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演示文稿_第1页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演示文稿_第2页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演示文稿_第3页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演示文稿_第4页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演示文稿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优选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水痘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临床表现:1、疾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4-20日左右2、成人于皮疹出现前1-2日可先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腹痛的症状。儿童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3、该病起病急,伴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部分,呈向心性分布;随后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开始为粉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泡。皮疹发展快为本病的特征之一。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并发症:1、皮肤疱疹继发感染:脓疱炎、蜂窝织炎、败血症2、肺炎3、水痘脑炎4、其他:水痘肝炎、心肌炎、肾炎

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治疗原则:1、一般处理与对症治疗: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疱疹破溃感染,皮疹已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或新霉素软膏。继发感染者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2、抗生素治疗:连续服用相应治疗剂量的干扰素3-5天。

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此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染,传染性强,因此必须隔离。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3、人群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较多,一次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疾病预防:1、学校按规定在校医的指导下做好晨检工作,对在校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及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进行排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2、室内应增加开窗通风时间,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繁殖。每天增加消毒次数。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3、医务室给各班学生发放板兰根,每天人均二包,连续服用五天。并督促学生多喝开水,对体弱的学生要加强日常护理。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出现可疑症状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疾病控制:1、发现病人及时报告2、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3、病人必须进行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之日起至皮疹干燥结痂。(一般隔离21天)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流行性感冒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典型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高热,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并发症:1、呼吸系统: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2、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3、Reye综合症肝、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与服用阿司匹林有关)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流行病学:1、传染源: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主,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2、传播途径:流感主要在人群密集而且密闭的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传播.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污染的日用品。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2、抗病毒治疗3、中药治疗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疾病预防:1、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2、提高自身防控意识.尽量减少人群密集的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口罩)避免病毒感染3、加强户外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4、春季气候异常,注意衣物的增减5、多饮开水,饮食清淡6、注射流感疫苗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疾病控制:1、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流感患者要求呼吸道隔离一周,直至主要症状消失3、患者用过的生活用品要注意消毒,居室经常通风4、流行季节尽量较少出入人群密集的场所和活动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甲流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为1-7天2、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突然高热,体温可超过38度3、严重者可引起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等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预防要点:1、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2、睡眠充足,多饮水,保持身体健康3、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的场所4、做饭时生熟要分开,彻底消毒杀菌5、避免接触生猪或有猪的场所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6、打喷嚏及咳嗽时不应用手或肘遮住口鼻,应用纸巾遮住7、常备感冒药物,一旦发现疑似症状,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8、不免接触流感病人9、普通家庭可用酒精进行消毒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流行性腮腺炎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5-15岁发病最多,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除腮腺肿痛外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临床表现:1、该病的潜伏期为8–30天,一般为18天2、起病急,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佳、咽痛、恶心、呕吐、全身酸痛3、最显著特征为腮腺肿胀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并发症:1、神经系统并发症2、生殖系统并发症3、其它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二)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三)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治疗原则:1、一般护理2、对症治疗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预防提示1.本病可预防,近年国内外应用减毒活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较好,人血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预防均无效。2.本病目前虽尚无特效疗法,但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援和中医中药治疗,除个别有严重并发症者外,大多预后良好。3.本病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对高热头痛明显的患者,不应迷信土医生的局部治疗,应及早到医院诊治。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预防管理(一)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二)被动免疫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三)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近年国外报道使用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后,虽然明显降低了腮腺炎的发病率,但疫苗所致腮腺炎病毒的感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四)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流行性出血热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临床表现:1、该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2、起病急,发热、三痛症状、全身症状、三红症状3、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4、随病情发展,症状加重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并发症:1、腔道出血、颅内大量出血及胃肠道出血可导致休克,预后严重。2、心功能不全、肺水肿3、呼吸窘迫综合症4、并发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真菌感染等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治疗原则:1、发热治疗2、低血压休克期治疗3、少尿期治疗4、多尿期治疗5、恢复期治疗6、并发症治疗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流行病学:1、传染源:

病毒可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唾液、尿、粪便排出2、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

灭鼠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猩红热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临床表现:1、该病潜伏期2–5天2、起病急,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3、细菌侵入咽部,可造成扁桃体红肿4、典型症状:草莓舌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草莓舌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并发症:1、化脓性并发症(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2、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内膜炎等)。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西医治疗:1、抗生素治疗2、对症治疗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疾病护理:1、卧床休息2、清淡饮食3、注意口腔清洁卫生4、病情观察5、皮肤护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预防护理1、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切断传播途径(1)隔离1)患儿在家休息,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7天。2)患儿如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炎症痊愈。(2)消毒1)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2)患儿的疾、鼻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3)日常用具可以暴晒,至少30分钟。食具煮沸消毒。4)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

2、托幼园所及小学的班级内发现猩红热患儿,应立即送医院或回家隔离治疗患儿所在的班级应做一次彻底扫除。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室内应充分通风换气。对保教人员及其他幼儿要加强晨、午检,注意观察有无咽炎、扁桃体炎等嗓子痛的可疑患者.发现后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

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3.10岁以下的儿童都是易感者。因为乙型A组链球菌的型别多(有46个型).型间无交叉免疫,患一种型号的猩红热,可产生该型的免疫力,但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的猩红热,所以认为儿童仍是普遍易感者。(1)托幼机构要在流行期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早期发现可疑者。(2)流行季节,虽然天气很冷,室内也要做到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次,每次15分钟。儿童要加强体育锻练,多做户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3)带菌者治疗:托幼园所的职工中如有经常患咽炎、扁桃体炎的可疑带菌者,要做咽拭培养,阳性带菌者要用抗生素治疗,连续用药7天,一般咽拭培养可转阴,个别不能转阴者,可进行扁桃体摘除。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手足口病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本文档共64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一\11点6分临床表现:1、起病急,发热2、口腔黏膜有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3、手掌或脚掌出现米粒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