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感预防措施预防知识_第1页
甲流感预防措施预防知识_第2页
甲流感预防措施预防知识_第3页
甲流感预防措施预防知识_第4页
甲流感预防措施预防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一、基本知识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主要在人类中传播。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

临床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由于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但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二、防护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5.尽可能频繁开窗,增进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

6.如果戴口罩,必须正确使用和处置,以确保其效力,避免因不正确使用口罩增加传播风险。正确做法:用口罩仔细遮盖嘴和鼻子并系牢,尽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湿气后,换上新的洁净和干燥的口罩;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后应丢弃并在除下后立即处理。在触摸用过的口罩后,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洁手液洗手。

7.一旦发现染病,立即就诊,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控制传染范围。

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流感攻击力最强。流感是人类最常见传染病,大致分A、B、C三种类型。其中,甲型(即A型)攻击力最强,也最常见。

甲型流感病毒又根据表面密布的两种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酶(N)分为不同的亚型,H有16种,N有9种。二者组合不同,病毒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同。

种类多样的甲型流感病毒可以从野生动物传给家畜家禽等,在鸡、鸭、猪等身上广泛传播。通常,人们把多在猪群中发病的流感称作猪流感,多在禽类中发病的称作禽流感,而人类常患的季节性流感称作人流感。

不同的流感病毒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发作造成的后果也各有不同,另外有的亚型病毒可同时感染不同的生物体。比如,猪流感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人有时也会感染H1N1亚型,严重的还会出现肺炎,甚至死亡。H5N1亚型流感病毒主要传染鸡等禽类,被称作禽流感,但这种病毒几年前肆虐全球多个国家,并且由染病的鸡等禽类传染到人,到目前已累计造成250多人死亡。

预防甲型H1N1流感要学会消毒

“消毒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请切记。所以,请认真看一下以下消毒方法和细节,以更好地做好这场流感防控保卫战!

卫生部近日印发的《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介绍了正确的消毒方法。

为规范甲型H1N1流感现场消毒工作,减缓或延迟疫情的传播蔓延,特制定本指南。

一、消毒原则

(一)消毒范围与对象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应由公共卫生医师根据有关指征确定。应包括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环境,患者尸体等。一般不必对室外环境开展大面积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二)消毒方法的选择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

二、消毒措施

(一)随时消毒

1.随时消毒是指对患者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医疗机构的甲型H1N流感专门病区、留观病房、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及可能被污染的各种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随时消毒特别要注意下列物品和场所: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诊疗用品、生活用具、衣服、被褥、生活污水、污物等。特别要注意对相关人员的手进行及时清洗或消毒。患者诊疗场所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2.医护人员和陪护应按照要求做好个人卫生防护,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消毒。

3.在行进过程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例和疑似病例时,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将病人转移到机舱或车箱后部,其他乘客应距其3排座椅的距离。患者、乘务人员和乘客应立即带上医用防护口罩。患者最好使用单独的卫生间,无集中收集排泄物的,应排入密闭容器内,到达目的地后由专门的消毒清洁人员进行消毒处理。专门运送病人和疑似病人的交通工具还应及时对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收集处理。

(二)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病家、发生疫情的公共场所和学校、乘载患者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患者病房的消毒。

1.病家消毒

当患者住院、康复或死亡后,应及时做好病家的终末消毒。病家终末消毒的对象包括:住室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患者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玩具,厕所、卫生间等。

2.公共场所和学校

发生疫情的公共场所和学校,在病人转移后,应加强通风,并做好终末消毒,消毒对象包括:室内地面、墙壁,门把手、楼梯及其扶手,场所内的各种物品表面。

3.交通运输工具

患者离开后应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消毒对象包括:舱室内壁、座椅、卧铺、桌面等物体表面,食饮具,患者所用寝(卧)具等纺织品,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及场所、火车和飞机的卫生间。

4.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每日工作结束后,以及隔离病房在患者康复、死亡或离开后,均应做好终末消毒工作,包括:地面、墙壁,桌、椅、床头柜、床架等物体表面,患者(十)垃圾: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至表面湿润保持4h以上。

四、注意事项

(一)我国采取消毒剂审批管理制度,在选购时,首先应检查其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上是否有卫生部的批准文号,然后看其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按说明书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剂。消毒剂的使用剂量以及方法以使用说明书为准。

(二)使用消毒剂前详读说明书。一般消毒剂具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仅用于手、皮肤、物体及外环境的消毒处理,切忌内服。消毒剂应避光保存,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三)疫源地消毒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在医疗机构中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末消毒由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进行。非专业消毒人员开展疫源地消毒前应接受培训。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防护服、戴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眼镜和手套等。(转载自卫生部网站)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事项

在未出现本地感染流感病例之前:

1.保持车厢清洁。不要在车厢内饮食。不要吸烟。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抛垃圾。请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如需呕吐,应使用呕吐袋。

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及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假如你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发烧,应及早求医。

3.佩戴口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宜戴上口罩,尤其: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的人员;需照顾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病者的人员。

在未出现本地感染流感病例之后,除上述措施外,还需:

1.佩戴口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应戴上口罩,尤其:在繁忙时段人流稠密的时候;在密封式的车厢;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的人员;及曾与流感患者有紧密接触的人员,应从最后接触日起连续十天戴上口罩。与流感患者有社交接触的人员亦可戴上口罩。

2.保持车厢空气流通。如车窗属开关式,应适量打开车窗,确保车厢内空气流通。

若怀疑自己患上流感:

请使用救护车前往医院;若身在车站,或已乘坐在车厢内,可要求司机协助召唤救护车,前往医院就诊。

为防止自己患病可采取何种措施?

目前尚没有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可用。但是,可以采取如下日常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健康:

1、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挡住鼻子和口部。用后将纸巾扔入垃圾桶中。

2、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尤其是咳嗽或打喷嚏之后。乙醇类洗手液亦很有效。

3、尽量避免与病人发生密切接触。

4、如果患上流感,建议留在家中不要上班或上学,并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以避免传染。避免接触眼部、鼻子或口部,因为病菌可通过此途径传播。

出境旅行者注意事项

截至北京时间25日4时,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202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86例。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发展,并采取预防措施。各旅行社在组团前往上述地区时,有责任告知团员疫情情况,提醒团员做好个人防护,并免费提供口罩。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的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