什梅廖夫、苔菲、霍达谢维奇和茨维塔耶娃等。30年代及卫国战争时期文学进入三十年代,苏联文学以塑造无产阶级正面人物、描写新人的成长为主。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了英雄主义和道德纯洁的象征。创作中具有讽刺和魔幻特色的作家布尔加科夫(1891—1940),其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写于1920-1940年,发表于1966年)将现实与神话融为一体,揭示了惩恶扬善的主题。(五)美国文学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现实主义小说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和科学的发展,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不断加强,主要体现在杰克•伦敦、德莱塞等的创作中。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马丁•伊登》(1909)通过描写一位作家的命运,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性。刘易斯(1885—1951)是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一生写有20多部长篇小说和几个剧本,最优秀的作品是《大街》(1920)和《巴比特》(1922)。斯坦贝克(1902—1968)是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小说家,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1939)通过破产农民乔德一家向西部搬迁的经历,反映了美国农业工人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斗争。“迷惘的一代”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由20年代流落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年轻的美国作家组成。他们大都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身心都留下了战争造成的创伤;他们厌恶一切,陷入迷惘、痛苦之中,于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人生和社会,靠寻找感官刺激打发时日。当时侨居在巴黎的美国作家斯泰因(1874—1946)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属于“迷惘的一代”的作家、作品主要有: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6)、《永别了,武器》(1929)。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真实地揭示了战后美国一代青年的精神崩溃,既描写青年人对金钱的追求,也展现金钱美梦的幻灭,因此体现出对拜金主义予以鞭挞和批判的主题。美国左翼文学兴起于20年代。到30年代,左翼文学成为美国主要文学潮流之一,其影响一直延伸到50年代。其开拓者是约翰•里德(1887—1920),迈克尔•高尔德(1896—1967)是美国无产阶级文学的优秀代表。史沫特莱(1893—1950)是美国无产阶级小说的早期代表之一,她的小说《大地的女儿》描写了美国农民的种种苦难遭遇。多斯•帕索斯(1896—1970)曾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的《美国》(1938)三部曲勾画出一幅美国20世纪早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侧面的社会图景,记录了一个敏感的民主主义者发自肺腑的抗议声音。詹姆斯•法雷尔(1904—1979)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他的芝加哥三部曲《少年朗尼根》(1932)、《朗尼根的青年时代》(1934)和《最后审判日》(1935)详细叙述了在芝加哥贫民窟长大的善良青年朗尼根逐步堕落以致最后丧生的过程,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扼杀青年的罪恶。南方文学也是美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20世纪二十年代,兴盛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后期,主要成就体现在小说方面。这一时期涌现出以福克纳为首的许多重要小说家,包括沃伦(1905—1989)、波特(1890—1980)、韦尔蒂(1909—2001)、奥康纳(1925—1964)、麦卡勒斯(1917—1967)等。自20世纪开始,美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1912年,著名芝加哥女诗人门罗创办了《诗刊》,为推广和发展美国现代派诗歌提供了阵地。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代表。意象派诗歌产生于英国,但主要影响在美国。1913年,庞德在《诗刊》上发表了他的意象派宣言,明确提出了诗歌创作的主张。意象派深受中国和日本古典诗歌的影响,强调语言的凝练与意向的鲜明,反对空泛的抒情和陈腐的说教,追求“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庞德诗歌中公认的意象派的代表作是只有短短两行的《在地铁站》:“人群中出现幽灵般张张脸庞;/湿漉漉黝黑树枝上的片片花瓣。”与诗歌、小说相比,美国的戏剧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欧洲戏剧的输入,对美国剧作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国现代戏剧以奥尼尔为代表,同时还有一批优秀剧作家。(六)欧美其他国家文学及大洋洲文学瑞典文学海登斯坦是20世纪初对瑞典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新诗集》,以及论文《文艺复兴》等。20世纪初至20年代,随着瑞、挪联盟的解体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作家们开始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创作了为数众多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涌现了以马丁•考克为先驱,以安德松和延德尔为代表的一批工人作家。此后,瑞典文学界的中心人物是拉格尔克维斯特,其最重要的作品是《巴拉巴斯》。1930年前后,瑞典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五青年派”,其杰出代表是哈里•马丁松(1904—1978),他于1974年和埃德温•雍松(1900—1976)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挪威文学在小说方面,出现了亚历山大•基朗(1849—1906)、约纳斯•李和克努特•汉姆生(1859-1952)等优秀作家,他们在创作中同样注重反映挪威的社会问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挪威文学取得突出成就,一批新秀脱颖而出,其中最著名的是温塞特(1882—1949),1928年她因历史小说《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儿》三部曲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意大利文学20至30年代,隐逸派诗歌和皮兰德娄的怪诞剧的盛行,成为意大利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皮兰德娄的戏剧创作为荒诞派戏剧奠定了基础。他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已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传世佳作。西班牙文学1898年,一批自称为“九八年一代”的作家将欧洲的新思想引介到西班牙,并在创作中抨击社会的黑暗、腐朽,倡导具有民族风格的西班牙文学,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文学思潮。20年代,一批优秀诗人登上文坛,他们被称为“二七年一代”,其代表人物有萨利纳斯、纪廉等。。20世纪上半叶,在西班牙戏剧界影响最大的作家是马丁内斯。保加利亚和匈牙利文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保加利亚无产阶级文学得到不断发展和巩固,出现了以反映1923年9月工人起义为主题的“九月文学”,形成了一支比较强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队伍,代表人物有米列夫和斯特拉希米罗夫等。20世纪30年代,保加利亚文学界建立了反法西斯阵线,成立了“劳动战斗作家联盟”,无产阶级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革命诗人尼•瓦普察洛夫(1909—1942)是此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匈牙利现实主义文学在20世纪初得到发展,出现了“西方社”文学团体,其核心人物是诗人奥第•安德莱(1877-1919)和小说家莫里兹•日格蒙德(1879-194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无产阶级文学在匈牙利文坛确立了主导地位,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尤若夫•阿蒂拉(1905-1937)创作了一系列表现革命斗争的诗篇。波兰文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波兰现实主义文学进入繁荣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发展到了高峰阶段,涌现出显克微支(1846—1916)、热罗姆斯基(1864—1925)、莱蒙特(1868—1925)等享誉世界的作家。显克微支因其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895)而赢得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莱蒙特则因《农民》(1904-1909)等作品获得192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比利时文学在20世纪比利时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是梅特林克(1862-1949)。他是比利时杰出的剧作家、诗人、散文家,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典型代表。加拿大文学加拿大文学分成英语文学与法语文学两大系统。20世纪上半叶处于加拿大文学的创始时期(1868—1914)和雏形时期(1915—1941)。创始时期的加拿大文学以描写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民族文学和乡土文学为主。澳大利亚文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文学逐渐脱离英国模式,亨利•劳森(1867—1922)等作家对此作出了贡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亨利•理查逊(1870—1946)、卡特琳•普理查德(1883—1969)等小说家的创作对普通小人物的命运予以关注,并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以促进对社会民主的信念。新西兰文学在进入20世纪后,新西兰文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小说家曼斯菲尔德和威廉•萨切尔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三十年代最为著名的作家是弗兰克•萨吉森,他的《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1940)被誉为“新西兰的声音”。(七)拉美文学拉美文学是指拉丁美洲各国、各地区的书面和口述文学,包括以印第安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和法语等多个语种创作的文学,主要可分为西班牙语拉美文学、葡萄牙语拉美文学和加勒比文学三大类。20世纪上半期西班牙语拉丁美洲文学在诗歌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代表诗人有:被称为“拉丁美洲的诗圣”的尼加拉瓜诗人卢文•达里奥(1867—1916);有着“拉美文学的皇后”之称的智利女诗人卡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1957)。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拉美各地出现了地域主义和现实主义小说;20世纪葡萄牙语拉丁美洲文学即巴西文学。以英语为主体的多语种的加勒比文学也是20世纪拉丁美洲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八)亚非文学20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文学是在吸收西方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战前,日本文坛的主流是以“唯美派”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和以“唯美派”、“白桦派”、“新思潮派”为代表的反自然主义文学。二战时期,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和以“新感觉派”为核心的新兴艺术派文学成为日本文学的主潮。日本文坛于20世纪初形成了自然主义流派。自然主义文学强调绝对客观的大胆、露骨的描写,突出表现人的生物本能,对个人丑恶的私生活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教案
- C语言专升本教案
-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第5版)》 课件全套 王公儒主 第1-15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管理
- DB11T 1004-2013 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检查技术规程
- 医疗服务流程信息化
- 旅游景区非招投标采购管理指南
- 疾病防控院墙施工合同
- 农民工薪资支付法律咨询
- 贷款承诺书模板:二手房按揭指南
- 网络口碑营销策略
- 工业X射线探伤室设计简述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5.14 奇特的热带植物丨岭南版 (共16张PPT)
- 幼儿园故事绘本:《昆虫运动会》 课件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傻小熊种萝卜》 课件
- 业务招待费审批单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招标(范本)
-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培训课件
- 皮炎湿疹诊断治疗课件
- Python程序设计课件第7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空运提单格式
- 2021版特种设备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