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钙溶解放热,可用于制作自加热罐头
B.二氧化氯能够氧化甲醛,含二氧化氯的装修除味剂可用作甲醛清除剂
C.固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使周围温度降低,低温实验时常用其作制冷剂
D.柠檬酸常用作复合膨松剂的酸性物质,其作用主要是降低食品的碱性
【答案】D
【解析】A.氯化钙溶解放热的性质使得它可用于制作自加热罐头和加热垫上等,A正确;
B.甲醛是还原性物质,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即通过它的强氧化能力和甲醛、苯、氨等有害气体发生
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物质,不再释放有害气体,因此含二氧化氯的装修除味剂可用作甲醛清除剂,B正确;
C.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可广泛用于制冷剂、人工降雨,因此低温实验时常
用其作制冷剂,c正确;
D.柠檬酸常用作复合膨松剂的酸性物质,可与复合膨松剂中的碳酸氢钠等反应,可使产气量大,另一方
面能使发粉之残留物为中盐,保持制品的色、味,D错误;
答案选D。
2.关于OF?、CbO和NF3的结构与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F2是极性分子B.NF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C.0F2的键角大于CLOD.N、0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A.0F2是V形结构,属于极性分子,故A正确;
B.NF3中N原子有I对孤电子对,3个b键,夹层电子对为4,属于sp3杂化,NF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
形,故B正确:
C.0F2和CLO都是V形结构,原子的电负性F>O>C1,0-F键的成键电子对偏向F,排斥作用小,键角小,
0F2的键角小于CLO,故C错误;
D.NF3中N原子有1对孤电子对,3个o■键,夹层电子对为4,属于sp3杂化;OF2、CbO中0原子有2
对孤电子对,2个b键,夹层电子对为4,属于sp3杂化,N、0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足球烯(CM)分子形成的晶体是碳的一种单质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形成该单质的微粒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B.足球烯晶体的熔沸点低于金刚石晶体
C.足球烯、石墨均可作为生产耐高温的润滑剂材料
D.足球烯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
【答案】C
【解析】A.足球烯是分子晶体,形成该单质的微粒间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A正确;
B.足球烯晶体是分子晶体,金刚石晶体是原子晶体,足球烯熔沸点低于金刚石晶体,B正确;
C.足球烯是分子晶体不可作为生产耐高温的材料,C错误;
D.足球烯是非极性分子,苯是非极性溶剂,酒精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足球烯在苯中的溶解
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D正确;
故选Co
4.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②③④
A.仪器①为蒸发皿,可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
B.仪器②③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
C.仪器③为蒸储烧瓶,主要用于混合液体的蒸馈和分僧
D.仪器④为容量瓶,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
【答案】B
【解析】A.仪器①为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故A正确;
B.仪器②为用埸,用于灼烧固体,直接加热,仪器③为蒸镭烧瓶,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故B错误;
C.仪器③为蒸储烧瓶,主要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混合液体,用于蒸镭和分播操作的仪器,故C正确:
D.仪器④为容量瓶,磨砂口的玻璃仪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0g七小。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2M
B.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中含有4M个极性共价键
C.由ImolCH3coONa和少量CH3coOH形成的中性溶液中,CH3co0-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LNCh完全溶于水,反应过程转移电子的数目为O.INA
【答案】C
【解析】A.2.0g为0.1mol,每个H2IK)分子中质子数为10个,故2.0g氏180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
NA,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为液体,不能用22.4L/mol计算22.4L二氯甲烷物质的量,故B错误;
C.由ImolCH3coONa和少量CH3coOH形成的中性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n[Na+]+n(CH,COO-yn(OH-],溶液显中性即:〃(H*)=〃(04一),故
n^Na+)=niCHiCOO^)=Imol,CH3COO数目为NA,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2.24LNO2物质的量为O.lmol,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为3NO2+H2O=2HNCh+NO~2e-,则反应
02
中转移电子数为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向酸性KMnCU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紫色褪去,说明H2O2具有还原性
B.向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无Fe?+
C.向CuCL固体中逐渐加水,溶液由黄绿色逐渐变蓝色,说明C1-和H2O相互竞争引起平衡移动,从而使
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从酸式滴定管中流出的CF2cL,液流方向改变,说明CF2cL是极性分子
【答案】B
【解析】A.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紫色褪去,是由于H2O2被KMnO4溶液氧化为O2,KMnO4
被还原为无色MM+,因此可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A正确;
B.向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3+,
B错误;
C.向CuCL固体中逐渐加水,开始时溶液显黄色,随着水量的增加,溶液由黄绿色逐渐变蓝色,这是由
于溶液中产生更多的[Cu(H2O)4产,而使溶液显蓝色,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是cr和H2。相互竞争引起的平
衡移动所致,c正确;
D.CF2c12是四面体结构,物质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因此该物质分子是极性分子:用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带负电,CF2c12分子是极性分子,当玻璃棒靠近从酸式滴定管中流出的CF2cL时,由于静电感应,
液流方向改变,从而可说明CF2cL是极性分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o
7.下列图示的实验,能够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甲乙丙T
A.利用甲装置用CCL,从碘水中萃取碘B.利用乙装置制取并收集少量纯净的氯气
C.利用丙装置控制制取氧气的速率D.利用丁装置验证SCh的漂白性
【答案】A
【解析】A.碘易溶于CCL,可用CCL,从碘水中萃取碘,故A正确;
B.高镭酸钾和浓盐酸制氯气,浓盐酸挥发,制备收集的氯气不纯净,故B错误:
C.过氧化钠是粉末状,不能用该装置控制反应速率,故C错误;
D.SCh与Fe2(SO)4发生氧化还原,生成亚铁离子,KSCN溶液颜色褪去,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近期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发了高效NO净化催化剂(用M表示),实现NO减排,其催化原理如图所示⑴代
表氧空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0-H的断裂和生成
B.反应过程中Ce的成键数目未发生改变
C.反应过程中Ti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催化剂J
D.催化循环的总反应为:4NH3+4NO+O24N2+6H2O
【答案】B
【解析】A.从图中分析,催化剂表面的O与NH3中的H生成O-H键,一个O原子结合两个H生成两个
0-H键即以H20的形式脱离催化剂,催化剂表面两个0-H键也可断裂一个0-H生成水的同时留一0在催
化剂表面,反应过程中有0-H生成,也有0-H的断裂,A正确;
B.从图中分析,Ce的成键数目有氧空位和无氧空位不同,是否与N原子成键也影响其成键数目,反应过
程中Ce的成键数目发生改变,B错误;
C.从图中分析,Ti原子有氧空位时与一个。原子连接,无氧空位时与两个0原子连接,反应过程中Ti的
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正确;
D.从图中分析,全过程进入体系的物质有“go」、两次的“NH3+NO”,出来的物质有“H2O”、"N2”、"N2+
催化剂
2H20”,故催化循环的总反应为:4NHJ+4NO+O2~4N2+6H2O,D正确;
故选D。
9.XeF4在水中的反应为:6XeF4+12H2O=2XeO3+4Xet+24HF+3O2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e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XeCh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反应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7.84L气体,共转移电子0.8mol
【答案】CD
【解析】A.X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本来为8,与F原子成键后最外层不再是8电子稳定结构,A错误;
0
B.XeCh分子中心原子Xe原子价电子对数一=4,是sp,杂化,轨道构型是正四面体型,三个氧原子在三
2
个顶点,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B错误;
C.该反应中按系数计算,有2moi的XeF4的Xe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有4moi的XeF4的Xe化合
价从+4价降低到0价,有6mol的H20的0从-2价升高到0价,化合价降低部分作氧化剂,化合价升高部
分作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6)=1:2,C正确;
D.反应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7.84L气体,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7W4L=0.35mol,根据方程式,两
22.4L/mol
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3,该反应中失去电子有Xe和0两种元素,得到电子就Xe元素,转移电子以
4
得到电子生成Xe气体计算,共转移电子一x0.35x4=0.8(mol),D正确;
7
故选CD。
10.短周期元素原子组成的某种分子的结构式如图所示。X原子的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运动状态;W、Y、Z
位于同一周期,Z元素原子中p轨道所含电子数与s轨道相等。E与W有相同数目的价电子。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WEw
—
—I
Y
Y-Z--Y
—II
XXW
A.电负性:X<Y<W
B.简单阴离子半径:W<Z<E
C.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大于Z的元素有2种
D.同主族元素中,W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答案】C
【分析】X原子的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运动状态,则X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因此X为H,W原子的成
键数为1,则W为F或CLY的成键数为4,则Y为C或Si,Z元素原子中p轨道所含电子数与s轨道相
等,则Z为0或Mg,因Z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则Z为O,W、Y、Z位于同一周期,因
此W为F,Y为C,E与F原子有相同数目的价电子,且为短周期元素,则E为CI。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Y为C,Z为0,W为F,E为C1。
A.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电负性:
F>C>H,故A正确;
B.C1-核外有3个电子层,广、02-核外有2个电子层,粒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其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
同时,原子核内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因此半径:Cl->02>F-,故B正确:
C.同一周期中,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左至右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由于价电子所填充轨道全充满或半充满
会反常,因此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大于0原子的有N、F、Ne,共3种,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好,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元素的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因此VIIA族中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HF最稳定,故D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C项,故答案为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项
向某加碘酸钾的食盐溶液中,加入淀粉,并滴入硝酸与碘酸钾反应生
A溶液变为蓝色
适量硝酸成h
B将C12和H2s气体在集气瓶中混合瓶壁上出现黄色固体CI2的氧化性比s强
稀硫酸能与铜单质反
C向含有少量铜粉的Cu(NC)3)2溶液中滴入稀硫酸铜粉逐渐溶解
应
向久置的Na2s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溶液;再先出现白色沉淀,后部分久置的Na2s03部分
D
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溶解被氧化
A.AB.BC.CD.D
【答案】BD
【解析】A.碘遇淀粉变蓝。向某加碘酸钾的食盐溶液中,加入淀粉,并滴入适量硝酸,溶液变为蓝色,
不能说明硝酸与碘酸钾反应生成12,还可能是碘酸钾分解生成碘化钾,在被硝酸氧化生成L,故A错误;
B.将CL和H2S气体在集气瓶中混合,瓶壁上出现黄色固体为硫,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0,
说明H2s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S属于氧化产物,C12属于氧化剂,所以C12的氧化性比S强,故B正
确;
C.向含有少量铜粉的Cu(NCh)2溶液中滴入稀硫酸,铜粉逐渐溶解,是因为溶液中含有硝酸根离子,遇到
酸形成硝酸,就能和铜单质反应,稀硫酸不会和铜单质反应,故C错误;
D.BaSCh是能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BaSCh是不能溶于水和稀盐酸的白色沉淀。所以向久置的Na2s
溶液中加入足量BaCb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先出现白色沉淀,后部分沉淀溶解,说明久置的Na2s03
部分被氧化,故D正确;
故答案:BD。
12.磷钮矿是提取铝的重要矿物原料,某磷钮矿的四方晶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晶体的化学式为YPO4B.PO;中磷原子采用sp3杂化
C.距离轨原子为也a的PO;有6个D.晶胞参数a等于钮和磷酸根直径之和
2
【答案】CD
【解析】A.从磷包矿的四方晶胞图示可知,PO:分处在六个面和四条棱上,属于该晶胞的个数有
6xl+4xl=4,Y分处在八个顶点、四个侧面和体心,属于该晶胞的个数有8x1+4x』+l=4,该晶
2482
体的晶胞中Y和PO;个数比是1:1,故其化学式为YPO4,A正确;
B.PO:中磷原子作为中心原子,其价电子对数为2=4,故其采用sp3杂化,B正确;
2
C.该四方晶胞参数为a,Y原子在顶点位置,距离钮原子为注a的PO;处在面心位置,从图中可知,
2
在一个晶胞中,一个顶点所在的三个面只有一个面心有PO;一,一个顶点属于八个晶胞,一个面心PO;属
于两个晶胞,故距离忆原子为孝a的P0;有1=4个,C错误;
D.从图中分析,以面上P0:和Y原子连线平行于棱,两微粒均在面内可知,其直径之和比棱长小,即
晶胞参数a大于忆和磷酸根直径之和,D错误;
故选CD。
13.某化学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FeCb溶液与Cu粉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已知:
2+
CU+CU+4C1-=2[CUC12]-.[CuCb]'UCuCl|(白色)+CC
序
IIIIII
一号.
实
1mL0.1
验1mL0.1111mL0.05
少量铜/./FBI说过量铜粉/FeCI;溶过量铜粉/Fe"QA
步
骤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偏水充分振荡,加入2mL蒸储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储水
实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
验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
成蓝色,加入蒸储水后无白色沉
现蒸馈水后无明显现象入蒸储水后生成白色沉淀
淀
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I、II、HI中,Fe3+均被还原
B.实验I中加入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铜以[CuCbr的形式存在
C.实验II中所得白色沉淀能溶于饱和NaCl溶液
D.向实验HI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
【答案】B
【分析】实验I:少量铜粉加入1mLO.l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振荡,加2mL蒸储水,铜粉消失,溶液
黄色变浅,加入蒸储水后无明显现象,说明铁离子氧化铜生成铜离子;
实验H:过量铜粉加入1mLO.l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振荡,加2mL蒸储水,铜粉有余,溶液黄色褪去,
铁离子全部和铜反应,加入蒸馈水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铜被氧化的产物中有亚铜离子,生成CuCl白色
沉淀;
实验W:过量铜粉加入1mL0.05mol/L硫酸铁溶液,充分振荡,加2mL蒸储水,铜粉有余,溶液黄色褪
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馈水后无白色沉,说明铁离子反应完全,生成的溶液中可能含铜离子和亚铜离子,
据此分析判断。
【解析】A.实验【、1【、HI中溶液黄色变浅或褪去,均涉及Fe3+被还原,A正确;
B.实验I中少量铜粉加入1mLO.l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振荡,加2mL蒸馅水,铜粉消失,溶液黄色
变浅,加入蒸馈水后无明显现象,说明铁离子氧化铜生成铜离子,溶液中铜元素不是以[CuCL]•的形式存在,
B错误:
C.实验H中过量铜粉加入1mLO.l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振荡,加2mL蒸储水,铜粉有余,溶液黄色
褪去,铁离子全部和铜反应,加入蒸镯水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铜被氧化的产物中有亚铜离子,生成CuCl
白色沉淀,由于在溶液中存在平衡:[CuC12『UCuCl](白色)+Ch向其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c(C『)增大,
平衡逆向移动,CuCl白色沉淀转化为可溶性[CuCb『,因此白色沉淀能溶于饱和NaCl溶液,C正确;
D.实验HI:过量铜粉加入1mL0.05moi/L硫酸铁溶液,充分振荡,加2mL蒸镯水,铜粉有余,溶液黄
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储水后无白色沉,说明铁离子反应完全,生成的溶液中可能含铜离子和亚铜离
子,向其中加入NaCl饱和溶液,Cu+与C1-反应产生CuCl白色沉淀,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4.五氧化二锐(V2O5)是接触法制硫酸的催化剂。从废钢催化剂(主要成分为V2O5、V2O4、K2s。4、SiCh、
FezCh)中回收V2O5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废钮一
催化剂
废渣1废渣2流出液
己知:①钗的氧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以VO;、V02+存在;
l
②“离子交换”和“洗脱"”过程可简单表示为4ROH+V4O;2"换、R4VQ2+4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B.离子交换时应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
C.“中和”过程中,含钮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VO;+8OH-=V4O:2+4比0
D.为了提高洗脱效率,应选择强碱性淋洗液
【答案】CD
【分析】废机催化剂(主要成分为V2O5、V2O4、K2so4、SiO2、Fe2C>3)加入稀硫酸,二氧化硅不反应,V2O5、
V2O4>FezCh和稀硫酸反应,生成V0S04,加入氯酸钾,V0?+被氧化,再加入KOH将铁离子沉淀,V0;变
为V4O;2,根据信息用离子交换膜交换得到R4V4。⑵再洗脱得到VP:2,再加入氯化钱沉淀煨烧,最终
得到V20"
【解析】A.“氧化”过程中主要是V02+和CI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IO;化合价降低到CF,降低6个,
VO2+化合价升高到V0;,升高1个,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故A错误;
B.根据离子交换表示为4R0H+V4;;^R4V4O12+4OH,因此离子交换时应选择阴离子交换树
脂,故B错误:
C.“中和”过程中,将铁离子沉淀,而含钿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VO;+8OH-=V4O:;+4H20,故
c正确;
D.根据4ROH+V4O:,、区二换、R4VQI2+4OH-,为了提高洗脱效率,应选择强碱性淋洗液,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D。
15.磷化铝与水反应产生高毒的PH3气体(还原性强、易自燃),可用于粮食熏蒸杀虫。食品安全标准规定:
粮食中磷化物(以PG计)的含量低于0.05mg/kg时合格。可用以下方法测定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含量:
7
已知:装置C中盛100g粮食。装置D中反应共消耗4.0x10-molKMnO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
B.实验中,应先打开K2,再打开Ki,将装置中生成的PH3赶出
C.装置D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PH3+8MnC)4+24H+=5H3Po4+8Mn2++12H2。
D.该原粮样品磷化物的含量合格
【答案】BD
【分析】该实验主体部分是装置C中水与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反应生成PH3,将P%全部排入装置D中用
KMnCU吸收并定量测定。反应前应用KMnO4酸性溶液洗涤过的空气排除装置内可能影响测定的还原性气
体。
【解析】A.据分析,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A正确;
B.实验中,应先打开Ki排除装置内还原性气体,关闭Ki打开K2,放入水与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充分反
应,再关闭K2打开Ki,将生成的PH3全部赶进装置D进行反应测定,B错误:
C.装置D内酸性KMnO4溶液与从c中排出的PH3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2+
5PH3+8MnO;+24H=5H3PO4+8Mn+12H2O,C正确;
D.根据反应5PH3+8MnC)4+24H,=5H3Po4+8Mn2++12H2。,装置D中反应共消耗4.0x10301KMnCh,则
5,
P%的质量为4.0x107molx-x34g/mol=8.5xl0g,则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是
8
8.5xlO-6xlO3mg
0.085mg/kg,高于0.05mg/kg,该原粮样品磷化物的含量不合格,D错误;
0.1kg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合理利用工业烟尘,变废为宝,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一种以铜冶炼烟尘(主要成分是CuO、CU2。、
ZnO、PbO、SiCh、AS2O3)为原料制备Cu和ZnSOr6H2O的流程如图所示:
烟尘ZnSO4-6H2O
滤渣1铜滤渣2滤渣3
已知:酸浸时AS2O3转化为EhAsCh。
回答下列问题:
(1)能提高“酸浸”浸出率的措施是(任写一条),“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2)“酸浸”过程中Cu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渣2”的成分为FeAsCU,则“沉碑”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ZnSC>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从溶液中回收ZnSO4-6H2O的实验操作为。
ZnSO4-6H2O
ZnSO4-7HoO;*;ZnSO4-H2O
260280300320340360380
温度/K
图1
(5)取26.90gZnSO#6H2。力口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75(TC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
为(填序号)。
30
阴
蜩2o
眼
S
及
眄1O
啪
熏
200400600800
温度rC
图2
a.ZnOb.ZnSO4c.ZnsO(SO4)2d.Z11SO4H2O
【答案】(1)①.适当升高温度或增加硫酸浓度②.PbSO4、SiO2
(2)2CU2O+O2+4H2SO4=4CUSO4+4H,O
3+2++
(3)3Fe+H3AsO4+H2O=FeAsO4J+2Fe+5H
(4)加热浓缩、趁热过滤
(5)C
【分析】铜冶炼烟尘在空气作用下用稀硫酸酸浸,各种金属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之中,不溶于稀硫
酸的SiO2沉淀析出,滤液中铜离子用铁单质置换后过滤析出,制得Cu;再用硫酸铁将溶液中的碎元素以
碑酸铁沉淀析出,最后在空气作用下用氧化锌调节pH值以氢氧化铁除去铁元素,得到的滤液经加热浓缩趁
热过滤制得ZnS04-6H20o
【小问1解析】
烟尘“酸浸”欲提高浸出率,可适当增加稀硫酸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或者充分吹入空气等操作;从该烟尘的
成分看,酸浸时PbS04、SiO2溶解不了,留在滤渣。
【小问2解析】
“酸浸”过程中CuzO在氧气作用下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CU2O+O2+4H2SO4=4CUSO4+4H2O。
【小问3解析】
“滤渣2”的成分为FeAsCU,则“沉碑”过程中加入的硫酸铁与神酸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3+2++
3Fe+H3AsO4+H2O=FeAsO4(+2Fe+5H。
【小问4解析】
从图1中ZnSO4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欲从溶液中回收2*04-61120的温度范围在312-333。(:,故实验操作
为加热浓缩、趁热过滤。
【小问5解析】
750。(2时剩余固体与680。(2时一样,乘J下13.43g,质量减少了26.90-13.43=13.47(g),26.90gZnSO4-6H2O
1QQ
中水的质量26.9x——=10.8(g),则还有S元素质量减少13.47—10.8=2.67(g),26.90gZnSO-6HO
26942
32
中S元素的质量26.9x——=3.2(g),则S元素还有剩余,故答案选择C。
269
17.碳、硅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原子价层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种。
(2)C、0、Si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S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CS2的熔点
(填“高于”或“低于”)CO2,原因是。
(3)C和Si与O原子结合形成CO2和SiO2时假设采用甲、乙两种构型:
I
0
0==M=0—0~M—0-
I
0
I
甲乙
化学键键能(kJ/mol)
化学能键能化学能键能
C-C331C-O343
Si-Si197Si-0466
c=c620C=O805
Si=Si272Si=O640
SiO2晶体中Si原子采取的构型是(填“甲”或"乙”),从能量角度解释Si原子采取该构型的原因
是o
(4)碳化硅(SiC)是人工合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晶体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结构如图所示:
①在立方体体对角线的一维空间上碳、硅原子的分布规律(原子的比例大小和相对位置)正确的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a.•一2eQb.高-。・。
c.♦<)••。•0•d.2•2>0♦
②SiC晶体中硅原子与离其最近的原子间距离为d,则硅原子与离其次近的原子间距离为,-
个硅原子周围与其次近的原子的数目为o
【答案】(1)4(2)①.Si<C〈O②.直线型③.高于④.CS2与C02都属于分子晶体,
组成结构相似,CS2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
(3)①.乙②.Si原子与0原子形成四个Si-0键的总键能高于形成两个Si=0键的总键能,体系
更加稳定
(4)①.a(2).马尼d③-3
3
【小问1解析】
基态Si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2,每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均不同,共有4种。
【小问2解析】
同周期元素电负性随质子数增大而增大,同主族元素电负性随电子层数增大而减小,故C、0、Si电负性
由小到大的顺序为Si<C<0;CS2分子的中心原子有2个°键,没有孤电子对,是sp杂化,连接两个S原
子,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CS2与C02都属于分子晶体,组成结构相似,CS2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
子间作用力较强,熔点较高。
【小问3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Si原子与O原子形成四个Si-0键的总键能高于形成两个Si=O键的总键能,体系更加稳
定,故SiC)2晶体中Si原子采取乙所示的构型。
【小问4解析】
①硅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大,从图中微粒大小关系判断,较小的碳原子在碳化硅立方晶胞的八个顶点和六个
面面心位置,较大的硅原子在体对角线离顶点工处,且四个硅原子对应的顶点处于交错位置,和该顶点所
4
在面的面心构成正四面体,一个晶胞内体对角线均分四段,五个点上的原子顺序是“碳-硅-空-空-碳”,则在
立方体体对角线的一维空间上碳、硅原子的分布规律如图a所示;
②据①的分析,SiC晶体中与硅原子最近的原子是与其构成正四面体的碳原子,与其次近的原子是同处在
平行与晶胞面的平面内的硅原子,距离是面对角线的一半,硅原子与离其最近的原子间距离为d,则体对
角线长为4d,设晶胞棱长为x,有x?+(x2+x2尸(4d)2,x=*®d,晶胞面对角线为土区d,故硅原子与
33
其次近的原子间距离为亚d;一个晶胞内一个硅原子周围与其次近的原子是另外的硅原子,数目是3个,
3
硅原子在晶胞内部,完全属于一个晶胞,故一个硅原子周围与其次近的原子的数目为3。
18.过氧化锢在工业上常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漂白剂等。在实验室中利用氨气、30%H2O2溶液与SrCb
溶液反应制备过氧化锯晶体(SrO2-8H2。)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过氧化锯温度低于5。(3时溶解度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易溶于稀酸。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a的作用是,制取NH3时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的目的是。
(2)装置乙的作用是。
(3)装置丙中仪器b的名称是,冰水浴的作用是o
(4)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设计实验证明SrCh的氧化性比FeC13的氧化性强:(写出必要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1)①.平衡气压,使饱和食盐水顺利流下②.使反应更平缓
(2)乙作用为检测Nh流速,控制反应速率
(3)①.三颈烧瓶②.降低SrCh溶解度,便于形成SrO2-8H2。晶体
2+
(4)Sr+H2O2+2NH3+8H2O=SrO28H2O+2NH:
(5)在盐酸的FeCL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入SKh后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证明SrCh氧
化性比FeCb强;
【小问1解析】
a为恒压管,作用为平衡气压,使饱和食盐水顺利流下;反应进行,水减少,会有NaCl析出覆盖在Mg?N2
表面,可以使反应更平缓;
【小问2解析】
乙中若NM流速过快,则乙中压强增大CC14会沿长颈漏斗上升,则此时应控制甲中反应速率,故乙作用
为检测NH3流速,控制反应速率;
【小问3解析】
b为三颈烧瓶,由题干已知可知过氧化锢温度低于5七时溶解度小,故冰水
浴目的为:降低SrCh溶解度,便于形成SrO2-8H2。晶体;
【小问4解析】
2
b中为NHs、H2O2>SrCL反应生成SrO2-8H2O,反应为:Sr^H2O2+2NH3+8H2O=SrO2-8H2O+2NH4;
【小问5解析】
在盐酸的FeCb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入SrCh后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证明SrO2氧化性
比FeCb强;
19.KBr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用于光谱分析和化学分析等。某漠素厂以卤水为原料生产液溪和KBr
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CO(NH2)2溶液K2c。3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I”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从化学平衡移动角度解释)。
(2)“还原、富集”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
(3)“冷凝、分离”后剩余的粗溪水应循环使用,应将其导入到操作中(填操作单元的名称),
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填名称)。
(4)“尿素还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KBr可用于测定苯酚样品的纯度:取0.50g苯酚试样,用NaOH溶液溶解后配制成250mL溶液;取
该溶液25.00mL,加入25.00mL0.03mol/L的KBrO3(含过量KBr)标准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
后再加足量KI溶液;用0.10mol/LNa2s2O3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入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用去Na2s2O3
溶液16.20mL。测定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OH
①加入的指示剂为O
②苯酚样品的纯度为(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答案】(1)淡水中存在反应:Br2+H2O^HBr+HBrO,加入稀硫酸增大氢离子浓度,可抑制澳和水的反
应
+
(2)SO2+Br2+2H2O=4H+2Br+SO;'
(3)①.蒸储②.硫酸
(4)3Bn+3K2cO3+CO(NH2)2=N2t+4CO2t+6KBr+2H2O
(5)①.淀粉溶液②.90.24%
【分析】“氧化I”氯气将澳单质置换出来,发生反应为C12+2KBr=Br2+KCl,“还原、富集”利用SCh的还原
性和Bn的氧化性,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SOj,“尿素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rz+3K2cO3+CO(NH2)2=N2T+4cO2T+6KBr+2H20;
【小问1解析】
“氧化I”是利用氯气的氧化性比澳的强,将澳单质置换出来,由于漠单质在水中会发生部分反应:
Br2+H2O^HBr+HBrO,加入稀硫酸增大氢离子浓度,可抑制溟和水的反应,
【小问2解析】
“还原、富集”时是SO?和Bn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Br和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
Br2+2H2O=4H+2Br+SO^;
【小问3解析】
粗溟中还含有浪单质,应导入蒸储装置中,生产过程中还原富集这一步产生了H2so4,故可循环利用的物
质是硫酸,
【小问4解析】
“尿素还原”是利用尿素含有母2,同时K2c参与反应生成N2、C02、K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r2+3K2CO3+CO(NH2)2=N2T+4cC)2T+6KBr+2H2O;
【小问5解析】
①澳液中含有的KBrCh及过量KBr在盐酸条件下反应产生单质溪、氯化钾和水,方程式为:
KBrO3+5KBr+6HCl=3Br2+6KCl+3H20,单质溪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单质碘,离子方程式为:
Br2+2I-=2Br+I2,用0.1000mol・L」Na2s2O3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入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
b+2Na2s2O3=Na2sQ6+2NaL加入的指示剂为淀粉溶液,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故答案为:淀粉溶液;
②定量关系Br2+2「=2B「+l2,b+2Na2s2Ch=Na2s4O6+2NaLBn〜I2〜2s2O;,与「反应的Bn:
3
ni(Br2)=yn(S20;)=:x16.20xl0'LxO.lOO0mol・L-i=8.1x10"mol,KBrO3+5KBr+6HCl=3Br2+6KCl+3H2O,
定量关系BrO;〜5Br〜3Bn,KBrCh与KBr生成的Br2:
3
n(Br2)=3n(KBrO3)=3x25.00xl0-LxO.O3O00mol«L'=2.25xlO-3mol,与C6H50H反应的Bn:
33
n2(Br2)=n(Br2)-ni(Br2)=2.25xIO-mol-8.1xl0"mol=1.44x1O-mol,根据C6H50H〜3Bn知,苯酚的物质的量:
n(C6H50H户gn2(Br2尸;xl.44xl0-3mol=4.8xl0"mol,苯酚的纯度
48xl04molx94gmor
=--1x100%=90.24%。
0.05g
20.铜锢硒太阳能电池是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一种。其中的Cu(In,Ga)Se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太阳光
吸收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e原子价电子的轨道排布图为,第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
铜原子相同且位于P区的元素有(填原子符号)。
(2)向CuS04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浓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向深蓝色溶液中通入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合同范本广告
- 个人委托门面出租合同范本
- 公租房摊位出租合同范本
- 业主自建翻车装修合同范本
-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学设计(统编版)
- 低价转让合同范本
- 云溪区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买新盘合同范本
- 公司员工兼职合同范本
- 代工工厂保密合同范本
- 公司办公室5S管理规定(实用含图片)
- (完整版)餐饮员工入职登记表
- 智能化工程施工工艺图片讲解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 2022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咳嗽与咳痰课件
- 咖啡树的修剪方法和技术_种植技巧
-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应用题100题
- 综合布线验收报告材料
-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 重庆铁塔公司配套设备安装施工服务技术规范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